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他,生也盡忠,死亦盡忠-第73集

  《論語》中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這句話的意思是:君主要以禮來對待臣子,臣子要以忠心來事奉君主。自古以來,「忠」是中華民族德行教育的核心之一,古人教我們,身為臣子,應當為國為民盡忠職守、勸諫君主。

  春秋時期,有這樣一位臣子,他生時謹守臣道,死後竟然還用自己的身體來勸諫君主,令君主醒悟。他的「忠誠」可謂做到了極處,連孔老夫子也對他大為讚賞……

  

  史鰍直諫 生死懷忠 置屍牖下 卒悟靈公

  史魚是春秋時期衛國(今河南濮陽)的賢大夫,字子魚,也稱史鰍,在衛靈公時期任祝史(祭祀官)之職,也稱祝佗。他為人剛正,是衛國的柱石之臣,常常為國家舉薦賢才。

  他曾多次進言衛靈公,讓他遠離小人彌子瑕,重用賢人蘧伯玉。蘧伯玉是當時衛國有名的賢臣,也是孔老夫子的摯友。他生性忠恕、德才兼備,在衛獻公初年就入仕為官,獻公中期就成為了衛國的賢大夫。蘧伯玉主張以德治國,執政者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去感化、教育、影響人民、體恤民生,是道家「無為而治」的開創者。所以,即使在戰亂頻繁的春秋時期,衛國仍然得以穩立中原。

  史魚深知蘧伯玉的才能與人品,多次向衛靈公舉薦,但衛靈公卻始終不予採納,而是任用了一個作風不太正派的彌子瑕做衛國大夫。彌子瑕相貌出眾,深得衛靈公的賞識,但他並沒有治理國家的才能和品行。

  衛靈公對彌子瑕偏愛到什麼程度呢?有一次,彌子瑕陪衛靈公到果園遊覽,當時正值蜜桃成熟的季節,滿園的桃樹結滿了白裡透紅的碩果。彌子瑕伸手便摘了一個吃,當吃到一半的時候,才想起身邊的衛王,於是把吃剩一半的桃子遞給衛王,讓他同享。衛靈公卻毫不在意的說:「你把可口的蜜桃讓給我吃,對我真好啊!」

  後來,史魚得了重病,他在彌留之際,把兒子叫到跟前說:「我還在衛國朝堂的時候,不能勸諫君主重用蘧伯玉而勸退彌子瑕,這是我做為臣子沒有扶正君王的過失!既然生前無法扶正君王,那死了以後也無以成禮。我死後,你將我的屍體放在窗下,就算是為我完成喪禮了。」

  不久史魚就去世了,史魚的兒子遵照父親的遺願,將遺體安放在窗下。衛靈公聽聞噩耗後前來弔唁,見史魚的遺體竟然放置在窗下,便責問史魚的兒子是什麼原因。史魚的兒子就將父親生前的遺囑告訴了衛靈公。衛靈公聽後非常驚訝,臉色都變了,十分內疚的說:「都是寡人的過失,都是寡人的過失啊!」於是他讓史魚的家人重新辦理喪事,殯於正堂,成禮後才離開。回朝後立即辭退了彌子瑕,並且遠離他,重用蘧伯玉。

  當孔老夫子聽到這件事後,讚歎史魚說:「古來有許多直言諫君的人,但到死了便也結束了,從來沒有像史魚這樣的,即使死了以後,還要用自己的屍體來勸諫君王(史稱「屍諫」,泛稱「以死諫君」),以自己一片至誠的忠心使君王受到感化、得以醒悟,難道不算是秉直的人嗎?」

  當國家有道的時候,史魚的忠直就像箭一樣的正直;當國家無道的時候,他也像箭一樣的正直。而蘧伯玉的潔身自愛,藏身退隱,孔老夫子也稱讚他說:「蘧伯玉是真正的君子,當國家有道的時候,他就出仕;當國家無道的時候,則心懷正氣,歸隱山林。」他們兩個人各有所長,對於史魚屍諫的忠君之心,後世子孫是不能夠忘記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