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如何讓自己脾氣變好-第13集

  人為什麼會生氣、發怒?把原因找出來,才能對症下藥。在哪些情況下人容易發怒?沒有恭敬心,怠慢、傲慢,看誰都不順眼,脾氣就來了,就很容易發怒。

  所以要讓孩子不發怒,從小就要培養他的恭敬心。古代的聖哲人對長輩都是非常恭敬,怎麼可能會發脾氣。

  還有一個會讓人憤怒、瞋恨的原因,就是嫉妒,見不得別人好。所以要從小擴寬孩子的心量,能夠時時「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沒有貪心,懂得忍讓,就不容易發脾氣。

  譬如老師看到一些孩子不跟人爭,私底下都會對他們特別的關愛,因為這些孩子懂事。孩子不貪,就不會因為「別人有,我沒有」而生氣。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容易發脾氣?因為我們幫他做的事太多了,他都認為理所當然,當父母親人哪裡沒有做好的時候,他的脾氣馬上就來了。

  有個孩子脾氣很不好,父親就跟他說:「你每次發完脾氣,就到後院的木柱子上釘一根釘子。」後來,這個孩子每發一次脾氣就釘一根釘子。過了幾天之後一看,密密麻麻的釘子在上面,才警覺到原來自己的脾氣這麼不好,慢慢就懂得時時觀察自己的心是不是又發脾氣了。

  由於能保持著這種敏感度,發脾氣的現象就慢慢減少,最後不再發脾氣。他的父親又跟他說:「只要你今天沒有發脾氣,就到後面拔出一根釘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把釘子都拔掉了。拔完的那天,他很高興跟父親說:「釘子我都拔完了。」父親帶著他到後院去,告訴他:「你雖然已經把釘子拔完了,但是這根木柱已經千瘡百孔,不能恢復到原來的樣子了。」

  俗話說「利刃割體痕易合」,我們用刀子在肉上劃一下,只要一二週就能癒合;但是「惡語傷人恨難消」,我們用很尖銳的言語對待他人,他的傷痛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平息。

  這位父親就告訴孩子:「雖然你現在不發脾氣,但是你以前所發的脾氣已經傷了很多人的心,造成你人際關係上很多的障礙。」發怒對自己、對他人都不好,所以這種自他不利的事不能再做,要想辦法來對治。

  要做到「言忠信,行篤敬」,下手之處何在?在「懲忿、窒欲」。一個欲望很強的人只會想到自己,一個人連脾氣都掌控不了,他會對人恭敬嗎?他的言語會讓人家舒服嗎?

  老祖宗很善於用比喻讓我們領受一些道理,對於「欲」跟「怒」,有一句常說的格言,「怒是猛虎」。老虎給人是什麼感覺?凶猛,旁邊的動物看到牠都很害怕,敬而遠之。一個人常常容易發怒,就好像一隻猛虎。「欲是深淵」,代表欲望一踩下去深不見底,瞬間墮落。所以懲忿、窒欲,「懲」跟「窒」代表要懂得去控制自己的脾氣與欲望,這就是修養功夫。

  俗話說:「掌握情緒的人,才能掌握未來。」不能掌握情緒的人,可能每次發完脾氣,他以前所做的努力都白費了。發完脾氣之後不是氣別人,是氣自己怎麼又沒有忍住。

  如何轉怒為恕,如何讓自己脾氣變好,要用什麼方法才能根本解決問題?中國文字含有老祖宗的智慧,已經把答案告訴我們了。怒是會意字,表示你心上有一個奴字,你就是壞脾氣的奴隸,等發完脾氣之後,會覺得「我怎麼做出這種蠢事?」因為你已經被奴役了,無法主宰自己,所以怒很恐怖,要轉「怒」為「恕」。

  「恕」字,一個「如」,一個「心」,這叫如其心,也叫同理心,你能如其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來觀察,你就能原諒他了。

  《論語》中學生問孔子:「有沒有一個字可以讓我一生去貫徹,提升道德修養?」孔子說:「恕字。」恕字終身可行,所以寬恕的功夫很重要。

  如何寬恕?《格言別錄》裡有這樣一句話,「以恕己之心恕人」。我們一天原諒不了別人幾次,但是原諒自己太多次了。我們能以原諒自己的態度去原諒別人,就能結交很多推心置腹的朋友。而「以責人之心責己」,以責備別人的刻薄之心來責備自己的缺點,就能「寡過」,修養會提升得很快。

  能用寬恕就能轉怒氣,這才能從根本解決,也就是轉念的功夫非常重要。能如此,什麼樣的人你都能寬恕,甚至於任何人你都能感激。一個人能處處寬容,甚至於處處懷著感恩之心,怒氣就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