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今天有三十七個提問,首先是香港同修的提問。

  問:香港有個道場是以淨空老法師的教材來學習,這個道場老師提倡師承。請問,下面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道場有位師兄一年前過世,而這位老師強調要修清淨心,禁止所有師兄去助念或幫助一切殯儀的事項,請問這是不是如法?第二個問題,這個道場各師兄曾經獲得協會贈送老法師的光碟,可是因為要接受師承,就不能看老法師的光碟。請老法師開示。

  答:這個事情我們必須要知道,師承沒有了。我所接受的教育,我常講是沾到一點點師承的邊緣,是不是有師承?沒有。我的三個老師,方東美先生、章嘉大師跟李老師,前面兩位老師完全沒有提到這樁事情,而李老師,我跟他學佛的時候,他給我提出三個條件,也沒有說師承。我們曾經聽老師說過,佛教是師道,師道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孝道沒有,哪來的師道?我們今天一定要知道,社會為什麼會這麼混亂?師道沒有了。為什麼師道沒有了?孝道沒有了。他在家裡面對父母都不尊重、都不孝順,他怎麼會尊重老師?

  孝順父母,尊師重道,這是中國五千年的傳統,過去每一個時代都非常重視。可是從清朝亡國之後進入到民國,我們知道民國這一段的歷史,是個社會動盪混亂到極處的一段近代史。所以中國傳統教育自然就被忽略了,這個不能怪任何人,在佛法裡講這是眾生的共業所感。累積千百年的不善,現在得到的報應,果報,果報現前了。為什麼以前不能現前?以前沒有緣,緣是什麼?緣是教育。教育一疏忽,果報就現前,我們學佛之後完全明白了。

  你看教孝,最早是誰教?父母教,父母怎麼教?父母是身教,不是言教。從什麼時候教起?大概一般士大夫階級,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古代的知識分子、讀書人,這是士大夫階級,他們懂得,多半是從胎教。母親懷孕的時候,就要學三太,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守住端正。為什麼?它影響胎兒。要讓心情和悅,和睦喜悅,在懷胎的這十個月當中,這個給小孩是最好的影響。如果在懷孕的時候我們不懂這個道理,常常還有喜怒哀樂這種情緒行為,這對胎兒是負面的影響,這不是正面的。所以做母親的她就特別注意。

  當然不是讀書的,像一般的平民,很多不認識字的,他對胎教就差一點。但是小孩生下來,都懂得讓他眼睛看見的、耳朵聽到的、他所接觸到的也都是正面的。父母要做出好樣子給他看。父母在家裡面能夠孝順自己的父母,母親能孝順自己的公婆,這就是教孝。你看做父母的人怎麼樣對待老人,這小孩就看到、就聽到了,他就在學習。所以說三歲看八十,這個我們相信。從出生到三歲,三年,一千天,一千天他所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全部都是正面的,都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小孩的根自然就紮下去了。他還沒念過書,他也不認識字,他已經學會了。這個根紮得深,嬰兒時候紮的,如果沒有重大的環境變異,確實這種好的習慣他能保持到一輩子。

  五、六歲上學了,上學,父母就教他要尊師重道,尊師重道是父母教的。父母喜歡讀書,小孩就喜歡,父母喜歡寫字,小孩也就學會了。進學堂拜老師,這是讓兒童受尊師重道最殊勝的教育。怎麼個教法?父親帶著兒子去上學了,兒子大概是六、七歲,這上學的時候。學堂裡面有禮堂,禮堂當中一定是供著孔老夫子的牌位,那時候很少畫像,供牌位,「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神位」,很大的牌位。進學,老師、同學都站在兩邊,父親帶著兒子向孔子牌位行最敬禮,三跪九叩首,是從前對皇上的禮節,三跪九叩首。

  拜完之後,請老師上座,老師坐在孔夫子牌位的前面,父親帶著兒子對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禮。你說這個小孩看到這個樣子,對老師能不尊敬嗎?老師的話能不聽嗎?父親對老師三跪九叩首。拜完之後,同學在兩邊,父親也是帶著小孩對兩邊同學一問訊,我們佛家講的一問訊,兩邊各一問訊,這對同學打招呼。這是什麼?這是教尊師重道。小孩受過這個訓練,我相信他一生對老師會尊重,跟對自己的父母沒有兩樣,跟同學、跟老師的兒女就跟自己親兄弟姐妺沒有兩樣,這是師道。

  現在沒有了,現在在學校是學店,它是買賣式的,你看進學要繳學費,從前進學沒有繳學費的。教書的夫子,從前教書的稱夫子,這是他的行業,跟另外一個行業,大夫,就是醫生,稱大夫,這兩種行業都是不收費的,都不能夠講價錢的。講價錢的人家就瞧不起你,你的書念到哪裡去了!你名聞利養還沒放下。所以不能講價錢,真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

  送禮就是逢年過節,在中國習慣,過年之外有端午、有中秋,這是三個大的節日。三個大的節日,學生家長一定要送一點禮供養老師,有送錢的、有送米的、有送食物的,供養老師,多少隨分。有錢的家庭,這個孩子家庭富裕,會多送些。還有同學很貧窮的,不但老師不收學費,如果這個小孩念書念得很好,往往老師還要補貼學生的家用。譬如學生如果很困難,或者是單親,就是他的父親或者母親過世了,家庭環境很不好,老師都照顧。

  這是跟現代從事於教學的不一樣,從前老師教學他是什麼心態?他是為往聖繼絕學,為國家民族、為傳統文化培養繼承人,他志趣在此地,他不是靠這個賺錢的。所以老師的生活都相當清苦,一般人講窮秀才,窮秀才的行業多半是在農村裡面教私塾。私塾一定是富有人家他們提供的場所,當然是以教他們的兒女為主,可是親戚朋友、附近的鄰居小孩都可以來學習。這是師道,是非常受到尊重的。老師對待學生他有使命感,他要負責任,要把這個小孩從小根紮穩。

  過去小學,私塾,教什麼?德行,用現在的話說,它是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他教這三樣。這三樣是根,基礎教育非常的穩固,這是主要的。次要的,你看《弟子規》末後一句話,「有餘力,則學文」,你的德行、道德,倫理、道德、因果都能達到一定的標準,你有能力的時候再給你學文。學文是什麼?學文是讀書,讀書沒有講解的,就是叫你讀、叫你背。因為一般人大概在十一、二歲之前記憶力最好,就是用你的記憶。這個實在講用佛家的話來說,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小孩到六、七歲,你要不用這個方法,他會胡思亂想,胡思亂想不但是消耗能量,會養成不好的習慣。所以必須要用他多餘的精力、能量去讀書,把古聖先賢的典籍念熟,統統都要念到會背。在過去一般都是以四書五經,諸子百家裡面的選集,不是完全的,老師給你挑選的,或者是家長挑選的。老師教你讀,督促你讀,教你背誦,念得很熟,沒有講解。

  到什麼時候才講解?到太學。所以中國學制只有兩層,小學跟大學,沒有當中的,沒有什麼中學。太學裡面大概十三歲,聰明的,十三、四歲就進太學了,太學裡面才講解,研究討論。太學裡面的老師,他也是從小學的,四書五經、十三經這一類多半都能背誦,所以講解的時候是很自在的,大家都不要用書本的。說到哪一部書,人人都背過、都念過,引經據典是隨口而出。背得熟的、記憶力好的,甚至於引用這段經文在第幾章第幾頁第幾行第幾個字,他都清楚,都能記得住,這個我們不能不佩服。

  像這種教育我就沒有輪上,就沒有輪到了,我們是太小,而且私塾教育受的時間也很短。以後就改制了,鄉村裡面改成短期初級小學,短期初級小學實在講就是現在小學裡面的低年級,就是一年級、二年級。所以我們的學制是兩年,這農村裡面。一改制,課程就完全變了,倫理道德的東西不重視了,就忽略了,課程就沒有了,老師也不教這個東西,教政府發給你的教科書。

  所以你要曉得師承是什麼意思,師承並不是老師教的這一班,這一班的學生都是能夠繼承老師的道統的,不是的。而是在這一班裡面,老師會看到最優秀的學生,幾個人。實在講他能夠看中一個人,能夠將來繼承他的道統,就很難得了,多的能有三、四個人,這就很了不起了。絕對不是說老師開這一班,這一班都是,沒這個道理。你想想孔老夫子,傳孔老夫子之道的,幾個人?現在我們從歷史上來看,真正傳孔子之道的是孟子,所以提起儒家講孔孟,孟子是孔子的繼承人。但是孟子跟孔子沒見過面,孟子很小的時候孔老夫子就過世了,沒見過面。怎麼繼承了他的道統?長大之後讀孔子書,仰慕孔子,學孔子一家之言,以孔子為老師。所以在中國第一個私淑弟子,這叫私淑弟子,沒見過面,真正傳授了孔子的道統。孔子的弟子當中,有幾個好的,《論語》裡面我們常常看到的,但是成就都比不上孟子。這是我們要曉得。

  後代,這是代代相傳,老師真的要看中了一、兩個學生,那就特別照顧了。特別照顧通常就是三個限制,李老師給我這三條,我那時候完全不知道,過了十幾年之後才知道。我跟過方東美先生,跟過章嘉大師,這兩個人李老師都非常尊敬,非常佩服。章嘉大師圓寂了,方先生是哲學家,我真的是想來學佛,所以跟李老師。老師第一個條件,你要真的跟我學,從今天起只可以聽我一個人講經說法,除我之外,其他任何法師、居士大德講經說法一律不准聽。這是給我要跟他學的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你從今天起你所讀的書、看的書,不管是世法、是佛法,沒有經過我的同意不准看。第三個,你從前跟方先生學的,跟章嘉大師學的,我都不承認,你跟我學起。這三個條件,有期限的,五年,五年一定要遵守,五年之後就開放了,你什麼都可以接觸,五年。

  我什麼時候知道這個條件是出於師承?到新加坡去弘法,遇到了演培法師,這是老朋友了,演培法師請我在他道場裡給他的信徒們講開示。講完之後,我們在客廳裡面聊天,他就問我過去的修學,我就講到李老師這三個條件對我的限制。他聽了之後笑起來,我說怎麼了?他說我在做小沙彌的時候,他是很年輕就出家,十幾歲出家,諦閑老和尚對他也是這三條。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三條不是李老師的,是中國傳統代代相傳是這樣的。那就是老師看中你這個學生,你能成就,他要全心全力來輔導你;換句話說,你只要聽話,他一定把你帶上一個成功的道路,他要負責任。你不聽,他就沒法子教,他教你的話一定把你帶出來,所以老師這個責任、使命很重。不是他所教的各個都是這樣,沒有。李老師在台中那麼多學生,他用這個方法只有我一個,他對周家麟不是這個方法,對徐醒民也不是這個方法,他只對我這樣限制,不一樣。所以師承不是每一個人,是特殊的,真正他看中的一、兩個人,可以能夠傳法的。這個道理要懂。

  演培法師非常可惜,他不接受,諦閑法師教他在觀宗寺,他不能夠不聽,守著。太虛法師在閩南辦佛學院,就是廈門,在廈門辦佛學院,他聽說了,他是偷偷的溜走,溜單溜走了,去跟太虛法師。所以我說真可惜,他如果是跟諦閑法師,那他了不起!他真的是能繼承諦閑老和尚成為天台宗的一代祖師。跟太虛,太虛是新式的佛學院,裡面課程跟一般學校一樣,這個就差得很遠了。所以他有這個機會,真的是自己放棄了。

  我在台中真的是遵守,老師給我的時間是五年,我照他這個方式去修學。最初我們覺得老師很跋扈,很專制。想想,他是一個大德,在台灣備受佛教界裡面的讚歎,所以我就接受了。接受了,三個月就有感觸,遵守他這個方法三個月。因為一切東西不能聽,只能聽他一個人的,想看的東西都不可以看,他沒有同意都不能看。所以眼睛障了,耳朵塞起來了,這樣子心清淨了,妄念少了,心清淨了。心一清淨就有一點智慧,就是聽他講的東西,或者自己指定看的東西,能深入,有這麼個好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