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百家姓-第62集

  好,我們看到第二百六十九個姓氏,蒲姓。蒲這個姓氏在中國大陸、在台灣都沒有進入到前百大。蒲姓其實是出自於媯姓。請幫我改一下,在第一行,蒲姓出自於己姓,這個己其實是媯姓的誤植。這個媯先前我們講過幾次,其實就是舜他的姓氏是姓媯姓。我們看到後面,這邊有提到夏朝的時候,舜帝的後代受封於蒲這個地方。蒲姓的源頭之一就是從這個蒲國改姓而來的。所以它是從舜的媯姓派生而來的姓氏。又有一支的蒲姓是出自於春秋時代,少昊的後代也有封在蒲這個地方,不過這個蒲跟剛剛我們談到的那個蒲,是同名而異地,同樣是蒲,所以也有子孫以地名為姓氏。再來還有另外一個源頭很特別,就是在遠古時代,蒲草它是一種蠻常見的植物,這種蒲草它可以做為食物,而且它還可以編織成席,席子。現在我們看到的席子有些是用竹片編的,在中國早期也有用蒲草編的蒲席,而且還可以做成像居家的一些生活用品,所以蒲草算是蠻可以被大家所利用的一種植物。所以有此一說,蒲姓有個來源就是,因為居家的四周圍長滿了蒲草,所以就以這個蒲做為姓氏。這個是另外一個來源。再來第四個來源就是從西域阿拉伯,東來中國經商的這些子民們,後來在中國定居之後,也有阿拉伯人改姓為蒲姓。這是第四個來源。

  剛剛我們提到蒲可以來編織成蒲席,其實竹子它也是生活中蠻常運用的一種植物,所以在中國早期,竹子可以做的物品相當的多,除了竹子可以來造房子之外。竹子還可以做什麼?還可以做桌子、椅子、床鋪、席子,還有另外一個蠻特別的就是門簾。我們有一句歇後語,叫做「狗掀門簾,全憑一張嘴」,因為狗沒有手可以掀開門簾,所以牠必須要用嘴巴去把它頂開來,所以古人就有這個智慧,狗掀門簾,全憑一張嘴,這個歇後語。門簾長什麼樣子?可能大家有聽過門簾,可是看過門簾的機會不多。在我們美濃,我們傳統的工藝師傅,就有製造門簾的這種技師。我記得我們小時候,我們住在鄉下的時候,這個門簾就是家家戶戶出入的那個門戶,都會掛上這個門簾,它是一片一片的竹子編織起來的。它有什麼好處?第一個它可以通風,而且第二個它可以阻絕光線,第三個就是它有一個內外之分,因為如果我們把門帶上,室內光線就進不來,空氣就不流通,所以我們把門打開來,掛了一張門簾,外面的人要看到室內就看不進去,可是反過來室內要看到外面,因為它有門簾,它是有縫的,所以他可以看得到外面的情況,所以它是一個很多元的一種功能。當然這個在我們小時候,是一個家庭蠻常備的一種物品,不過現在因為這個工業技術,年輕人承接的愈來愈少,所以目前為止,在美濃只剩下一、二家還有製作門簾。不過因為它是純手工,所以每一個門簾的製作,大概都要一個星期到兩個星期的時間,所以價格也就比較高,要大概兩千塊左右的新台幣。很多人為了保留古代的算是傳統技藝,有些人是為了要做為年輕時候小時候的一種生活的回憶,所以也都會跟這個老師傅來買。可能再過幾年,這個技術如果沒有人傳承,就再也不見了。蒲也是一樣,這種蒲草的編織其實也是只能夠靠手工,所以很多的技藝能夠有人來繼承,這是最好的一個傳承的方式。不過因為很辛苦,而且年輕人大概都認為說,這個大概發不了財,賺不了錢,所以願意來繼承的人非常的少數,那就有點可惜了。

  好,我們看到堂號。堂號有一個揖讓堂,還有帝師堂,典故都跟舜帝有關。舜帝年輕的時候,就以十八歲的蒲衣做為老師,所以他不恥下問,跟年輕的蒲衣來請教。原本舜帝後來想要把天下共主的位置禪讓給蒲衣,可是蒲衣不願意接受,最後就隱遁而去,所以後世的子孫就以蒲衣做為典故,立堂號揖讓堂還有帝師堂。帝師堂我們可以理解,因為舜帝曾經拜他為老師,所以他是帝王之師,所以稱之為帝師。為什麼叫做揖讓?揖讓,其實揖就是我們做敬禮的動作,現在我們大概敬禮就是鞠躬,可是在古代他不僅要鞠躬,而且雙手要環抱在胸前,所以這個叫做作揖。打躬作揖就是我們要彎下身體,手還要保持在胸前這個環抱的動作,這個就是打躬作揖這個動作。所以作揖就是一個對對方的禮敬,因為舜帝拜蒲衣為老師,所以就是要有這個禮敬老師的動作,所以稱之為揖讓堂。

  再來,蒲姓的歷史名人,除了蒲衣之外我們再介紹幾位,第一位是蒲元。蒲元也是一位古代很有名的刀匠,一位工藝的師傅,他曾經為諸葛亮來鍛造鐵器。我們都知道鑄造鐵器要不斷的淬煉,所謂的淬煉,淬這個字是水部,煉是火部,煉就是我們要用高溫來把金屬讓它可以軟化,軟化之後它必須要用重物來敲擊,敲擊才能夠把鐵的密度給提升,提升之後,接下來要把鐵在高溫之下,要把它放到水裡面去讓它淬煉,所以淬煉的淬這個字從水部,它講的是入水降溫,讓它能夠把它的這個硬度保留,是這個過程,所以淬煉淬煉,一個是水部,一個是火部,事實上它是講煉鋼打鐵的這兩個階段,所以各有它所指的部分。蒲元因為精於鑄造鐵器,所以他慢慢的去觀察這個水質的不同,其實它會影響到冷卻的速度,就是剛剛提到淬煉的淬那個過程,所以經過他反覆的測試之後,他發現蜀江水的水質,在淬的時候是最好的冷卻劑,所以後來他就大量的取用蜀江的水來鍛造鋼鐵。所以在他鍛造鋼鐵製造的刀劍,都是硬度很高的,而且都非常的鋒利。所以當時幫諸葛亮鍛造這些武器,讓諸葛亮的將士在陣前,都有很好的武器來護衛國家,來殺敵立功。所以當時蒲元的刀就被稱為神刀,是非常著名的工藝技師。

  第二位蒲壽庚,在版本裡面,也有把他寫成這個寫法的蒲受畊。他是他特別的一個身世背景,他是穆斯林的海商,所謂的穆斯林其實就是我們一般所謂的回教徒,其實他是阿拉伯的後裔,在泉州這一帶就定居,而且世代在這個地方經營海上的貿易。蒲壽庚是宋朝末年元朝初年的人物。先前我們也提到了,南宋到了蒙古大軍南下侵犯國都時,國都被攻陷,所以南宋的皇帝就只能夠流竄在福建、江西這一帶,後來有兩位幼小的皇帝即位,一位是宋端宗,一位是幼主,這位幼主就是剛即位沒多久,然後就殉國了,所以連謚號都沒有。所以當時陸秀夫、文天祥、張世傑等人,就擁護這兩位幼小的皇帝,在福建、江西的山區不斷的流竄,後來來到了泉州,希望能夠進入到泉州,至少可以有一個庇護的定居之所。可是這一位蒲壽庚他基本上在泉州這個地方,就是一個地方的霸主,因為他在泉州數代經營貿易,所以他們家族在泉州算是地方上很有聲望的商人。所以在當時他們要求要進入泉州的時候,這個蒲壽庚就婉拒,所以後來朝廷的官員,就只能夠在泉州城外的一座寺廟,暫時的安頓下來。而且張世傑也向蒲壽庚借船,他希望能夠讓宋朝的皇帝登船,然後可以暫避到海外去,能夠避蒙古人的風頭,等到有機會的時候再回來本土繼續朝廷的工作,他要借船,可是這個蒲壽庚他經營海上貿易,船是一定有的,可是他私下已經跟蒙古人勾結了,所以也拒絕要借船,也就在這種情況之下,宋朝的兩位皇帝最終還是被蒙古人趕盡殺絕。所以蒙古人在入主中原之後,就給予蒲壽庚特權,讓他擔任福州行省中書左丞,所以他們家族在元朝這九十幾年的統治,就基本上是控制了中國對外的貿易,不僅僅是泉州,而且還擴及其他的商港。所以蒲壽庚家族在元朝可是威名赫赫的家族,而且發財致富,在當時是非常的有權勢。可是好景不長,當蒙古人被明太祖朱元璋給推翻之後,朱元璋就很痛恨這個家族,所以在第十四頁,我們看到從上面算下來第六行的地方,在蒙古人被趕跑之後,明朝朱元璋就把蒲壽庚的家族,後代子孫統統流放充軍,女生就發娼為奴,而且不能夠登錄仕籍,不能登錄仕籍就是因為你是奴隸,所以你不是一般的老百姓,所以他連基本的公民權都沒有。所以幾代人的發達,可是換來的卻是子子孫孫無限的痛苦,連一般人的身分都難以取得。所以這個蒲壽庚到後來其實也為當地人所唾棄,因為他等於是為蒙古人所利用,趕盡殺絕,為子孫也做了一些不好的典範。所以當時泉州在宋朝末年,還有元朝的時候,基本上就是一個很發達的國際商港,剛剛我們也提到澳門還有香港,在當時都被西方列強做為通商口岸,其實泉州在更早的宋末元朝的時候,就已經是對海外貿易的國際大港,而且因為是阿拉伯為主的家族來控制,所以在泉州那個時期,就有很多阿拉伯風情的建築物。現在泉州還有保留一些當時留下來的公共建築,所以我們到泉州去看,有一些古跡還可以看得到當年的一些風華,這個是很特別的一個港口。

  第三位蒲姓的歷史名人就是蒲松齡。蒲松齡是最著名的一位文言文的小說家,他的代表作就是《聊齋志異》。《聊齋志異》,當然裡面談的都是一些妖魔鬼怪的故事。可是蒲松齡,他其實重點不在於突顯出這些妖魔鬼怪的怪力亂神的事情,他要突顯的是人跟鬼到底誰比較可怕。他要強調的是,那些妖魔鬼怪雖然跟我們人不一樣,是陰陽兩隔的另外一個空間,另外一個層次的眾生,可是很多人都怕鬼,可是蒲松齡要強調的是人比鬼更可怕,因為很多的鬼,其實你不犯我,我不犯你,甚至於有一些另外一個空間的眾生,它還會暗地裡幫助你,可是人呢?人不是,人只要有利可圖,他就可以背信忘義,他可以恩斷義絕,他可以過河拆橋,所以到底人可怕還是鬼可怕,蒲松齡要強調的是這個觀點。所以在他科考這一條路被斷絕之後,他就專心的來從事創作,他有其他的小說,當然影響力都沒有《聊齋志異》這麼的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後世我們在談到蒲松齡的時候,首屈一指的就是他這本書,其實他還有其他的著作,也是維持著剛剛我們所講的那個精神,就是要揭發那些當時清朝的科考之下的一些很黑暗的一面,還有官場上那些腐敗的一面。他透過小說的方式來傳達他對於當代的不滿,所以也給後世的子孫很多豐富的材料,來了解清朝時候的官場文化。

  《聊齋志異》我也讀過一些,但是說實在的它不太好讀,因為它是一個文言小說,他用的文字都非常的精練,可是篇幅還不短,它每一篇大概都有二、三千字,所以讀一篇大概我們要花很多的精神來閱讀。所以接下來我們跟陳弘學老師,我跟他一起來合作要來講古文的部分。其實有機會的話,其實我們讀一讀《聊齋志異》,它也是很棒的古文,而且故事的題材也他特別的,都談到一些鬼怪的事情,或許,或許我們有機會也可以來談一談他這個作品,選一、二篇比較經典的,我們可以來試試看,來讀讀看。第二百七十個姓氏,邰姓。講到這個邰姓,我們在台灣就有一位演藝人員,叫做邰智源,在我們台灣的朋友應該都有看過他的表演。這位邰先生他也算是一個很稱職的演員,他有很多的作品,尤其他在模仿一些政治名人、明星,是很有名的一位演員。邰姓的歷史淵源我們來看一下,邰姓在中國大陸、在台灣都是比較稀少的姓氏。邰姓是出自於姬姓。這個地方我要跟大家說明一下,因為邰姓的這個起源跟誰有關?跟一位棄有關。這個棄有一個說法,說他是炎帝之後,可是有一個說法又說他是姬姓之後,所以在文獻記載上面,它是有兩個說法的。為什麼他的名字被稱之為棄?原來他的母親叫做姜原,我們再往下看一點點,他的母親叫姜原。這位姜原是怎麼樣懷孕的?很特別,這位姜原她是一位少女,然後有一天出去外面玩的時候,居然在地上看到有一個很大的腳印,然後姜原就很好奇,她就踩在這個大腳印上面,結果回去之後居然懷孕了。這未婚然後懷了孩子,這個在當時是可能有一些人有一些指指點點,所以後來她就不敢養這個孩子,於是就把他丟在外頭。可是丟在外頭就很奇妙,就會有人輾轉把這個棄嬰給帶回來,所以好幾次都丟不成。所以姜原就想說,可能真的是有這個因緣,而且她回想自己為什麼會懷孕,就是踩到了那個巨大的腳印,所以她想會不會我懷的是天神的孩子,所以怎麼丟都丟不掉,他自然又會回來她的身邊,所以後來就把他取名為拋棄的棄,拋棄的棄,就這麼來的。可是還有另外一個版本的說法是說,其實帝嚳他是黃帝的後代子孫,然後跟姜原就有了這個愛情的結晶,因為可能不方便去承認他父親的身分,所以後來是姜原就帶著這個孩子,然後把他取姓為姜,可是他是姬姓的黃帝的子孫的後代,所以就變成說這個棄。他到底是姬姓還是姜姓?其實兩個都對。我們看到在古代,還有同時期商朝的始祖,也有這樣類似的情節,商朝的始祖叫做契ㄒーㄝヽ,他的媽媽是怎麼懷孕的?說他的媽媽吞了燕子蛋,燕子,我們現在看到那個燕子,小的燕子,不是大的那個候鳥的雁子,那個蛋吃下去,吃下去之後居然就懷孕了,也是少女懷孕。然後天主教,基督教,講到耶穌基督,聖母瑪利亞,也是少女懷孕。所以在學界來講有一個說法說,其實這種少女懷孕,在中西方都有這樣的情節,他們認為說,可能是反映了人類在發展過程裡面,有一個時段叫做母系社會,這個先前有跟大家說明過,所以只知道媽媽,不知道爸爸是誰,因為到了後來進入到了父系社會的時候,對於母系社會的一些傳說或者是一些流傳的說法,他必須要來做一個潤飾,因為只知道媽媽不知道爸爸,在當時母系社會是很普遍的,可是到了父系社會的時候,後代子孫去追溯這段過程的時候就覺得,怎麼會沒有父親?他們覺得說沒有父親感覺好像很奇怪,因為他們已經到了父系社會,是用父系社會的角度來思考,所以就附會了說是少女懷孕,他們是天神的或者是什麼神靈的子孫,如何如何,就做了這樣的附會。後來因為他們的後代子孫就成為了朝代的君王,所以他們在追溯他們的歷史的時候,就有了這樣的潤飾,這個在中西古代都有同樣的情節。這個邰姓就是棄後來被分封在邰,所以後來棄的子孫就有一部分以邰為姓氏。這個是現在我們知道邰姓的最主要的起源。

  好,我們看到邰姓的堂號,有一個蠻特別的,叫做翼親堂。翼親堂就是從字面上來解釋,好像鳥張開雙翼來保護母親,典故是明朝的邰茂質的故事。邰茂質的母親很怕打雷,所以每次打雷的時候,邰茂質就用身體去保護母親。這種情節好像比較常見的是,小孩子怕打雷,對不對?所以爸爸媽媽會去保護孩子說,打雷不要怕。邰茂質的媽媽怕雷聲,所以到了媽媽晚年後來往生了,每一次下大雨的時候,邰茂質就用傘到母親的墳頭,去幫母親遮蔽墳墓,跟生前一樣保護母親害怕雷聲。所以這個也變成是非常感動世人的一個孝順的故事。所以邰茂質的子孫也以此為榮,立堂號翼親堂,來彰顯邰茂質孝親的故事。

  除了邰茂質之外,歷史名人我們再介紹一位比較近現代的邰爽秋,他是中國近現代的教育學家。這位邰爽秋其實他在很多的大學,都擔任過行政的工作,他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多年來致力於民生教育,為民生教育的思潮帶來在教育界的一些影響力。我們都知道三民主義從孫先生建立以來,他強調的是三個民,這三個民是哪三個民?就是民族,民權還有民生,所以民生是孫先生非常重視的一個環節。所謂的民生其實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關於經濟、貿易,這個都是攸關於民生經濟的。所以邰爽秋也是從三民主義的這個觀點,去延伸出來民生教育的重要,對於提升老百姓對於民生生活的認知跟品質,他也扮演了推手的角色。在這邊簡單的跟大家介紹一下。

  好,我們看到下面第二百七十一個姓氏從。從這個姓氏是非常少見的姓氏,在中國大陸、在台灣都沒有進入到百大。從姓是出自於姬姓,是周平王將他最小的兒子,分封到了樅這個地方,這個樅原本的地名是有加上木字邊的,後來輾轉樅這個國家的子民,也以國名為姓氏,又輾轉的把木字邊去掉了,就剩下了現在隨從的從這個字。後來漢代也有一位叫樅公,樅公也是樅姓,所以樅公他其實也是從西周的這一位樅國的子民衍生而來的。後來樅公的子孫,在後來的文獻典籍裡面,也都寫成了沒有木字邊的從了,所以可以發現大概是從漢代以後,逐漸的把木字邊給去掉,所以一直到宋朝寫百家姓的時候,我們在二百七十一個姓氏的從,就沒有加上木字邊,大概是從漢代以後逐漸演變的一個過程。

  從姓的堂號有一個雙烈堂,也是明朝的父子兩位從姓的人物,一位父親是從所向,他的兒子叫從士默,兩位都是在燕王朱棣起兵奪位的時候,他們同時遇難。因為燕王朱棣率兵要來篡奪他的侄子,明惠帝的帝位,所以他在官方的角度來看,他是謀反,他是叛變,所以他們從氏二父子,其實就是站在朝廷要來堅守朝廷的正統,所以來抵拒燕王朱棣的部隊,不過後來就雙雙遇難。所以後來從氏父子的子孫,就以此為典故,立堂號雙烈堂來紀念父子二人。

  好,再我們看到從姓父子之外,還有另外一位叫做從貞,也是明朝人。從貞他管理所謂的漕運。漕運是什麼?漕這個字是從水部,所以它應該是跟水有關,沒錯,所謂的漕運就是運河的一些工作。當時中國南北都有很好的河運,不過像黃河,像長江,因為它是從西往東流,所以在黃河在長江的河運,它只能夠溝通東西兩邊的港口,南北就必須要靠什麼?靠大運河,所以從隋朝開始,在黃河跟長江的下游,就建築了南北向的大運河,這個大運河也是漕運的管理範圍,所以只要是在黃河長江,還有大運河的這些運輸的工作,都是屬於漕運所管轄的。當然在不同的地方,都會有專門管理漕運工作的職官,從貞他就是在江南這一帶管理漕運,管理漕運因為是貿易的一些工作,貿易的工作。商人南來北往,搬有運無,所以利益是很龐大的,所以如果管理漕務的人他是心懷不軌,他想要從中舞弊,事實上油水是非常的豐厚,因為他只要扣押你商人的物品,你商人如果要把你的物品給贖回來,那就必須要怎麼樣?要行賄官員,對不對?所以只要有一點點私心,其實都可以有很大筆的收入。可是這位從貞他非常的奉公職守,他管理漕運,從來都沒有做一些比較不好的行為,而且他也能夠體恤他的下屬。所以當地老百姓都知道,而且還傳唱了歌謠說,指揮從貞,運糧惜軍,騎的騾馬,跟的家人,它講這位從貞他非常的清廉自守。他騎的是什麼?是騾馬,這個騾馬,這邊強調騾這個字,馬事實上它是一個為了要湊字數所安上去的文字,其實他騎的就是騾,騾就是馬跟驢所交配而生的,叫做騾,騾的價格比驢比馬都還要便宜很多,因為他居官很清廉,所以家裡面就比較沒有這麼富裕,所以他騎的坐騎就是騾,連馬都沒有。然後他出門的時候都有一些隨從人員,隨從人員就是自己的家人,所以也都沒有很鋪張的排場,所以從這一句童謠裡面,就可以點出從貞在當時老百姓的心中,他是一個非常廉潔的官員。

  好,我們看到第二百七十二個姓氏鄂。鄂剛剛我們有提到了,就是後來我們湖北省的簡稱。鄂其實它也是一個姓氏,在人口上面都不多,都沒有進入到百大之流。鄂姓的起源我們看一下,它有一支是出自於姬姓,是春秋晉國的公族曾經受封到鄂這個地方來,不過這個鄂是山西省的地名,不是湖北省的地名,所以也是一個同名而異地的情況。這一位公族原本是姓姬,因為受封在鄂這個地方之後,子孫就以地名為姓氏。這是一個來源。還有一個鄂姓的來源是從春秋羋姓派生而來。春秋時代夷王的時候,楚王熊渠曾經將自己的三個兒子,也分封到地方去。第二個兒子公子紅他受封在鄂這個地方,這個鄂就是湖北的地名了,它相對的位置就是現在湖北省的鄂城市。這個鄂城就是剛剛我們在上節提到,宋朝時候的鄂州,所以也就變成湖北省的代稱,鄂王的後代就以地名為姓氏,所以這個來源就是從羋姓派生而來。還有第三個來源,時代就比較晚了,已經到了宋朝,民族英雄岳飛的後代曾經被朝廷封為岳鄂王,所以岳鄂王後來,岳飛的子孫有一支就以鄂王的鄂為姓氏。這是第三個來源。

  我們看到鄂姓的堂號有一個安平堂,典故是來自於漢朝時代的鄂千秋。鄂千秋他是沛這個地方的人,漢高祖劉邦也是沛這個地方的人士,所以鄂千秋跟漢高祖其實就是同鄉的,算是鄰居朋友,所以在漢高祖劉邦起義的時候,鄂千秋也是率先響應的人士之一。後來漢高祖一路在秦朝末年跟群雄角逐帝王之位,最後建立漢朝,然後漢高祖要大封功臣,所以當時就很難決定說,這個功臣到底孰先孰後,鄂千秋就跟漢高祖劉邦建議說,蕭何是萬世之功,所以應當要擺在列臣第一。劉邦想很有道理,所以後來就把蕭何安放在功臣的第一位。這個先前我們也曾經提到過,漢初三傑有蕭何,有張良,有韓信,其實在當時討論這天下第一功的時候,這三位都各有支持者,所以讓漢高祖劉邦左右為難,也就是鄂千秋的這一席話,讓他最後拍板定案,由蕭何來領受天下第一功。因為鄂千秋的這一番話,解決了劉邦的難題,所以他也立鄂千秋為安平侯。當然這個安平侯不是因為他一句話就可以封侯,而是因為鄂千秋從一開始劉邦起義他就跟在身邊,也立下了不少的汗馬功勞,所以才封了侯爵。後代的子孫就以安平侯的安平做為堂號,紀念鄂千秋的事蹟。

  除了鄂千秋之外,我們看到還有歷史名人介紹一位,鄂爾泰。鄂爾泰是清朝人,其實他的本姓是滿姓西林覺羅,西林覺羅。我們會發現,它跟愛新覺羅一樣,都有一個覺羅。覺羅這兩個字是滿洲話,滿洲話的覺羅的意思就是姓氏,所以這個愛新覺羅,西林覺羅,這個覺羅都是姓氏的意思。他的名才叫鄂爾泰。可是後來慢慢的從清人入關之後,他們經常都不太寫姓,所以在上奏摺的時候經常都是只有寫名,像鄂爾泰,後來他的子孫就以鄂為姓氏。這種情況從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開始,就慢慢的習慣了。所以後來這些滿姓逐漸的就沒有在典籍記載,或者是奏摺上面出現,反而以他的名所派生出來的姓氏比較常見。所以我們把他說是鄂姓的歷史人物,也可以算得上是這一個範例。鄂爾泰他是康熙晚年雍正時期的人物,尤其在雍正朝是他最意氣風發的時候,他跟另外兩位大臣叫做田文鏡,還有李衛,都是雍正皇帝的心腹。田文鏡在先前我們講到田姓的時候,曾經介紹過。李衛大家對他其實比較陌生一些些,李衛其實他的身世也是蠻特別的,他身分很低下,他原本是雍正皇朝的包衣奴才。包衣這是滿洲話,胞衣,把它寫成漢字是寫成這樣,這個包衣是滿洲話的發音,然後寫成了漢語,其實這裡面也有一點點它的意境在裡頭,包衣其實我們從字面上來看就是同胞,穿著同樣衣服的同胞,可是他的身分是奴隸。怎麼會有這樣的一個狀況?先前我們曾經介紹過奴隸,一旦你是奴隸之後,你一樣可以在你的主人允許之下,你在你的主人家,你還是可以結婚,你還是可以生孩子,不過你婚配的對象同樣也是奴隸,所以奴隸跟奴隸結婚,生下來的孩子世世代代都是奴隸,所以這一些奴隸所生的後代,滿洲人他們把他叫做包衣。包衣因為長在主人家,其實他跟主人家的後代子孫,也都是一起長大的,所以他們是算同胞,在一個家庭裡面成長,不過身分很懸殊,我是主人,你是奴隸。但是有一些主人,其實跟他一起同年長大的這些包衣奴隸感情非常的好,甚至於有一些根本就不把他當奴隸,就當作兄弟一樣來看待。所以李衛其實就是雍正他還沒有當皇帝的時候,他在他的府邸裡面,跟著他的包衣奴才。他非常的機敏,反應也很敏銳,然後有一些想法他可以跳脫傳統,所以後來雍正發現,他這個奴隸很有見地,雖然說大字不識幾個字,可是很有想法,後來就一路提拔他,所以他當皇帝之後,居然破格讓李衛去擔任地方的長官,而且他還曾經當到巡撫。巡撫是非常大,一個省的省長。當時李衛跟田文鏡還有鄂爾泰都是雍正的心腹。鄂爾泰後來在地方上面就很有作為,尤其他在雲南就推行了改土歸流。這個所謂的改土歸流,這個土就是土司,這個土司不是我們早上吃的那個麵包的吐司,司一樣是那個司,司法的司,土司是從明朝的時候所建制的一個制度,在雲南、貴州這一帶,還有廣西這一帶,有很多的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它就是一個部落一個部落,一個部落就會有它的,這個叫什麼?頭目,用我們原住民的話叫頭目,其實就是領袖。因為這個地方崇山峻嶺,而且又是盤根錯節的很多的少數民族,所以明朝就想說,好吧,我要派官去治理,不如怎麼樣?不如我就承認你每一個部落你們這些首領的地位,所以它有各個大大小小的首領,他都被奉為明朝的官,那個官就叫土司,有小土司,也有大土司,大土司就是幾個部落聯合起來,共推一位大土司來管理這個地方,所以這些就是在明朝所留下來的制度。改土歸流就是把土司的建制給打破了,然後從中央政府就派官吏去在這個地方,就設縣或設一個州,設了縣,設了州之後,就有縣長,就有州郡的長官,就進來了,所以它就正式納為國家的管理系統裡面了。改土歸流就加強了中央對於西南地區,雲南、貴州這一帶的統治,所以後來就深受雍正皇帝的讚許。後來雍正駕崩的時候,鄂爾泰跟張廷玉都同時被授為顧命大臣,來協助年輕要登基的乾隆皇帝,來接掌政事。所以後來歷任的職官,就到中央朝廷去任官了。所以我們看到這邊洋洋灑灑,他擔任過的職官非常的豐富,晚年往生之後還曾經被配享太廟。這個先前我們也曾經舉過一些例子,就是在太廟之中受皇帝的祭祀,他也可以配享香煙,所以這是對於大臣的一個無上的光榮。不過後來到了乾隆二十年的時候,也因為一些事故,主要是鄂爾泰的子孫有一些逾越的事情,所以子孫犯了錯,他的祖先鄂爾泰也就被剝奪了配享太廟的權利,後來也從賢良祠被撤出來,所以子孫的一舉一動其實也會影響到祖先的這些事蹟,子孫的一個作為其實也要考量會不會辱沒先祖,所以因此鄂爾泰他也就被剝奪了配享太廟,還有賢良祠的這個地位。這個是鄂姓的歷史名人。

  我們看到下面第二百七十三索姓。索這個姓氏,在中國大陸、在台灣都沒有進入到百大,也是蠻少見的姓氏。索姓的來源其實還是跟商朝的遺族有關,商朝在被滅亡之後有六大望族,這六大望族其中有一族就是跟索姓有關,考古學家還有歷史學家他們就從一些考古實物,還有一些文獻來做推求,他們會有一個說法,提供給大家參考一下。索姓為什麼他們會被稱之為索姓,在商朝的時候,這個氏族就是專門製作繩索,因為專門製作繩索,所以當時就以繩索做為他們的氏族的姓氏,所以這也就是索姓的來源。大家會說,製作繩索這是一個很特殊的工作嗎?好像蠻稀鬆平常的。以我們現在來看感覺好像沒什麼,可是大家不要忘記了,在商朝的那個時代,很多的生活物品其實都有專門的人員來製作,譬如說製造陶器,就有專門製作陶器的一個氏族,他們氏族世世代代就是製作這個陶器,所以後來就以陶做為姓氏,像製作繩索,繩索現在我們看起來不起眼,可是在當時農耕還不發達,主要還要靠狩獵,還要靠採集來補充生活物資的時候,繩索是很重要的物資,你要去打獵,需不需要繩索來圈養動物,來豢養動物?需要;你要採集,譬如說剛剛我們前面有講到採桑,採摘桑葉,採摘桑葉的時候,一般桑樹大家都沒有想像,這個桑樹它了不起就是一個人高,其實沒有,桑樹在北方,有一些品種它可以長到二、三層樓高。我請教大家,如果你要採摘桑葉,你要給蠶寶寶吃桑葉,那個桑葉你要摘新鮮的還是要摘老葉,當然是新鮮的,新鮮的桑葉要上哪裡採?樹梢,下層的都是比較老了,所以你要上樹,你要上樹的時候,你為了要讓自己有一個保護的措施,你要用繩索綁住,才不會掉下來,所以繩索在採集,在狩獵的時代,都是很重要的生活用具,所以專門有人來製作。你說繩索就是我們找麻繩搓一搓,搓一搓就好了,沒有那麼簡單,這個專門的技術,你看有一個專門的氏族來專門做繩索。你就知道其中還有一些,我們閩南話講鋩鋩角角,還有很多很細膩的技巧,那個都是有專門的人來承傳。所以就有索姓從商朝繁衍而來。後來商朝被滅亡之後,暫時他們是被分崩離析了,可是在民間,還有一股力量要反叛周朝的統治,所以後來商紂王的兒子叫武庚,武庚後來就勾結了周武王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他們就叛亂了,所以在這一次周公親自去敉平武庚叛亂之後,就決定要把這些商族的後代,要把他分化,不要讓他們都在一起,所以哪一個國家分一些,哪一個國家分一些,就把他分流出去了。所以後來索姓也就被遷到了魯國,由周公的長子伯禽來親自看管。所以魯國基本上剛開始建國的時候,他們這個國家一半是周民族,一半是商民族,可是周民族跟商民族他們是平等的地位,這個先前跟大家講過,並不是商族被打敗,然後商族就變成奴隸,沒有,他們還是平等對待,所以它也是兩個不同的氏族共同建立的一個國家,一樣很和諧,也是繁衍得很昌盛。

  我們看到索姓的歷史名人有一位索靖,這位索靖是西晉的將領,而且允文允武,他還是一位書法家。索靖他長年駐守邊關,對於朝廷的事務也都蠻關切的,尤其在西晉的時候,曾經有一些叛亂的情勢發生,索靖也都帶兵進來勤王,來綏靖,所以在朝廷上也非常有地位,他在文化上的貢獻,就是索靖他也很會寫章草。什麼叫做章草?章草其實是草書的一種分類,草書大家不要誤以為說,草書就是隨便拿來撇一撇就是草書,不是,草書它還是有它的筆法,有它的章法。章草為什麼要冠上一個章?傳說是因為漢章帝,東漢的章帝很喜歡這樣的風格的草書,而且自己也會寫這樣風格的草書,所以就被稱之為章草。章草最著名的就是張芝,我們看到在中間,索靖的中間的後半段,它有提到張芝,這個張芝就是章草的名家。索靖他就是臨摹張芝的章草,所以得到他的真傳,所以他自己從這章草的筆法裡面,他又延伸出自己的風格,被稱之為銀鉤蠆尾。這個字大家比較陌生,我們把這個注音寫一下,這個字念作ㄔㄞˋ,有卷舌,柴火的柴,柴,然後讀成四聲。蠆是什麼?我們看到這個字很有趣,它是虫部,虫部的字大概都是跟小型的動物有關,很多人說虫部的字都跟昆蟲有關,其實古人的認知,他虫部的範圍是比較大的,昆蟲很多都是虫部,可是虫部的字有很大一部分都不是昆蟲,小型的動物爬蟲類都算是虫部的範圍,像蠆就是虫部的字,那蠆是什麼?就是現在我們講的蠍子,我們看到萬這個字,其實它本來造字的時候它就是畫蠍子的樣子,甲骨文就已經畫得很生動了,它基本上是畫成這個樣子,這個就是萬,上面我們寫得很像草字頭,其實就是什麼?就是牠那兩個鉗子,然後後面這個最生動了,這個勾起來的就是牠的尾巴,是有劇毒的。萬本來就是畫蠍子,可是萬這個字在後來使用的時候,經常被假借拿去當作數字,所以後來就加了一個虫部,變成一個形聲字,來還原它的本意。好,這個銀鉤蠆尾就是索靖他變化出來的。他個人的書法風格,當時就有人把他來做一個評比,說瓘得伯英之筋,靖得伯英之肉,這個伯英就是剛剛講到張芝他的字,索靖就得到了伯英的肉,表示說他臨摹張芝是非常接近的,而且又能夠闡發出他自己的一個風格出來,算是蠻特別的一位書法家。

  好,我們看到第二位歷史名人索元禮。索元禮是唐朝,主要在武則天時期,他是著名的酷吏。先前講到武則天,當時她在打擊士大夫,她運用了很多的手段,尤其運用特務運用酷吏來打擊士大夫,反叛她的勢力,這是先前我們曾經有說明過的。我們在更早之前也有講過請君入甕這一句成語的典故,這兩個人,周興跟來俊臣也都是跟索元禮同時期的酷吏。這個索元禮其實也是手段很凶殘,他為了要得到武則天的重視還有重用,所以他在打擊這些士大夫的時候,手段非常的酷烈,所以他在當時因為嚴刑拷打,所以很多人也都不得不招認,而且他還要去牽連這些罪犯,所以往往審訊一個犯人,最後就牽連到整個家族,甚至於跟他相關的什麼同學街坊鄰居,統統都被牽連進去了,所以審訊一人牽連數百人的情況比比皆是。後來他們這幾個特務頭子,彼此之間也要邀功,所以彼此之間也有一些競爭,所以最後就有人去檢舉索元禮收賄,行刑的時候收賄,所以天下很多人都向武則天求情,武則天也不得不要處理這個事情,所以只好把他打進大牢,要來審訊他。本來索元禮還不願意招供,所以審訊的這個官員其實就是一樣,跟索元禮是酷吏,所以他們是同行之間在角力,所以這個審訊的酷吏就說,好,你不招,我就把你當年來行刑的鐵骷髏拿來,就是要用剛剛講的那一招,插木樁。最後他就招認了,所以最後就死在了獄中。除了索元禮之外,像剛剛提到的來俊臣、周興,這一班酷吏在後來武則天往生之後,這些人也都得到這些懲處,最後也都被斬首示眾。所以作惡多端,到頭來報應不爽,還是回歸到自己的身上。

  好,我們看到下面第二百七十四個姓氏咸。咸這個姓氏也是很特別,很少見的姓氏,它的來源是跟黃帝有關。黃帝有個曾孫叫做帝嚳,帝嚳在當時有一位大臣叫做咸邱黑,所以咸邱黑部分的子孫就以咸為姓氏。這是主要的來源。另外一個來源是在殷商的時候,在殷商有一位大臣,名字叫做巫咸。巫咸我們在先前也曾經跟大家介紹過他,他的職務是巫,咸是他的名字,所以巫咸的子孫也有一部分以咸做為姓氏,流傳於後代。巫咸他有一個兒子,也是擔任巫,他的兒子也叫巫賢,不過是哪個賢?聖賢的賢,所以他們父子其實都是世世代代在擔綱巫人,巫這個職官。

  我們看到咸姓的堂號有一個含象堂,我們來看到這個堂號的典故,跟咸冀有關。咸冀是唐朝開元年間十八學士之一,在開元時代,就是唐玄宗在位的時候,他仿效唐太宗李世民,也標舉了十八位對朝廷有重大貢獻的大臣,也稱之為十八學士,把他們十八個人的畫像,把它供奉在含象堂之中,為後人來敬仰,其中咸冀也是十八學士之一,所以後來子孫就以含象堂做為堂號,來紀念咸冀。

  咸冀的事蹟我們看到下面,有比較完整的記錄。剛剛提到十八學士,其實十八學士是從唐太宗李世民開始,才立下了這個文人集團,有這樣的稱號。當時輔佐唐太宗來治國的,這一班文臣武將都非常的傑出,因為他們的戮力從公,所以才能夠開創出唐太宗的貞觀之治,這人物的名字我們就有收列在其中。有一些我們曾經介紹過,譬如說房玄齡,我們曾經在房姓的歷史名人也介紹過,跟房玄齡同時期的杜如晦,這兩位都是非常知名的宰相。還有像後面我們所看到,陸德明、孔穎達、虞世南,這些都是後來我們很知名的,在文化界,在教育界,很影響後代深遠的古人。這些被統稱為十八學士。到了唐玄宗年間,他也覺得當時唐太宗立十八學士,立意很好,所以他也挑了十八位,也稱為開元十八學士,這其中就有咸冀,所以我們也把這十八位的名字,也把它列在其中。同學們可以來參看一下。

  好,我們看到後面第二百七十五個姓氏,籍姓。籍這個字它很特別,很多人會把它跟藉口的藉寫混淆了,一個是草字頭,一個是竹字頭,所以這兩個字我看學生很多都會寫錯別字。我請教一下,有一句成語叫做杯盤狼藉,有聽過吧?杯盤狼藉就是東西弄得很混亂,杯盤狼藉的藉是怎麼寫?老師,應該沒有問題吧?就這個籍?如果是這樣的話,我也不必問妳了對不對?同學,我會這麼問就表示它有陷阱,所以杯盤狼藉的藉是哪個字?其實是草字頭的那個字。那個字不是念作藉口的藉嗎?對,就是這樣很麻煩,因為藉口的藉它還有另外一個破音,就讀作ㄐㄧˊ,可是當它讀作ㄐㄧˊ的時候,只有用在一個地方,就是杯盤狼藉,所以這個就是它很特別的地方。也因為它很特別,所以很多年輕學生都會弄混淆了,所以擱這邊舉例,讓大家注意一下它的字形。

  好,我們看到籍這個姓氏,籍這個姓氏,它的典故其實還是跟典籍有關,跟書籍有關,在春秋時代的晉國,有一個公族叫做伯黶。上面一個討厭的厭,下面一個黑色的黑,這個字念作三聲,眼睛的眼這個讀音。伯黶在晉國是專門負責管理晉國的典籍書籍,所以是跟文化跟教育有密切關聯的職官。後面第三行這個伯厴的厴,不好意思,打錯字了,請幫我改一下,以第二行的那個黶才是正確的。所以後來他的子孫就傳承了籍這個姓氏。

  我們看到在歷史人物裡面有一位籍談。這位籍談就是伯黶的後代子孫,一樣,也是在春秋時代的晉國。我們有一句成語叫做數典忘祖,有聽過吧?數典忘祖的典故就跟這一位籍談有關。籍談代表晉國的國君去朝見周天子,朝見周天子的時候周天子就暗示他,你們晉國怎麼會這樣?你看別的國家來朝覲周天子的時候,都會帶禮物來,帶青銅器來送給周天子,送給我,你們晉國是個大國,為什麼你們沒有?在暗示晉國不夠禮數。籍談就說了,報告天子,我們晉國是個小國,在山西省的深山叢林裡面,四周圍都是戎狄國家,我們自顧不暇,怎麼有多的資源來做青銅器送給周天子您?這個是睜眼說瞎話,因為在春秋時代晉國是北方的大國,雖然說它深居在深山裡面,不過它是北方的霸主,所以籍談他當然也知道周天子這番話是在勒索,所以他當然就睜眼說瞎話了,就這麼來回應周天子。周天子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周天子就說,籍談大夫,你說這個話可就說差了,以前我們這個先祖冊封你晉國的始封君唐叔虞的時候,可是曾經給你們過什麼什麼什麼那些重寶重器,你們也從周天子這邊得了重寶重器去建立了唐國,後來改封為晉國,這個你應該知道吧?後來晉文公,這個可是不久以前的事情,晉文公來朝覲我周天子的先祖的時候,我的先祖可是受封給他,賞賜給他什麼什麼什麼,這個你總不會不知道了吧?所以你是睜著眼睛說瞎話,這個可是辱沒你的祖先,因為你籍談世世代代就是掌管典籍,這個典籍上面記載得清清楚楚,你該不會不曉得吧?所以後來的這一番對話在《左傳》裡面很精彩,也就形成了我們剛剛所提到的數典忘祖這個典故。所以數典忘祖這句話,我們經常在寫作文的時候都會用到,不過說穿了,其實這一段的由來其實就是什麼?就是互相的在揶揄對方,互相的在推脫責任。所以周天子這番話,也有經學家認為是有失周天子的格調,因為公開擺明了向晉國來勒索,這個是一個失格的作為。但是周天子失格,你身為地方諸侯的大臣的籍談,你也跟著跟周天子在那邊抬槓,鬥機鋒,那更是失格中的失格。所以這段話在後來的經學家裡面都有一番的批評,那就不是只有僅僅數典忘祖而已,它背後還有僭越禮樂,還有禮崩樂壞的社會現象在裡頭。

  好,時間也差不多了,剛好我們把籍姓給談完,我們今天就先到這邊,我們就休息。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