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欲貴人者先自貴-第7集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想要和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欲貴人者先自貴。

  

  我們想做孩子一生的貴人,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做?誰來做?如何做?要做到什麼程度?這些都非常值得我們思考。

  首先,從什麼時候開始做?當下就開始做,我們隨時在影響自己,也在影響身邊的人。「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是自愛。再是愛人,我們自己都做錯了,怎麼做他人的貴人?所以當下就要做,要有這種責任感,這才對得起我們的家人、朋友、學生和有緣人,這叫道義人生。

  接著,誰來做?君、親、師都要做。君,是領導者;親,是長輩、父母、家人;師,是老師。再延伸開來,每個人都要做,因為我們對社會有一份責任感,我們做好了,社會風氣就會因為我們而得到改善,這是我們的責任。

  再是如何做?做孩子的貴人之前,首先要做自己的貴人。不自愛,怎麼愛人?不自助,怎麼助人?所以身修而後家齊,正己才能化人。君子務本,先從格物、修身開始做起。我們先深入聖賢教誨,做聖賢的好弟子,才可以做他人的貴人。

  最後,要做到什麼程度?其實一切只要以真誠心去做就是圓滿,因為至誠感通。「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盡心做,功德就是圓滿的。當然有一份期許,不斷鞭策自己勇猛精進更好,這是「做」。

  「孩子」指誰?不僅只考慮我的孩子、我的學生,而要考慮到整個民族的下一代,全天下的孩子。所以《養正遺規》中說,「天下有真教術,斯有真人才」,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才能夠教育出真正的人才。

  怎麼才是孩子「一生」的貴人?父母、老師、領導,著眼的不是他眼前的成績、分數和學歷而已,而是著眼在成就孩子一輩子最重要的做人做事的態度上,要有這種眼光。

  范仲淹在家門前種了兩棵松樹,叫君子樹,他對自己的家道很有信心,他說「清蔭大庇」,就是樹陰可以庇蔭後代,「期與千年」,千年以後的子孫還受到我的庇蔭,還依照我的教誨去做。確實,范公的後代都非常優秀,已經綿延八、九百年了。范公是個好榜樣,他不止看這一生,而是放眼千年。

  孔老夫子的後代已經綿延兩千五百多年了,為什麼能有這麼大的福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整個道統由他老人家傳承下來,利益了無數的中華兒女。所以「一生」,我們就要問自己:我們為人父母、為人師,眼光深不深遠,能不能高瞻遠矚?

  一生的「貴人」,「貴」在哪?貴在念念為我們孩子、學生的一生、為他的後代子孫著想,這是值得人尊重的。「知足者富」,「人敬者貴」,人家發自內心的尊敬我們,這才叫尊貴。

  中華文化最重要的兩股精神,就是孝道跟師道。宗廟、祠堂教孝道,「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孔廟教倫理道德;城隍廟教因果,這是我們老祖宗教育的高度智慧。師道尊嚴一定要恢復,因為沒有師道,人不尊重老師,怎麼可以得到真實的利益?「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誠敬得百分利益,千分誠敬得千分利益,萬分誠敬得萬分利益」。學生尊重老師才能受益。

  《禮記·學記》中有具體談到老師的重要性,「古之學者,比物丑類。鼓無當於五聲,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於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學無當於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師無當於五服,五服弗得不親。」

  比如鼓,鼓聲不屬於宮商角徵羽這五音,但是五音沒有鼓聲,就不能和諧地奏鳴;水不屬於青黃赤黑白這基本的五色,但是在畫國畫的時候沒有水來調和,五色就不能鮮明;學者不屬於司徒、司空、司馬、司士、司寇這五個官職,但五官不經過學習,就不能很好地治理國家;老師不屬於五服的範圍,「五服」是指人類親疏遠近的五種倫常關係:斬衰(cuī)、齊衰(zī cuī)、大功、小功、緦麻,這五種關係沒有老師的教誨,就不能這麼相親相愛,和睦共處。

  所以父母教孩子尊重老師,老師教學生孝順父母,這是最關鍵的。從這句譬喻我們可以體會到,沒有老師的教導,人不懂五倫,不懂得孝父母、愛親人,衝突就會不斷。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哉師哉,童子之命也。」所以「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尊師方能重道,《禮記·學記》中還說:「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在古代,皇帝不以君臣之禮相待的只有兩種情況。第一,就是這個臣子跟他的祖先長得很像,每次祭祀就請這個人去,所以不以臣子之禮待他,恭敬待他,因為他以後要代表祖先在祭祀的時候給大家禮拜。

  第二,就是皇帝的老師,是以主人待客人的禮節,面向東、西兩個方向而坐,所以老師也叫「西席」,這也是尊重老師的表現。

  

  好了,今天就和您分享到這裡,我們下期再會。

  

  ——整理自蔡老師《做孩子一生的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