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百家姓-第56集

  有了,有比較涼快了,剛剛是真的有一點熱,我已經大汗淋漓,洗了一趟三溫暖了。我們再回來看到,我們剛剛談到這個伊姓。伊姓的歷史人物我們介紹兩位,第一位就是伊尹。伊尹剛剛我們也提到了,他是商湯時候的一位賢相。當時在夏朝末年夏桀當道,其實他是一個暴虐無道的昏君,所以當時天下都非常的憤恨,可是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比較好,後來商湯他覺得,如果各方的諸侯勸諫都沒有辦法改變夏桀的暴行,那只好推翻他了,所以後來商湯就希望能夠組織聯合部隊來推翻夏桀。伊尹也聽到了這樣的消息,所以他自認為自己是很有才能的人,想要自薦於商湯。不過各位要曉得,像這種推翻暴政,當然都是非常小心謹慎的事情,絕對不可能事蹟敗露,如果事蹟敗露,很可能就會引來殺身之禍,尤其如果你今天你來投奔商湯,你如果毛遂自薦,大概很多人都會有一些戒心,所以伊尹當時也是這麼個考量,所以他就用另外一個身分先來接近商湯。他的身分是什麼?就是廚師。從古至今,這些達官顯要有兩個人,在他身邊的兩個人是既重要又親密,可是又要非常的小心謹慎來挑選的,一個就是廚師,另外一個就是他的司機,這兩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廚師因為他掌管老闆的、主公的飲食,所以如果一不小心,他如果別有居心,就會在中間下毒,或者是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危害你,所以廚師當然這是我們可以想見的。司機為什麼也是非常親密,而且要慎重挑選的?因為司機他要駕著在古代是馬車,現在是開著車,如果他要陷害你,他可以同歸於盡,而且很多時候我們在車上行進的路程,有的時候會比較長一點,每天都要出出入入,所以在車上可能會辦一些公務,或者是有一些這個同車的人有些交談,所以很多機密的事情,通常都在行進的過程裡面會討論,所以司機也必須要非常的小心謹慎。

  所以就有一個民間的流傳故事,在華人的首富,我們都知道現在是馬雲了,早些年香港的這一位大財團的主席,是華人的首富,就是李嘉誠,民間有這個故事,說李嘉誠有一個忠心耿耿的司機,跟著他二、三十年了,這個司機後來要退休了,李先生覺得這個司機盡心辦差,司機的待遇也不算特別高,而且他也年事已高要退休了,就特別再額外給他一筆錢,據說是一、二百萬港幣,也不算少。這個司機後來就跟李老闆說,老闆謝謝你多年的照顧,你要額外再給我這一筆錢就不必了,因為我幫您開車二、三十年,其實我自己也投資了不少股票,所以我自己這幾年來,賺下來的這個股票的盈餘,也有一、二千萬港幣了。然後他的老闆就覺得很訝異,為什麼你有那個本事能夠賺那麼多錢,因為老闆你在車上經常都會談公務,你投資的眼光又非常的精準,所以你說哪一支股票可能會有什麼樣的看好,那我也攢了一些錢,我也買個一、二支;你說哪一個地方的地皮,哪一個地方的建案不錯,所以我也找了親戚,我們就合股也買了一、二個單位,幾年之後我們就變賣,所以也攢了不少錢,謝謝老闆。所以這個民間的故事,在網路上流傳了很多年,大概也不會是空穴來風。所以司機跟老闆這個關係很親密,這個也就不言而喻。

  所以這位伊尹,他就是以廚師的身分來接近商湯,慢慢覺得這個人很忠心耿耿,而且有時候,茶餘飯後當然就多閒聊兩句,然後就慢慢發現說,這個傢伙還真不錯,不僅這個料理煮得很好,而且還蠻有見地的,所以慢慢的就輔佐他,然後慢慢的去跟他一起商討怎麼樣來推翻夏桀,果然後來一次的革命行動,就完成推翻夏桀的這個工作,建立商朝之後。伊尹就一直在商湯的旁邊來輔佐他,然後他不僅輔佐商湯一代人,他在商朝一連輔佐了五位國君,所以在朝服務的時間長達五十年。據說他往生的時候是一百歲的高齡,是非常年紀老大才往生。因為他在商朝輔佐的時間長,有很大的建樹,所以沃丁這位商王在伊尹往生之後,就以天子之禮來安葬伊尹,來表彰他對商朝的貢獻。這個伊尹的事蹟,其實我們在甲骨文裡也有看到他的記錄,在甲骨文裡面稱他為黃尹,那個黃就是我的姓氏黃,顏色的這個黃,黃尹。黃尹那怎麼來解釋?那個黃又是什麼意思?學者的解釋是把這個黃解讀為衡,這個衡,平衡的衡,這個衡,因為黃跟衡在上古音是很接近的,在文獻裡面又稱伊尹為阿ㄜ衡,那個字就不念阿ㄚ了,要念阿ㄜ,阿衡就是輔佐的意思,能夠幫助君王權衡利弊得失,所以稱之為阿衡。所以這個黃尹事實上就是衡尹。這個發現是我的老師他的發現,他也間接的證實了商朝的存在。因為商朝我們只有在司馬遷的《五帝本紀》裡面,是看到有它的存在,《五帝本紀》裡也記載了商朝的帝系,可是我們在考古的實證上面,到目前為止,雖然說有一些蛛絲馬跡,可是要很精確的來證實商朝的存在,現在考古學界古史學界還是有一些疑義。我的老師這篇文章發表在幾年前的一個研討會,他從甲骨文裡面就找到了這個黃尹,黃尹是伊尹,這個大概是沒問題的。然後伊尹他在甲骨文裡面,他會被記錄下來,是因為他也在商王祭祀的對象之中。商王他們在當時有非常龐大的祭祀的活動,所以一年到頭祭祀不斷,所以我們在先前也曾經跟大家提到過,他剛好把所有該祭祀的對象,剛好輪完一輪,就是一年的時間,所以在商朝他們稱一年又叫做一祀,就是祭祀的祀,祀就有年的意思,是從這個典故來的。所以他有很多的祭祀對象,除了天地神靈之外,再來主要的就是先公先王,商朝的那一些往生的商王,歷代的先公,都是祭祀的對象。其中有一位就是黃尹,這黃尹比較沒有問題,就是伊尹。很有趣的是,商朝他們在祭祀的時候,他們不是只有祭祀男性的祖先,他也會把這一位商王他的原配夫人,他也一起祭祀,男性的祖先,女性的祖先一起祭祀。所以剛剛我們提到伊尹往生之後,他是以天子之禮來安葬,也把他當作是自己的祖先來祭祀,很有趣的是,跟伊尹一起被祭祀的女性的祖先是誰,她在甲骨文上面有刻下來,她是刻這個字,蔑喜,有時候有刻女子邊,有時候沒有刻女子邊,這個有沒有女字邊倒是都沒關係,她被記下來的刻成的字是蔑喜。蔑喜是誰?就是妹喜,在《史記》裡面,他把她寫成了妹妹的妹,有些文獻是把她寫成未來的未,這個妹妹的妹的右邊,未來的未。這個妹喜又是誰?妹喜就是夏桀身邊的妃子,在文獻裡面就說因為夏桀寵愛妹喜,所以就不理朝政,後來才被商湯給推翻。這個就很有趣,為什麼後來妹喜她會同時被伊尹,一起接受後代商王的祭祀?這個故事就有點像先前跟大家報告過的,越王勾踐是怎麼樣打敗吳王夫差的?他是聽從了范蠡的建議,范蠡就在鄉下找了西施,然後把西施訓練之後送到了吳國,吳王夫差一見就非常的歡喜,就留在身邊,日日夜夜都跟西施在一起,所以就不理朝政了,最後吳王就因為朝政腐敗,不理朝政,所以越王勾踐才有機會復國。所以我的老師認為,其實妹喜應該就是商湯安插在夏桀身邊的一位妃子。所以那個故事就跟後來西施跟范蠡的這個模式是一樣的,因此夏桀被推翻之後,妹喜立了大功,伊尹就跟她有了婚配,所以後來同樣被做為祭祀的對象,也間接的來證實了妹喜的存在,也證實了夏桀的存在,也就證實了夏王朝的存在。這個是我的老師前幾年的一個研究的成果。

  我們看到第二位伊姓的歷史人物是伊籍。伊籍是三國時代蜀漢的官員。伊籍其實最早的時候是依附劉表。劉表原本是當時益州牧,管理益州這個地方的地方官。後來劉備輾轉從北方就逃到了荊州,伊籍當時就覺得劉備是一個不錯的主公,所以跟劉備當時就有了很密切的交流,後來劉表病死之後,伊籍乾脆就轉投於劉備的帳下,然後一起在地方上來輾轉,來發展。最後劉備入蜀去說服了劉璋,然後伊籍也跟著進入到了蜀地,所以後來一路就在劉備的身邊擔任職官。劉備平定益州之後,就任命伊籍左將軍從事中郎。他的待遇也非常的高,僅次於簡雍、孫乾,而且後來他也跟諸葛亮等人共同編定了《蜀科》。《蜀科》就是蜀漢的科儀,朝廷的一些法規制度,所以伊籍在建立蜀漢的體制上面,也有非常重要的貢獻。

  我們看到第二百四十個姓氏宮姓。宮姓在大陸、在台灣都沒有進入到百大。它的源頭有幾支,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個源頭就是來自於姬姓,是周武王的子孫,周武王有分封天下的時候,就以他的子孫來分封到各地方去當諸侯王,其中有一位虞仲,他的兒子又受封在宮這個地方,所以後來這一位子孫就以宮為姓氏來做為發展。還有另外一個起源是跟周朝的職官有關,周朝的職官裡面有一個宮人,宮人顧名思義就是負責宮廷裡面的一些庶務工作,像灑掃、修繕等等都是由宮人來負責,宮人的後代就有以職官為姓氏者,也是宮姓的源頭之一。再來就是春秋時代的虞國,有一個大夫叫做宮之奇,宮之奇他原本是剛剛我們提到宮這個地方的人,後來輾轉,因為宮這個國家被滅亡了,他才逃到虞國去。後來這個虞國它又有一段故事,先前我們曾經提到,虞國跟虢國,它們兩個國家其實是左右鄰國,晉國它覬覦虢國,他想要去攻擊虢國,攻擊虢國必須要借道虞國,所以虞國的國君就要求,你要來經過我的國家,你必須要取得我的同意,你是不是要致贈個什麼禮物,我才能夠讓你借道?所以後來晉國就送了美玉寶馬來當作禮物,所以虞國就答應讓晉國的部隊,通過他的國境去攻打鄰國虢國,後來虢國被滅亡之後,回頭來他又把虞國給消滅了,所以虞國跟虢國的關係這麼的親密,沒想到虞國的國君卻不知道,消滅了虢國,其實下一步要針對的就是虞國了。所以後來在《左傳》裡面,這段歷史就演化成了一句成語,叫做什麼?叫做唇亡齒寒。當時宮之奇就有向虞國的國君分析這個利害關係,可是虞國的國君還是貪戀那個財貨,貪戀美玉、寶馬,所以還就不聽宮之奇的諫告,最後就導致國家的敗亡。被敗亡之後,宮之奇就只能夠離開虞國。所以後來宮姓的子孫有一支就從宮之奇派生而來。當時晉國送給虞國國君的美玉跟寶馬,後來又再回到了晉國的手中。所以在《左傳》裡面記錄這一段歷史非常的詳細,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來參看《左傳》的內容。

  因為宮之奇對於國君非常的忠心耿耿,所以後代的子孫也以這個為典故,立堂號忠諫堂,來紀念宮之奇的事蹟。

  除了宮之奇之外,宮姓的歷史名人我們再介紹一位宮欽。宮欽是元朝人,他原本是擔任東阿縣令,然後以威嚴著稱,本來他是很清正,很廉潔的,地方上有一些災禍,宮欽就以自己的薪餉來接濟貧民百姓,而且他也號召當地的富人,一起來發動響應,所以當時雖然說天災連年,可是地方上卻很少有餓死的人,所以也都保全了百姓的性命。宮欽他在地方上面除了救濟百姓之外,他也一直希望能夠用一些德化的教育,來感化那一些惡人。其中有一群無惡不作的壞人,怎麼樣教導,怎麼樣勸告都不聽。所以後來宮欽就下令,你們這一些人必須要限期改善,你如果在時間之內沒有好好的導正你的行為舉止,我就要把你家的牆,院子的圍牆統統把它塗上黑色,我要來羞辱你。結果後來這一群人,被宮欽的最後通牒給導正了,所以後來這一群人都變成賢良之人。我們聽到這樣的故事就覺得有點匪夷所思,把你家的圍牆塗成黑色的,要羞辱你,如果是現在人你會怎麼看待?現在人就會說,好,你要塗就塗吧,塗。對,所以現在的人普遍來講,我覺得很多人都已經沒有那種羞恥心,沒有了羞恥心,所以臉皮就很厚,所以網路上有一句話,叫做天下一皮無難事,賴皮的皮,那就是沒有羞恥心。所以普遍我們看到很多的社會新聞,其實就是因為我們沒有了這種德化的教育,所以很多的年輕人,包括很多的市井小民,都忽略了這種羞恥感,所以才會有一些惡行惡狀產生。

  所以我們就非常的欽仰宮欽,還有古人,他們對於這個羞恥心的這種看重。所以塗以黑色的圍牆,就可以令他改邪歸正,這個的確是我們覺得非常羨慕的一種行為,還有一種風氣。這個是二百四十宮姓。

  接下來我們就看到我們今天發的另外一份講義,我們看到第二百四十一個姓氏。這個字該怎麼讀?其實這個字它可以讀成ㄋㄧㄥˊ,或者是讀成ㄋㄧㄥˋ,二聲或四聲都可以,但是如果我們要把它讀作姓氏的時候,還是要把它讀作四聲,念作四聲是比較正確的,讀作二聲的時候,就等於我們一般寫的安寧的寧,寧靜的寧。甯這個姓氏,它的源頭是從康叔的後代轉變而來。康叔,我們在先前好多個姓氏都曾經提到他,其實他是周武王的兄弟,所以在當時西周初年就受封於康,後來就輾轉又徙封到衛,所以他是衛國的始封君。傳到了春秋時代衛武公的時候,有一個兒子叫做季亹ㄨㄟˇ。這個字大家比較陌生一點,讀成尾巴的尾,偉大的偉這個讀音。季亹就受封於這個甯ㄋㄧㄥˊ,讀作ㄋㄧㄥˋ好了,受封在甯這個地方,所以後來這一支的子孫就以甯這個地名為姓氏,就是甯姓的源頭。還有一個源頭就是來自於蒙古族,元代的蒙古將領蒙哥帖木兒。這個蒙哥帖木兒有另外一個寫法,是寫成忙哥,一般也有把它翻譯成蒙古的蒙,蒙哥,其實是同一位。這位帖木兒南征,家族後來就輾轉在湖南的常德這個地方定居下來了,然後繁衍生息,在這個地方也慢慢的發跡了,他帖木兒的後代就轉為漢姓寧姓。這個寧姓其實是比較少見的,所以後來乾脆就把這個安寧的寧,就改成了我們二百四十一的這個甯,改成這個姓氏。還有另外一支是明朝的時候,正德年間有寧王之亂,寧王之亂後來被平定了,平定之後,寧王的部隊就怕被追捕,所以寧王的很多的部屬就改姓為這個甯,所以這是另外一支來源。

  我們回頭來看一下這個歷史人物,歷史人物裡面有一位甯戚。甯戚他有另外一個寫法,在史料上面又把他寫作甯遬,遬跟戚在上古音是很接近的,ㄐㄑㄒ的ㄒ跟ㄗㄘㄙ的ㄙ,因為它都是齒頭音,所以在上古音它是很接近的,所以才會有不同的寫法。甯戚原本是衛國人,後來輾轉在齊國擔任大司田,大司田這個職官我們第一次看到,不過看到這個司田,也應該很清楚他是在掌管什麼?掌管田地,掌管農作物,後來又在齊桓公的手下辦差,輔佐齊桓公也非常盡心盡力。當時齊桓公其實需要很大量的人才,他也跟甯戚有一番的交談之後,就認定甯戚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所以就特別拔擢他為大夫。所以後來才在齊桓公的朝廷裡面,擔任司田這個職官。司田這個職官就是管理莊稼,管理田地,所以他就必須要常常在地方上巡視視察,所以常常到齊國的東部去活動,齊國就是現在山東半島北邊的這個疆域。齊國的國都是在比較靠近現在黃河入口那個平原地帶,就是現在的淄博市,這個地方本來就是平原地帶,所以開發得早。可是齊國東部就不一樣了,現在齊國東部像濰水膠東這一帶,它是多丘陵的地方。在春秋時代,這一帶原本就是盤踞了很多少數民族,逐漸的被齊國收入版圖之後,慢慢的才跟漢人有一些通婚,然後農耕的技術才慢慢的發展,所以在當時齊國東部,事實上是農業比較落後的地方。所以從事司田這個工作的甯戚,經常去巡視,去發展齊國東部的農耕的技術,所以當地的百姓非常愛戴他。後來這個甯戚往生之後,甯戚因為心繫於齊國東部,所以後來也交代子孫,就安葬在膠水東岸這一帶,齊國東部這一帶,也算是得其所哉,因為他生前最關心的就是這一帶老百姓的發展,所以往生之後也在這個地方,繼續護佑地方。

  我們看到第二位甯成。甯成是西漢的酷吏,在西漢有所謂的酷吏跟循吏,這個詞彙也被司馬遷寫在《史記》裡面,所以司馬遷的《史記》有《酷吏列傳》,還有《循吏列傳》。酷吏當然就一望可知,就是這個官吏非常的嚴酷,非常的苛刻;循吏是這個循,這個循就是循規蹈矩,按照章程辦事,然後對於百姓非常的愛護,所以酷吏跟循吏剛好是兩個不同的類型。司馬遷在《史記》裡面,都有做這樣的列傳,當然《酷吏列傳》跟《循吏列傳》,它裡面有好多位人物,所以它是《史記》裡面所謂的合傳,很多人合在一起的,它不是為單個人來寫傳。這一位甯成是酷吏,本來生性就殘暴,尤其他在朝廷之上,很多人都很畏懼他。可是漢武帝卻很重視他,為什麼?因為這位酷吏他執法非常的嚴格之外,甚至於還會去擴大打擊,所以對於漢武帝來整肅地方非常有幫助,所以後來漢武帝還把他提拔。後來這個甯成他自己得了罪,然後為了躲避這個罪責,所以就離開了朝廷,然後就回到了家鄉去。回到家鄉去,就把他這幾年所積攢的這些財富,在家鄉放高利貸。各位要知道,放高利貸在古代,即使到現在,都是一個非常噬血的行業。現在我們在民間的高利貸,大概可能大家比較不清楚,大概以複利來計算,它的利率是十percent到二十percent,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二。各位知道古代的高利貸,它那個利息是多高,各位知道嗎?十分之一,十分之二,我們都覺得是非常可怕了,在古代是百分之五十,所以那是非常可怕的,非常噬血的一個行業。可是在漢代的時候,這些豪門大族常常都以放高利貸,利滾利,財加財,所以才會造成富者連田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才會有這樣的景象。所以放高利貸,這個甯成又更加的富有了。甚至於後來,這個甯成後來又被朝廷起復,來擔任關都尉。這個關都尉就是掌管關隘,因為在古代交通的要塞,它都會有那個關隘,它有圍牆,有城門,你出入關隘的時候那就要繳什麼?就要繳過路費,就會做一些盤查。你必須要有所謂的通行證,你才能夠出入,即便你有通行證,你還是要繳規費。可是擔任關都尉的這個甯成,他除了一般的規費之外,他還會額外來抽稅,收其他的規費。做生意的更不用講了,因為你是生意人,他怎麼會不知道?你做生意一定是有利,你要去經商,所以他對於生意人的剝削,又更加的沉重。所以出入關隘的人就說,寧見乳虎,無直甯成之怒,他說我寧願看到小老虎,這個乳虎就是小老虎,我寧願遇到小老虎,遇到老虎,也不要讓甯成發脾氣,因為甯成發脾氣的時候,他就是不讓你過,你不能夠過這個關隘,你就沒有辦法去做生意,你的行程就耽擱了,你如果要通過的話,你就要繳規費,如果甯成生氣了,這個規費他就收得愈重,所以慘絕人寰的事情就很多了。孔子有說過,苛政猛於虎,比這個老虎還可怕。這個甯成也算是一個苛政猛於虎的酷吏的代表人物。

  我們再看到第二百四十二個姓氏,很多人看到這個字都念ㄔㄡˊ,但是這個字要破音,讀姓氏的時候念成ㄑㄧㄡˊ。仇這個姓氏是很少見的姓氏。剛好我們成大中文系就有一位老師,他就姓仇,算是很特殊的一個姓氏。仇姓它的源頭有幾個來源,第一個來源是出自於子姓,是春秋時代宋國的大夫叫做仇牧。這位仇牧本來是宋國的公族,所以他原本是姓子姓的,後來這個仇牧的子孫就以仇為姓氏。傳說這個仇還有一個說法,是從上古時代的九吾氏轉變而來,所以這個九吾氏後來就轉變為仇。這個是另外一個來源。此外仇姓還有是從侯姓派生而來的,這個時代就晚一點了,到了後魏時候。後魏又是什麼時代?就是魏晉南北朝的北朝,北朝那個時候,北方是少數民族所建立的朝代,有什麼北齊、北周、後魏等等,所以這個是當時有中山人侯洛齊,後來就被仇姓收養,就改為仇姓,所以這是另外一個來源。

  在中國古代,這種收養的情況其實還蠻普遍的,現在大家也都比較能夠養育孩子,因為以前條件不好,經濟條件不好,以前又不知道怎麼節育,所以孩子就生很多,如果自己也沒有辦法來照顧,就會出養給其他有需要的人。現在因為大家知道生育的觀念,而且經濟的條件也沒有像早些年那麼好,所以大家孩子生得少,所以個個都是寶貝,所以現在出養的情況是比較少的。但是還是有一些是孤兒,然後被領養的,這個也是有的。台灣早期其實還有另外一種現象,也是蠻常見的,就是所謂的入贅。同學有沒有聽過入贅?有。一般就是說家裡面沒有男丁,傳統就是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家裡面都是女兒,總是希望說能夠傳這個香煙,所以就會入贅。入贅之後,這個男性生的孩子就要姓女生的這個姓氏。同學有聽過吧?沒聽過。當然也不是說,所有入贅的女婿的孩子都要姓媽媽這邊,大概都是說看看第一個孩子姓媽媽,第二個兒子就姓爸爸,所以爸爸這邊還是會有子嗣。當然,就是你結婚的時候要先談好,談好之後,如果就大家按照這個約定,那大概就沒什麼問題。可是有一些狀況就是,談好之後,可是生了孩子去報戶口的時候,還是報爸爸的姓,那就會有一些紛爭了。所以台灣民間就經常會有這種狀況,因為我們要祭祀祖先,祭祀祖先,都已經講好了,你要拜我們媽媽這邊的祖先,後來又沒有姓這一家的姓氏,都是爸爸這邊的姓氏,民間就會說,有一些這些狀況就是說孩子不好帶,甚至於有夭折,為什麼?他們就去問筮,就問一些術士,算命的,或者是看風水的,他們就會說是什麼?是媽媽這邊的祖先來捉弄,因為你講好了說要拜我們的祖先,結果沒拜,所以就會建議說是不是要履行當時的承諾,那就改回來,改回來媽媽這邊的姓氏之後,孩子就好帶了。這當然也有很玄妙的這些狀況發生。所以在古代,這個出養、入贅在古代很多,現在就比較少了。

  好,我們再往下看。我們看到堂號,堂號我們有一個方正堂、德化堂,是跟東漢的仇覽有關。仇覽他擔任的是蒲亭長。這個蒲亭是前幾天跟大家講過,它就是地方上的一個像是村長這樣的小官。他以仁德感化百姓。這個蒲亭的村民有一位陳元,這個陳元的母親就跑去跟仇覽說,她這個兒子不孝,然後仇覽身為地方長官,所以就到陳家去教育這個陳元,然後在德化的感育之下,陳元最後就成為孝子了。而且朝廷也聽到了仇覽在地方上的貢獻,所以就延攬他為方正。這個方正就有點像是,現在比較沒有這樣的職官,要怎麼來形容比較好?方正就是說,他就是負責到地方上面去巡迴,有點像是去做演講,或是去做一些品德上面的教育,所以他比較接近於教育方面的職官,現在好像比較沒有這樣的職官來對應。總而言之,後來仇覽的子孫就因為仇覽曾經當過方正,所以就立了方正堂,他一路以來都是從事教化教育的工作,所以就取了一個德化堂,來紀念這個仇覽。

  好,來,我們再往下看,看到歷史名人。除了剛剛的仇覽之外,我們再介紹兩位,第一位仇英。仇英,如果大家對於中國傳統的書畫有理解,他是非常享譽國際的繪畫大師。為什麼說是享譽國際?因為仇英的畫作是各個博物館爭相收藏,也是各個古董拍賣場合裡面,有非常高價的作品,所以他是享譽國際,真的是不為過。仇英是明朝人,他擅長畫人物,尤其是仕女圖,設色或者是水墨他都能夠表現得很好。而且在當時他跟另外三位明朝的畫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並稱為明代四家。文徵明跟唐寅,我們在先前介紹姓氏的時候,都曾經有介紹過,所以仇英跟他們是同一個時代。所以如果各位家裡面有收藏一幅仇英的畫作,那個可就數以億計,所以是非常珍貴的墨寶。

  第二位仇維禎。仇維禎也是明朝人,他也是在朝堂上歷練很深厚的政治家,可是因為他跟當時的權宦魏忠賢唱反調,所以他曾經被排擠,被調往薊北去駐守邊疆。當時薊北就是現在河北省的北方,這個時候,關外的滿族已經勢力很龐大了,所以在薊北駐守邊疆,主要防範的就是東北的女真人,就是後來的滿清。當時仇維禎帶兵期間天災不斷,老百姓也很艱苦,而且因為軍糧不足,所以仇維禎只好自己想辦法,把自己的家產來變賣,然後來換取米糧來救濟百姓,來充當軍餉。後來李自成在崇禎十七年的時候,打進了北京城,崇禎皇帝最後在北京故宮的北門外有一個煤山,在那邊上吊自盡,後來明朝就算是瓦解了。當時李自成盤踞北京,仇維禎當時聽聞這個消息之後,就趕緊從北邊駐守的地方棄官,然後帶著家人回到了家鄉去,因為他發現現在時局動盪,可能還是要先保住親族的性命。所以回家務農之後就一直居家賦閒。在年老的時候,他其實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了,所以就立下了遺囑,意思是說他為官二十餘年,其實散盡家財,為的就是讓百姓能夠吃得飽穿得暖,能夠為朝廷盡忠,現在已經改朝換代了,我自己做為表率,我不願意事奉滿洲人,他也告誡自己的子孫,世世代代絕對不可以擔任清朝的官吏,最後就往生了。

  好,來,我們看到下面一個姓氏,二百四十三欒姓。欒這個姓氏也是蠻少見的。我們來看一下它的出處。欒姓是出自於姬姓,是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後代。唐叔虞的後代有一位名字叫做賓,後來就在晉國,這個是公族,後來就受封在欒這個地方,所以在《左傳》裡面就記錄他稱為欒賓,欒賓的孫子叫欒枝,於是後來就有了欒姓,世代相傳,這是第一支。第二支是從姜太公的後代,姜姓派生而來的,姜太公在西周初年的時候,擔任齊國的國君,姜太公的後代有一位子欒,子欒的後代就取欒做為姓氏,所以有另外一個源頭是從齊國派生而來。

  好,我們看到歷史人物,介紹兩位,第一位是欒布。這位欒布是西漢初年的軍事家。欒布他早年跟彭越有交情,怎麼說?彭越是,後面我們會提到,彭越是梁王,他們本來在秦朝末年的時候就有私交,後來還有一些緣分,等一下後面我們再講,所以欒布很年輕的時候就跟彭越認識了。後來欒布居然被綁架,被綁架就被帶到了燕國,在燕這個地方就被賣掉,賣掉在那個地方成為奴隸。欒布在為奴隸的時候就很忠心耿耿,所以還為主人報仇,所以當時這個燕國的將軍臧荼,就提拔他為都尉。後來臧荼就成為了燕王,然後又封這個欒布為將軍。漢朝那個時候就打敗了臧荼,然後欒布身為燕國的將軍,所以就被捕了。被捕之後原本是要判刑的,這個時候,他年輕時候的朋友梁王彭越就向劉邦求情,所以後來就釋放了他,就在梁國擔任大夫。後來彭越又謀反,漢高祖又滅了彭越,所以滅了彭越之後,欒布又被逮捕,原本他下令大家不可以去收彭越的屍,結果沒想到欒布因為有知遇之恩,對彭越有知遇之恩,所以他就去哭祭彭越,收屍,然後就被逮捕了,逮捕之後他就是罪上加罪,本來你就是彭越的大夫,就是一條罪責了,然後你還違反命令,你還去收屍,還去哭祭,所以罪上加罪。所以劉邦本來一怒之下要把他烹殺,烹殺就是煮死他,這個是非常殘酷的一種刑罰,欒布就是慷慨激昂,就向劉邦說明,彭越對我有知遇之恩,我是盡我這個友情,彭越又是我的長官,所以我為我的長官收屍,那是我盡忠的表現,所以如果你劉邦,你要殺一個重視友情、盡忠職守的欒布,如果你要這麼做,我無話可說,可是天下的臣民們就會因此而寒心,你劉邦居然是一個殺害堅貞友情,殺害盡忠職守的人,你是一個凶手。劉邦一聽很有道理,所以就開釋了欒布,而且還提拔他擔任都尉。漢文帝的時候,欒布就擔任燕國的國相,後來不多久之後,就發生了震蕩西漢朝廷的,所謂七國之亂,就是當時的地方的這些諸侯王,剛剛我們講那個燕國、梁國,都是漢朝建立之後,在地方上的這些諸侯王,這些諸侯王就串聯起來,來跟中央朝廷對抗,就有所謂的七國之亂,當時連延數年,而且打擊很大,是後來朝廷重用了周亞夫,才平定七國之亂,可是平定七國之亂之後其實元氣大傷,後來漢武帝才逐漸的恢復漢朝的國力。當時欒布也在平定七國之亂的行列之中,所以後來也因功而受封為鄃侯。

  欒布這個人他自己曾經說過,他說窮困時候不能夠屈辱自己的身分,降低自己的心志,他不算是個人;富貴的時候不能夠恣意為所欲為,也不算是個賢人,所以他的態度可能跟一般人的想法不太一樣。前面那句話我個人能夠認同,我們要審時度勢,如果你今天很挫折了,你不能夠低心下氣,你不能夠能屈能伸,那你大概也就無法存活,這個是我能夠認同的。可是後面那句話,我就覺得欒布他這個觀點是不太一樣,他說今天我發達了以後,我就應該要為所欲為,我就要做一個任性的人,因為我很吃苦耐勞,我度過了我最儉困的那段時間,現在我突破重圍了,我可以富貴發達了,我應該要去補償我先前吃苦受難的那一段時間,我付出的血汗,我付出的辛苦,所以後面這句話我就覺得還要考量一下,用在我們現在恐怕不太適合。因為欒布他這個人本來性格就是愛恨分明,所以他有這樣的見解,大概也是可想而知。

  再來,我們看到另外一位欒巴。欒巴,欒巴他是東漢時代的宦官,這位宦官其實在朝廷裡面,在後宮辦事也算是非常盡心盡力,所以後來就升任為黃門令。這個黃門令在當時就是掌管後宮宦官的長官,也是宦官的首領,宦官的長官。後來漢順帝他因為要在洛陽建皇陵,建墳墓,所以就大興土木,而且也破壞老百姓的墳墓,所以欒巴就上書來勸諫皇帝不要這麼做。可是當時梁太后臨朝,她覺得欒巴多管閒事,你一個太監,怎麼可以管到朝廷的政事來?所以就把他下獄,而且關在監牢裡面二十多年,一直到漢靈帝即位的時候,欒巴才被釋放,然後才回朝去擔任議郎。這個議郎顧名思義就是,建議朝廷,建議皇帝的大夫。所以這個就是有點像我們現在的議員,給國家,給地方施政上面一些諫言。後來他又起復之後,還是忠心耿耿來繼續為朝廷辦事。可是不多久,竇武的勢力又跟宦官衝突了。先前我們講過對不對?在東漢的時候,宦官跟外戚勢力是一直在角力的。竇武這個家族剛剛我們在前面有提到,他從竇融、竇憲、竇固,在東漢是很有權勢的,是因為他們就是跟劉家有了姻親的關係,所以他是外戚勢力的代表人物,所以跟宦官就有一番政爭。因為竇派提拔欒巴,所以後來宦官因為權力壓過於竇派,所以就要求漢靈帝殺害竇武還有陳蕃,包括欒巴也受牽連,所以也被貶為地方的太守。後來被貶為地方太守之後,這個宦官又還不放欒巴一條生路,又繼續要殺害欒巴,所以欒巴最後還是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所以這樣的一種權力的鬥爭,的確讓漢朝,讓東漢有很大的折損。

  當然這樣的權力鬥爭,在明朝又重新搬演過一次。先前跟大家報告過,明朝的時候是宦官跟士大夫的政爭。每一個朝代其實內部的權力的爭奪,或者是立場的不同,這個也是在所難免,但是我們希望是一個正向的循環,而不是一個內耗的局面。剛剛我們提到欒布跟欒巴,其實都跟報恩、報德,或者是報仇都有關聯。在《論語》裡面,有人,學生問孔夫子,他問孔夫子說:老師,我們能不能夠以德報怨?能不能以德報怨就是,今天同學對我不好,可是後來我發達了,我還是對同學很好,那叫以德報怨。孔夫子說,如果你要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懂這個意思嗎?今天你去報答你的仇人,你是以德報怨,可是如果是這樣的反饋,那當年提拔你的那些恩人,你該怎麼樣來報答他?了解這個意思了,所以孔夫子的答案是說,我們要以德報德,人家對你好,你要加倍的還給人家,點滴之恩湧泉以報,以德報德;然後以直報怨,直,正直的直,以直報怨。以直報怨的層次當然就有很多層,譬如說如果今天你的這個仇人,他真的是作奸犯科,然後我們來檢舉他,我們是依照法令,讓他受到國家法律的制裁,那個算不算是以直報怨?是,因為你本來就是作奸犯科。譬如說面對傷害你親人的仇家,你該怎麼樣來回報他?如果是以孔子的以直報怨就是,如果他是殺害你的父母親,一樣,你遇到了仇人,不共戴天之仇,你就一樣,也要為父母親報這個殺身之仇。所以先前我們跟大家講過,儒家在漢朝以前,事實上它是支持有限度的報仇,這個是跟我們現在的觀念不太一樣,所以他強調的是以直報怨。所以有怨報怨,有仇報仇,民間我們大概都會講這句話,其實大概就是以直報怨這句話,逐漸的派生而來的。但是以我們現在的觀點,當然我們會認為說,我們一定要以德報德,可是面對當年欺負我們的人,面對我們的仇家,那我們該怎麼辦?我們要放下,可是容不容易?當然我們說別人很容易,可是當自己碰到的時候,那個心裡面的糾葛、掙扎,真的會讓你沒有辦法平心靜氣去面對這個事情,所以要談放下,可是又談何容易?那大概就是要有很大的修為,很長的一個過程才能夠逐漸的放下。

  好,我們看到下面一個姓氏,下面一個姓氏,二百四十四,暴。暴這個姓氏真的是很少見。暴這個姓氏它是出自於姬姓。姬姓為什麼會有暴?是商朝的時候其實有一個大臣叫做辛,這個辛他的封國就在暴這個地方,所以在文獻裡面稱他為暴辛公。這個辛他本身就是姓姬,所以後來我們就說它是姬姓派生而來。這個暴國就一直綿延到了春秋時代,到了春秋時代就被鄭國給滅國了。滅國之後,這個暴國的遺民就以暴為姓氏,就由姬姓派生而來。還有另外一個源頭是從職業而來。這個職業很特別,這個字我們也很少見,左邊一個暴,右邊一個皮,這個字念作ㄅㄠˊ,很輕薄的那個薄那個讀音。㿺者,㿺者這個職業很特別,這個㿺者,他是古代處理喪葬方面的,殯葬方面的這個工作。現在我們都知道這個殯葬方面,其實是一個非常專精的行業。尤其在早年我們要土葬的時候,台灣的風俗是這樣,你要喪禮下葬等等,都必須要請相士來看時辰,來看日子。所以這方面都是有一些禁忌的,包括你要去建造墳墓,尤其是土葬,你要買一塊這個墓地,墓地接下來你要怎麼樣的方位,坐哪一個方向,朝哪個方向,他們都有一些公式來做運算,所以要算這個往生者的生辰八字,他往生的時間,然後他下葬的時候,才能夠去算出那個方位,所以它是一個很精深的學問。當然我們沒有去專門研究,他們都講得很玄妙,但是這樣的事情好像還是得要遵守這個禁忌,看起來還是老祖宗的智慧。所以在民間,這樣的行業一直都存在的。

  好,來,我們今天就到這邊,我們明天再繼續。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