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百家姓-第64集

  好,我們來看到池姓的堂號,有一個同安堂。同安堂是跟明朝的池裕得有關,因為池裕得是同安人,池裕得在當時考取了進士之後,後來就在遂安縣擔任縣令,擔任縣長,在擔任縣長期間,對於審訊案情,對於撫恤地方百姓也都很有功績,所以後來就被升任為太常寺少卿。太常寺,其實在明朝,太常寺就有點像是我們在祭祀祖先這樣的一個單位。所以他在任職的職官上面,因為非常的得民心,官府也非常的支持,也很認同,所以在官場上面也都蠻順遂的,後來池裕得的子孫就以他的祖籍地同安為堂號,立堂號同安堂。

  我們在歷史名人也有提到池裕得,他在地方上任官的時候,都能夠去了解老百姓的需求,有一些是老問題,老問題如果你再用舊的方法舊的思惟去解決,很難達到效果,所以這個池裕得他在碰到老百姓的問題的時候,他都會想盡辦法說,如果是用老方法我們行不通,是不是我們可以另闢蹊徑,用不一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常常都能夠得到很好的效果,也都能夠解除民間百姓的一些困難,所以才能夠深受百姓的愛戴。

  我們池姓的歷史名人,再來介紹一位池生春。池生春是清朝人,他也是為官很得官場上同僚的愛戴,為什麼?因為他很慷慨大方,應對進退也都非常的合禮節,以不欺人為本,這所謂的不欺人就是不去佔人家便宜,所以同僚們跟他相處都很愉快,因為他知道池生春絕對是寧願自己吃虧,也不會去佔便宜的人,大家跟他在一起都很了解他的個性,所以在官場上也就如魚得水。再來池生春也善於書法,所以也有一些著作流傳於後世。我們介紹另外一位池姓的歷史人物,跟大家介紹一下。

  好,來,我們看到第二百八十二個姓氏喬。喬這個姓氏,其實最早的時候它是寫成橋梁的橋,是有加上木部的,怎麼說?喬姓是派生於姬姓,相傳黃帝的後事其實最後他是安葬在橋山,古地名,橋山這個古地名它是寫作橋梁的橋。後來這個地名就是現在的陝西黃陵縣,現在黃陵縣的地名,其實也是從歷史上面傳承而來的。黃陵縣顧名思義就是黃帝的陵墓所在地,所以後來才叫黃陵縣。當時因為黃帝往生之後安葬在橋山,所以黃帝有一部分的子孫就留在橋山,為黃帝來守陵墓,後來這一支子孫就以橋山的橋做為姓氏。可是一直傳到了北魏孝武帝的時候,有一位大臣叫做橋勤,他的橋就是從黃帝以後子孫有木字邊的橋,孝武帝認為說,你那個橋是不是可以把它木字邊省略掉?讓這個橋就省掉了偏旁。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喬姓,就從那個時候,因為北魏孝武帝下令,所以就把天下橋姓統統去掉了木字邊,這是主要的源流。再來,在蒙古族裡面傳統有四大姓氏,就是蘭,喬,呼衍,還有須仆,這四個姓氏裡面就有喬這個姓氏。所以後來匈奴族跟漢民族逐漸的通婚,有了交流,漢民族的喬姓跟匈奴族的喬姓,也就合流在一起了,也就不分你我了。所以這也是現在喬姓的來源。當然還有一些少數民族,像鮮卑族也有喬姓,所以也都是慢慢的融入到了整個中華文化圈之後,大家也就五族共榮,也就不分彼此,也有不同的來源。

  我們看到喬姓的堂號有一個文惠堂,典故是來自於宋朝的喬行簡。喬行簡本來是擔任淮西轉運使,後來就提拔到了中央朝廷裡面去擔任參知政事,參知政事其實就等同於現在我們所講的行政院,應該叫做什麼?政務委員,行政院的政務委員,他就是沒有特別去管哪一個部門,可是他是跨部會的一個整合的工作,所以參知政事也就等同於後來我們所謂的宰相。所以在宋朝時候的宰相,他不是只有一位,他有好多位,因為大家都可以共同來討論政務,所以不是某一個人說了算,而是共同討論,共同來分擔,共同來領導國家。喬行簡也多次的來向朝廷論述,後來也就被拜為右丞相。右丞相當然也是丞相,他是丞相裡面位階比較高的,跟剛剛所提到的參知政事,也同樣都是領導群裡面的一員。後來他也被國家封為魯國公,往生之後被國家安上了謚號文惠,所以後來子孫就以他的謚號做為堂號,文惠堂就流傳於後世。

  在宋朝的時候,到了北宋中期以後,謚號就慢慢的有一個固定的形式,我們看到在北宋中期以後的謚號,經常都會有文什麼,文什麼。它的一個制度就是,如果你生前你在朝廷裡面,你的任職大部分都是屬於文官體系的,他往生之後的謚號就會用文來開頭,像文惠,什麼文忠,歐陽文忠公,文開頭的大概就是文臣。如果是武將出生的,歷練都是在武將系統的,他往生之後的謚號就是武來開頭,所以岳飛他後來被平反了,被平反之後他也被朝廷頒發謚號,他叫武穆,武功的武,穆是莊嚴肅穆的穆,是我們最熟知的武將的謚號。所以文跟武在宋朝以後,就有這樣的一個區分。

  我們看到後面歷史名人。我們來介紹兩位喬姓的歷史名人,兩位都是女性,都是姐妹,這兩位就是我們在歷史上三國時代,算是天下最美的美女之二,就是大喬跟小喬。大喬小喬我們用姓氏來稱呼她,姐姐是大喬,妹妹是小喬,本名其實在正史裡面是沒有記錄的,當然在民間有一些流傳,不過那些民間流傳的說法也就有待考訂,所以我們就還是稱她為大喬、小喬。大喬、小喬,其實後來就分別嫁給了東吳的兩位,這兩位是君臣的關係,大喬嫁給了國君,就是孫策,孫權的哥哥,小喬就嫁給了東吳的大臣周瑜,所以孫策跟周瑜,請問,如果從人倫稱謂上面,他們這兩位要互稱為什麼?我們曾經有一次講過,對,連襟兄弟,是連襟的關係,所以他們既是君臣,又是連襟,更難得的是他們兩個人很年輕的時候,就曾經有很深厚的情誼,所以也是朋友,所以這是一個很難得的緣分。不過很可惜,孫策跟周瑜兩個人也都沒有活得很長,孫策是後來因為打獵的時候受重傷,所以後來在大喬悉心的照顧之下,可是還是最後藥石罔效。我們在大喬這段敘述的倒數第二行,有一個藥石罔效,罔效的那個罔,罔就是無,罔效就是無效,藥石無效就是你用中藥去治療,石是什麼?石就是針灸。先前有跟大家介紹過,最早期的針灸不是用針,它是用石頭,在穴道的皮膚表面來做刺激,所以後來石也就代為針灸的意涵。所以藥石罔效就往生了,當時孫策往生的時候也很年輕,他的弟弟孫權更年輕,所以孫策往生之後,朝臣大家都要推舉孫權來接班,可是孫權太年輕了,也就在一班重臣的護持之下,還有他的兄嫂大喬的支持之下,讓孫權可以順利接班。孫權在位的時候,也讓東吳勢力達到巔峰。小喬嫁給了周瑜,不過周瑜我們也知道,他也是很年輕就往生,當然民間也說這個周瑜為什麼會這麼年輕往生,是被氣死的,被誰氣死?被諸葛亮給氣死,所以就說既生瑜何生亮,周瑜都埋怨老天,我這麼傑出,我這麼優秀,你偏偏為什麼要生一個諸葛亮在我之上?他就是有點氣不過。所以在民間的戲曲裡面,就有這麼一齣戲,叫做《孔明三氣周瑜》,它講那一段,就是諸葛亮到東吳去聯合來對抗曹操,赤壁之戰的那一段故事,還有借荊州的那一段故事,三番兩次周瑜都被比了下去,所以就很生氣,就往生了。當然這是民間的傳說,不過一般來說,還是正史的記錄是周瑜應該是得病往生,往生的時候很年輕。小喬嫁給周瑜其實很年輕就守寡了,不過她也很忠於自己的身分,所以也撫養周瑜的孩子,自己一個人也寡居多年,最後往生的時候也沒有很年長,四十七歲就往生了。然後兩個人就葬在附近,遙遙相對。這個也是一個很堅貞愛情的故事。所以在民間也有一些戲曲,也都搬演大小喬的事蹟。

  大小喬其實還有一個民間的傳說,剛剛提到曹操興兵南下發動赤壁之戰,為什麼要發動赤壁之戰?有一個說法是說,曹操為了要奪取大小喬這兩位姐妹花,所以要南下去擄掠這兩位美女,還說他在他的根據地蓋了一個銅雀台,準備要讓這兩位美女住在裡頭。當然這是民間的說法,事實上不是這個原因。

  在三國時代,除了大喬跟小喬這兩位美女之外,其實我們先前還有介紹過一位,是在三國比較初期的時候的一位美女,也是中國傳統所謂四大美人的其中一位,誰?貂蟬。貂蟬存在與否其實還是有些爭議,因為有一些史學家認為,貂蟬應該是杜撰出來的人物,可能在正史記錄裡面是沒有這一位的。不過現在也跟大家報告過了,曹操的墓被發現了,現在考古人員正在做清理,也來做研究,因為跟曹操同墓穴安葬的還有一位年輕的女性,所以看起來應該不會是曹操的原配夫人,那位年輕的女性,有些學者在做一個大膽的預測,很可能就是貂蟬。我們就看看研究的結果是不是如此。如果真的是,那可能就改寫了歷史,當然我相信也會引起一番話題。

  好,我們再看到下面第二百八十三個姓氏陰。陰這個姓氏也是很少見的姓氏,在台灣在、中國大陸都沒有進入到百大。陰姓是出自於姬姓的派生,在春秋時代齊國有一位管夷吾,管夷吾就是一般我們俗稱的管仲,他是輔佐齊桓公能夠稱霸中原的一位賢相。管仲的後代,到了第七代的時候有一位管修,管修因為在國內沒有辦法繼續安居了,所以就只好出奔到楚國去避難,到了楚國的時候,楚國就讓他去擔任陰大夫,陰是一個地名,讓他去那個地方擔任地方首長。所以後來管修的後代,就以這個地名做為姓氏。這是一個來源。另外一個來源也跟地理形勢有關,先前也跟大家介紹過,在很多的地名都有冠上陰或陽。所以我們先前在白板上面也畫了這個地形來解釋,山南水北稱為陽,山北水南稱為陰。這個先前我們有說明過。因為中國在北半球,所以太陽運行的時候,經常都是比較偏向於南邊一點點,所以如果山勢它是一個東西向的走向,山就會有南面跟北面,所以南面這一邊受光多,所以山南是陽面,山北是陰面;水就反過來,水北是陽面,水南是陰面。好,所以就有一個說法,說堯的後代,也曾經有一支受封在大山的北邊,而建立了陰這個國家,所以陰國的後代子孫就以國名為姓氏,同樣也是有這個地理上的淵源。這也是後來陰姓發展的主要源頭之一。

  好,介紹兩位陰姓的歷史名人,第一位是陰子方。陰子方的典故也是蠻有趣的。現在在我們台灣民間,每一年農曆年到了大概十二月二十四號,農曆的十二月二十四號,就是除夕前幾天,大概都會有一個民俗的活動,就是要來送灶神。灶神在古代就是主管廚房的,主管灶頭的。所以在這一天送灶神的時候,就要準備一些甜點來祭拜灶神爺爺。灶神每一年這個時候就要回到天庭去報到,向玉皇大帝報告說,我所掌管的那一戶人家,他們這一年有沒有幹什麼好事,有沒有做什麼壞事,就跟天庭來回報。所以民間就說,這一天灶神要到天上去報告的時候,弄一點甜的給他吃,所以吃甜甜的,說出來的話也會比較甜,所以就有這樣的風俗。這樣的風俗其實很早就已經有了,不過不是在十二月二十四號那一天,我們看一下,在西漢的時候,這一位陰子方早上要生火,要煮飯,在生火的時候,突然在灶旁邊就看到了一個法相很莊嚴的一位神明,他就靈機一想,這一定是灶神,所以他就看到了灶神,馬上就下跪,順手把家裡面養的一頭黃羊給宰殺了,來祭拜灶神。好,後來事情發生之後,隔一年,陰子方賺了錢,後來的這幾年他做生意都很發達。大家就打聽,陰老兄,你這幾年怎麼做生意這麼的發達?陰子方才說,如何如何,這般這般。所以街坊鄰居聽完之後才知道,原來是因為拜了灶神,所以大家也就有樣學樣,後來在臘月的時候就會來祭拜灶神,慢慢的祭拜時間就固定下來了,所以就慢慢的形成是在臘月二十四號這一天有祭灶。祭灶神的活動,所以跟陰子方有關聯。如果按照民間的傳說,我們就什麼時候都可以隨心所欲,只要在臘月二十四號這一天,誠心的祭拜灶神爺爺就可以了,這感覺好像在民間,我沒有任何的批評,因為有人有這樣的角度說,人一生做好做壞,其實自己心裡最清楚,你的長輩待人接物,為人子女也都很清楚,有些可能待人很刻薄,很計較,或許也做了一些不好不光彩的事情,人往生了,你幫他做功德,希望他能夠超生極樂世界。民間就有另外一個比較不一樣的角度會認為說,如果這樣的話,我一生幹壞事,最後再來做功德,就可以功過相抵了嗎?民間也有人做這樣的質疑。我的理解是說,我們做法事,做功德,其實是一種追思,藉由這樣的儀式來感念我們往生的先人。當然,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什麼時候你做了什麼壞事,其實我們自己都知道,我們也很內疚,當然有些時候我們不知道怎麼去彌補,後人對於已經往生的先人,他也知道他的行誼事蹟,不過不管如何,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所以人往生了,我們就以誠敬的心,希望能夠感恩他,懷念他,畢竟他是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親,是我們的親人,所以我們在透過儀式的過程裡面,去追思感恩,而不是去強調說,幫他做什麼迴向,我覺得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其實是更正向的,是更圓滿的。這是我的理解。所以我是覺得說,也不要這麼苛刻的去說,剛剛我講的那一番話,我覺得就不太需要了。

  好,我們再看到第二位陰麗華。這位陰麗華也是一位大美女,她的身分是東漢光武帝的原配夫人,而且是東漢建國之後的第二任皇后,其實陰麗華很漂亮,劉秀其實在年輕的時候,他就知道陰麗華非常的漂亮,而且也很仰慕她,那個時候自己是一個沒落的王孫,天下大亂的時候還沒有發跡,所以他的想法就說,如果我有一天能夠娶到陰麗華這樣的美人,我就非常心滿意足了,而且他也跟人家說,娶太太就一定要娶像陰麗華這樣的人才沒有遺憾。所以後來他就建立了功業,功成名就之後他就去提親,那個時候小有成績,可是也還沒有真正的抵定大事。陰麗華也很欣賞劉秀,他願意在新莽末年的時候,率領群雄來推翻新莽,也算是一個英雄好漢,雖然當時還在建功立業的過程,陰麗華也願意跟他結婚,後來很順利的終於打下天下了,順理成章,也應該要讓陰麗華,他的原配夫人得到應有的身分。不過我們看到文字的敘述,東漢光武帝他立的第一位皇后就是郭聖通,不是陰麗華,他立的是另外一位郭聖通女性,如果是他的原配,理論上應該是讓陰麗華當皇后才對,為什麼是讓郭聖通?其實是因為有一些政治的考量,大家可以理解了,因為他們必須要有一種政治的聯姻,所以後來是讓郭聖通當皇后,不過因為有一些事情,後來她被廢了,郭聖通被廢之後,當然順理成章,就讓陰麗華坐上了原配皇后的位置了。陰麗華也非常的知所進退,她雖然說是一個美人,家裡面也不算太差,可是她應對進退非常的得體,而且也非常的清淨儉約,不喜歡那些奢華的東西,當然也不喜歡一些什麼嬉笑戲謔的事情,所以有一些比較娛樂的活動,她都不參加,她就真的是一個母儀天下的,一個雍容大度的氣象,讓當時很多人都很折服。所以她往生之後,她的兒子劉莊也就登基即位,當上了漢明帝,所以她也是皇太后。這個是陰麗華的事蹟。

  我們看到第三位陰鏗,鏗鏘有力的鏗。陰鏗是南北朝時代的詩人,還有文學家。他其實年輕的時候就能夠寫詩賦,長大之後當然學問也很淵博。他非常的重視詩歌的創作,尤其在五言詩歌的創作,他是非常的盡心來投入,所以他的詩歌在當時流傳得很廣,也受到當代文人的一個敬仰。當時還有另外一位風格跟他相似的文學家,叫做何遜,兩個人時代相仿,詩風也很接近,所以就在文學史上面把他們合稱為陰何。所以陰姓的歷史人物也有文學家,在這邊跟大家簡單的介紹。

  好,我們看到後面一個姓氏,第二百八十四,鬱。鬱這個姓氏先前我也曾經跟大家講過,我的老師在中國大陸,曾經遇到過一位郁姓的計程車司機,那個時候,這位計程車的師傅跟我老師說他姓郁,哪個郁?鬱金香的鬱,其實我們台灣的正體字,我們所想到的鬱,事實上就是二百八十四這個鬱,可是簡化字的時候,筆畫很多的鬱,它跟芳香馥郁的郁,左邊一個有沒有的有,右邊一個耳朵邊那個郁,它就合流在一起了,它就不分了,所以郁就變成兩用字。所以當他講鬱金香的鬱的時候,我的老師第一個想到的是第二百八十四這個鬱。鬱相當的少見,而且後來在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漢人裡面,是基本上非常非常的少,所以我的老師當時就左思右想,他就怎麼想都想不通,怎麼會有鬱?其實在歷史上面,鬱這個姓氏也被收錄在百家姓,不過現在也是非常罕見的姓氏,尤其現在因為在中國大陸簡化字的關係,這兩個鬱(郁)已經合流在一起了,所以就變成了一個困擾。所以我們現在要追本溯源,如果是鬱姓的子孫,那慘了,我的源頭到底是哪一個鬱?是原本就是有一個耳朵邊的郁?還是我的源頭是這個鬱金香的鬱?筆畫很多的鬱?那就要做一番的考證,才能夠去追本溯源,所以也造成一點點的困擾。先前我們也曾經介紹過類似的情況,像我們現在寫的蕭,洞簫的簫,樂器那個簫,竹字頭改成草字頭那個蕭,可是在簡化字裡面它就寫成哪個字?肖像的肖。有沒有肖像的肖這個姓氏?有,本來就有這個姓氏,可是人口很少,大部分還是我們寫的草字頭的蕭。在中國大陸因為它簡化字的關係,慘了,那就合在一起了,合在一起之後,那到底我的源頭是哪個蕭(肖)?是原本的草字頭的蕭,還是原本肖像的肖?就合流了。不過後來好像這個問題比較棘手一點,所以好像在寫姓氏的時候,官方的檔案,或者是一般我們在寫姓名的時候,中國大陸的朋友就會把它寫為,筆畫比較多的原來的蕭,他就把它稍稍有做區隔了,就沒有混在一起了。我們看到鬱姓,我們看到它的源頭,其實鬱跟我們看到草字頭的,現在我們讀作蔚的這個姓氏,在古代它是同源的。怎麼說?因為這兩個字在上古音它是同音,鬱跟蔚是同音,所以後來就有草字頭的蔚姓,改寫為筆畫很多的鬱,所以它是從蔚姓派生出來的一個姓氏。

  所以在歷史名人,我們就簡單的介紹兩位,有一位是鬱昭敏,在文獻記載裡面它也寫作這個蔚昭敏,是宋朝的官員;另外一位是明朝的官員鬱讓。我們就簡單的介紹這兩位,因為這兩位的事蹟也都沒有很明確,只有簡單的一些記錄而已。

  好,我們看到第二百八十五個姓氏胥。胥這個姓氏也是少見的姓氏,它的起源來自於炎帝時代,炎帝擅長農耕,所以神農氏也是炎帝的發展,後來炎帝有一支族人就改稱為赫胥氏,赫胥氏後來就簡化為胥氏,所以是現在胥這個姓氏的主要的來源。春秋時代,胥氏還有另外一個新的發展,在春秋時代的晉國有大夫叫做胥臣,胥臣的後代也就以胥為姓氏。所以這兩個來源是主要胥姓的源頭。還有一些就是從複姓改單姓,也是有的,我們就不多介紹。

  好,歷史人物有兩位跟大家介紹一下,第一位是胥持國,是金代人。大家會覺得很奇怪,我們歷史上面有金朝嗎?有金代嗎?其實金就是女真人所建立的國家,金就是在南宋的時候,南宋的版圖只有在長江流域以南的地方,在北方原本是遼國,後來遼國就被金給取代了,所以它是盤踞在當時中國北方的一個政權。金這個國家當時統治的版圖也很遼闊,因為從長江以北,淮水以北,一路到東北,到蒙古,現在內蒙這一帶,都是金的版圖。在金的北方也有另外一個少數民族的勢力,開始慢慢的茁壯,就是蒙古族,蒙古族後來就跟南宋聯合,所以南宋政權就跟蒙古約定一起來夾擊金國,所以金國後來就被滅亡了。金國滅亡之後留下來的真空地帶,南邊的一點點被南宋去侵佔,北方更大部分的領土就被蒙古族南下給佔領了。好,所以就變成說,南宋解決了金的問題,可是它迎來的是更大的麻煩,就是蒙古人跟他接壤了,接下來蒙古當然繼續往南去侵略,所以南宋因此也就滅亡了,後來才有元朝的建立。胥持國就是在金國裡面去擔任職官,當時他在朝廷裡面,職官也非常的高,位居要津,而且胥持國也跟李妃一起來干預政事,所以他在朝中也是蠻有野心的。在當時朝廷裡面也有一些人依附胥持國,要依靠他的勢力來攫取一些權力,所以當時就有胥門十哲之稱。不過後來這樣的情況,也就有人慢慢的看破了胥持國的想法,他想要來獨攬大權,因此就有人不斷的上書跟皇帝稟報,胥持國有這樣的一些卑劣的圖謀,所以要皇帝要留意,所以他被彈劾之後就被罷免。可是罷免不到一個月,他又回來擔任樞密副使,樞密使在先前也跟大家介紹過,其實它是宋朝的職官,就是掌管全國的軍事政務,副使就是等同於現在的國防部的副部長,所以也是很大的權位,他被彈劾了,只有罷官一個月,又再回來當官,可是他在回來當官的時候,官階已經被調降了,不過還是很有權力,所以我們就可以知道胥持國當時他的背景有多雄厚,他背後的勢力有多龐大。所以就是形式上,對,讓你罷免,休息一個月,回來繼續當差。後來他因為職務之便,所以就跟樞密使完顏襄在北京,在這個地方駐守,也就是防範蒙古人,後來就在北京在職務之上就往生。

  第二位胥姓的人士是胥鼎,一樣也是金朝的大臣,他是胥持國的兒子。胥鼎的作風跟他的父親就稍稍的有點不同,他的父親在當時大權在握,當然,內舉不避親,所以胥鼎也藉著父親的關係,也當到很高的職務,可是他跟他父親有不一樣的作為,就是他比較關心老百姓的生活。所以當時在金國的京都,京城裡面很多的百姓因為缺糧的關係,所以就過的生活非常的清貧。胥鼎就上奏朝廷,希望能夠頒定法令,來開倉賑災,所以當時金宣宗也就遵從了胥鼎的諫言,就救了很多的人。金宣宗後來,因為當時國都比較接近北方蒙古族的勢力範圍,害怕蒙古族興兵南下,萬一一個抵禦不當就會被攻破國都,朝廷就商議要往南遷都。遷都的時候,胥鼎也就擔綱了很重要的職官,一方面要來辦理遷都的事務,一方面也總領兵馬,要維護皇帝還有這些權貴,在南遷的過程裡面的一些安全,所以在當時也就因為有很好的整頓。後來也就升官,所以後來也就一直主掌軍政,在鎮守邊關,在這個方面也就蠻有建樹的。這個是父子兩人的一個事蹟。

  我們看到第二百八十六個姓氏能。能這個姓氏,也是基本上大家從來沒聽過,原來它也是個姓氏。能這個姓氏,其實它是從熊這個姓氏改變而來的。熊這個姓氏,其實它主要的源頭還是跟周朝的楚國有關。周朝的楚國我們都知道,他們的國君,還有他們的王族是姓羋,長得很像羊的羋。在文獻裡面還有另外一個說法,說楚王他們經常都會有一個稱號,叫做熊什麼、熊什麼,譬如說你看我們在歷史的第一行,後面有一個熊繹,熊繹,熊就是楚王他會有這個稱號。除了楚王之外,還有一些跟楚王有近親血緣關係的,也有這種記錄,他也被稱之為熊什麼、熊什麼。它是不是姓氏?其實現在我們研究的成果,大部分還是認為它應該不是姓氏,因為楚國公族王族他們是姓羋,熊什麼熊應該是一個稱號,一個尊稱,不是姓氏。不過後來也慢慢的從這樣的稱號轉變為姓氏,那是後來的發展。這一位熊繹是楚國的君王,他有一個兒子叫做熊摯,熊摯本來是要去繼承王位的,可是因為他有殘疾,沒有辦法接掌王位,所以熊摯就被分封到夔這個地方去了,他就是夔這個地方的小封君,可是他不是楚王,所以他一樣還是有熊這個稱號,因為跟楚王近親的血緣的這些人物,好像都有上尊號,叫熊什麼、熊什麼的慣例。這位熊摯被分封出去,原本就應該不必太擔心他,可是有人還是對他不放心,因為有一些傳言說熊摯有點不甘心,原本他要當楚王的,現在沒有楚王可以當了,只當一個小封君,所以後來就有人認為要把他除之而後快,免得他日後造反,熊摯的後代為了要避免禍患,所以就把熊改姓為能,於是就變成能這個姓氏的起源。這個說法其實也是因為避禍而改姓的。

  我們看到堂號,堂號有個淄青堂,跟唐朝的能元皓有關。能元皓的事蹟,我們看到下面的文字比較清楚。能元皓其實本來是安祿山的手下部將,因為他是部旅出身,部旅出身有一些其實都是家境本來就比較不好的,所以很年輕就被父母親送去部隊裡面栽培,因為家裡面如果沒有辦法來養護,以前人丁又很多,所以如果說孩子身強體健,而且他也願意,很年輕就送到部隊裡面去,讓部隊來養他,因為在部隊裡面有飯吃,有衣服穿,還可以訓練一些戰技,以後如果殺敵立功,搞不好封侯封相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很多的家庭也是基於這個角度,讓他去從軍,所以這位能元皓就是這樣進入部伍的。後來因為安祿山叛變,我們都知道,後來就造成了安史之亂,當時他造反的時候,因為他自稱為皇帝,所以就讓他的部下能元皓,封他為淄青節度使。後來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因為父子之間有一些嫌隙,所以兒子就殺了爸爸,也自立為帝。能元皓見到這種情況,他就發現糟糕了,內部已經開始有一些矛盾了,所以能元皓就在唐朝的大軍要來攻打的時候,就主動投降,倒戈,去歸附朝廷。後來安慶緒也因為抵擋不住大軍壓境,後來就去投奔原本安祿山的部將史思明。所以我們講安史之亂,安就是安祿山,史就是史思明。所以後來史思明又把安慶緒給殺了,一樣,他又繼續稱帝。後來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也把他的父親給殺了。父子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而且就變成一個循環了。後來史朝義還是最終擋不住唐朝部隊的鎮壓,最後是兵敗而自殺,結束了八年的安史之亂。能元皓也因為在安史初期,安史之亂初期他很快的就投降給朝廷了,所以朝廷基於招撫,基於安撫,不但沒有究責,而且還給予褒揚,還把他當作是一個樣板,當作一個模範,希望安史叛軍的內部能不能夠跟能元皓一樣,你主動歸降,我就給你撫恤,後來不但沒有究責,還得到了褒封。後世的子孫也因此把能元皓的事蹟給予褒揚,所以立堂號淄青堂,來紀念能元皓的事蹟。

  好,二百八十七,蒼這個姓氏。蒼這個姓氏一般我們所看到的,常常都是沒有草字頭的倉,沒有草字頭的倉也是一個姓氏,不過後來我們才知道,原來草字頭的蒼跟沒有草字頭的倉,其實它是一個來源,只是後來有一些分流,不過它原本在歷史上是同一個來源。我們看到它的來源是來自於何處?有一支起源是黃帝的兒子叫做蒼林,蒼林的後代就以蒼為姓氏。第二支也是跟黃帝有關,黃帝的孫子顓頊,他有八位很傑出的後代子孫,在當時被稱之為高陽八愷。愷也是賢能的人這個意思,賢者的意思。八愷裡面年紀最長的就叫做蒼舒,蒼舒的後代也以蒼為姓氏。所以前面這兩支都是從姬姓派生而來的。還有第三支來源,也是跟黃帝有關,可是不是跟黃帝有血緣關係的了,是黃帝的史官倉頡。倉頡我們都知道他是整理文字,是現在我們所知道最早漢字的起源之一。倉頡的倉,一般我們在典籍寫法都是沒有草字頭的,不過有一些版本也有把它寫成草字頭的,就正如我剛剛所跟大家報告的,它原本都是可以通假,所以它有沒有草字頭都是同一個來源。所以倉頡的後代也以蒼為姓氏。這是第三個來源。第四個來源是跟職官有關。在周朝的職官裡面有一個倉人,倉人顧名思義就是主管什麼?主管倉庫。倉庫其實有分不同的種類,現在我們都比較沒有細分,都把它混在一起。倉庫倉庫,其實倉主要是儲藏米糧的,所以我們講米倉、糧倉。庫,庫字是擺放什麼的?各位猜猜看,從字來判斷就知道了,下面不是一個車嘛,車不是只有一般的用途,它最主要還是用來什麼?戰爭,所以庫是擺放兵器,我們講兵庫、武庫,所以庫是跟軍事設備有關。還有一個府,在西周到東周,我們看到文獻裡面講到政府的府,府裡面它也是倉庫,可是它倉庫裡面擺什麼?一些文獻檔案,所以它擺的地方又不一樣,這樣了解。所以現在我們都混稱為倉庫,其實在古代它功能還是稍稍不同的。所以主管米倉的倉人的後代,也有以蒼為姓氏的,所以也變成是第四個主要的來源。

  我們看到蒼姓的堂號有一個創文堂。創文堂,你看到這個文字就知道了,它應該是跟文字的創立有關,所以是跟倉頡有關聯。在古書裡面記載,倉頡出生的時候很奇特,他有四個眼睛。我們看到下面的歷史名人文字比較完整,我們可以看這邊。他有四個眼睛,其實這四個眼睛要跟大家說明一下,就是其實大家都誤會了,我們文獻有時候會講四個眼睛,我們會以為說他有兩個眼睛,上面再兩個眼睛,其實不是,其實他一樣是兩個眼睛,可是他眼睛裡面有兩個瞳仁,這邊有兩個瞳仁,有兩個瞳仁。瞳仁就是,我們現在講那個叫什麼?瞳仁叫什麼?瞳仁,大家應該知道我的意思了,瞳孔,就兩個瞳孔。大家會說有兩個瞳孔,看過去視覺不是會重疊嗎?不是,是這樣的,其實在文獻裡面,有兩個瞳仁的有兩位,在文獻裡面有記錄,一個就是項羽,項羽就是重瞳子,雙瞳子,還有另外一個據說就是公子重耳,就是晉文公也是有兩個瞳仁。可是在醫學上面,後來有一些文獻也有記錄到有這種狀況,後來他們的醫學報告是說其實是什麼,事實上是兩個瞳仁有一個是假性的,而事實上它是沒有視覺的功能,它只是有那個看起來好像瞳仁一樣的黑色的色塊,可是它是沒有視覺的功能的,這樣了解我的意思了?所以他視覺就不會造成有重疊。倉頡如果我們把他理解為雙眼,雙眼裡面又各有兩個瞳仁,所以就變成四目了。當然這樣的人是很特別,很稀少,所以在文獻裡面當然會加以記載。尤其倉頡後來的事功是受到後世的稱譽跟褒揚,所以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記載就在流傳的過程裡面,慢慢的就被加油添醋,所以久而久之就說他有四隻眼睛。大家有看過四隻眼睛的人嗎?應該不太可能,假設如果他是一個真實存在歷史的人物,那就完全不合理了,所以應該是我剛剛的解釋是比較合理一些。他也因為出生的時候有這個異象,所以後來他也真的天賦異稟,所以在學習事物上面就非常的快速,而且他也觀察了很多像鳥獸的一些足跡,觀察了很多東西的外貌,所以他就嘗試著去把那一些形象,用簡單的筆畫把它勾勒下來,所以就創造了象形文字。象形文字顧名思義就是描摹東西的外形,所以叫象形。象形文字也就是我們漢字最早形成的一種類型,然後慢慢的才有一些會意、形聲,才慢慢的產生出來。當然先前我們也說過了,其實文字是不是真的由倉頡來發明的,恐怕那個發明也不是用我們現在的定義,我相信倉頡如果是真有其人,他應該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角色,就是他整理,他整理文字,他把這一些可能來自於不同部落,不同地區,同時興起的這些字形他加以整合,大家都覺得說他整理得很好,他的理念很清楚,所以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比較可以有一個模式,所以慢慢的大家就用了倉頡所整理的那一套系統,所以慢慢的就變成在文獻上面說他是發明文字的人。其實是這樣來解釋稍稍的合理一些些。

  據說倉頡在造字的時候驚天地、泣鬼神,文獻裡面有此一說。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文字的創發它可以累積智慧,它可以傳遞知識,這是人類在知識的傳遞上面一個長足的進步。因為只是口耳相傳,我們能夠記憶的還是有限,而且在口耳相傳的過程裡面,常常都有一些誤差,所以有些東西就沒有辦法如實的被保留下來。可是文字不一樣,只要你選擇了適合的書寫工具,文字就可以被保留下來,所以它是一個劃時代的創舉。所以古人說他驚天地、泣鬼神,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

  我們剛剛提到客家人,客家人勤儉持家,而且我們非常重視教育,重視讀書,重視文獻書籍。所以像我祖父,其實我祖父還在的時候就跟我們說,偶爾因為在外面買東西,人家都會用報紙來包,包東西帶回來,帶回來之後包東西的舊報紙,我們有時候會拿來墊在桌上,吃飯的時候就墊著,這樣折一折,包一包就可以扔掉了,他說不行,不可以用報紙墊,包東西可以,可是你要吃飯什麼的是不能夠墊,會沾到油污,所以他帶回來那些報紙,或者是撕下來日曆,不是一頁一頁撕嘛,撕下來日曆有廢紙籠,用竹子編起來的一個籠子,他就會揉一揉就扔在裡面,累積到一定量的時候,我都印象很深刻,他會帶著我,距離還不短,當然就騙小孩,就說帶我去買糖吃,就這個地方坐一會,喝個涼水,買個地方,因為路還不短,大概我們還要走個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小朋友的時候,你走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一定喊累,累了,歇歇腳,來,買個涼水給你喝,就去那個。我們有個敬字亭,這個也是從清朝以來我們美濃地區,還有我們屏東的客家地區,也都有敬字亭,有些地方叫聖跡亭,聖人的聖,留下來的遺跡。我們要把那些有字的紙帶去那邊燒掉,要去那邊火化掉。這就是尊敬發明文字的倉頡,對他的一個感恩。所以只要有字的紙,是絕對不能夠拿來墊桌子吃飯,就更不用講掉在地上,掉在地上,如果你跨過去不撿起來,你鐵定被打,鐵定被打,所以一定要撿起來,丟到廢紙籠裡面去。所以傳統我們對於文字,對於讀書人的一個敬重,在這個地方就很具體的表現出來。好,這樣燒,燒完之後不是有灰嗎?那個灰就會有那種志工,我們現在叫志工,就會有附近的人他就會發心,他就會去把灰給清出來,清出來之後,他也有一個地方專門裝灰。裝灰裝完之後,是每一年到了二月的時候,農曆的二月我們南部,我們客家莊二月都會有一個很大的慶典,就會有野台戲,就有點像閩南人作醮,就是有一個慶典,我們會祭河,祭河的時候,就把紙灰順著河流走。所以一年都要舉行很慎重的儀式,是要把燒完的紙灰,還有一個隊伍要送去河邊,還要請道士唱唱打打,有一個儀式,把那些紙灰給送走。這個真的很少見,但是也可以看得出來客家族群對於知識的重視。

  我們看到第二百八十八這個姓氏,雙。雙這個姓氏也是很少見的姓氏。我們剛剛才介紹蒙這個姓氏,蒙這個姓氏跟雙這個姓氏其實是有相當深的淵源。因為黃帝的孫子顓頊,他的後代在夏朝的時候被封在蒙雙城,所以顓頊在蒙雙城的這一系的子孫,後來也就以蒙或雙為姓氏,所以就變成現在雙姓的源頭。唐代也有一些少數民族也以雙為姓氏,慢慢的他跟中原的漢民族通婚之後,就融入在一起了,所以這也是現在雙姓的源頭之一。雙這個字我們在簡化字裡面,事實上是寫成兩個又,其實兩個又的双,不是現在簡化字才有,其實在很早的時候它就已經有了。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簡化字有一大部分,是從古代就已經有的俗體字裡面來借用的,像體育的體,體育的體,我們現在的簡化字寫一個人字邊,右邊一個書本的本,這個字在唐朝時候就有了。所以很多人說簡化字沒有什麼淵源,其實沒有,它大部分都是有淵源的,像先前跟大家介紹過,有些字體是從草書變化出來的,有一些是從俗體字,及一千多年前就已經在用了,所以簡化字,當然我們可以來從學理的角度來做討論。好,我們再看到堂號。堂號裡面有一個和易堂,是宋朝雙漸的典故。雙漸為官很和氣,又平易近人,有古代的循吏之風。好,先前我們也介紹過酷吏,酷吏的相反就是循吏,循吏就是循規蹈矩的官吏。頗有古代這些循吏的風度。雙漸的子孫就非常的以他為榮,所以就以雙漸的事蹟,很和氣,平易近人,所以就立堂號叫做和易堂,就傳揚於後世。

  歷史人物的部分我們也介紹另外一位,雙泰貞。雙泰貞是南北朝時期,南朝的宋齊梁陳的宋,這個時代的人物。因為當時南北朝,北方是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國家,南方是漢人所建立的朝廷,所以南北對立,天下就不安。當時有一位輔國公沈攸之,他坐鎮荊州,荊州就是現在的湖北省這一帶,所以他跟北方的少數民族建立了國家,就是直接接壤,當時的荊州算是戰區,所以有屯兵。當時輔國公沈攸之也希望能夠召集一些俊才,能夠為國家所用,他知道雙泰貞是很優秀的人才,想要招攬他。不過雙泰貞因為家裡面母親年紀老大,也就割捨不下母親,所以也就不去報到。有一天雙泰貞去經商,後來半路就被沈攸之給逮住了。不好意思,第三行的這個審攸之的審,打字的時候因為按錯號碼,選了一個同音字,選錯了,請幫我改一下。後來就要求他要留下來,可是雙泰貞繫念家中的母親,所以就逃走了。沈攸之還不放他過,所以還派人去追捕,甚至於還綁架雙泰貞的母親來要挾他,雙泰貞情急之下也就打傷打死一些人,最後雙泰貞去見了沈攸之,跟他剖白,不是他不願意為朝廷效力,是因為母親年紀老大,所以沈攸之才了解說好,原來你先前不來報到,是因為有這背後的緣由,所以最後也沒為難他,也賞賜他錢糧,還跟他懇談,希望他能夠忠孝兩全,所以你還是可以為朝廷效力,你就把母親遷過來,你這樣兩邊就可以很圓滿,所以他就順利的接了職務,後來他在戰場上殺敵立功,也都非常有表現。這是雙姓的歷史人物。

  好,第二百八十九,聞這個姓氏。聞這個姓氏在中國大陸、在台灣都沒有進入到百大,它的源頭有幾個,源頭我們來看一下。春秋時代魯國有一位學者叫做少正卯,少正卯在當時魯國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所以當時就被稱之為聞人。聞其實它最早的意思是什麼?是嗅覺還是聽覺?聞是聽覺,所以看到字是耳朵靠在門邊,我們要去聽聲音,所以很有趣,它居然從聽覺逐漸的變成了嗅覺,過程很有意思。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去了解看看,所以所謂的聞人就是,大家都聽說過的這一位知名的人物,所以聞人,聞人,在當時就這麼稱呼少正卯,所以少正卯的後代,就以聞人做為自己的姓氏。後來就把人給簡化掉,就剩下了聞這個姓氏,這是主要的一支。另外一支就是有部分的聞,事實上是從文章的文轉變過來的。南宋的愛國詩人文天祥,他的後代就有一部分就把文天祥,文章的文,就改姓為新聞的聞,所以這個也是文天祥後人的一個源頭。

  聞姓我們看一下堂號,有超卓堂跟正氣堂。超卓堂就是顧名思義,超越、卓越的意思。怎麼說?因為明朝時候有一位聞良輔,這一位是才能也好,德行又佳,所以當時被朝廷委任為監察御史,後來又升任為大理少卿,而且還出使暹羅,暹羅就是現在的泰國,所以在外交事務上面、在內政上面都相當的稱職,所以後代子孫就立堂號超卓堂,來紀念聞良輔。另外一個堂號是正氣堂,一望可知,就是跟文天祥有關。文天祥有一首很有名的詩歌正氣歌,大家應該都讀過,甚至於也背過。《正氣歌》可以說是他一生最為人所知的文章,所以後代子孫也表彰他的氣節,所以立堂號正氣堂。文天祥的事蹟大家很熟悉,而且它也沒有跟我們聞姓有直接的關聯,所以我們就比較簡單的帶過去。

  我們看到歷史名人聞一多。聞一多是晚近的人物,其實他是清末民國初年的人物,他是非常有學問的人,而且早期也留學美國,回國之後,就開始把美國的一些文藝的概念,帶回到新中國來,所以他開始撰寫詩歌,新詩,也寫一些散文。不過很可惜的是,在一九四六年的時候被特務給暗殺,往生的時候才四十七歲,相當年輕。後來因為他的詩歌帶動了新中國文化的崛起,所以在中國大陸是很有影響力的。後來就由朱自清為他編了全集,後來也有一些補遺,所以《聞一多全集》在中國大陸也是很暢銷的書籍。

  最後我們看到第二百九十個姓氏,這個字它有兩個讀音,一般我們如果當作成語,我們把它讀成ㄒㄧㄣㄒㄧㄣ學子,莘莘學子,其實莘莘學子該不該讀作ㄒㄧㄣㄒㄧㄣ?其實這也有人有意見,有人還是堅持要把它讀作這個姓氏的時候的讀音,念作ㄕㄣ,所以也有人把它讀作ㄕㄣㄕㄣ學子。不過就像先前跟大家介紹過的,其實教育部現在在標準字音的所謂標準化,其實它也慢慢的去參考一般我們通俗的一些用法,因為你雖然說學理上是有它的背景跟淵源,不過跟我們現在讀音如果落差太大,反而在溝通上面產生了很大的誤解。所以教育部也認為說,很多的字我們不如從俗來認定,所以莘莘學子反而是大家比較口頭上使用,所以也就順理成章,讀作ㄒㄧㄣㄒㄧㄣ學子也就可以了。但是反過來如果是讀作姓氏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尊重它的歷史淵源,就要把它讀作ㄕㄣ姓。好,莘這個姓氏很少見,在台灣、在中國大陸都沒有進入到百大。來源是跟炎帝有關,炎帝的後代子孫有一位是祝融,我們也先前介紹過他,他也是開始啟發我們中華老祖宗,他們了解火的功能的一位重要前輩,由於他發現火的功能,所以讓我們老祖宗脫離了茹毛飲血的生活,改變了他生活的現狀,所以也被後來尊稱為火神。祝融的後代有分為八大姓,莘姓就是其中一支,大禹治水有功,後來也順利的成為天下共主,所以大禹原本要禪讓給伯益,後來伯益不願意接受,所以大家就擁戴大禹的兒子啟,後來啟登基之後就建立了夏朝,夏啟登基之後,他就開始去尋找古代那些重要人物的後代,給予褒揚,給予冊封,夏啟將他的一個子孫,名字叫做摯,把他分封到莘這個地方,所以後來子孫的後代也以地名為姓氏,所以這是第二個來源。剛剛我們講到祝融的後代有一支是莘姓,這是第一個來源,夏啟的兒子分封到莘這個地方,後來也變成是莘姓的另外一個來源,所以主要莘姓有這兩個來源。

  好,我們看到堂號,有一個棗陽堂跟環州堂,他的典故是跟明朝的莘野這個人物有關。莘野剛開始的時候是擔任訓導,訓導是當時朝廷之中的一個職官,他主要是在教育體系,教育體系裡面的職官就是負責督導學堂的學生的課務。後來又升任為棗陽縣的縣令,所以他也是在地方上面很得民心,也是被認為是循吏,是循規蹈矩的官吏,而且也著有《環洲集》流傳於後世,所以後代子孫就以他曾經所擔任過棗陽縣縣令,立棗陽堂,而且他的著作有《環州集》,而立環州堂,來紀念莘野的事蹟。

  莘姓的人物我們就簡單的介紹一位,因為歷史人物在莘姓來講,能夠找到事蹟的也不多,因為時間的關係。

  所以我們兩個多月的時間,應該是三十二次上課,也很努力的上完了二百九十個姓氏。本來想說我們今天如果能夠上到三百,三百也算是一個完整的數字,不過很可惜,只能夠講到二百九十,留下一點點的遺憾。這一點點的遺憾才能夠開啟我們未來的因緣,所以後半我跟弘學老師我們已經討論好了,他先上前半段,我大概是八月中開始我來接他,我來上後半段,所以我們接下來還有另外一個課程。我們就休息幾個月之後,我們暑假再來見面。

  謝謝各位這兩個多月來的愛護跟支持,我們今天的課程,我們百家姓的課程也就到今天結束了。好,謝謝大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