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如何回應長輩-第16集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我們跟長輩講話的時候,應該注意聲音要適中,假如太小聲,長輩聽不見,反而增加他的負擔。

  有一些孩子跟長輩講話很大聲,父母就告訴他:「小聲一點。」但沒過多久他又忘了,結果長輩就說:「算了算了,別管了。」一開始不管,到最後養成不好的習慣就很難再導正。

  這些細微之處我們要抓住原則,用耐心把他們引導到正確的行為中。中庸之道就在人與人相交往的點點滴滴當中,所以聲音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禮貌不可不及,也不可太過,禮貌太過了,可能給對方造成壓力。

  孩子講話要訓練,所以每星期我都會讓他們上台給其他同學做報告,看看這週他們都做了哪些孝行。孩子在台上站立的姿勢也是千差萬別,有的孩子要扶著桌子,才覺得有安全感;有的站得歪歪扭扭,一邊講話,手還不停的搖擺。這都要經常通過實際的練習,才能讓他們變得更加穩重。

  當他講話太快時,我們要有耐心的對他說:「來,慢慢講,一個字一個字講清楚。」能力絕對不是天生的,都要通過後天的訓練。

  有個小女孩很內向,我們讓她經常練習說話。經過幾個月,她母親打電話給老師,說她女兒去參加朗誦比賽還得獎。現在的社會常常會有上台的機會,在公司也可能要上台報告,工作、生活中也經常要與人溝通、交談,所以言語的訓練不容忽視。

  孔子的教學,德行排在第一,第二就是言語的態度、方式。而《弟子規》自始至終,教導人講話的態度、方法就佔據全書三分之一的分量,可見言語的重要性。

  

  「進必趨,退必遲。」

  當長者叫我們的時候要快步向前,不能長者叫了我們還大搖大擺慢慢走,這樣就很失禮。離開的時候,不能說「爸爸,我走了」,然後一轉身就離開了,應該說「爸爸,我走了」,看著父親,慢慢往後退幾步再緩緩離開。這些細微之處,都是從我們內心對人的恭敬流露出來的。

  

  「問起對,視勿移。」

  長輩在跟我們交談的時候,我們的眼神不可以飄移,應該專注的看著長輩講話。這個態度也要訓練,很多小孩心很難定下來,我們跟他還沒講幾句話,他就不能集中注意力了,說完後還要問他:「剛剛爸爸講了什麼?講一遍給我聽。」

  如果能經常這樣訓練孩子,一來可以讓他專注聽人講話,二來可以培養他對人生起恭敬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