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和同均-第806集

  法語:

  利和同均,意思是有福共享,我有福報要與一切大眾共享,他有福報我不必享他的。我們只有付出,沒有求取,心才清淨、才相應。如果有個念頭要享別人的福,這是障礙,這是妄想、分別、執著;當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稱性的福德才現前。

  

  節錄:

  利和同均,這個意思就是有福共享,我有福報與一切大眾共享,他有福報我不必享他的,要有這個認識。我有福報給人家享,人家有福報我不要享他的,我們只有付出,沒有求取,你的心才清淨、才相應。我有福報供給別人享,人家有福我也享,這樣就變成有報有償,有報有償這是有往有來,這是做生意買賣,這個沒有覺悟。真正覺悟,只有奉獻沒有求取,你的心多清淨、多自在。

  大乘無量壽經(第13集) 1998/5/30

  

  真正能這樣做,你的福報就愈來愈大,為什麼?自性裡面本具的德能現前了,自性裡的障礙清除了。我有個念頭要享別人的福,這是障礙,這個是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稱性的福德現前。

  大乘無量壽經(第13集) 1998/5/30

  

  我們看經典裡面講的西方極樂世界,《華嚴經》上講的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那一種殊勝莊嚴,不但人間沒有,大梵天也沒有。他這個福報從哪裡來的?不是修得的,諸位要曉得,不是修得,是自性裡面變現出來的,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只要我們認真去做,利和同均,性德就能現前。

  大乘無量壽經(第13集) 1998/5/30

  

  假如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斷,你修布施、你修供養,能不能得福?能得,你所得的是你的修德,那個不是自性本具的福德,是你這一生所修的。你所修的福德能報得盡,也就是能用得盡的,不再繼續修,福報用完就沒有了,這個是我們很容易見到的。在這個社會上太多太多了,他有福報,前世修的,這一生沒有修,福報享完就沒有了。

  大乘無量壽經(第13集) 1998/5/30

  

  怎麼樣能夠保持?勤修布施,布施若能不著相,功德不可思量。著相的布施是福報,那個是有量的福報;不著相的布施,福德就變成功德。佛在經論上常說,我們常常讀到,講席當中常常聽到,有沒有覺悟?真的覺悟了趕快幹,不幹恐怕將來連修福的機會都沒有了,這一點要清楚、要明白。

  大乘無量壽經(第13集) 1998/5/30

  

  近代虛雲老和尚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他老人家一生是苦行僧,他的道德、學問為世人所敬佩,不但中國人,在國外,仰慕他的人都很多。老和尚法緣殊勝,每到一個地方,皈依的人多,供養多,可是他一生穿的衣服,衣服都補了好幾塊補釘,難道他沒有一件新衣服穿嗎?他那些在家的護法弟子,給他做的那些衣服,跑哪裡去了?他收的實在太多,供養初學!初出家的人,沒有供養,生活很苦,老和尚收的供養送給他們,供養別人了,自己還是穿那一套,他穿得很舒服,穿得很自在。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38集) 1984/12

  

  所有的錢拿去蓋廟,他一生建很多道場,修復很多道場,只要這個道場修復,他一定會請一個人去當住持,他就離開,就走了。他老人家一生修道場、建道場,從來不住道場,修好了就走。這是「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於其中調伏其心」,他真做到了。確實沒有說是這個地方是我的,我、我所這個念頭,虛雲老和尚沒有了,他的心是定的。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38集) 1984/12

  

  大家都能夠明理才能真正做到「利和同均」,為什麼?利是絕對不同均的。你要問為什麼?每一個人宿世今生所修的福報不一樣,富貴貧賤,這是宿生今世修學的果報,它怎麼會平均?怎麼可能平均?明理了,貧賤的對富人能尊敬,富貴的對貧賤的能布施、能施捨,使這個物質生活程度大家能夠接近,當然不能完全平等,接近平等,這個完全靠教育。

  無量壽經(第59集) 1992/6

  

  我們雖然不能跟一切大眾能夠來均,但是我們還有這麼一點資身之具,就是有這點財物,遇到有困難的人一定要幫助,一定要伸出援手,盡心盡力,可以做到捨己為人。記住,愈捨愈多,愈多愈捨。可不能放在那裡,放在那裡,死水它就不流了,那就會變成腐爛、臭腐。財物,我們中國人講「通貨」,通就是流通,有進有出,出得多進得就多,出得少進得就少。這個道理要懂,這個懂了就敢做了、歡喜做了,你會樂此不疲。要從自己做起,一切時、一切處我們把它做到。

  修學六和敬—答四眾同修提問 2010/7/25

  

  心量要大,念念要利益眾生,利和同均。所以利決定不能自己享受,自己享受也很快就享完。積功累德不容易,多少生多少世累積的功德,要不懂得,一生一下就報完,十幾年、二三十年就報掉,就沒有了,那多可惜!一定要懂得福報要跟一切眾生共享。

  三福六和(第2集) 2002/05/26

  

  想想釋迦牟尼佛,那麼大的福報,自己生活很平常、很簡單、很樸實,那叫真正會享福。為什麼?每天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避風雨,無牽無掛、無憂無慮,念念都幫助一切眾生,你說這個人生多快樂、多自在!一無所求,眾生自自然然恭敬你,這是懂得生活、懂得做人。

  三福六和(第2集) 200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