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百家姓-第54集

  好,來,我們再往下看。我們看到車姓的歷史人物,歷史人物有一位車胤。這位車胤是東晉人,家裡面很窮,因為他又很聰明勤學,因為窮沒有辦法點油燈,所以他就想到了一招,夏天的時候他就去捕捉螢火蟲,捕捉螢火蟲之後,就把牠裝在紗袋裡面,所以螢火蟲的光,就可以來照亮房子裡面的空間,所以他就映著螢火蟲的光來讀書。這個故事廣為流傳。這個就是囊螢映雪的囊螢。映雪也是晉朝人,叫孫康,孫康就是映著月光,在地上積雪的時候月光會折射,折射到屋子裡面來,所以他就可以透過月光來讀書。

  好,我們再看到車胤。他後來也就是因為這樣,所以特別珍惜讀書的時間,特別珍惜他有機會來好好的上進學習,所以後來他就在官場上逐漸成為一代優秀的政治家。後來車胤因為為人很公正,不畏強權,後來會稽王世子司馬元顯,就有一些政治上的衝突,所以後來就逼迫車胤要歸附於他,可是車胤又是一個耿直的人,他不願意歸附於司馬元顯,所以最後還是自殺結束他的生命。

  好,我們再看到下面另外一位,他是車公,車公又被稱之為車大元帥,是道教還有中國民間信仰的一位神明。每一年大年初二的時候,據說就是車公的誕辰之日,所以普遍在南方幾個省分都會有信仰,所以在這一天就會為車大元帥來做生日。相傳這位車公是宋朝末年的名將車恭,所以車公在往生之後,受到百姓的認同還有支持,於是奉為神明來崇拜。為什麼他會受到百姓的愛戴?原來這位車公是保護南宋的最後一位皇帝,叫做帝昺。這位帝昺在當時蒙古人鐵騎逐漸的進逼,他在南方的幾個省分不斷的流竄。車公就是忠心耿耿的護駕,所以最後帝昺還是沒有辦法逃過劫難,最後這位車公也是一路護送到最後,因此而殉國。他在南方殉國往生,所以南方的百姓對他很感念,為他立廟供奉

  好,來,我們再往後看。我們看到下面第二百三十侯這個姓氏,侯這個姓氏,是在中國大陸排名第八十二,在台灣人口稍多,所以排名到五十七。侯姓的遠祖相傳是黃帝的史官倉頡,倉頡我們都知道,他是據說最早造字的人。他本來本姓是侯罔,後來侯罔這個姓氏就慢慢的從複姓簡化為單姓的侯,所以這是其中一個來源。另外一個來源是夏朝的時候,有一位貴族他受封在侯這個地方,所以就建立了侯國,所以後來的子孫也以侯為姓氏。到了春秋時代又有兩個來源,鄭國公族鄭莊公的弟弟共叔段,先前我們也曾經介紹過他的故事,共叔段的後代受到鄭莊公的賜姓,所以就賜為侯姓,所以這是第三個來源。同樣是在春秋時代,還有另外一個來源是在晉國,晉緡侯子孫出奔到其他的國家,原本晉侯的爵位是侯爵,出奔到別的國家之後,這個晉緡侯的子孫,就以他原來的故國晉國是侯爵,因此就以侯為姓氏。所以這一支第四支,也就是後來主要侯姓的來源。當然還有其他的來源,就是一些少數民族漢化的時候,由他原來的少數民族的姓氏,簡化為漢姓的侯姓。好,這些都是侯姓的來源。

  接下來我們看到堂號。堂號裡面有一個卻幣堂,還有救趙堂,這兩個堂號都有一個共同的來源,共同的典故。先前我們曾經講到戰國時代有養士四公子,魏國有一位信陵君魏無忌。當時趙國受到秦國的攻擊,所以趙國非常的危急,就向信陵君來求救。信陵君雖然說是魏國的賢公子,可是他畢竟不是魏國的國君,所以他也很著急,因為他的姐姐就嫁到趙國去,所以他擔心趙國的姐姐,如果真的被秦軍攻破,萬一被殺或被俘虜,他都沒有辦法承擔這樣的痛苦,所以他就希望來幫助趙國。可是當時魏國的國君,他打算隔山觀虎鬥,讓秦國跟趙國兩虎相鬥,所以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一定就是會兩敗俱傷,所以他打算要來坐收漁翁之利。後來信陵君就很擔心,怎麼辦?他就聽說有一位隱居在都城裡面的隱士叫做侯贏,他一定有辦法能幫忙,所以他就輾轉去找到了這位侯贏,請他來幫忙。這位侯贏是一個隱士,可是他這個隱士,不是隱居在深山老林裡面,他是隱居在國都裡面,擔任國都的守門人。所以我們有一句話講,叫做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所以真正的隱士其實不分地域空間,只要你的心是閒淡的,你的心是平和的,你可以擺脫塵俗的干擾,你都可以是一位隱士。所以這位侯贏聽到了魏無忌魏公子的請求,他覺得應該要幫這個忙,所以就為他獻策。這個無忌非常的高興,這是一個可行的辦法,所以就允諾要擲以金錢。可是侯贏堅決他是為國家幫忙,為信陵君幫忙,所以他就不接受這個酬庸。那當時侯贏怎麼來獻策?因為他知道當時的魏王有一個寵妾,這位寵妾叫做如姬,在第四行,這個如姬經常可以出入魏王的寢宮,所以這位如姬是可以利用,可以來突破的一個關鍵。所以他就去打聽,這個如姬非常喜歡貂皮大衣,很喜歡一件貂皮大衣,所以後來魏無忌就想辦法,就弄了一件給她。後來她就答應要幫魏公子無忌去取得魏王調動軍隊的虎符。這個虎符在古代它是一個憑證,它的造型就真的做成老虎的樣子,現在考古是有出土這個實物,這個老虎的樣子,它是一個立體的造型,怎麼?在虎背上面它有鑄刻文字,這個虎符它是可以拆解開來的,也就是說我如果今天國君要任命你,譬如說同學將軍妳要帶兵去打仗,我就把這個軍權給妳,我就把這個虎符一半拆給妳,一半我保留在身邊,所以如果我要調動同學將軍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我會派使者帶著我的虎符去跟妳比對,要對得上,要能夠合得起來,要吻合,才表示說,這個任命是直接來自於國君的,不是中間有人假傳聖旨,有人矯詔來傳令,是這個意思。所以它上面刻痕,細縫是不規則的,它是用來做辨識之用。所以當時魏國部隊前線的將軍有一半的虎符,另外一半的虎符在魏王的寢宮,所以如姬就把它偷出來了,就交給了魏無忌,所以魏無忌就帶著這個虎符到前線去,假傳聖旨,說魏王現在要你出兵去解趙國的危難。可是當時魏國前線的將軍就覺得很狐疑,明明我出來的時候,國君交代我不要有任何的輕舉妄動,我們隔山觀虎鬥,為什麼突然之間這個任命又改了?所以他有點狐疑,所以他跟魏無忌說,抱歉,我得派人回國都再去確認。魏無忌就緊張了,如果這麼一確認,那事蹟就爆發了,而且時間時機就過了。所以在此,他就把侯贏介紹的一位朋友叫做朱亥,朱亥原本是侯贏的朋友,是一個殺狗的屠夫,侯贏就推薦朱亥給魏無忌,讓他帶在身邊,如果萬一有個應變的時候,這個朱亥是可以信任的人。所以在當下這位魏國的將軍說要派人回去請示的時候,無忌就使個眼色,朱亥三步並作兩步,就把這個魏國將軍擊殺了。擊殺之後,信陵君就自己擔綱起部隊的指揮官,就開始調動部隊去解了趙國之圍。當然回來之後一定有一番的責備,當然也有一番的懲處。也因為如此,所以後來魏無忌就沒有得到魏王的重用。後來晚年,據說他就是意志消沉,飲酒過度,最後就往生了。不過也因為這樣,他救了他姐姐一命,也救了趙國成千上萬的百姓,至少在這場戰役裡面,能夠平安的生存下來。侯贏也因此贏得美名,所以他的子孫就以卻幣堂、救趙堂來紀念侯贏。卻幣的卻,卻就是推卻辭謝的意思,當時要以金幣來犒賞他,他辭謝了魏無忌的酬庸。

  我們看到除了侯贏之外的歷史人物,有一位侯霸。侯霸是東漢初年的大臣。這位侯霸,其實他最早任官的時候是在西漢晚年,在漢成帝手下,他就已經逐漸的步入政壇了。這個侯霸他歷任地方父母官,而且也在中央朝廷任命過,而且在王莽篡漢之後,他一樣也在朝中任官,對於漢朝的,還有新朝的這些典章制度,他非常的熟悉。所以後來東漢光武帝取得政權了,他一樣啟用侯霸來擔任重要的職官。所以因為他有很好的歷練,對於以前的典章制度都非常熟悉,所以他就諫請光武帝該如何來做規畫。光武帝也都言聽計從。所以後來很快的,在東漢初期政權穩定下來之後,整個朝廷的規儀制度就可以大致底定,讓後來的文武百官都有所遵循。所以在東漢初年,他是一個穩定朝中力量的重要大臣。

  好,第二位侯君集。這位侯君集是唐朝重要的將領,也是跟隨著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的左右手,而且他還曾經被選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可是這一位侯君集,其實到了後來有一點點狀況。我們看到第十一頁,這一段的資料比較多。唐太宗其實對侯君集一向都是非常的信任,當時西南邊疆有一些叛亂,當時吐蕃開始有一些蠢動,所以唐太宗就派遣侯君集要去進軍吐蕃。當時還有另外一個西域的國家,叫做高昌國,所以他也去攻擊高昌國。當侯君集攻下高昌之後,在原來的高昌故地,就設置了一個行政單位,叫做西州,所以當侯君集進入西州,進入高昌的時候,他自己受不了金錢的誘惑,因為當時接收高昌所留下來的那些人民百姓,包括還有那些金銀財寶,本來那些你接收之後都要清點,清點之後要上繳國庫,可是他自己上下其手,他自己私藏了一些錢財。他私藏錢財了,下面的屬官當然也怎麼樣?也有樣學樣,你侯君集你自己上梁不正下梁歪,那你怎麼樣來制止下面人私吞錢糧?所以後來就變成上下一起舞弊,私吞了很多的金銀財寶。所以這個事情後來就爆發出來了,被爆發出來之後他就被判下獄。雖然說他曾經被免罪,可是還是心有不甘。後來又發生了唐太宗晚年的時候,有兩個兒子在爭取繼承權的事情,有太子李承乾,還有魏王李泰,兩方人馬在奪嫡,愈來愈白熱化。本來太子李承乾已經是太子了,他為什麼還要擔心?因為唐太宗自己舉棋不定,他在很多的時候,都沒有特別的去保障太子的身分,所以讓一些有心的兒子們也想說,既然爸爸沒有非常篤定的要讓太子繼位,所以我們這些兒子也有機會來爭這個繼承權。後來魏王李泰勢力也愈來愈龐大,所以後來侯君集他也加入了這個奪嫡的漩渦之中,他自己就押寶押在太子這一黨,據說還策劃兵變,策劃兵變是為了要對付他的兄弟,就是魏王李泰,事情爆發之後最後就被捕。這兩位皇子李承乾跟李泰,雖然說都沒有被罷黜皇子的身分,可是這兩個人也就沒有機會繼承了,這些從犯,像侯君集等人也都被捕下獄。唐太宗也來審訊這個案情,後來唐太宗在獄中還去見侯君集,唐太宗跟侯君集說我因為你的關係,我從此我就不登上凌煙閣了,為什麼?因為當時侯君集已經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了。因為你看,前面的功績讓他能夠得到如此的褒揚,能夠掛上凌煙閣受後人的景仰,居然晚年的時候鬧出這樣的事件,我怎麼再登上凌煙閣?所以唐太宗這麼跟他講,侯君集就崩潰了,他就非常的羞愧,他知道他自己死罪難免,死罪不可避免,他也希望唐太宗可以留他後代香煙。所以唐太宗就答應他,他保留一個兒子,把他的太太跟兒子貶放到嶺南去,其他的人也都一起被殺。

  所以後來,事隔多年之後檢討這個事情,其實大臣們都認為說,這一次奪嫡的事件,其實唐太宗要負很大的責任,因為他自己舉棋不定,心意反覆,所以讓他的皇子們認為我們都有機會,所以才造成後來奪嫡的風波。先前我們介紹過很多君王,很多的諸侯,他們也都是因為晚年在處理繼承權的事情,處理得不夠圓滿,所以常常就造成了一些兄弟鬩牆,甚至於最後還是親人之間互相屠戮的一些慘劇。所以面對這些繼承權的問題,也都要好好的來思考。

  好,我們看到下面第二百三十一宓這個姓氏。宓這個姓氏很少見。宓這個姓氏,它的來源就是出自於伏羲氏。伏羲氏先前我們曾經介紹過,伏羲據說他是創造八卦的人,其實也是最早創造文字的人,這個伏羲氏的部落農耕技術也很強,所以在古代中原,他算是很強的一個部落氏族,所以文化水平高,有很多人也逐漸加入了伏羲氏的部落,成為一個部落聯盟的領袖。伏羲氏的伏,在古文獻裡面,其實有的時候會寫作宓,因為宓跟伏,其實在上古音它都是重唇音。現在我們有所謂的輕唇音跟重唇音,是ㄅㄆㄇ是屬於重唇音,ㄈ是屬於輕唇音,那是後來我們才有輕唇音,可是在上古的時候全部都是重唇音。所以宓跟伏事實上是音很近的。所以在文獻裡面,它就可以有這個通寫,所以後來伏羲的後代有一支就是以伏為姓氏,有一支就是以宓為姓氏。所以在春秋時代,孔夫子的弟子有一位叫宓不齊,宓不齊在文獻裡面也記載他是伏不齊。所以這個是同樣的可以證明,它是一個假借的現象,假借的現象因為畢竟是兩個字。所以後來它又逐漸的分開,分開為宓姓跟伏姓。這種狀況就有點像田姓跟陳姓一樣,本來是陳,《史記》記作田,可是後來因為畢竟字的字形是不同的,逐漸又分成兩個姓氏,大概可以做這樣的一個類比。

  好,伏羲的後代有一個人叫做宓不齊,宓不齊是孔子的學生,他曾經擔任過魯國單父這個地方,單ㄉㄢ,它當作姓氏的時候要念作ㄕㄢˋ,我們這個地方把它念作單ㄕㄢˋ父,應該是比較正確的,宰就是這個地方的首長,單父這個地方的首長。所以宓不齊其實就是謹遵孔夫子的訓誨,所以治理百姓很寬厚,治理這個城邑井井有條。可是大家看到宓不齊的時候,他每天只是彈琴作樂。跟他前面一位同學巫子期,這個巫子期也是孔夫子的學生,他先前擔任單父宰的時候就很勤勞,很孜孜矻矻,枵腹從公,很努力。兩個地方父母官的作風就差異很大,可是一樣都把地方治理得很好,所以這個是不同治理的理念。後來大家看到,你宓不齊怎麼那麼輕鬆就可以把地方治理得很好,宓不齊說我是什麼?我是下放權力,把權力給相關專業的下屬去擔綱,我只要抓幾個比較重要的項目就可以了。所以我們後來形容像這樣治理的理念,有垂拱而治,有這樣的一個說法。還有另外一個叫做鳴琴而治,鳴琴而治這個典故就是來自於宓不齊。先前我們剛剛講到山簡,山濤的兒子山簡就是每天喝酒,所以如果按照這種說法,他就是喝酒而治,可是喝酒而治理地方有沒有成效?沒有,所以後來也沒有這一句成語留下來。所以鳴琴而治,鳴琴其實是表現出宓不齊的雍容大度,事實上他還是很關心朝政,只是用這種方式來表現我對下屬的信任,所以你們每一個都是很專業,我讓你們負責的業務你們處理好,我都對你們很信任。所以我們在民間有這麼一句話叫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只要是我敢任用你,那我就是對你百分之百的信任。所以宓不齊大概也是用這樣的角度,來選派官員去治理好個個事務,所以宓不齊的子孫後來就以鳴琴堂做為堂號,來紀念宓不齊的事蹟。

  除了宓不齊之外,我們來介紹另外一位女性的人物,這位女性的歷史人物我們稱為宓妃,又稱之為雒嬪。據說這位宓妃是溺水往生在洛水,後來久而久之,地方人士就把她尊奉為洛水的女神。這個宓妃又是何許人也?據說她是伏羲的女兒,然後溺水,成為洛水女神的。還有一個說法說她不僅是伏羲的女兒,她還是黃河水神河伯的太太。至於說這個河伯是不是真有其人?因為他是傳說,一種神話,所以我們就聽一聽,有了解這個典故就可以了。而且還有另外一個說法說,這個河伯其實並不是明媒正娶,把這位宓妃娶回來的,而是用搶的,把她搶回來的。所以后羿曾經也在搶奪要保護宓妃的過程裡面,還把河伯的一個眼睛給射傷了。那麼這個后羿的后,不好意思我把它打成了後面的後,請幫我改一下,是皇后的后才對。所以這個就有一些這樣的傳說故事。談到這個河伯去搶宓妃,其實在中國古代有一個地方的風俗,這個風俗到現在還有,當然現在就把它變成是一個儀式,在有些地方它有所謂的搶婚。

  有沒有聽過搶婚?搶婚其實在很早的人類社會裡面,有這種風俗習慣,搶婚往往就是我搶奪這個新娘子,我把她搶回來,原本的新郎,後來我們看到的一些文獻是說,原本的新郎他的新娘被搶走了,他好像也沒有很積極的要去把他的新娘給找回來,這很有趣。搶了人家的新娘之後,這個人後來跟新娘子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新娘子後來肚子大了,肚子大了以後,這個搶婚的人就把這個新娘子,會送回到她原來的新郎那邊去,新郎還欣然接受。這個是很奇怪的一個風俗。其實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很早很早的時候,人類的發展過程裡面,當然,我們現在用所謂的禮教觀念來看,那是很亂倫的事情,很不合倫理的事情,可是在那個時候,還沒有這樣所謂的禮教觀念。他們為什麼會認為這樣也沒關係?而且這個孩子,他明明知道不是我的兒子,不是我的女兒,可是新娘子生下來她這個孩子,這個新郎,這個爸爸,還是要把他當作親生的孩子來養育。因為在古代兩個部落之間,他們會透過婚姻來做結盟,婚姻當作是一種政治的籌碼。這種狀況自古以來都有,一直到現在都還是一樣。你看很多世家大族有錢人,什麼企業家,他們也是公主跟王子結婚,兩個大財團就有了這樣的姻親關係,在生意場上他們就可以聯合,如何如何,對不對?所以自古以來以婚姻做為一種,講手段好像不好聽,做為一種關係,這個是很早也很稀鬆平常的事情,兩個部落他們因為婚姻的關係,他們要結盟。那婚姻要以怎麼樣的方式來呈現,才是表現出這個婚姻是有具體的成果,就是能不能夠有愛的結晶,能不能夠養育孩子出來。所以他們為了要去向對方保證說,我們這個婚姻一定能夠開花結果,所以這個女孩子就一定要能夠受孕,一定要能夠養出孩子來。所以這個搶婚,她被搶走了,她大肚子送回來,可是新郎欣然接受,那表示什麼?表示這個新娘是有生育能力的。所以在當時他們的風俗會認為說好,這個孩子我也是當作親生的,而且我欣然接受這個新娘子,可以鞏固兩個部落之間的關係。這個是很奇怪的風俗。但是的確在人類的發展史上面,不止在中國,在很多地方都有這種風俗。這個我們就知道它是人類發展的一個過程就可以了。

  這是為什麼?這是為什麼?我們先前不是講到兄弟排行嗎?兄弟排行不是有四個字嗎?哪四個字?伯、仲、叔、季,嚴格來講伯是老大,所以特別標舉他,這是應該的,季是老幺,所以特別標舉他,給他一個特別的稱號,那也是合情合理,那理論上來講,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不管他中間多少個,其實都是什麼?都是中間,標舉頭標舉尾,中間這個其實都可以等同視之。可是為什麼要特別去標舉二哥?為什麼要標舉仲?有學者認為那就是因為搶婚制,有這樣的一個風俗,只是這個伯常常都不是自己的親生,我還是把他當兒子養,可是他不是我的親生,我知道,所以他要標舉仲,仲才是我親生的,所以它是一個搶婚制的決疑。這個說法我覺得蠻可信的。

  好,那我們再往下看。我們看到下面,第二百三十二蓬姓。蓬這個姓氏,在中國大陸、在台灣都沒有進入到百大,是一個人口比較少的姓氏。蓬姓起源於姬姓。據說周天子曾經分封一個王子到蓬這個地方來,所以後來蓬國的公族就以蓬為姓氏。這是一個來源。另外一個來源是古書有《姓氏考略》記載,說古代先民都是生活在長滿蓬草的叢林地帶,所以就以居住的特徵為姓氏,所以就有了蓬姓的來源。這個就有一點像先前我們在課堂的開頭,我們曾經提到日本他們在明治天皇時候,為了要讓大家都有姓氏,所以很多人他們就以居住的環境,做為他取姓的一個依據,住在山底下,所以叫山下,住在這個什麼,還有哪裡?田中間,就叫田中,所以有點類似這種情境。所以蓬姓還有另外一個來源,是以地理特徵,居住環境,做為一個來源。

  我們看到歷史名人有一位蓬萌。蓬萌是東漢的隱士,以前蓬萌曾經擔任過地方上的亭長。這個亭長其實他不是一個很大的職官,他有點像是我們現在的,可能不到鄉長,可能還要再更低,村長一類的,他可能是鄉下面的類似我們現在講的村長,所以是一個小小的地方官。因為家裡面很貧窮,所以這個蓬萌曾經也到長安去做過生意。後來蓬萌到長安去之後,聽說王莽專權,而且為了要表彰他自己,不惜親手殺了自己的兒子王宇,就是為了要爭權奪利。所以蓬萌見到這樣的景象非常感慨,而且他知道王莽這樣的一個舉措,未來可能還有更大的圖謀,所以他知道這樣的社會,恐怕在官場上面會受到連累,所以他回鄉之後就跟親友講,現在時局不太好,以後大家還是要各自的保護,我現在這個小官恐怕也不當的好。不當好的話,才避免被捲入這個政治的漩渦。所以回鄉之後,他就把他亭長的衣服帽子掛在城門,帶著家人就離開了地方。據說他們搭了船渡海而去,所以後來我們有一個詞叫掛冠求去,掛冠就是辭官,把帽子衣服掛在門口,這個典故就是從蓬萌而來。蓬萌帶著家人渡海而去,他不是到韓國,也不是到日本,而是到了青島附近有一個小地方,叫做嶗山,嶗山這個地方。他在那邊定居下來,而且很認真的來修鍊自己,也教化百姓。所以到了東漢光武帝的時候,知道了蓬萌是一個隱士,很賢能,所以要去邀請他出來當官,可是他都沒有答應。所以就有了這樣一個典故。

  嶗山我們現在提到這個地方,大概都會想到什麼?嶗山道士,他在這個地方,道教也是一個發展的重地,所以它也是道教這個洞天,三十六洞天之一,也是一個修鍊的清淨之地,所以在當地道教的影響力是蠻深。

  好,來,我們看到下面第二百三十三全姓。全這個姓氏,這個也是人口比較少的姓氏。我們看到歷史典故,請幫我改個錯字,在第一行的第二句,泉上古時是錢幣的代稱,那個是錯字,上古的時候它是錢幣的代稱。錢跟全因為音很近,所以先前跟大家報告了,在先秦時代它都是寫作全。錢幣因為在古代,它算是一個國家所掌控的技術,因為要製造貨幣,絕對不可以讓民間來製作,因為製作貨幣一旦開放給民間,貨幣就會做得太多,就會引起通貨膨脹。當然那個時候古人的觀念還沒有通貨膨脹這個詞彙,可是他們知道貨幣一多的時候,一旦流通得很廣,物價就會怎麼樣?物價就會上揚,貨幣的購買力就會下降。古人事實上是有這個概念,只是說通貨膨脹這個說法是後來才有的。即便如此,古代有沒有偽幣?有,只要是有利可圖,就是有人會想方設法,所以是有偽幣的。甚至於他們怎麼來做偽幣?漢朝時候最多,漢朝不是有五銖錢嗎?我們上次有介紹過海昏侯有沒有?不是挖出來他那個墳墓嗎?有二百萬枚的五銖錢,五銖錢為什麼叫五銖?就是它重量就是五銖,銖是一個重量單位,我們講錙銖必較的銖有沒有?它是個重量單位。那五銖其實不重,很輕,可是他們怎麼來作偽?他們把五銖錢,他們把它拿來之後,他們把它刮掉,它有一定的厚度,它把它刮掉一半,刮掉一半,刮下來的那一些銅屑他們再去熔,熔了以後他們就用模,用模來重做。那大家會說不是國家控管嗎?當時漢朝國家控管的貨幣來源是銅礦,因為當時都是用銅幣,銅幣,銅礦都是由國家控制,所以你如果沒有辦法掌握銅礦,你就沒有辦法鑄造貨幣。所以他們就把歪腦筋動在流通在市面上的五銖錢,把它拿來之後刮掉一半,熔掉重做,當然那個厚度也很薄。所以後來在市面上流通的五銖錢,就購買力愈來愈低。所以後來他們就用別的方式來取代五銖錢。這個在歷朝歷代很多。

  我們再回來。所以泉是上古錢幣的代稱,所以在周朝的職官就有一個泉府官,專門來管理錢幣,鑄造錢幣,這個錢幣由泉府來擔綱這個工作,所以泉府的職官後代,就逐漸的以泉為姓氏。泉又逐漸的,因為跟我們這個姓氏,安全的全同音,筆畫也比較簡單,所以後來就逐漸的轉變為這個安全的全,是現在全姓的起源。少數民族當然也有一些是以這個方式來跟漢族通婚的,所以後來也慢慢的變成了全姓。有一個例子就是元朝的時候,有一個少數民族的領袖叫做萬全,萬全原本那個全是他的名字,後來通婚之後接受了漢文化,反而又以全為姓氏,也變成全姓的起源之一。

  那我們看到全姓的堂號有一個綏南堂,還有錢侯堂。綏南堂這個綏,其實這個字在台灣我們閩南語的發音,其實是不太好的字眼,因為閩南話裡面講倒霉,運氣不好,叫做ㄙㄨㄟ,所以跟國語的這個發音剛好是一樣。我們台灣有一位女姓的作家,她也很熱心公益,跟我們家同姓,叫黃越綏,越南的越,就是這個綏。所以很多人都笑她,妳取這個名字會愈來愈衰。不過她認為是爸爸媽媽取的,所以她就說沒關係,我是愈挫愈勇,你看心念一轉換,真的,她後來現在在台灣上面公益活動,大家都對她非常的敬仰,尤其她照顧失婚的婦女,單親的家庭,她真的很付出心力,也經常上節目去宣揚理念。

  綏南堂跟錢侯堂,典故都是來自於三國時代的全琮。這個字很多人會念作ㄗㄨㄥ,其實不對,要念作ㄘㄨㄥˊ,遵從的從、順從的從那個讀音,不卷舌。全琮的爸爸給全琮數千斛的米,要把它帶到市集上面去販賣,斛是一個容量的單位,是不小的一個單位,所以數千斛那個量是非常龐大的。所以他就一批一批運到市集裡面去賣。可是他運去賣的時候,也都沒有把它換得錢糧,全部都拿來捐獻給貧民。後來全琮也因為這樣,得到了地方人士的愛戴。所以後來就逐漸的在官場上面有所發展,後來就被冊封為綏南將軍,還有錢塘侯。所以後來子孫就以綏南將軍的綏南,錢塘侯,省稱為錢侯,立為堂號來紀念他。

  來,我們看到歷史人物。我們看到一位女性的歷史人物,全皇后。全皇后是宋度宗的皇后,是宋恭帝的生母。全皇后是南宋時代會稽人,她的父親也曾經當過地方官,他曾經在擔任地方官,要回到潭州的時候,她的父親帶著全皇后,結果在路上被蒙古人圍城,被圍了一年,後來才輾轉回到國都臨安,後來在國都就安居下來了。當時還是皇子的宋度宗,原本那個時候還很年輕,他的婚姻之事就由他的父親來安排,當時本來屬意是要跟臨安知府顧嵓的女兒來結親家。嵓長得很特別,上面一個山,下面一個品,其實這個字一般我們還有另外一個寫法,就是寫成山在下,品在上,這個字也是喦。各位都知道,中國文字有的時候偏旁的倒易,它其實是不會影響文字的意義,它只是字形上面的構建位置不同,事實上音義都是相同的。大家還是不知道這個嵓是什麼意思對不對?嵓其實就是巖石的巖,異體字,巖石的巖。所以他原本是要跟顧嵓的女兒結親家,不過後來,本來介紹要去牽線的這個事情,是由丁大全來居中牽線,後來丁大全被貶,所以顧嵓也被免職,所以這門婚事就告吹了。大家後來就推薦了全皇后,因為他們看到全皇后年輕的時候,曾經經歷過被包圍,在城池裡面一年,她跟她父親經歷過危難,也平安的回到了臨安,也有一番的歷練,而且長得眉清目秀,更重要的是她還是宋理宗的母親慈憲夫人的侄孫女,有這樣的一個姻親的關係,所以大家都覺得她很適合。所以後來,宋度宗的父親宋理宗就把她召入宮中,慰勉一番,宋理宗看了以後覺得不錯,這個是未來的媳婦的很好的人選,所以就做主嫁給了後來的宋度宗。後來這位全皇后也生下了兒子宋恭帝,可是沒多久之後,慘了,元人,蒙古人,已經興兵南犯,所以在一二七六年的時候,蒙古軍就包圍了南宋的國都臨安,所以這個時候全皇后,在謝太皇太后率領宋恭帝投降蒙古之後,全部的後宮,還有皇親國戚,統統都被押解到了北方大都。全皇后在大都住得不習慣,水土不服,當時察必皇后,察必皇后就是當時元朝皇帝的皇后,同樣都是女性,所以她了解女性的困難,所以曾經向忽必烈向他來求情,讓全皇后回到南方來,可是最後還是沒有結果。全皇后最後是在大都的正智寺出家為尼,最後往生。所以這是一個堅韌的女性故事。

  我們看到另外一位全姓的歷史人物,全祖望。全祖望是清代浙東學派重要的代表,是史學家、文學家,他最主要的事蹟就是他曾經七校《水經注》。各位看到在第十五頁,從上面算下來第四行。《水經注》其實是《水經》的註解。《水經》其實是東漢的桑欽所寫。《水經》他解得很簡略,可是後來《水經注》註解的文字,比《水經》的原文更多,更完備,所以《水經注》就變成是現在我們了解中國古代,尤其是水文,還有山川,非常重要的一個地理方面的書籍。全祖望對於地理非常有興趣,所以他曾經七度來校對《水經注》,為《水經注》來做一些註解,來做一些疏理,旁徵博引。所以現在我們在讀《水經注》的時候,也都是用全祖望的這個注疏本,來做為引用的材料,其他的一些在經學上面的,在文學上面的成就,大家就可以參看。

  我們看到第三位全玉貴。這位全玉貴也是清朝人,他也是在對外事務上面非常的用心。後來在太平天國起義之後,他也希望能夠為國家效力,所以全玉貴就加入了清朝的部隊,要來對抗太平天國。在太平天國不斷的壯擴,不斷流竄的過程,全玉貴就是不斷的去追擊,可是也不斷的立功,也因此不斷的升官。所以他一路這樣打下來,不出幾年的光景就由一個小兵,就已經被掛上了副將的頭銜,所以是連跳好幾級。最後他是在一次攻城的戰役裡面,被太平天國的槍炮給擊傷。大家看到槍炮,那個時候有槍炮了?有,在清朝的時候因為外國列強入侵中國,所以他們也把這些槍炮早就已經帶入到了中國,太平天國他們也有槍炮。所以後來他受了傷,子彈就留在體內沒有取出來,如果留在體內沒有取出,久了以後會怎麼樣?會形成敗血症,最後就往生了。所以你看全玉貴往生的時候才幾歲?才二十三歲,所以他效力於清軍剛剛初出茅廬,也不過是十九、二十歲,幾年的光景就升到副將,所以可見他在軍中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可是也很年輕的為國家犧牲了生命。

  我們看到下面一個姓氏,這個姓氏大家都不會念了,很多人都念作郗ㄒㄧ,其實有邊讀邊不一定對,這個字要念作ㄔ。郗這個姓氏在台灣非常少見,在中國大陸也是罕見的姓氏。據說郗姓是出自於蘇姓。周武王有一位司寇叫做蘇忿生,他是黃帝的嫡系後代。司寇是主管司法,就有點像我們台灣現在的司法院,審訊這些犯人或制定法規。蘇忿生執法很公正,得到百姓的愛戴。後來蘇忿生因為他對國家有很大的貢獻,所以他的後代又有一支又被封在郗這個地方。後來它就是從蘇姓派生出了郗姓而來。這是最主要的郗姓祖先。

  我們看到堂號有一個文成堂,典故是晉朝的一位太尉,叫做郗鑒。郗鑒的這個鑒,一般在文獻裡面還有另外一個寫法,這個先前也跟大家報告過,這個就是剛剛我們講到,文字偏旁位置稍稍的有一點點不同,可是它的字音跟它的意義是相同的,所以有些文獻是把它寫成這個鑑。郗鑒其實他最為人所熟知的,是跟大書法家王羲之有關。當時晉朝的時候王謝兩家是世家大族,所以只要能夠跟王謝兩家結上親家,在官場上,在地方上,都是很高的一個榮譽。所以這位郗鑒他有個女兒,就想要跟王謝兩家來攀親戚,所以最後就選擇了王家來跟他結姻親。王家當時大家長王導,當然也樂見這個事情很圓滿,雖然說他王謝兩家在當時是大族,可是像這種能夠結交其他的外姓,來壯擴我兩家聲勢的事情,他當然樂觀其成。所以王導就說沒問題,你派人來,你看看你喜歡哪一個,你自己挑。所以郗鑒就派了他的學生,代表他來拜訪王導,也順便來挑女婿。王導跟他說沒問題,你代表郗太尉來挑,我們家男生都在東廂房那邊讀書,你去,隨便你挑。大家聽到郗鑒郗太尉派人來挑女婿了,所以很多人都各自回房去梳理梳理,打扮打扮,所以等到郗鑒的學生來的時候,個個英俊挺拔,有些還精心打扮。獨獨一個人就躺在那個床上不理他,那個人是誰?就是王羲之。我要跟大家說明一下,這個坦腹東床那個床,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睡覺那個床,那個床就有點像,我們看古裝連續劇,有一些它的布景會這麼安排,它是連座的一個比較大的座位,縱深比較深,中間有的時候會擺一個小茶几,兩個人可以靠著那個茶几,喝茶對話,茶几上面有的時候還可以放棋盤下下圍棋,因為它縱深很深,所以有時候你要對弈要下棋的時候,你就可以把腿縮起來,盤腿就坐在床上,你把小茶几拿走,那個地方也可以讓一個人躺下來,稍微的假寐一下,睡個午覺也是可以的,所以它個造型是多功能的,可是跟我們一般睡覺的床是不一樣的。所以王羲之躺的床就是那種床,就不理他。郗鑒的學生就想說,王家怎麼會有一個子弟這麼沒有禮貌?這個事情我一定要回去跟郗太尉報告。所以他就問了旁邊的人,你們族裡面那個兄弟叫什麼名字,叫王羲之,他這個傢伙就是不守規矩,如何如何。所以這個學生就特別把他的名字記下來了,回去之後就跟郗鑒報告了,報告老師,王家的子弟各個都很優秀,你看看那個誰誰誰不錯,那個誰誰誰也很好,獨獨有一個人王羲之,沒想到他們王家也養出這個敗家子來,怎麼見到太尉您的特使來挑女婿,還這麼輕薄,躺在床上不理我,真的是太過分了。結果郗鑒說這個好,我喜歡這個,所以後來就欽點了王羲之,把女兒嫁給他。為什麼郗鑒會喜歡王羲之?原因是當時他那個時代風氣,其實他們都喜歡自然一點,崇尚自然,反而矯揉造作,刻意去做什麼,感覺好像不是他們所特別欣賞的,他反而力排眾議選擇王羲之,所以後來兩家就成了親家。後來我們有坦腹東床,還有東床快婿,都是跟王羲之典故有關。

  郗鑒其實自己很有學問,本來剛開始的時候,也不願意接受朝廷的徵召,他原本是要在田野躬耕隱居的,後來還是被求出來擔任官職。後來在君王往生的時候,他還做為顧命大臣,所以對於晉朝是有穩定政局很大的貢獻。因為他謚號為文成,所以後世子孫就以他的謚號為堂號,來紀念郗鑒的功勛。

  除了郗鑒之外,我們介紹另外一位郗姓的歷史名人,郗超。郗超是東晉的官員,是郗鑒的孫子。郗超也是出身於庇蔭,因為在晉朝的時候他們有這樣的制度,如果你的祖上官當得很高,所以他就可以庇蔭幾代子孫,不必受到推舉,因為晉朝那個時候還沒有科舉,他們也是由地方官推舉的,不必受到推舉,你就可以直接安排官職,所以他也是受到了庇蔭,一路在地方上歷練,也在朝廷裡面擔任職官。他是桓溫的謀主,桓溫其實在當時就居心叵測,他一直想要來自立成為帝王。郗超也曾經要勸說桓溫來廢掉皇帝,在朝中去彰顯他的權威,可是桓溫不肯。所以後來在第三次北伐的時候失敗了,桓溫在最後失敗,死了以後,郗超也因為家裡面母親往生,也藉這個機會就離開了官場,回去丁憂,守母喪。後來又被起復為散騎常侍,從此也在地方上有一些歷練。最後往生的時候還很年輕,四十二歲,跟我現在的年歲是一樣的,還很年輕。郗超善於草書,草書的成就亞於二王,這二王是誰?就是兩位王姓的書法家,這兩位王姓的書法家是誰?王羲之跟他的兒子王獻之,奉獻的獻。在《書品》這本書裡面,是專門來品評當時的書法家,《書品》就把他的書法定為中品,定為中品你感覺好像是很遜色,其實不是,這個中品,因為每一個人的審美觀不同,所以有些人有特別的喜好,他把他喜好的把它定為上品,可是在中品裡面,其實也是有很多傑出的書法家,所以他在書法上面也有一番造詣。此外他還精通佛學,也是被支道林當時的名僧,譽為當時理解佛理,宣揚佛理,非常有地位的一位學者。所以郗超不僅在官場上有所歷練,在書法,在佛理上面也都有他的成就。

  接下來我們看到班姓。班這個姓氏我們曾經提過好幾次。談到班姓,就一定會提到他們父子兄弟三個人,班彪,班固,班超,事實上他們還有個妹妹叫班昭,所以算是在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家族。班姓的成員我們來看一下,它在中國大陸、在台灣都是比較少的姓氏。班姓是出自於羋姓。春秋時代,楚國君王曾經有一位名字叫做若敖,若敖有個孫子叫做令尹子文。令尹是職官名,先前我們跟大家報告過,是楚國在早期的時候僅次於楚王,再僅次於莫敖下面的一個職官。後來莫敖地位慢慢下降,令尹逐漸上升,所以在春秋中期以後,令尹基本上就是楚王之下最大的職官。令尹子文很有趣的一個身世背景,傳說他小時候被棄養,一個小孩子被棄養在山裡面,怎麼樣生存下來?是被一隻母老虎餵養,所以他是被老虎給養大的,養大之後,後來就有人發現,怎麼一個小娃在山上,還跟老虎住在一起?後來才被帶回來,才知道他的身世,所以才撫養成人。也因為這樣,所以令尹子文的字叫做子文,因為文就是跟斑紋的紋,加糸字邊,它是同一個來源。其實最早只有這個文章的文,後來為了要去表現出文章的文的本意,所以才派生出了紋路的紋。因為這樣的關係,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叫做鬭榖於菟。不好意思,穀這個字打錯了,眼花了,老花,按錯字了,這個穀事實上就是稻穀的穀。穀於菟是什麼意思?穀於菟就是老虎養大的,因為這個穀是楚國話,楚國話,穀是哺乳的意思,於菟,於菟是老虎,這是楚國方言,所以穀於菟就是老虎餵養長大。這個鬬是原來他的姓,他原來是姓鬬,所以他叫鬬子文,子文是他的字,他的本名叫做穀於菟。子文的兒子叫做鬬斑,原本那個班是寫成這個斑,花紋的那個斑。後來因為這個斑跟我們姓氏的班,它在上古時候會有假借,所以後來反而是寫成了班級的班這個班留下來,後來它就變成了這個姓氏,所以子孫有一支就是以其名。這個期,打錯字了,是其他的其。以鬬班的班為姓氏留傳下來,所以這個起源也算是蠻特別的。

  好,我們今天就到這邊為止,大家就可以休息了。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