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不學詩無以言-第68集

  【坐井觀天。面牆定路。遠大事業。休與共做。】

  『坐井觀天』,這是比喻一個人他的眼界很狹小,所看到的很有限,就好像井底之蛙,牠眼睛所看到的世界、這個天空只有井的口這麼大,就是比喻說他的眼光很狹窄,見識不廣博。『面牆定路』,這是說一個人對著牆,你想他對著牆,他什麼也看不到,比喻這個人他其實是沒有什麼才能的、沒什麼才幹的。但是就是說,他眼界這麼短淺,卻要去為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情,去決定它的方向和途徑,這個定路,面牆定路就是這樣的意思。

  所以對於這種「坐井觀天」和「面牆定路」的人,『遠大事業,休與共做』。你看一個人他坐井觀天,眼界很狹小,就如同面對著牆什麼都看不到,當然他就沒有辦法去決定他的方向、他的路程。而像這樣的人,我們是無法跟他共同去從事一些遠大的事業。

  關於這句面牆定路,我們在《論語》當中,《論語.陽貨》篇裡面,就有這樣的一句經文。孔老夫子對伯魚(就是他的兒子伯魚),曾經問過這樣的一句話,他說:「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也就是說,你有沒有學習過〈周南〉、〈召南〉?像這個篇章都是《詩經》裡面的篇章。他說,你有沒有學過這些《詩經》的篇章?我們知道,〈周南〉、〈召南〉所說的都是修身齊家這個方面的事情。夫子接著就教導自己的兒子伯魚,他說:「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這是說,一個人如果他沒有學習《詩經》當中的〈周南〉、〈召南〉這樣的篇章,就如同一個人他每天都面對著牆,我們說面壁,你面壁你當然就看不到什麼,當然就沒有辦法找到前面的路、前進的路。

  我們來看看雪公老人對於這句課文的講解,雪公老人教導我們,所謂的「不學詩無以言」。在儒家的教育當中,對於詩、對於禮、對於樂都是非常重視的。所以儒家的學問所謂「人道敏政」,它是切關於一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孔子其實他教化的重點在哪裡?所謂人道敏政,就是在政治這個方面,也就是說把政治這個方面,國家治理好了,社會能夠安定和諧,人民能夠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這個方面其實就是孔老夫子他教化的一個重點。所以譬如說,有人請教孔老夫子怎麼去種田、怎麼去耕種,像這方面夫子並不是不了解,也不是他反對,但是士農工商各行各業都有他各自的經驗、各自的職責,我們要學習農業、學習工業、學習一些技能,這方面其實是可以去詢問一些有經驗的人,去問這些人。可是孔老夫子他一生的教學,他的重點其實是在政治這個方面,也就是說,是為國家在各個階層培養出非常有智慧、有經驗的領導人,有了這些領導者,自然就能夠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這是很重要。

  所以在政治上,所謂「不學詩無以言」,如果是做為一個行政者來講,如果不學《詩經》,當然在許多不同的場合就不知道要怎麼樣去應對進退,不懂得怎麼說話。所以《詩經》三百,它的重點其實是在〈周南〉跟〈召南〉這個方面。

  「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因此我們知道,中國自古以來,當然首先我們國家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是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百姓,政治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也可以說我們國家是一個政治大國。如果在這樣的國家當中要辦政治,《詩經》當中的〈周南〉、〈召南〉是必須要學習、必須要懂得的。如果不學習的話,做為地方的官員、政府的官員,就很難在中國的社會當中去把這個政治方面辦好。那我們說〈周南〉跟〈召南〉,它的重要的內容是什麼?其實它的重點就在於五倫,五倫當中的夫婦的這一倫。我們知道,因為古聖先王的教化的關係,我們中國自古以來,這個社會結構、社會的組成就是非常的重視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樣的一個社會,所以這個社會結構當然是和其他不同的國家(外國)是不相同的。所以對於五倫五常我們就必須要有深入的了解,然後在生活當中,就知道我們是在什麼樣的位置當中,我們應該要行使怎樣的責任跟義務,這都是分得很清楚的。

  所以在一個家庭當中,首先我們看,這個五倫裡面有二倫它是一個天然的結合,有一倫是半天然的結合。這個地方怎麼說?這個天倫就是天然的。除了天然之外,這外面還有其他的,這個也是含括在人倫當中。所以我們看到《易經》裡面首先是乾卦,然後才是坤,而乾是代表父,坤是代表母,有了父母,這樣他生育兒女,這個家庭也就隨之而形成了。所以父子有親,父子這一倫它首先是一個天然的倫理。而有了兒女之後,夫婦之間,我們知道夫婦他是來自不同的家庭,來自不同的家庭,所以他最初結合的時候,這並不算是一種天倫,不是自然、天然形成的一種倫常的關係,而是後天的結合有了夫婦。所以它一開始並不算是天倫,但是他開始生兒育女有了孩子之後,這個就算是天倫了。所以我們看五倫當中,由自然而然形成的天倫就是兩個,一個是父子、一個是兄弟,所以父子有親、兄弟同胞這些都是屬於天倫。而這個夫婦說它是半天然,就是因為一開始結合的不算是天倫,到了生兒育女的時候,這個時候就變成了天倫。

  所以我們在中國,這個五倫它就是開始於男女夫婦,這是人倫的首位。做為人倫的首位,做為第一條,這個就是我們講的倫常之道的大根大本。如果說這個根本產生了問題,根本出現了錯誤,就會產生所謂「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你說根本都出現了問題,那麼其他方面的這些倫常關係自然就會發生混亂。所以我們看到在現代的社會當中,這個家庭相對來說並不是那麼穩固的,譬如今天結婚了,過兩天吵架了又離婚,這種現象在我們現代的社會當中是非常普遍的,甚至於夫婦關係還出現很多不正常的一些狀況。所以我們說社會會動亂,其實要追求根源,這是五倫關係的紊亂,會造成社會的動亂。而五倫關係的混亂再追究其根本,很多因素都是從父子、從夫妻這個方面開始的。所以夫婦它做為五倫關係當中的第一倫,這是五倫的開端,它是五倫的根本。夫婦之間的這種關係,這一倫它確實是我們人類社會當中一個幸福的根源,不能夠不重視。如果說夫婦當中,所謂的夫義婦德、夫義婦聽,這個方面它不能夠齊整,就是不能夠在它一個正常的軌道當中運作,當然首先會危害到的是這個家庭。

  你想這兩個人如果關係不和,出現婚姻的狀況,鬧了離婚,當然不可能只是兩個人的事情,它會牽動到兩個家庭,會牽動到家庭的其他的成員,所以這個家庭就不安。家不安,家庭當中上不上、下不下、男不男、女不女,這是雪公老人講的,就是這個家庭不能夠幸福平安、不能夠安穩。我們知道,整個國家社會它最基本的組成就是家庭,就好像說我們一個人,人的身體它最基本的是細胞,如果細胞出現了問題,譬如說細胞產生了癌變,生病了,這個時候整個身體都會受到影響。所以一個家庭不和,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只是兩個人的問題,其實做為一個社會的整體,確實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家庭的混亂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社會的不安,乃至這個世界的不太平,其實這個根源都是從家庭當中所產生的。所以說我們在《大學》裡面看到,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修齊治平,修身齊家,是以這個為開端。如果一個人修身齊家不能夠做得好的話,治國平天下當然就更是沒有辦法做到了。所以為什麼孔老夫子這麼重視倫常道德的教化?就是因為它是跟整個社會安危、社會的穩定,它是息息相關的。

  所以我們看到這一幅是師父上人的墨寶,就談到了倫理的教育。我們說倫理、道德、因果和宗教愛的教育,這四種教育首先就是倫理的教育。倫理的教育所說的是什麼樣的內容?其實它所談到的就是人跟人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這是構成我們中華民族這五千年的傳統的教育、傳統的理念,它是大根大本。

  五倫是大道,我們說的道德,這個「道」指的是什麼?指的是五倫。而能夠隨順倫常,這個就是大德。譬如說我們看父子、夫婦、兄弟、君臣、朋友,這是構成了五倫。而這五倫當中彼此之間都要行使一定的責任跟義務,要行使他的道義,譬如說父子有親、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等等,彼此之間都要遵循一定的這種職責,這個就是說的倫常是大德。

  所以這個倫理道德的教育,其實就是把我們從不善的這種習性當中,能夠回歸到我們自性的本性本善。如果人人都能夠從這種不善的習性回歸到本善,譬如說,在從前不懂得要孝順父母;做為妻子,不懂得要恭敬自己的丈夫;做為弟弟,兄弟之間不能夠友愛;君臣之間不能夠履行道義,像這種情況都是屬於人們所顯發出來的,是他的不善的習性。而通過聖賢的教育,就是讓我們從這個習性當中能夠回歸到自性的本善。這個自性的本善如果顯發出來的話,自然就是父慈子孝,兒女都懂得孝順自己的父母;兄友弟恭,兄弟之間能夠友愛、能夠團結,像這個都是屬於天倫的關係;夫義婦順,丈夫和妻子之間一生也都能夠和睦相處;君臣之間能夠履行道義;朋友之間,朋友有信,能夠具備這種誠信。你看,這個就是屬於我們本性本善當中,我們自性當中所本有的美善的德行,通過教育就能夠顯發出來。

  所以師父上人一生的教學都是強調「教學為先」,無論是儒釋道的教育,中國自古以來所謂「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你看這一系列的這種問題,我們人類的社會所面臨的種種的困境,到底要從什麼地方去尋找出路?你看,師父上人都是教導我們要從教育開始做起。真正教育所行使的這種職責,它是任何方面、任何領域都無法取代的,不是靠政治、不是靠經濟,也不是靠軍事武力可以解決這種社會的問題,而是要靠教育。所以人是教得好的,確實從小就要教。

  恭錄自《聖學根之根·續小兒語》第6集

  開吉法師主講

  201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