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同修,阿彌陀佛!我們剛剛提到「君子有九思」,提到了「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諸位同修,你剛剛下課有沒有力行這四條?學了就要馬上用上。「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有疑惑也要懂得就教於人,當然我們就教於人要問對人。之前我們也提到,人在問問題,往往都是問一些可能會認同他想法的人,這麼問可能就無法得到很中肯的勸誡,一定要問真正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當我們親近仁者,一定首先要先虛心受教,先要自己歸零,把杯子裡面的水要先倒空,慢慢把道理聽明白,很多疑惑會迎刃而解。你不要還沒開始聽課就已經把十個疑惑跟二十個疑惑都排好了,假如是這樣,那就是胡思亂想,到時候一邊聽課一邊還在那邊想問題。

  諸位同修,我們今天已經是第七天的課,您一開始來的疑惑,在這個七天過程有沒有解掉的?有沒有?有!理得心就安。當真正遇到疑惑無法解除,我們可以「心有疑,隨札記」,記下來,遇到適當的時機趕快請教,「就人問,求確義」。楊淑芬老師說到,老和尚說有問題都不是好學生,所以楊老師就不問問題,遇到一些道理她覺得還沒有辦法接受,她就自己去印證。楊老師也要印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楊老師就拿蚊子、蟑螂來做實驗,確實也印證到了。在跟師父上人學習的過程,我也沒有機會就教發問問題。很奇妙,每一次心裡面有些疑惑,或者生活當中的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只要坐在師長講經的錄相帶前面,差不多不用超過十五分鐘,就會迎刃而解。

  諸位同修,為什麼?第一個,當然是我們恭恭敬敬受教;第二個,師長的言語是自性的流露,當我們能夠去領受的時候,我們的自性也被喚醒,我們的心量也會拓寬;心量一拓寬,本來有的障礙自然就破除掉了,其實不都是因為分別、執著嗎?只要把分別拿掉,問題就不存在了。一開始那兩、三年都是這樣,屢試不爽。後來慢慢也比較掌握所有聖賢教誨的綱領,慢慢就要用歷事鍊心,而且是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馬上就要觀照,馬上要轉念。因為確實我們沒有太多時間在那裡打煩惱,太浪費了,有太多事該做。這是「疑思問」。

  再來,「忿思難」。之前也提到「言語忍,忿自泯」,一定要能掌控好情緒、脾氣。俗話講,掌握情緒才能掌握未來,假如我們的情緒、脾氣掌控不了,很多事可能都在盛怒之下都搞砸了。所以「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這個怒氣就把我們所有的善根都遮住了,不只傷了自己,瞋恨的言語一出去,又傷了交情。所以三年交情可能一語寒心,溫情就全失了。我們明白到憤怒以後確實難以收拾,就要趕快能夠節制我們的憤怒。

  諸位同修,你憤怒的時候怎麼節制?你們都已經有好的方法,我就不多說了。我們也常常強調要歷事鍊心,所以你快要發脾氣了,看到那個人受不了,你馬上念阿彌陀佛,但是還是壓不住,怎麼辦?這時候不要勉強,趕快先緩和一下,離開現場,「對不起,我上個廁所」。然後趕快先出去深呼吸一下,但你出去的時候不要門關很大聲,砰!所以進退之間,我們可以視情況而定,不可勉強。

  再來,「見得思義」。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任何要獲得的東西,絕對要想到應不應該收,合不合乎道義、人情、國法,假如不應該就不可以去接受。《禮記》裡面也提到,「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所以古代讀書人都是「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面對事情,提起來的都是道義,而不是財富,不是生命,可以殺身成仁,捨生取義。

  有個人他墮到閻羅王那邊去,閻羅王就覺得:你為富不仁,那麼有錢,都自己聚財,不布施給別人,造成很多人都餓死了;所以你的罪業很重,太愚痴了,要判你到畜生道去。結果這個人他就跟閻羅王說:閻羅王,你可不可以讓我當母狗?閻羅王就覺得很納悶:為什麼你一定要當母狗?他說:因為「臨財母狗得,臨難母狗免」。你看他到了閻羅王那裡,貪心還是放不下。你們要判他去哪裡?下地獄去!所以要「見得思義」。

  我們來看看這是儒家的教誨,其實「見得思義」,不貪;「忿思難」,沒那麼難!不瞋;「視思明,聽思聰」,不愚痴!所以言語中肯,就不會妄語、兩舌、綺語、惡口,口業在其中。這裡「疑思問」,不疑惑。不貪,不瞋,不痴,不疑,還有什麼?不慢,你能夠「色思溫,貌思恭」就是對人的恭敬心,不至於會傲慢。而這些也都屬於身業,包含口業、意業在內,所以英雄所見略同,確實如此。

  我們「泛愛眾」在這裡告一個段落,當我們能夠真實去落實「泛愛眾」,相信你的人際關係會非常和諧。《無量壽經》裡面也有提到「敬於佛者,是為大善,實當念佛,截斷狐疑,拔諸愛欲,杜眾惡源,遊步三界,無所罣礙,開示正道,度未度者」。諸位同修,什麼時候要「游步三界,無所罣礙」?什麼時候開始?現在開始。所以要「拔諸愛欲」,從我們的貪、瞋、痴、慢、疑根本煩惱拔除,就可以「杜眾惡源」,我們也都明白,萬般將不去,又何苦來哉!

  師長也常常說到,真正了解六道輪迴的事實真相的人,絕對搞煩了,不想再搞了!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怎麼那麼少人點頭?有沒有這種感覺?有!假如你們還沒有,那你們繼續搞,我們不搞了。所以現在就能夠「游步三界,無所罣礙」,開始「開示正道,度未度者」。正道在哪裡?在《弟子規》,在《十善業道》。能夠真正做個善人,與佛的磁場就相應,這時候又懂得發願念佛,那就求願必生。

  我第一年教書的學校,剛剛也有提到,我們都主動去當導護,跟這些家長拉近關係。後來我去了海口,回來我們也要多請客、多送禮,拿了些海口的名產到學校去探望這些同事跟小孩、學生。人生每一段緣分都是非常希有,非常珍貴,記得那時候,全校的老師二十幾個人同時在一個辦公室,就好像一個大家庭一樣,有什麼好喝的、好吃的都是一起共享。那時候我又吃素,他們刻意每天幫我們煮素菜來,受人點滴,要湧泉相報。所以我回到學校去,請大家吃東西,他們也很關心我在海口做的事情。結果跟他們一聊,校長聽完馬上說:你馬上跟全校老師演講。校長接著又說:只要老師懂得做人的重要,每天花十分鐘教小朋友,你每天十分鐘,小孩感謝你一輩子。我們聽到校長這番話很感動,當天下午講了一場,同仁反應也不錯。後來校長說:下午只有一半的老師來,明天早上再講一場,全校老師一起來。所以每一段緣,我們都可以不斷的去提升之間的一種默契,提升入法眷屬的境界。我們要努力修學,這樣就能夠讓這一生所有與我們有緣的親朋好友都能聽聞正法,都能當生成就往生極樂的殊勝因緣。

  我們時時要立願,「願將東土三千界,盡種西方九品蓮」,這樣我們的心就跟阿彌陀佛的心相契。我們看到彌陀的願是「速生我剎受安樂,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我行決定堅固力,唯佛聖智能證知,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我們念《無量壽經》,第一次掉眼淚在哪一句?「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阿彌陀佛是真心真意要救度我們,要讓我們離苦得樂,往生成佛。所以諸位同修,那隻手我們一定要舉出來,阿彌陀佛那邊你不用擔心,他是已經連續十屆的跳水冠軍,一定可以把你救起來。從哪裡救起來?輪迴的生死海之中。我們感受到彌陀的悲願,我們也有責任幫彌陀一起分擔救度眾生的大事。

  接下來,我們進入《弟子規》第六個單元「親仁」。這個「仁」字也是會意字,兩個人,代表一個是自己,一個是他人,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處處都能夠同理心去感受他人的需要。所以我們要「親仁」,親近仁德之人,也要了解到什麼樣的人是有仁德的人?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去觀察到是不是仁德之人?第一個,存心仁厚;第二個,以身作則,為人謙卑。

  楊老師跟我在海口差不多三、四天,我們就飛上北京,到了山東去拜孔子。在那幾天當中,有一天跟著楊老師去買水果,一個老人家推著一車的水果,老師買香蕉就買了一些可能明後天不吃就爛掉的香蕉。我們一看覺得怪怪的,一般挑要挑什麼?挑好一點的!結果回到家裡,楊老師就說了:這個水果再不買就壞了,水果就糟蹋了,老人家也沒錢賺,我們既然要吃,就不要浪費掉。所以我們可以從很多小事去看到這些有德行的人的存心,我們要善學,你就會有所收穫。

  有一次我們在北京舉辦課程,舉辦到第四天,剛好楊老師從山東趕回來,也是坐了好幾個小時的車程,可能屁股都坐痛了。但是老師一到北京馬上趕到上課的地點,那時候已經是晚上八點多,那也是長者對我們晚輩的關愛,來看看我們,也去看看很多參加課程的這些同學。這些同學看到楊老師也很歡喜,就打了招呼,老師馬上就跟他們說:我們這幾天課,假如老師講得不好,你們一定要幫我們提意見,多批評。第二件事,老師又說:這幾天這些吃飯、睡覺,假如有不妥之處,請你們要提出來,我們馬上改進。第三件又說:上課很辛苦,你們要好好多休息。老師提這三點也給我們晚輩很好的學習,確實處處要替人著想。所以我們也要效法,也要學習,從每次與人交談當中,在言語、行為都要考量到他人的感受。

  再來,第二點,有德行的人以身作則。楊老師在北京她的生活非常有規律,都是早睡早起,兩、三點睡,六、七點起床。有個同修也挺年輕的,剛好有機會也要到我們大方廣去服務,臨去前師父上人給他一句話,他說:楊老師假如兩點睡,你就不能比兩點早睡。結果我們這位同仁去了以後,也相當勇猛精進,真的跟楊老師快要不相上下,可是很奇怪,他也不累。所以確實一個工作的氣氛無形當中會影響每個人,因為那裡有諸佛菩薩、古聖先賢,儒釋道三教都有,都在加持,所以在那裡上班好像都特別有精神;當然很重要楊老師帶頭做給我們看。

  我們海口有個陳師兄,在幾個月過程也調到北京去。本來是個比較懶散的人,結果調去北京,每天工作也是七、八個小時都不停。他自己也覺得很奇怪,怎麼到那裡工作他的整個細胞、神經都調動起來?所以確實,一個團體的領導人至關重要,而當我們是領導者的時候,也一定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則。

  我到台中蓮社參觀李炳南老師的紀念館,在紀念館的玻璃桌裡面看到一支教鞭,我們馬上第一個念頭是什麼?這是李老師拿來管學生的教鞭。旁邊的師兄就講:不是!那是有一次,李老師在上課,底下的學生有點吵雜,下完課,這些學生自己也感到有過失,所以就拿著一根棍子到老師面前來,說:老師,學生不好學,希望老師管教。李老師馬上把這支棍子拿在手上,往自己的身上打,他說:是我沒有德行,我教得不好。學生都覺得很慚愧,就把這支棍子留了下來,時時提醒自己,對老師要恭敬,上課一定要專心。所以,有德行的人時時都是自我反省,時時都是為人表率。李老師也有一句詩寫到,「未改心腸熱,全憐暗路人,但能光照遠,不惜自焚身」。老人家悲天憫人,「未改心腸熱」,時時刻刻想著眾生走到了歧路、走到暗路去。只要能夠照亮他們的前程,只要讓他們不要再墮落,他會不惜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所以李老師講課講到九十七歲還在講,給了我們非常非常好的榜樣。

  在台中期間,我非常的幸運能夠去就教很多的長者,其中我也就教於徐醒民老師。記得那次跟楊老師到徐老師家,因為是第一次開車去,也不知道路,就慢慢開過去找。剛好又是過年前夕,很多菜市場車水馬龍,所以一路過去都遇到塞車的情況。好不容易找到路口,遲到了一段時間,結果徐老師七十多歲的長者,生怕我們找不到路,早就在路口非常恭敬的在那裡等我們。我在那個當下很感動,體會到學問絕對不是說出來的,學問真正要做出來。他那種對人的恭敬,不會因為他的地位、他的年齡而有些許的改變。這是要以身作則。

  再來,仁德之人很謙卑,絕對不居功。我們也從佛經上體會到佛陀說他沒有度眾生,他只是幫助眾生讓他們自己能夠明白真相,能夠找到覺悟的路。但我們當學生的也非常明白,只要沒有佛陀的引導,我們就不可能有覺悟的一天,但是佛陀絕不居功。孔夫子也是一樣的態度,所以在《論語》裡,夫子也說他「述而不作」,他只是把古聖先賢的精神、智慧傳遞下來,他也絕不居功,絕不自視甚高。而且仁德之人最重要的,他是時時看到自己的本分,所以他在做這些事都覺得是應該的,沒有什麼好炫耀的。他們是時時契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好像是一體的,所以右手幫左手抓癢,右手會不會叫左手說「你要跟我說謝謝」,會不會?自然而然,做得心安理得,絕對不會去求回饋,也不會去要名聞利養。當我們懂得判斷仁德之人,接下來就要懂得親近仁德之人的方法。我們把經文念一遍: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流俗眾,仁者希」是個結果,原因出在哪?這個「流俗眾,仁者希」在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這樣?就不是了。所以我們要了解,為什麼娑婆界是這樣的結果,原因在哪?失去教育的機會。所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不只沒有機會聞正法,甚至於遇到了也不得其門而入,因為沒有好的方法。「教之道,貴以專」,現在教導別人修行的這些引路人,有沒有抓到這個重點?很少!我們常常聽到「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請問這麼多的法師在講經,你聽過幾個人談這個角度?聽過幾個人?我們從這裡判斷也要覺得很幸運,要掌握這個好的法脈跟機緣。所以依法不依人,我們要依佛陀、依聖教的經典,絕對不會錯誤,而師父上人也都是依據這些經教的教誨來引導我們。

  因為聖教已經斷了很多代,所以流俗眾,仁者就希了。面對這樣的現象,我們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也會鼓勵他們,因為太多人沒有辦法得到聖賢的教育,外面的誘惑又很多,所以我們現在這麼小就能夠薰習聖教,我們要能抵禦外來的誘惑,而且要自我定位,可以去影響他人,而不被他人影響。當孩子一開始就給他這樣的態度跟使命感,他的免疫系統就會比較相對提高,因為話一定要講在前頭,讓他有正確的心理建設。與其你害怕孩子出去受污染,不如德行的根紮好,重要的觀念、態度給他引導好。

  接下來,『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仁德之人,他也很有威儀,別人見到他都會從內心生起敬畏之心、恭敬之心。而這都不是刻意所形成的,因為仁德之人對人無所求,他人也沒有必要來諂媚、阿諛他。因為他為人是「言不諱,色不媚」,他的言語非常正直,絕對不會逢迎,所謂無欲則剛。一個人無私欲、無欲求的時候,他的內心非常的公正、清淨,絕對不會有什麼私事要瞞人,或者有什麼話不能說。「色不媚」,他所表現出來的外在行為,也不會去媚俗、去巴結他人。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現在人學習都有一種毛病,就是貪快。人假如一貪快,內心就會很浮躁,愈浮躁就愈學不到東西,所以學習一定要把這杯水先倒空,把心靜下來。「能親仁,無限好」,諸位同修,親仁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受教?恭敬!我們印祖的教誨,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當然一定要重視到,中國文化的傳承有賴於老師的教誨,所以中國特別重視師承。

  中國文化最重要的三股力量,第一個就是「祠堂」。祠堂表什麼?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表人時時可以慎終追遠,可以不忘本,可以承傳孝道。諸位同修,現在百姓宗祠、萬姓宗祠多不多?由於師父上人的推展,現在在很多地方都開始有祠堂的建設。這個建設很重要,它可以讓我們的孝道復興,孝道復興才有師道。師道的代表就是「孔廟」,讓我們時時能夠感念孔老夫子的恩德,能夠念老師的教誨。第三個就是「城隍廟」,城隍廟就是告訴我們因果事實真相絕對絲毫不爽,讓人知道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他就不會太造次,不會肆無忌憚。當這三股力量都不見了,中國人可能就會亡國滅種,會滅聖賢種;當中國人的文化不見了,這多民族的局面可能就會四分五裂。當然我們在這個時代,絕對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況,所以我們盡心盡力來復興中國文化。

  古代拜師之禮,我們先前也講到了,三跪九叩。老師要教導我們,必然我們要遵守師長的教導,要依教奉行。當初師父上人在就教於李老師的時候,李炳南老師也提到,要先遵守三點才要教。第一點是什麼?就是只能聽老師一個人講經;第二個重點,是所有要看的書都要經過老師同意;第三點,以前所學一概不承認。我們細細來思考一下,為什麼要開這三點?中國的師承就是這三點。

  第一點,只能聽老師的。因為一個老師一條路,兩個老師兩條路,三個老師三岔路,四個老師十字街頭,很危險,會被車撞到,腦筋都搞糊塗了。現在人為什麼修學不得力?因為都聽一大堆人講,真的,他完全無法掌握聖學的綱領所在,所以白白三年、五年都耗掉了;而且耗掉還不打緊,就不好學了。一張白紙最好學,已經搞亂了以後就真的是苦了自己,又沒法找到綱領去契入。所以鋼琴老師他在收學生,可能:你有沒有學過?沒有!好,兩千塊。你有沒有學過?學過三年!好,五千塊。為什麼?還要重新把你的錯誤導正過來。所以諸位同修,我們假如真正遵守第一條,不出三個月,自己就覺得得到很大的利益。

  在聽師長講經這一條,我們也要注意,要能時時掌握師長最近、最重要的教誨。因為師長講經也是萬法緣生,我們可不能拿師長二十年前的帶子來一門深入。為什麼?二十年前那些聽老和尚講經的人,現在在哪裡?很多都已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為什麼現在跟二十年前教的不一樣?二十年前的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放在心上,所以他們的根底還在,師長把淨土的殊勝給他們講明白了,馬上就可以契入。而由於這幾十年來,中國文化退喪了,我們是做人的根基沒打牢,師長看到這樣的現象非常悲憫我們這些學生,希望我們不要當面錯過。

  當初我到學院來,最震撼的就是看到那一張兩年打基礎,以「淨業三福」為主,我們很感動,這是師長的智慧,我們要珍惜。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專攻《弟子規》,先把孝親尊師做好。諸位同修,我講課講了一年四個月,只講一部經,就是《弟子規》,突然我覺得《弟子規》也可以一經通一切經通。所以我這是傻人有傻福,就這麼講,突然覺得確實《弟子規》跟《十善業道》是一不是二。《十善業道》是綱領,《弟子規》是詳細的說明,而《弟子規》的說明完全跟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打成一片,我們的修學絕對不會在半空中搖晃。所以老實聽師長怎麼講我們怎麼做,這樣的人是很有福氣的。

  我們也遇到一些學佛很多年的同修,家庭生活處不好,我就跟他溝通,我說:你就從《弟子規》開始學!他說《弟子規》是世間法。我接著就跟他說:你今天一爬就爬到三樓去,然後一、二樓沒蓋,只用兩根竹竿撐著,很危險!人家好心叫你下來,你又說:我已經在三樓了,你還叫我下去。師父領進門,修行還是要靠個人。所以只能聽老師講,還要了解到老師的用心所在。

  再來,除了師長同意的書籍以外,其他的都不能看,那是幫我們防止污染;甚至於報紙、雜誌也不要看,因為我們定功不夠,一看到這些這麼亂也會受到影響。

  第三個,從前所學一概不承認,很重要的就是讓我們能夠處於完全謙卑,就像白紙的狀況,來吸收,效果才會好。所以從前所學一概不承認,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一概不承認?是當我們每天打開老和尚的經教的時候,就要想起來從前所學一概要放下。你不能常常掛在口上,「我已經學三年」,「我已經學五年」。因為我也曾經遇到一些朋友,他們吃素,每次都告訴人家,「我吃素十年了」,「吃素十五年了」,「學佛多少年」,一遇到人就先講這個,會不會受影響?會受影響。要處處謙卑,尤其學佛要不輕後學,當我們時時念著我學這麼多年,看到那個剛入門的,反而會起傲慢之心。諸位同修,學佛是不是從這一世開始?說不定這位剛進門的人,人家已經是十世的高僧,剛好遇到老和尚進來,是不是?所以處處平等、處處歸零才能得到真實受用。

  當我們這些心態都擺正,一定可以「德日進,過日少」。所以行善、修道,就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但日有所增,只要你有耐性,一定可以在幾年之內有相當大的成就,我們要穩下心來老實修學,當一個真幹的人。這「真幹」也是夏老居士給我們很重要的提醒。諸位同修,什麼是真?「真」是沒有一毫夾雜,沒有一毫自欺。要能任何的法門來,我們都如如不動,佛號不間斷,這些三福、六和、三學、六度的行持也不中斷,這是不夾雜。歷事鍊心的過程,一定不能夠自欺欺人,要常常觀心為要,時時看自己起心動念,有沒有與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應?再來,「幹」是無一毫懈怠,無一毫自恕,要不懈怠,不能常常得過且過;自己錯了也沒有什麼反省,也沒有馬上懺悔,這樣就不是真幹。所以,不自欺、不自恕都是從念頭上去下手。

  下一句,『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其實當我們「不親仁」的時候,很有可能就開始墮落了。很多家長說「我的孩子沒進步,也沒退步」,有沒有可能?現在的污染,縱使你住在深山裡面也會從電視傳進去。所以確實,沒有學到對的,一定會學到錯的。所以親仁也好,教孩子也好,刻不容緩。好,今天的課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