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路上遇到長輩,怎麼辦-第20集

  《弟子規》中說:「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在路上遇到長輩,我們要主動過去問好、鞠躬,這是見面的禮儀。鞠躬並不容易,現在讓我們對一個人九十度鞠躬,可能很多人會不習慣。

  有一個幼兒園,經常訓練孩子鞠躬。其中有一個孩子,他們家的小輩中只有他這一個小孩,又有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這麼多人寵著、照顧著,所以不太好教育。

  有一次他的爺爺對這些長輩說:「見到我孫子就好像見到我一樣,我孫子講的話就是我講的,誰要是打他就是打我。」這樣的情況下,這個孩子就會不可一世。假如長者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確實是「愛之,適足以害之」。所以,現在的孩子不好教,問題都出在「溺愛」這兩個字上。

  這個孩子的父母剛好也有機緣學習《弟子規》。有一次,這個孩子在吃飯,桌上的菜太少了,他馬上用腳撐著桌子,退到後面說:「菜太少了,我不吃。」這樣的做法雖然不對,但也很正常,因為家長已經把他寵成小皇帝了。

  有一天早上,他媽媽煮了很營養的粥給他吃,他跟媽媽說:「我只吃麵,不吃粥。」他媽媽當時也沒有跟他發脾氣,因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已經養成壞習慣了,現在要有耐性把它修正過來。所以他媽媽說:「好,你不吃就算了。」九點的時候,他又跟媽媽說他很餓,他媽媽又把那碗粥端出來,他還是不吃,他媽媽又收起來。九點半他實在餓得不行了,媽媽把粥端出來,他就大口大口的吃起來,吃完以後還說:「挺好吃的。」

  後來,這個孩子的父母把他送到幼兒園,也很用心的跟老師配合教孩子鞠躬。有一天,是媽媽送他去幼兒園,遇到老師了,要他跟老師鞠躬,他站著不動。他媽媽就給他示範如何跟老師鞠躬,並且跟他說:「你就像媽媽這樣。」這個母親差不多鞠了十個躬,孩子還是不動,後來因為要上班,他媽媽就急忙離開了。才走到社區門口,還是覺得不對,教育要慎於始,如果一開始沒有把他教會,以後再教就會愈來愈困難。

  這位母親就打電話給她先生,她先生馬上就趕過來,夫妻倆一起走到孩子面前說:「現在爸爸教你跟老師鞠躬。」然後他爸爸就一直給老師鞠躬,也不知道鞠了多少個,這個孩子站在那裡就哭起來了,父親的這分真心讓孩子的心也融化了,當場也跟老師鞠了一躬。當他那一躬能鞠下去,往後就不困難了。所以,要教好一個孩子,親師合作特別重要。

  這位母親很有教育的敏感度,因為這個孩子被這麼多人寵愛著,對人沒有恭敬心,所以她處處也在調伏孩子的傲慢,希望他有恭敬心。每次在他們要離開社區的時候,因為社區都有保安人員,她會跟孩子說:「來,跟叔叔問好。」孩子每次都不願意。有一次他的母親就在保安人員旁邊跟孩子講:「今天你不鞠躬,我們就不上去。」孩子還是不鞠躬。她又跟孩子講:「從國家領導人到所有在工作的人,每個人對社會都有貢獻,都值得我們尊敬;而你年紀這麼小,都是父母在照顧你,還有很多人替你服務,所以你應該感謝這位叔叔,跟叔叔問好。」就當著這個保安人員的面教育孩子。當孩子能把這些道理都聽進去,能跟這些長輩鞠躬,相信孩子養成的這分恭敬的態度會讓他一生受用不盡。

  見面之禮,我們可以用鞠躬。大人與大人之間,現在一般用握手的方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我們要考慮「順序」問題,是誰先伸出手比較符合禮儀。長輩與晚輩見面是長輩先伸手,晚輩再伸手,不然我們鞠個躬就可以了;上司與下屬見面是上司先伸手,面對別人的長官,也是等長官先伸手;男生與女生見面是女生先伸手,這個順序不能顛倒。

  再者,我們要注意「態度」問題。握手,眼睛要看著對方。比如在宴會當中會遇到很多朋友,我們在跟對方握手的時候,如果眼睛是看著另外的人說「您好,您好」,這就顯得心不在焉,很沒有誠意。所以,眼睛要直視對方。

  除了眼睛之外,我們還要注意手的力氣不要太大,否則把人家捏得很痛。握的位置也要對,比如說很多人握得沒有力度,跟人家碰一下,這都沒有誠意。

  還要注意「時間」問題,不可以太長。當我們處處都能注意到這些細節,處處讓對方感到很舒服,別人跟我們握手就會很歡喜。

  握完手以後要互相介紹。這個介紹的順序很巧,剛好與握手的順序倒過來。介紹的時候,是先把晚輩介紹給長輩,把下屬介紹給上司,把男生介紹給女生。其實禮儀就是一種天然的順序,《禮記.樂記》云:「禮者,天地之序也。」禮是天地之間很自然的順序、規律。

  在介紹的過程中,有可能對方會遞名片給我們。遞名片跟接名片也要注意,名片要雙手遞給別人;遞的時候,應該用對方可以馬上看清楚的那一面遞過去,如果遞反了,對方還要轉過來看。這些細節處處都流露出我們替人著想的心。

  「稱尊長,勿呼名」,不只對尊長如此,一般人與人交往,對方如果是總經理或科長,我們就以他的職稱再冠上他的姓來尊稱他,他也會覺得很歡喜。所以,一定要先把對方的名片看好,不然等坐下來交談時忘記了,又拿出來看,這就很尷尬了。

  接了對方的名片後,我們可能會放在包裡,很多人就直接放在餐桌上,剛好在吃飯的時候滴上了菜湯,對方看了心想:「你對我的名片這麼不尊重」,給對方的印象就很不好。當我們處處有禮貌,就能給對方留下很好的印象,就能互相搭起友誼的橋梁。所以,見面的禮儀不能忽略。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我們去跟長輩打招呼,假如長輩沒什麼事,等他離開後我們就可以走了。當我們回到家一進門,看到爸爸媽媽,這叫「遇長」。很多學生回到家裡,跟爸爸媽媽見面以後,比平常在學校更忙,忙著找一大堆同學聚會。其實,爸爸媽媽好不容易等著我們回來,有很多話想對我們說,而我們都忽略了父母、長者的感受。

  應該是跟父母打完招呼以後,把行李都放下,趕快到他們身邊。因為父母一段時間沒有跟我們交談,對我們的情況不了解,一定會有許多的擔心。此時我們就坐下來,陪媽媽看看書或喝杯茶,這個時間絕對不能省。

  很多人會說:「我媽媽都沒有話跟我說。」因為我們打完招呼就走了,她心裡有很多想說的話還沒沉澱好。其實,當我們靜靜的陪著父母、老人家坐一會兒,他們的靈感就來了,自然就有很多話跟我們講。所以,我們與長者交談要有耐性,陪他們坐一會兒,假如父母確實沒有事情詢問了,我們再「長無言,退恭立」。

  有一個學生,因為他的老師很認真教他們《弟子規》,所以他過年回家想要禮拜父母,感謝父母這一年來的照顧。這個孩子在房間端好了兩杯茶,出來之前,覺得心臟噗通噗通的跳,有些膽怯,結果還沒等走出房間,就來了一些客人,他就更退卻了,愈來愈不好意思。

  不過他想起老師的教導,要認真勇敢去做,於是他鼓起勇氣把房門打開,直接走到父母面前,突然跪下來。大人們本來在聊天,孩子跪下來後一片寂靜,無形中有一種力量,讓所有的大人都很有默契的不說話了。

  然後這個孩子對父母說:「感謝爸爸、媽媽在過去這些年中對我的照顧,新的一年裡,祝您二老健康長壽。」接著跟父母頂禮三拜,在場的大人看了都很感動。所以孩子的言行也在影響著大人。這個孩子回到學校後寫了一篇文章,說他要去感謝父母的時候非常緊張,但是當他跪下去的時候,突然覺得腦子非常清醒。

  所以,跨出第一步雖然困難,但只要我們勇敢跨出去,一定會愈做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