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笠翁對韻-第112集

  也就剩下最後這篇。你聽聽剛剛講范雎這個故事,有時候是政治的掌握點,或者是做人的掌握點,都是蠻關鍵。如果長平之戰,真的讓白起從頭就打到尾,一下子就把趙國給擺平了,就沒有問題。你班師回朝,趙國喘息了,現在又要再去打它,要去滅它,白起說我帶不動,請別人帶。你知道韓趙魏這三個就是擋著秦國的要塞,如果遠交,齊國安頓了,吳越就安頓了,我好好的對付這三個國家。范雎當然是站在這三國聯盟,不然他何必魏國去拜訪趙國,一定是那時候是要合縱的概念,這樣大家來對抗秦國。可是你被一一攻破以後就很難。所以第二次去你根本沒辦法滅它,自己的親信反而被誤解了,這范雎當然也沒有想到的。所以他怎麼設計別人,到最後自己反將一軍,你看他要把白起給拉下,沒想到拉下之後自己也下了,甚至於真的善沒有的時候,政治就是講求勢力,講求勢力你隨時都上上下下的,老天是有眼的。

  好了,我們看第二段大概就是這樣,他剛剛去見秦昭襄王的時候,要說不說,該講不講,這就有點像秦檜了,看到宋高宗的態度,我究竟要不要主和的概念,我先觀察朝廷的氣氛,他也是這樣觀察。然後等到三更半夜,你看秦王多麼委屈,跽,各位,跽就是高跪的動作,古代你當然不是說一定要給他跪,古代就是席地而坐,就像說很恭敬的這樣,本來是坐著,很恭敬的這樣:「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我有沒有這個幸運,你不教我嗎?范雎說:「非敢然也」。我聽說,「呂尚之遇文王,身為漁父而釣於渭濱耳,若是者,交疏也」,你看這個呂尚碰到文王,他們沒有交情,但是他用了他;「已說而立為太師」,把自己的理想告訴他,結果文王馬上立為太師,「載與俱歸者」,尊敬他為太師,你果真有我沒想到的,可補那些不足的地方,各位這是交疏,他說到那麼深入,他說這是「言深也」,回想范雎的處境,我也是從其他國家跑到你這邊,你對我究竟安心了沒有?你對我究竟禮遇了沒有?你對我究竟如何?還沒有到那個層次,他舉那個例子就是,文王跟姜太公沒有什麼交情,可是一聽了他的非常專業的話,非常動聽的治國政策他馬上用他,所以如果你是這樣的話。「鄉使文王」,假設這個ㄒㄧㄤˋ,不能唸ㄒㄧㄤ,鄉使就是假使,以前假使,鄉通常是在底下這個方向的向,如果昔日,假使「文王疏呂尚而不與深言,是周無天子之德,而文武無與成其王業也」。那表示說周朝天子沒有天子之德,沒有做皇上的風範,也就不會有周天子的霸業。所以底下重點在,我是「羈旅之臣」,我跟你沒有什麼交情,「交疏於王,而所願陳者,皆匡君臣之事,處人骨肉之間」,都影響人家骨肉的情感,所以如果你相信我,就「願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所以你「三問我不敢對」。因為我不知道你對我放心不放心。各位相較於這時候的范雎,他是謹慎的。但是得勢以後他要排除異己,或是說怕人家奪取權位,他又保護自己太過了,他不曉得共生共榮的道理,他忽略了這個。

  我們再看底下《崔駰傳》:「竇太后臨朝」,各位竇憲,也就是我講漢武帝其中的一個大將軍,「憲以重戚出內詔命」,就是進入了朝廷的核心,常常宮廷裡頭詔令他都可以掌握到。「崔駰獻書誡之」,好朋友建議就告訴他說,你看竇太后,都是你們竇家的人,然後你自己又掌了軍權,你又要掌握皇上一切對外的宣告等等,說:「駰聞交淺而言深者,愚也」,如果交淺而你要跟人家談很深入的事情,那是愚笨的;「在賤而望者,惑也」,你處在卑賤的地位,而有貪圖之心那令人疑惑;「未信而納忠者」,人家還沒有相信你,你就以為說一片忠誠,那你會遭到「謗也。三者皆所不宜,而或蹈之者,思效其區區,憤盈而不能已也」。沒想到假設有人是重蹈這些覆轍,是愚也、惑也、謗也。那就是憤盈而不能自已。那就憤懣到了極點,而不曉得自己停止。也就是說你會被人家抱怨到極點,你不曉得停止,就自己會遭殺身之禍。

  所以我常常講,每一個人對交淺言深的處境,你就可以想想看。范雎發跡以後再不講,但是他本身對於講話時機的掌握,我是覺得《史記》這一段范雎的分寸是拿得比較好。我就告訴你,你如果要聽那我願意跟你說,你不聽我當然就不說,有這個涵養。前面都是說了以後再強詞奪理,後面這邊告訴你說,不能這樣,不能這樣,好像讓你避之太深,過猶不及。

  最著名的是《千家詩》,高適的這一首〈詠史〉詩,詠史本來是很中性來看待你,「尚有綈袍贈,應憐范叔寒」,各位你現在終於知道這故事了吧?你來拜訪我,看到老朋友,你看到我那麼挨餓受凍,還給我綈袍蓋在我身上;「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這當然是站在高適的立場,你還不曉得這個人是宰相,你還把他當作平民百姓,你簡直狗眼看人低。可見須賈根本不懂得用人,不懂得看人。所以他批評說,須賈你根本不知道用人,不懂得看人,不識貨。

  好,這一段故事大概都交代在筆記了,底下就好辦了。各位交淺對言深,就寫了這個事實給你看,做人處事你想一下。

  「恥三戰,樂七擒」。七擒孟獲這你知道,恥三戰你也知道,曹沫跟齊國打仗的故事。我們課本二百八十六,他說有人詩詠此事,稱曹沫是俠客之祖。知道這個故事嗎?曹沫是不是等於曹劌?我記得我在講義的哪裡有編了這段話,我看看藉著那邊,讓你思考一下。各位請看十四鹽那個地方跟這個有關,就是一劍之任就是跟曹沫有關。所以這故事,他在用這個典故的時候那邊用恥三戰,一鼓作氣,再則衰,三則竭,如何這般。然後為什麼會有這個故事?各位看一下八十八頁最下面,等到那邊就不說了。

  《戰國策.齊策六》:「齊桓公有天下,朝諸侯,曹子」,曹子就是曹沫,曹沫究竟等於不等於曹劌?學界論戰不休,還沒有一個定論。

  板書:劌

  這個字唸ㄍㄨㄟˋ,說曹沫就等於曹劌,把他等於了。我講過學界對這個還各有主張,我們把它存疑就好了,論辯的事情我不說。曹沫就「以一劍之任,劫桓公於壇位之上」。所以你知道什麼叫恥三戰?就是齊國跟魯國打了三次戰爭,曹沫都是當時的將領,人家看他孔武有力請他帶兵,可是三次都打敗,所以莊公不得不割地求和。你看莊公仍然以曹沫為將,哪曉得要定盟,大家要來談合約的時候,曹沫沒想到一個快步上去,就抵住了齊桓公的脖子,說你把我丟掉的領土都還給我魯國,不然如何如何這般。生命攸關,齊桓公就答應了給他,等到齊桓公答應給他的時候,齊國的將領就想要趁這個時候要殺了曹沫,因為他有實力。管仲在旁邊說不行,我們對人家的承諾,你萬萬不能這樣子做。後來是管仲要齊桓公信守承諾,如果今天這樣會盟那麼多人在看,你都會反悔的話,以後,那時候霸主還沒有登上很穩的地位,齊桓公只是要開始起頭,所以你一定要遵守承諾,以後人家對你的承諾才會相信。所以就把魯國的土地,反正是從人家土地那邊拿來,再還給魯國而已,各位知道這就是曹沫。〈曹劌論戰〉裡頭就會說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他就講論戰之道是他。無論如何這是魯國的故事。

  因緣生老師又來,他很喜歡詩云,它只要碰到詩云,我就會去查哪一部通俗小說。各位請記得來,《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曹沫手劍劫齊侯,桓公舉火爵甯戚」。那一個章節,他來個詩云:「森森戈甲擁如潮」,兵非常多,「仗劍登壇意氣豪」,上去了齊桓公以為,你看看大家看我的威望。「三敗羞顏一日洗」,那曉得曹沫一下子,本來是帶個魯國的軍隊,好像是非常驍勇,可是沒想到在和談的談判桌上,我們現在講談判桌上,你可看到軍隊守護森嚴,他竟然能夠有那個膽識去劫持,一天就洗掉了他三敗的恥辱,「千秋俠客首稱曹」,說曹沫是個俠客之祖,等等等等。有詩贊曰:「巍巍霸氣吞東魯,尺劍如何能用武?要將信義服群雄,不吝汶陽一片土。」你就去看《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不好意思因緣生老師,我都把你的出處都給你找一下。

  好,「樂七擒」沒問題了,這是《三國演義》大家更熟了。當然這都是裴松之注裡頭,引了《漢晉春秋》。就是諸葛亮擄了孟獲,孟獲不服,一次不服放一次,這樣七擒孟獲,聽過這個故事?後來孟獲就非常規矩,甘拜下風,就服了諸葛亮。但是我們在注釋三的倒數第二行,錯了一個字,司馬光《資治通鑑》時,將《魏晉春秋》的記載原封引用,各位是《魏晉春秋》嗎?《漢晉春秋》,前面第二行不是寫漢晉嗎?這邊錯打一個字,改過來,《漢晉春秋》。

  所以恥三戰,樂七擒,你看又是數目字,三戰,你當然說曹沬的故事,當然也是曹劌的故事。因為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論辯的學術,他們各有依據,你繼續讓他看下去。樂七擒是大家從傳統故事大家都熟的,就是諸葛亮七擒孟獲。

  「顧曲對知音」,這不必說,剛剛我唸了,「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絃」,是周瑜的故事,你懂得音樂裡頭的音調,彈著在高山,彈著在流水,所以這個知音也不見得就是只有顧曲,也有鍾子期跟伯牙的故事也在,說不定這兩個都要。當然你如果說是因為顧曲,他懂得音樂,你單純的這樣子講也可以,都是周瑜的典故。顧曲因為他知道音樂,就是周瑜的典故,他的行為的正面對正面。但是如果你顧曲是周瑜,你看他懂得音樂能夠顧曲,就好像鍾子期能夠聽到伯牙的聲音一樣,也是一個知音之士,那就是兩個典故,知道意思。所以一點二點,這應該是都沒有問題。

  底下那個「大車行檻檻」,來我告訴你,你說老師你怎麼判定這個不能唸ㄐㄧㄢˋㄐㄧㄢˋ,要唸ㄎㄢˇㄎㄢˇ?請你看看他引用的《詩經.王風.大車》這一篇。這個車韻這個車字是,中世紀魏晉到唐宋的時候,把這個音多了一個ㄐㄩ,就唸ㄍㄨ,車馬炮。一般來講《詩經》那時候用的是我們的方言,就是車ㄔㄜ,車。所以《詩經》大車,語音你要念大車。他說「大車檻檻,毳衣如菼」。有沒有看到?押韻。「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有沒有看到?協韻改讀才押韻。所以底下那個字毳衣如菼,這個菼就是初生的荻,蘆荻,荻花草。我每一次坐高鐵,現在最欣賞就是我們臺南到嘉義這一段,河邊一片茫茫的菅芒花,好漂亮。所以我常常講,你坐火車有時候坐慢車,你可以看到車行鳥退飛,就看你的心境怎麼樣,車往前走,那個鳥一直鼓著翅膀,你看牠明明往前飛,可是牠,因為車子快,牠好像在退飛一樣,你說這景色美不美?你再望窗外,你看看那個景一閃一閃,好像是電影的feeling這樣轉。一片白茫茫,各位初生蘆葦草就叫做菼,初生荻草就叫做菼。「大車檻檻,毳衣如菼」,有沒有押韻?所以能不能唸ㄐㄧㄢˋ?不能唸ㄐㄧㄢˋ。你那麼一懂原來如此,那個檻檻就是車子滾動的聲音。你看大車行檻檻,駟馬就四匹馬駕一輛車,就是驟駸駸,也跑得非常,那個駸駸也是馬快跑的樣子。懂了沒有?這指說一個駕馬,一個是駕著大車子。

  然後「紫電青虹」,青虹寶劍、紫電寶劍都是寶劍。所以我們說寶劍的名字,就是一閃出來的亮光像電一樣,後來我們可以講他目光銳利也叫做劍,我想如果你講目光銳利,你的青虹也要有。青虹原指是彩虹,也比喻寶劍光芒逼人。請問你有沒有用青虹來講目光如劍?沒有這樣比,所以我覺得就是寶劍對寶劍,你看「紫電青虹騰劍氣」,總結,紫電劍、青虹劍騰出來,殺氣騰騰的劍氣,這就通了。相對的同樣「高山流水」,有沒有大自然景象?大自然景象識琴心,收歸出來,你在高山,我就在高山,在流水,就在流水,又是鍾子期伯牙碎琴的故事。還記得嗎?所以我說紫電青虹,你跟他講,因為總歸到劍氣騰騰,青虹劍、紫電劍這樣就好。不要去扯那個目光如劍,不要扯到人,因為他這邊講劍氣。同樣道理,高山流水都是,你志在高山彈的就是高山的曲子,志在流水彈的是,都是琴心,彈琴者的心意。這樣講的話兩個還是關注於知音的故事。知道意思,你就對得好。

  下面「屈子懷君」,不必我說了,楚懷王時代忠心耿耿對那個,可是「極浦吟風悲澤畔」。可是「我欲忠心託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這是戲劇裡頭常常用的兩句話,欲將忠心託明月,我想把我的心讓明月來共鑑,誰知明月照溝渠,沒想到明月不照我的心,偏偏就照到水溝邊,這就是古代忠臣的悲哀。所以要屈子懷君,沒想到為家為國的忠貞,讓自己的下場是極浦吟風悲澤畔,行吟澤畔,然後形容憔悴這樣的下場。這是一個對國君忠心,卻得到這樣不幸的遭遇。相對的朋友的愜意,所以君臣相得古今甚難。你要像漢光武帝跟嚴光,沒幾個人這樣找的,古代的帝王跟臣子這樣的尊重,沒幾個。所以這是講君臣不容易有契合。

  可是老朋友,「王郎憶友」,各位這前面我們有講過,我的書也抄過了。王徽之有沒有?想到朋友在剡縣隱士戴逵,就想去拜訪他。看到山那麼美,這個雪景很美,不去拜訪了,我就回來,乘興而去,興盡而返。所以,「扁舟臥雪訪山陰」。那邊是政治上想要得到國君的信任,結果國君不信任,悻悻然走自己的路。這邊是想要拜訪老朋友,想要來把酒話桑麻,沒想到被大雪景影響,大家互相尊重,不需要,我就扁舟臥雪訪山陰,不必要有一定的結果。如果屈原也能夠那麼坦然的話,他就不要每天形影憔悴,到最後還想不通,去乒乓乒乓跳下水,蛤蟆不吃水,好可惜,好可惜。可是如果屈原像王徽之這樣,他就不叫屈原,畢竟兩個人處境不一樣。每個人的取捨,出處不一樣。他是在楚國在存亡之秋,東晉已經南遷了,他把吳中的山水當作是類似,南宋所謂的直把杭州當汴州,他們完全忘了北方點點滴滴,我就陶醉在這個地方吧,隨遇而安,認命吧。因為魏晉思想,你不能跟戰國那時候的局勢來比。所以個人的取捨有不同,這就是兩個處境的對比,讓你參考。

  以後你碰到事情,究竟要學王徽之的瀟灑,還是挺身而出為往聖繼絕學,人家不做,我就做到底給你看,我就是屈原,絕對O型的屈原。你看我的血型是什麼?我絕對跟東坡一樣叫做BO型,對人B型,內心絕對是O型。你看我的作詩,你看我的要求,規規矩矩,但是對人是,因為爸爸是B型,媽媽是O型,當然血型沒有OB型,我是這樣說。東坡也絕對是OB型,對人沒有,無所謂毫不在意,但是那個做事,他也是蠻O型,有他的耿介,我的選擇,「寂寞沙洲冷」,我寧可寂寞沙洲冷,「揀盡寒枝不肯棲」,你就知道他的骨耿。怎麼樣?我沒有竊比東坡的意思。

  好,我們把它對完。剛剛怎麼樣,你要回答什麼?不好意思,謙卑一下比較好。來,登對眺,三四:

  學生讀誦:「登對眺,涉對臨。瑞雪對甘霖。主歡對民樂,交淺對言深。恥三戰,樂七擒。顧曲對知音。大車行檻檻,駟馬驟駸駸。紫電青虹騰劍氣。高山流水識琴心。屈子懷君,極浦吟風悲澤畔;王郎憶友,扁舟臥雪訪山陰。」

  教授:很好,我們看下去,侵韻的字非常少,他能夠掰出兩段已經非常不容易,你看看就這幾個字,他大概用了一半,真的是不容易。所以你如果要作詩選擇侵韻,就叫做自討苦吃。但是文人又很喜歡用那個心,你幾次能夠用到其他的字?很難,很難,這個是窄韻,比較窄的韻。

  底下我們來看覃韻,覃韻這邊我補充的資料就比較少,覃韻是比較少。宮對闕,座對龕,三四:

  學生讀誦:

  「宮對闕,座對龕。水北對天南。蜃樓對蟻郡,偉論對高談。遴杞梓,樹楩楠。得一對函三。八寶珊瑚枕,雙珠玳瑁簪。蕭王待士心惟赤,盧相欺君面獨藍。賈島詩狂,手擬敲門行處想;張顛草聖,頭能濡墨寫時酣。】

  教授:這裡頭的典故,我們前面有些都講過了。來,我們還是先檢討它的平仄。你看,「宮對闕」,平對仄。「座對龕」,仄對平。「水北對天南」,仄仄對平平,都沒有關係。北,北,它是一個入聲,但是三聲它本身,你就會認定入聲,所以比較沒問題。「蜃樓對蟻郡」,哪個字?「蜃」,應該是平平對仄仄,對不對,它是第一沒問題,它沒有救。「偉論,高談」,仄仄平平,沒問題。「遴杞梓」,其實「杞梓」,我們也都碰過了,在九十一頁我們都碰過了。遴杞梓,平仄仄。再來,「樹楩楠」,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沒有問題。

  各位兩個入聲字現代都注兩聲的,我的班級學生絕對會認為它是仄仄,模模糊糊的大學生,迷迷糊糊都把它當平平。得ㄉㄜˊ一就這樣了,「得ㄉㄜˋ一對函三」,仄仄對平平,也沒有問題。兩個都入聲,得ㄉㄜˋ一,你很難唸,ㄉㄜˋㄉㄜˋ這樣就結束了,得ㄉㄜˋ一對函三。「八寶珊瑚枕」,仄仄平平仄,對過去平平仄仄平,「雙珠玳瑁簪」,這個唸ㄇㄟˋ,剛剛有唸ㄇㄠˋ,記得這個字都唸ㄇㄟˋ,不要唸ㄇㄠˋ,玳瑁ㄇㄟˋ簪,這個字可以唸ㄗㄣ,但是這個地方要唸ㄗㄢ,因為在覃韻,你在真韻也可以碰到它,這是兩部跨的字。

  「蕭王待士心惟赤」,所以有時候押韻押韻你要懂,就像剛剛那個檻檻ㄎㄢˇ,我不點,你也不知道《詩經》押韻的概念,你就會認為唸ㄐㄧㄢˋ。說「蕭王待士心惟赤」,平平仄仄平平仄,OK,仄仄平平仄仄平,各位「獨」它是仄聲。如果這樣的話是只有哪個字出律?「盧」,非常好,在第一個字,它沒有拗救。

  「賈島詩狂」,仄仄平平,對過去「張顛草聖」,平平仄仄。「手擬敲門行處想」,仄仄平平平仄仄,對過去,平平仄仄仄平平,哪個字?「濡」,對了,第三個字也沒有拗救,救一下不錯,不救也沒有關係,也沒有孤平,應該是這樣說。所以這平仄相對簡單沒有太複雜,就是你要懂得「得一」它是一個入聲,你就不會認為它是平平對平平。

  「宮對闕」,宮是給你一個橫剖面的概念,闕是高出來的樓閣,一個對的概念有了,橫剖面的宮,獨聳起來的闕。「座對龕」,這也是一個正對,座給你看的,也是一個整個排面的概念,龕是獨自突出的那一塊叫做龕,我們常常講神龕神龕就是那個樣。「水北天南」,這是方位對,沒有問題,北對南,天對水,一個上對下,一個方位對。「蜃樓對蟻郡」,這個海市蜃樓大家比較容易想,《本草綱目》講有一個叫做蜃,然後類似龍,喜歡如何這般,要下雨的時候你就可以看到迷迷濛濛。有些人說有時候你在沙漠在走,那個所謂的雲也好,所謂的沙也好,有時候你會感覺到,是不是有人行走等等也是海市蜃樓,空虛的幻相都是叫蜃樓。相對的就是我們講的蟻郡,各位上一次我們才碰到黃粱夢,有沒有黃粱夢?盧生要考功名如何。這邊我們就看了南柯太守,我上一次已經先說了這個故事,唐人傳奇裡頭李公佐的故事。他想要滿腦子的就是富貴功名,所以有一次淳于棼,有一棵大槐樹,常常在那邊豪飲,一日大醉,回到家裡頭去,就槐安國所謂的國王就邀他,他就在那邊做如何這般,夢覺以後朋友都還在,他就夢了在槐安,到了南柯郡去,然後做了郡守,然後慢慢爬上去,一看一堆螞蟻在這個槐樹下聚集,一些蟻穴而已,什麼也沒有。後來我們就講「南柯一夢」,也表達虛幻的意思。

  一個是夢境,一個是海底的景色,或者說是沙漠中的景色。最早當然是,你看那個蜃,應該是海中的,它會籲氣,那個氣一弄出來,就好像你在海上看到那個水氣看起來,有時候像個龍,有時候像什麼就是一個幻相。等到雲吹霧散了,什麼也沒有了。所以一個是水面上的幻相,一個是陸地上的幻相,都是空幻的。這沒有問題吧?幻相對幻相。而且你看他對得很好,你看昆蟲去對昆蟲,人類住的那個樓跟郡他去對了,還對得蠻嚴謹的,類別對對得蠻嚴謹。

  抽象的,人間的談話,「偉論對高談」,偉論,如何如何,高談,如何如何。所以如果你用我的名字要作對,偉論,如何如何如何,那你要勇什麼,要找一個平聲字就比較難找。上一次我們作對仗了,現在不提。偉論就是高論,這也是正面對。

  三字對,「遴杞梓」,遴,當然是選拔,我們說遴選遴選,我們現在常常就是遴選委員會遴選會,你知道就是選拔。杞跟梓是優質的木材。所以常常用比喻優質的人才。我們前面已經講過,「杞梓無遺用,芻蕘不忘詢」,知道這個意思?人間的賢才都沒有被遺漏的,可以聽的意見,哪怕是樵夫,芻蕘就是樵夫,那些砍柴的,砍草劈柴的那些人,我們也要去詢問,你這個國家就是一片太平了,因為你所有的意見都徵詢了。所以這邊最主要是遴選優秀的人才。同樣道理,楩楠也是我們一般人家,我告訴你一般來講他們要找到檜木,要到比較南方我們這個地方才有。一般在內地,在吳中你能看到的,楩楠是比較多,也是可以造就的人才。所以他就對植物比喻優秀的人才來作對,杞梓、楩楠,你看都是木頭邊,然後遴跟樹,那個樹當動詞用,我去栽種,就等於是我去選拔,一樣的意思。那個樹不能當一般的名詞,要當動詞,所以這也很容易了解。

  比較麻煩的是下面這兩個對,你突然來了一個名詞叫得一,突然來個名詞叫做函三。所以我說李漁,這個數目對為什麼他那麼地方要?也難得,因為三這個韻,你要不要押?要押你就要找一個名詞。你可以說老師我能不能造一個再三?當然你可以造,再三,你要做什麼?你上面要對什麼?知道我意思?就是要對什麼而言。所以常常講得一,有來歷,我們看下去。

  《道德經》說:「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各位你知道這個道理,你就知道一等於無窮大。我們常常在《說文解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一,有時候就是滿的數字。我們說他一身雪白的衣服,絕對是滿身,所以這是極小變成極大,你要有這個概念,你就知道周而復始的巡迴概念。沒有所謂的絕對的小,也沒有絕對的大。你說老師這個道理是怎麼想?什麼時候對我有用就是大。我們師姐好客氣,老師,很不好意思,我的車子很小,每次載你來,很不好。我需要的時候妳用了,這輛車子對我就是大的,我說妳是功德無量。師姐可以謙卑,我要感謝人家。所以她的車子的大小在我來講,並不是以形來論,以我得到的幫助來論,它就是大。請問一是小還是大?沒有絕對的,你要記得,知道,沒有絕對的。當你一個大樓放在那邊沒有用的時候,我們叫做鬼域,沒有用,你一個大樓也沒有用。但是我整理了,我去用了,然後做為宣德講堂所在,它就無窮之大了。所以大小是這樣的概念,為什麼天得一就能夠清?你得到了一個沒辦法說出的道,它就一片清朗,這就天道;地得一以寧,如果地也能夠得到了一個沒辦法詮釋的道,大家都安寧了,因為大家都遵從著大自然。你知道「人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那個道家所講的最大的就是自然這個體。孔子不去談它,因為太抽象以後,人類沒辦法遵循。孔子是落實在人間的日常生活當中,讓你掌握得到可以的修為。他不談天,並不表示孔子不知天,孔子知道。何況有老子在前面已經說得那麼好,孔子就閉嘴。所以他不知人,何知天?不必去談那個,好好做你該修養的。那道家就告訴你,神,如果你能夠得到自然的道通了,你就靈;穀得一,順著自然之道,你就能夠豐收;乾旱你就種什麼,下雨是種什麼,如何怎麼種什麼,你就會因四季不同而來種;萬物得到自然你就生生不息;侯王得能夠順著自然,天下就走正路了。懂了沒有?得一,你現在終於很有印象了。一代表的是什麼?出自《道德經》,你得到了懂得自然之理,你就如何如何。

  同樣道理,函三,《漢書.律志》說:「太極元氣,函三為一」。函三就是天、地、人。你把天地人融合在一起了,各位也是渾然一片,跟自然一樣不一樣?自然摸得到嗎?聞得到嗎?嗅得到嗎?它就在你身邊很自然的。天、地、人是三才,在你人的上面在運作,也是渾然一氣的。所以自然是渾然一氣,天地人也渾然一氣,所以一跟三就可以對在一起了。知道沒有?所以我們用這樣來解釋的話,你就比較容易懂。不然你就得一對函三,頭都痛了。

  我講過數目字,對三而言,數目字是可以對很多,因為一是仄聲,二是仄聲,五也是仄聲,你就可以對,不一定函三。可是如果對於回來原始的道,渾然一氣,天地之間本來就是自然無為在循迴著人類的生活規矩。「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本來就是這樣子,所以人怎麼回歸到那個層次?就要靠點點滴滴的修為。你還沒有做到你就follow儒家,沒有人一下子就能到達那個層次。所以老子《道德經》講了老半天,本來不想告訴你,讓你自然去體會,但是有多少人能夠這樣透過頓悟去體會?沒有,都要看修行,這就是淨土宗非常重要的入門法則。

  好,我們再看珍貴的東西來對,「八寶珊瑚枕」,我看到這個八寶就想要讓你知道,人生究竟有多少個寶?請你看講義。本來這邊珊瑚枕頭,大家一看就知道漂亮,珊瑚種類之多,到現在你都還沒辦法收盡。所以你知道這是美麗的珊瑚,拿來做珊瑚枕,那個珊瑚漂亮,做了一個八寶枕。在唐代我們就看了文學作品裡頭,就看到人家用那麼華麗的枕,水晶珊瑚枕,水晶枕,水晶簾裡,如何如何。所以唐代是一個大度、大氣象的國家,西域進來的那一些彩繪的,那些珠光寶氣的東西全部傳入中土,也做為日常的用品。所以你讀李商隱的詩詞,就會看到這些東西。好,我們來看八寶,第一個八寶是皇上的印信。皇上每一次要傳帝位的時候,唐代,它指皇帝擁有的傳國神寶、受命寶、皇帝三寶、天子三寶,有沒有看到?一、二加三、三,就是八寶。宋徽宗的時候,它是鎮國寶、受命寶這兩寶存在,然後再加上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他父祖的六個傳下來的寶,它叫八寶,各有所指。

  第二個鑲飾華麗的車子叫做八寶車。

  用糯米、豆沙什麼弄一弄,這不必我說了,每一次常常甜點上來就八寶飯。

  再過來核仁、萵荀、杏仁、黃瓜,這個大概比較適合我們來吃,因為都是素食,叫八寶醬。

  然後用在裡頭那個變魔術,變那個好多的小箱子裡頭什麼都有,我們講說百寶箱也叫做八寶箱。有沒有?變魔術的,噠什麼就抽出來什麼,你常常講我這裡八寶箱,很可能只有三四樣東西,你也叫八寶箱。什麼都有的箱就是多數,所以八寶很寬,就好像等一下我們,我會整理個煮東西的煮,什麼東西可以煮,文學中什麼東西可以拿來煮一下,這個字眼就很生動,我們碰到再說。現在有沒有概念?八寶珊瑚枕,那個八寶沒有具體的概念,華麗的東西就可以叫八寶。裝飾很漂亮的車子也可以叫八寶車。知道嗎?華麗的珊瑚材質的枕頭,色澤多的珊瑚枕頭。相對的戴在妳頭上,女子的裝飾,就是「雙珠玳瑁簪」,有時候夾著,夾著,然後兩個上下的簪都夾著妳,做為裝飾品。自然的素材戴在自然的人的身上就相得益彰。所以這都是取自於自然,華麗的裝飾品。

  下面看這個典故,「蕭王待士心惟赤」,各位這個你就要注意了。你突然看到蕭王你不習慣,如果你看過光武,如果你看過雲臺,都跟他有關係,或者說中興之將大概都有關係,偏偏蕭王。來,你看一下,說劉秀在剛開始還未稱帝的時候,劉玄先稱帝,然後他在底下做事。你看年號叫更始,就我要重新奮發,劉秀任他的偏將軍。在王莽多次的戰爭之中,屢戰屢勝,所以對國家有功勞,所以更始皇帝就封他為蕭王。王,當然就是獨當一面了,不只是偏將軍,你有人、有地,給你再獨當一面,因為你會對我報效,會這樣打,果真他就帶著軍隊跟群雄戰爭,最後更始帝下了以後,當然劉秀就稱帝,大家知道叫做光武帝。說後來投降的人,有時候你要跟誰是蠻重要的。這些被封侯的人有時候還不太放心,就是說如果你這個帝,望之不似人君,然後偏偏這個王,是能夠跟隨的人,究竟我要不要跟隨follow他?後來大家看到劉秀有他的前景,劉秀的氣度,對這些小王來講是很安心的,大家就很願意跟著他來。因為在這些小王的眼裡,他們看劉秀是一個有氣度、有雅量的人,說:「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他能夠把他的真心跟我們相白,相告,「安得不報死乎!」唯有做到這樣,你才能夠收納天下人心。所以我們有個成語叫做推心置腹,知道吧,就這個地方來。說推你的赤心放在我的肚子裡頭,就心心相印。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在文士是這樣講。武士就要推心置腹,剖開我的心放到你的心裡頭。文士就講人之相知,貴相知心,這樣就好了,武將就講得更讓你生動一些些。所以記得蕭王是誰?劉秀,果不其然他上來,然後把漢代衰微,已經頹廢渙散的帝王聲威,由他重新再來。所以我們通常都叫做光武中興,有中興就一定有頹廢,因為劉家頹廢了,東漢末年被王莽給搞得那個氣勢沒有。大家在王莽底下噤若寒蟬,然後剛開始要看更始帝的時候,有沒有真正方向,還不太知道。看到劉秀了,真的有那個樣子了,那些人就願意跟他來,跟他走。所以有帶頭人的氣度非常重要。

  再來,有這樣推心置腹的人,當然也有欺上瞞下,那是誰?「盧相欺君」。德宗時候的宰相盧杞,長得非常醜陋,

  說他為相期間,忌能妒賢、欺君害民。在他底下寫罪不可赦,真是糟糕。所以一個是推心置腹引來天下人心;一個是殘害忠良,這絕對是徹底的反對。還偏偏他會去蕭王對盧相,然後待士對欺君,面獨藍。我在想他在找這個典故,一定也是心惟赤,因為顏色很難對,要找到一個人來跟他對,只好你這個人就被我們凸顯。所以通常我們是揚善抑惡,惡就不要告訴你太多,但是引以為戒,他要對仗,不得不找一個藍。

  我看到了李漁對韻,我才知道盧杞是那麼壞的人,早年還不知道他那麼壞,所以就《奸臣傳》裡頭收了。我研究主攻宋史,所以宋代奸臣我比較熟悉。唐代奸臣,沒想到《奸臣傳》,在唐代《新唐書》裡頭,可見你看《新唐書》,《舊唐書》不會取捨。《新唐書》就是宋代人開始編,要區別忠奸,這個沒問題吧?

  底下這個我們也讀過了,賈島的故事,你看都熟透了。「賈島詩狂,手擬敲門行處想」。碰到誰?推敲,推敲,碰到誰?韓愈,一邊推,一邊敲。說你看他就是僧敲月下門,僧推月下門。

  再來一個顛草,就是為了顛草,我們編了一大堆中國歷代的那些正楷的什麼草,你自己去看,沒時間了,我就不講了,因為那只是一個提供文史知識的資料給你。張顛,好飲酒,甚至於狂來的時候,那個頭髮,你知道古代為什麼叫渾欲不勝簪?頭髮你放下來,什麼時候你放下來?如喪考妣,那不是一個好儀容。所以你一定要盤上蓋上去,帽子戴上來又怕你會吹掉,男孩子也要把那個夾子把你的冠帽夾住。「白髮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就是這樣子,你知道那時候的禮儀,做官的人長髮盤在上面,然後蓋起來。因為古代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輕易這樣剪。那不輕易剪,你披頭散髮什麼時候?如喪考妣的時候才是這樣,一般來講禮節要束髮。那老了以後掉了很多了,你現在叫我戴帽子要如何簪上去,戴得太寬,根本簪不上,是那個道理。可是對於那些所謂的浪漫的文人,或是有那些才情的那些藝術家,有時候就很難。所以那個張顛草聖這個你不要學,沒幾個這樣的人,他常常頭髮沾著墨,噼噼啪啪就寫出來這樣子。所以「張顛草聖,頭能濡墨寫時酣」。對句知道就好了,不要學他的行為。除非那一天那一個張旭來找你,你就是我的衣缽傳人,快點,快點,你寫字如何這般。這樣的字也不容易學,真的嗎?無法可循。哪一天你是天縱英才,覺得可以follow他你再去follow他。我們都要很識相的,我們是一般人就規矩的走我們的路。沒問題吧,每個典故都可以對上了,所以十三覃比較簡單。對一下,宮對闕,三四:

  學生讀誦:「宮對闕,座對龕。水北對天南。蜃樓對蟻郡,偉論對高談。遴杞梓,樹楩楠。得一對函三。八寶珊瑚枕,雙珠玳瑁簪。蕭王待士心惟赤,盧相欺君面獨藍。賈島詩狂,手擬敲門行處想;張顛草聖,頭能濡墨寫時酣。」

  教授:還是有人放炮,把這個瑁把它唸ㄇㄠˋ,全部沒有放炮我才放心。再唸一遍,宮對闕,好好眼睛跟我注意看,我還剛剛講了,你還再給我ㄇㄠˋ,宮對闕,三四:

  學生讀誦:宮對闕,座對龕。水北對天南。蜃樓對蟻郡,偉論對高談。遴杞梓,樹楩楠。得一對函三。八寶珊瑚枕,雙珠玳瑁簪。蕭王待士心惟赤,盧相欺君面獨藍。賈島詩狂,手擬敲門行處想;張顛草聖,頭能濡墨寫時酣。

  教授:這樣我就稱讚你們,表示心有在這邊。看一下,下一頁,來,十三覃的第二段,因為韻比較窄,所以他都有編兩段,聞對見,三四:

  學生讀誦:

  「聞對見,解對諳。三橘對雙柑。黃童對白叟,靜女對奇男。秋七七,徑三三。海色對山嵐。鸞聲何噦噦,虎視正眈眈。儀封疆吏知尼父,函谷關人識老聃。江相歸池,止水自盟真是止;吳公作宰,貪泉雖飲亦何貪。」

  教授:OK,很好。相對於剛剛那一段,還有一個字,你們有時候ㄅㄞˋ有時候ㄅㄛˋ,那個音,當然你們要對入聲,沒有關係。所以白這個字真是麻煩,要對入聲的時候,如果要順著現在的普通話,當然是ㄅㄞˋ。但是如果比較重的入聲,那就ㄅㄛˋ,我們那一代都是唸ㄅㄛˋ,那你看看這個字,我上一次是要大家唸哪個字?ㄅㄛˋ還是ㄅㄞˋ?就是ㄞ的韻縮短,我記得唸ㄅㄛˋ,記得要唸的時候大家一起唸它就ㄅㄛˋ,那個音只有一個出來。

  各位來,我們看平仄,「聞對見」,平對仄。「解對諳」,仄對平。三橘,你們每一個都唸對了,非常好,它是仄仄對平平,哪個字?三,你看它是數目字出現,所以我後面發給你的,你看有沒有敏銳的掌握了詞比較多的。「三橘對雙柑」,你看三對雙,它是一個三,應該是仄仄對平平。「黃童對白叟」,平平對仄仄,那個白我們如果要唸我們唸白ㄅㄛˋ叟,它是一個仄聲,所以它是平平對仄仄,沒有問題。「靜女對奇男」,仄仄對平平,沒有問題。「秋七七」,你們剛剛都唸得很好,平仄仄,對過去仄平平,「徑三三」,你看三又去對七了,剛剛三對多少?三對一。你只要數目字三,永遠平聲,大家都去對它。如果你有意思的話,你把所有的二去對三,然後一對三、四對三、五對三,可以對出來,你也是一絕,看看他裡頭有沒有對那麼多?我們到最後你可以看我那張整理講義。

  「海色對山嵐」,仄仄對平平。「鸞聲何噦噦」,平平平仄仄,噦噦當然是形容那個鸞聲的。「然後虎視正眈眈」,仄仄仄平平,也對,沒有問題。「儀封疆吏知尼父」,平仄是什麼?說一遍,平平仄仄平平仄,哪個字?「疆」,第三。「函谷關人識老聃」,哪一個?仄仄,「函」出律了,應該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所以馬上就可以出來,沒有救,各在不會造成孤平的位置上,它可以不救。「江相歸池」,仄仄平平,江出律,第一個字,對過去平平仄仄,「吳公作宰」,知道宰ㄗㄞˇㄗㄜˋㄗㄞˇ,宰相。

  然後再來,「止水自盟真是止」,平仄是什麼?仄仄平平平仄仄,對過去,「貪泉雖飲亦何貪?」平平仄仄仄平平,哪個字?「雖」,對了,它第三個字也不會造成孤平。所以我說這些規矩對我們來講,都不是太大問題。我們只是再叮嚀一遍,從一而終,讓那個只有看影帶的人可以知道那個道理。

  對句很容易了,這個意思很清楚。「聞對見」,聽到跟看到的。所以我們說百什麼不如一什麼?百聞不如一見,一看了,所以我們說讀萬卷書,你要做什麼?走萬里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所以這是經歷跟讀書是互相搭配。「解對諳」,這個都是正面對,你了解了,就是你要熟悉什麼東西,這沒有問題。

  「三橘對雙柑」,請各位看典故,這在我們《二十四孝》、《百孝》的時候,也會提到他叫做陸績。《三國.吳》這個陸績,其實陸績是吳到晉,有時候有些就會提到晉,有些就會吳。因為魏、蜀、吳之後就被晉,司馬氏給拿下了。這個故事應該大家很熟,有沒有人能夠講一下?我所謂熟是怎麼熟?他說是藏了三個橘子就沒有了。知道這個故事嗎?他有一次作客,對不對?主人送橘子給他們吃,他就袖子裡帶了三個橘子。各位知道古代那個就像我們穿唐裝這樣,你要包起來,不容易。他怕人家看到就捲在那邊,那你要走的時候要跟人家行禮,不小心滾了出來。問他說,你怎麼偷?他說,沒有,我要帶回去給雙親吃。感動好多人,那麼小你就懂得這個道理,陸績就是這個。他大概認為大家都知道。

  好,然後他說對那個雙柑,你如果按照窄對來講,橘就是柑,柑就是橘,有時候不同的稱呼,不同的品種。就好像說橘逾淮而為什麼?而為枳,對不對?長江北岸的人家那個叫做枳,我們叫做橘。橘,很早屈原寫了一篇〈橘賦〉,屈原是長江南方,所以橘子在南方是常見的,北方比較少見。所以他們就不知道就叫枳枳枳,橘子就那樣,在我們這邊再往南邊也叫做柑橘柑橘,又全部這樣講。用物類來分,你要細分,絕對可以區別這個橘、這個柑的。種類來講,柑橘就是柑橘。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稱呼,什麼叫做雙柑?

  《雲仙雜記》,南朝的宋就是劉裕的宋齊梁陳的宋,有個叫戴顒的人,春日裡帶了兩個柑一斗酒,人家問他說,你要幹嘛?我去聽黃鸝的叫聲。牠可以使我聽了變得高雅可以引起詩興,你知道?所以後來就講「雙柑斗酒」,做為春日雅興的典故。這兩個為什麼抓在一起對?典故都熟了,怎麼會抓在一起對?有沒有想一下?一個是追求自己的生活模式,雅興;一個是能夠想到孝順父母。都是正面概念,生活選擇。一個是得到了柑橘會想到分享給別人;一個是得到了雙柑,準備是為了陶醉自己的生活。各位我們不去批評哪個模式是比較好,哪個行為比較好,都是生活態度。因為兩個人生長的時代不太一樣,南朝已經到了宋齊梁陳,吳陸績所在,司馬氏擁有的時候還是太平的,大一統的天下。所以他相對的,他就不會有陶醉山水避禍的心態。所以你看南朝有很多的名士,你仔細看,阮籍、嵇康這些人,就是那個黑暗的時代,容不下我們去好好的如何,他只好頹廢,只好去放逐山林。所以這是兩種生活的,一個拿到東西會想到去分享,去孝敬媽媽;一個是拿到東西就過我自己的生活模式。我當然按照我個人,我當然比較喜歡前面的。當然你個人假設處在的時代也跟他一樣,是一個黑暗的時代,你的行為抉擇我當然也尊重。因為你孤臣無力可回天,你沒辦法一個人扭轉那個風氣,那我只好陶醉在大自然之中。知道我意思嗎?這樣你就也許就是可以選擇。

  「黃童對白叟」,這沒有問題了。小孩子頭髮我們說出娘胎,還沒有變黑就黃童。所以這是一個小孩,對老年人的那個長相的,頭髮的改變來對,也蠻有意思的,黃童對白叟。

  「靜女對奇男」,這沒有問題,《詩經》靜女其姝。我替我們師姐取的名字,就是從靜女來,她淑真我就替她取了洵美。「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所以文靜美麗的姑娘就叫做靜女。每個人修道,在這個地方,讓我看起來就會文雅、美麗,那個美麗是一個妳的心善的美麗。然後相對的當然對天下奇男子,古典小說常常說:「堂堂正正奇男子,轟轟烈烈大丈夫」。章回小說常常會用,每一次非常羨慕因緣生老師,可以看那麼多的俗書。我都沒空去看那些,看了以後趕快看完,知道這麼一下就好了,沒辦法,除非我去著手研究古典小說。這個也很容易對,對不對,靜女奇男,都是超乎我們一般人之外的,女子的美麗。我剛剛講人的美麗,心善最美。

  來,我們看「秋七七」,通常我們數目字,「徑三三」在擺的時候,譬如說三五之夜,你一定會乘起來的,三五之夜就是幾日的晚上?十五的晚上。二八年華,就是大概幾歲的年紀?是,十六七八那樣的年齡,二八都會這樣乘。但是這兩個對句不是這樣。來,你看,又是《續仙傳》裡頭,然後什麼叫做秋七七?因為有一個節度使叫做周寶,他在浙江這個地方坐鎮,也就是浙江節度使,有一天他去遊歷了鶴林寺,去參觀,看到杜鵑非常可愛,然後他就求得幾棵要去種。周寶突然的發奇想,對殷七七,這個道人叫做殷七七,鶴林寺那個道人就叫殷七七,說遇到了他,他就一起品茶聊天,你既然是個道人,大家都認為你有特異功能,他不是分了杜鵑花,因為春天開,淡淡的杜鵑花開在三月天,三月的時候陽明山不是一大堆的杜鵑嗎?各種杜鵑都拿去種,我們如果到山上,臺灣本來就是有山杜鵑,你只要去看的話,在山上都有。他就說了,你想有沒有辦法讓移出的杜鵑在重陽節開花?刁難他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有特異功能?殷七七就想說,想了老半天,好吧,我就讓它開花。然後回到了鶴林寺,當夜有個女子來見他了。

  那個花神就來了,司神女子,十二月都有,如果你看過那個花神的話。她說:我是司杜鵑花的花神,我知道你的意思。重陽節可以開花,但開後不久我就要收到天庭去了。你要不要讓它開花,包括你鶴林寺的?結果,她為了讓俗世的節度使,了解說我們的確有特殊的如何。各位這就是我說的,天機你要不要洩露了?你被些世俗的人一激了以後,你不要洩露天機。結果好吧,她為了滿足周寶對她的要求,一夜之間讓杜鵑花,寺廟的杜鵑花一起開放。周寶好高興。幾天以後所有的杜鵑花離奇都消失了,周寶非常驚訝,害怕,趕快跑去問,沒想到不久以後這個寺廟遭了一個大火,杜鵑花也全部死去。你要洩露天機之前,人家還來暗示你,你要不要?我們講好。因為有些有天機的人是老天派你在人間,就像我們看嚴君平,有沒有看到?嚴君平不是在成都的路上在算命嗎?嚴君平就會看你需求的人來給我,你需求什麼,我順勢利導,你在問厄運,你在問善運,善運的人我就讓你繼續行善;厄運的人我告訴你,你行善以後就可以改厄運,我不把天機的一回事這樣弄。這個人就把他說出去了,我就收回了你的所有。

  徑三三,我們文人老早就知道了。各位我們前面也讀過了,誰能夠告訴我,誰能夠告訴我?他這樣講了,南宋詩人楊萬里在家裡東花園闢出九徑,名曰「三三徑」,分植九種不同的花木。周必大就說:「回環自斸三三徑,頃刻常開七七花。」這個典故要到楊萬里嗎?其實楊萬里並不是他開始的。我講過漢代有個人怎麼樣?名字叫什麼?有沒有知道有個蔣詡這個人,草頭蔣,一個言再個羽毛的羽,蔣詡這個人。他回到他家中以後,他家門前只開了三條路。我只給三個人走,一個我走、一個要羊仲、一個叫求仲,對了,有人想起這個典故了。所以三三徑,本來是門開三徑,三徑就荒,知道?所以那個引楊萬里說闢出九徑,名曰三三徑。那個三三典故還要再把那個源頭的,再找出來。所以他是種了九種不同的花,在這三條路上。但是他的本意就是,從此我要隱居更神祕了。我告訴你楊萬里也是南宋著名的詩人,尤、楊、范、陸四大家之一。所以有這個典故,但是請你不要忘了原始典故,「三徑就荒」。我要比他更隱居就三三,隱得更多,但是他錯了,他開得更多,人家更知道這個地方有隱居的人,三條徑就好。懂了這兩個典故沒有?秋七七,徑三三。三又來對七了,所以三對一的有了,三對雙的有了,三對四的,三對五。你再去想,回去看看李漁還有哪一個沒對到?

  「海色對山嵐」,沒有問題。海上那種氤氳的水氣,對山上氤氳的山氣,一個是雲霧飄渺,一個是水氣蒸騰,都是講一個眼前所見的物象,一個海上的相,一個是山中的形象,山嵐。山嵐,知道我們講的氤氳之氣嗎?知道那兩個字怎麼寫嗎?知道嗎?板書:氤氳

  氤氳,所以你看他說山嵐氤氳之氣,說那個山氣虛無縹緲,那個地方就叫氤氳之氣。那海上是什麼?當然是水氣蒸騰,有時候物理現象太陽照射,強烈的多少是怎樣,沒照射的時候是如何,水蒸氣就會上升等等。這是兩個物象的典故你看得懂。

  「鸞聲何噦噦」,噦噦,本來是鈴聲有節制,也是《詩經》來的:「君子至止,鸞聲噦噦」。至止,所以我們為什麼叫做君子至止?說君子行為、坐車都有節制。各位聽過一個話,「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無故,一定要佩玉,可佩玉一定要有兩個玉在一起撞擊之聲。告訴你走路的時候,嘌,三秒鐘,嘌,三秒鐘,要有板有眼,不能噼噼啪啪你的玉就乒乒乓乓,每天都在急躁。我最不適合佩玉,我每天忙得要命,太急了,他要你優優雅雅的走路,節制你的行為,知道吧,君子至止,為什麼?你就會聽到鸞聲噦噦的叫,這樣叫叫叫,你就要賞玩,或是行為都要能夠節制。所以我想一個是形容那個鸞聲,或是說鸞聲,鸞是比較尊貴,類似我們現在講鳳凰。

  下面對的「虎視正眈眈」,一個讓你優雅的,一個是虎視,虎的眼睛看著你,然後讓你非常威嚴如何的樣子。所以這個眈眈,那種威嚴的情境,讓你對鸞聲何噦噦那麼優雅的行徑,做為一個對應。一個是優雅的,一個是如何這般。

  那同樣這個眈眈也是從《易經》來的,說「虎視眈眈」,其欲,不一樣,剛剛是君子至止,君子知道一切的行為要能夠節制,你看看那個鸞聲噦噦的叫,也叫得抑揚有節。虎視眈眈就不是,你看它下面兩個字,「其欲逐逐」。那個逐逐就是奔忙的樣子。那個眼睛瞪著你,是不是下一秒牠就要衝過來,下一秒牠就要如何這般,急於得利的樣子。牠不是那個至止,這是相對的兩個情境,一個是有節有制,讓你節制行為,一個是虎視眈眈,我就要撲過去了,什麼叫做逐逐?就是急於得利的樣子。沒問題吧?急忙、奔忙的樣子都叫做逐逐。

  「儀封疆吏知尼父」,你們讀過《論語.八佾》篇都知道,他要到衛國去,封人就好像我們講的抱關者那個樣子,那個管城門的人就要求要見孔子,因為知道你修道有德,我來拜見你。就像上人不管到香港,到哪裡,好多人都要見他一樣,修道有德。他會跟他的子弟說,只要是聖賢人來,我沒有不拜訪的,這儀封人還懂得尊賢,來拜見、覲見。然後他的弟子就很在意,說你去跟我們孔子談了以後,是怎麼一回事?

  我就列了這一段話,請看到八十八頁,因為這邊直接用了白話文,就這樣來,我希望你記原文,你們不是要背《論語》嗎?這時候他應該記那個原文,這樣就容易說了。說到這個地方我沒有不見的,從者見之,結果就讓他去見孔子,出來就說,他這邊跟他寫了,儀封人出來激情,他對孔子什麼說,這個加油添醋的形容好像寫小說。出來他就跟他:「二三子」,二三子通常就是稱呼那些弟子,「何患於喪乎?」你們不要憂心天下的道快淪亡了。「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各位知道當時周遊列國就是想要拯救一下,「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夫子會堅持他的理念,繼續周遊列國講他的道去,一直講到沒辦法的時候,他才會停下來,跑不動了。「吾黨小子狂簡」,既然每個國家都聽不下我的意見,回到我的故鄉,至少我還可以在家鄉栽培我的子弟,再來繼承我的衣缽,再宣揚吧。一個人做到了精疲力盡,想到就快結束自己的天年,趕快回去傳道,我不能跑了,希望你們出來繼續,繼承衣缽,繼絕學,開太平。所以這就是孔子的心意。

  所以這邊講「儀封疆吏知尼父」,說那個人是孔夫子我要來。相對的函谷關,各位知道什麼人騎著牛要出去了,李耳。各位倒數第五行,字摐,那個字一個手字邊,再個從,那個字唸ㄔㄨㄤ,說李耳,本來的字號叫做摐,號伯陽父,各位那個父也要唸ㄈㄨˇ。那個摐就是撞的意思,摐的本意就是撞,你看手字邊,很特殊,為什麼李耳叫做撞?他號伯陽父,這當然有人這樣注,我們就尊重,在史書裡頭就叫做老聃。聽說他要出函谷關的時候,他要西遊去了。一個人到一個天年,因為東邊你知道戰國七雄,齊、秦、燕、楚、韓、趙、魏,是一個大片的治國所在,每個人都要尋求有沒有地方讓我落實,所以孔子悽悽惶惶的奔走,也在這個地方沒辦法。沒辦法修道人知道他的歲月到了,他要出關了,他要走函谷關。守住函谷關的那個大夫就叫尹喜,他知道你是一個修道有德的人,你在傳道教授我們自然之道,就說是不是拜託你,可見那個尹喜也知道,有瑞氣飄來,他當然知道有個高人要來。就是老子騎著青牛,就拜他寫下了《道德經》五千言。

  所以有時候那個關鍵人物,都是斗升小民,對全世界的百姓來講,尹喜就是貴人,他終於讓老子把他的五千言寫下來。他不寫下來我們今天也沒得讀。敦煌文物也是一個姓王的道士,他不在山壁裡頭敲一敲,敲一敲,敦煌文物也沒辦法出現。好多中國的文化遺蹟,我假如說文化遺蹟它的發現寫一個書,每一個都是在很偶然之中這樣出現。你當然要聽《列仙傳》故事採不採用,史書把它記下來了。像我講敦煌是近代的史實。所以這兩個人,都是守邊疆的人。守邊疆的人他們有敏銳的識見,他知道這個高人向他請教。我知道這個是高人,我請他,老子當然更神奇,我知道那個瑞氣來了。所以每一次在關鍵的時候,有時候歷史很有意思,就在你不經意之處,就把這個偉大事業傳下來。所以這兩個蠻傳奇的,尤其是函谷關識老聃。儀封疆吏就對函谷關人,儀封疆吏是二二的句式,函谷關人你就要變成三一的句式,對不對?你不能說函谷,關人,沒有這樣唸,函谷關人,你只要順著唸就好,所以句式稍微有不同。一個是知尼父,一個是識老聃。

  至於後面兩個成語,因為時間到了,我們就下一次再說吧,不耽誤你時間,還是要把它講完了,講到不要影響到你們下面的作業,我們就停著後面兩句,先停在這邊。我們唸一遍我們下課,因為這兩個典故還要再講。來,聞對見,解對諳,三四:

  學生誦讀:「聞對見,解對諳。三橘對雙柑。黃童對白叟,靜女對奇男。秋七七,徑三三。海色對山嵐。鸞聲何噦噦,虎視正眈眈。儀封疆吏知尼父,函谷關人識老聃。江相歸池,止水自盟真是止;吳公作宰,貪泉雖飲亦何貪?」

  這兩個後面其實也蠻簡單,課本也注得蠻清楚,你先看。各位知道愈收尾的時候,我當然做為一個引導者,我就很想說給你們一些什麼,所以我給你們找了一些〈百忍歌〉,然後〈不生氣歌〉什麼之類的。你們有空就去看一下,因為有些事情殷殷叮嚀交代,出自於我口,不如文字留給你們。我們今天就上到這邊,下課。

  同學:同學們請起立,感恩老師慈悲教導。

  教授:謝謝同學,我們明天見。

  學生:謝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