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禮?-第342集

  五常是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義者循理,就是合情、合理、合法。禮是節度,處事待人接物都要有分寸,不可以太過分,也不能不到,一定的節度,人與人之間相處不能無禮。智是理智,不可以感情用事,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要用理智,不用感情。要講信用,人無信就不能立足於社會,信這個字非常重要。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24集) 2010/8/26 

  

  禮是節度;不淫,淫廣義的說,淫是氾濫、是過分、過度;禮是有節度的,這到此為止,不能超越這個界限。我們人的生活很簡單,衣食住行需求不多,只要能守住不要有貪心,不要有傲慢,不要有愚痴,這人很幸福、很快樂。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91集) 2012/12/27

  

  人與人往來,人與動物、植物、跟大自然的往來,要有禮節。禮講節,節是節度,不超過也不能不到。譬如現在最敬禮三鞠躬,那就是標準的,就是合禮,我只兩鞠躬,顯得傲慢,我鞠四鞠躬,那顯得巴結,都不合禮。所以一定要守住這個節度。

  傳統文化如何落實與傳承 2014/11/5

  

  東方持國天王,持是保持,國是國家,這是從比喻說,持國裡面最重要的含義就是負責盡分。我們修身齊家,也就是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我們自己是什麼身分,我們擔負起什麼樣的職責。我們在自己的崗位上把自己的工作盡心盡力做得圓滿,每個人在他自己崗位上都能夠盡忠職守,負責盡職,這才能護持國家,他表的是這個意思。

  淨業三福(第2集) 1992/4

  

  持國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樂器,它也是表法的,這代表什麼?負責盡職要做到恰到好處,不能超過,也不能不及。所以這就講中庸之道,儒家講中庸,佛家講中道。就像弦一樣,你要是弦太緊它就會斷掉了,太鬆了就彈不響,一定要調到恰到好處。這就是說,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有分寸,都要做到恰到好處,它是這個意思。一定要曉得它的含義!

  淨業三福(第2集) 1992/4

  

  佛家的戒律跟儒家的禮,它的精神、它的用意完全相同,有禮,人就安了,身心安穩;無禮,身心就危險,社會就不安定。學佛也是如此,大家都遵守戒律,每個人身心安穩,身安則道隆才能入道。如果身心不能夠安穩,諸位想想,禪定從哪裡得到的,沒有定,智慧怎麼能夠現前。

  佛說阿彌陀經(第1集) 1983

  

  凡夫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放任慣了,我們講隨隨便便,放逸慣了,這個是過失,一定要收斂。收斂的標準,在佛法裡面就是戒律威儀,要用世間法講,就是禮節;樣樣要合乎禮節,用禮節來規範我們的身口行為,要端正,端莊正直。

  無量壽經(第43集) 1992/6

  

  這個威儀就是能行,把自己所學的全都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以在學院你就能想到,大家天天生活在一起,每天見面相敬如賓,禮不能少,不能隨便。古時候夫妻這是最親密的,你看相見面還舉案齊眉,行大禮,為什麼天天這樣做?他才百年和合。隨便一點,就會起衝突,為什麼?恭敬心。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939集) 2008/4/8

  

  我心恭敬,外頭沒表現不行,表裡如一,所以恭敬不能缺少。晨昏定省這個禮節不能廢,不要認為這是小事,小事有大道理在。小事廢了,道就沒有了,社會就亂了,人心就墮落。什麼方式維繫著永遠不會墮落?就是小小禮節。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939集) 2008/4/8

  

  佛門裡面威儀,你看《沙彌律儀》裡頭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弟子規》裡面戒條少、威儀多,裡面所有都是規矩!人與人在一起生活,人與人交往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都有個標準。威儀住持有則,規則,不能亂!家有家規,國有國法。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939集) 2008/4/8

  

  所以佛教為什麼對我們一舉一動都有許多戒律的約束,因為它影響心理,慢慢從生活形式上,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心自然就會定下來了。所以戒律是幫助你得定的,它是一個方法,不是目的,戒律是方法,幫助我們得定,心清淨了,身就清淨,身是真清淨。

  無量壽經(第43集) 1992/6

  

  心為什麼不清淨?有貪愛就不清淨。所有無量無邊的污染都從貪愛生的,所以貪愛是三毒的根本。因為貪愛,你才愚痴,你事實真相搞不清楚;因為貪愛,才有嫉妒;因為貪愛,才有瞋恚。統統是從這兒生的。所以能把貪愛斷掉了,心就真的清淨了。

  無量壽經(第43集) 1992/6

  

  行住坐臥身心清淨,自然與戒律相應。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無上甚深禪,很多人不知道。不但這句阿彌陀佛是無上甚深禪,再告訴諸位,這一句阿彌陀佛是無上甚深密咒,是咒中之王。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不但是淨修了,禪也修了,密也修了。

  無量壽經(第30集) 19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