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請看下面經文:

  【為諸有情長夜利益。莫令眾生淪墮五趣。備受危苦。應勤修行。隨順我教。當孝於佛。常念師恩。當令是法久住不滅。當堅持之。無得毀失。無得為妄。增減經法。】

  佛慈悲到極處,苦口婆心咐囑菩薩護持正法,佛為了無量無邊的眾生得到救度。

  〖為諸有情長夜利益〗

  一切眾生在漫漫長夜、不見光的黑茫茫中,你給他們做照明,給他們指示,使他們得利益,淨土法門是一切眾生的真實利益。佛給予眾生的是最最真實利益。

  我們了解了事實真相以後,能不感動流淚嗎?誰是我們的親人?佛是我們的親人啊!

  佛〖莫令眾生淪墮五趣〗

  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淪落人」,淪的意思就是沉淪、淪陷。所以,不能讓眾生淪墮在五趣裡。

  五趣,包括天,把阿修羅拆開了,六道變成五趣。天修羅歸於天,鬼修羅歸於鬼,畜生修羅歸於畜生,人修羅歸於人。所以修羅不單成一趣。前頭的經文有「橫截於五趣」,這部經中都用五趣,天趣也是沉淪。這是和其他宗教不共之處,如基督教、回教等,他們以升天作為最後的歸宿,而佛教看升天同樣是淪落。因為升天雖然壽很長、福很大,但壽是個肥皂泡,時間是人的錯覺,淨土法門是眾生長夜中的利益,不要叫眾生淪墮五趣之中。

  〖備受危苦〗

  地獄之苦,《地藏經》裡講得很清楚、很詳細。

  了的時候,就地獄本空;不了的時候,就是銅床鐵柱、刀槍劍樹都是真的。一切苦跟你現在肉身受的一樣。所以要避免讓眾生淪墮。

  佛法都是「為諸有情」,要「作大守護」,為諸有情作長夜利益,佛教偉大就在這個地方,他想到別人,才很勤苦地去修行。不懶惰,這一生勤苦,是彈指一揮間,一會兒的事。

  「應勤修行」,以下有三句很主要的話:〖隨順我教。當孝於佛。常念師恩〗。

  不是眉毛鬍子一把亂抓啊,有人勸你:「佛教你也會,道教你也會,兩個你都來,不是更好嗎?」這樣你對佛教信心就不足了。要順佛的教化、教導,所以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本師啊!我們應當聽本師的話,「當孝於佛」。佛比我們的父母重要啊!父母生我們肉身生命,佛是我們的慧命父母。智慧的命比身命重要得不知多少倍,所以,佛恩比父母恩深,比父母恩難報。我們要孝順父母,更應當孝於佛,孝順,孝字下面是順,不順怎麼叫孝,空洞得很,要能順著父母的心,父母所期望的是什麼,順著他們的意思去做,讓他們歡喜,這才是孝。天下沒有不孝的佛,孝是出世間的善行。《觀經》有出世三福,出世三福也是孝。當孝於父母,當孝於佛。這兩個孝都提到這個順字。

  還要〖常念師恩〗

  佛在世時是本師,佛不在世時還有佛的經教,能把經教作演說、作開示,是常念師的恩。

  「善知識者,即是如來。」要知恩才能報恩。也就是要繼承師父的願望,把這個光明的火炬讓他相續不斷,傳燈、傳心,這是「常念師恩」。要報恩,怎麼報呢?你自己先要放光。哪怕是螢火蟲,螢火蟲也有一點光,那都是好的。

  〖當令是法久住不滅〗

  這個法久住,不讓它滅。

  〖當堅持之〗

  保護住它。

  〖無得毀失〗

  怎麼能不毀掉呢?

  〖無得為妄。增減經法〗

  不得做那些虛妄的事,不得任意去增減。

  這是很容易犯的毛病,用自己的思想,這樣動動,那樣動動,這就是增減經法。佛告誡,要保持經的原貌。

  請看下面經文:

  【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來所行。亦應隨行。種修福善。求生淨剎。】

  這八句經文很殊勝,是這品經文的最後總結,也是這品經文要點的概括總結。再進一步說,這八句長行是《無量壽經》會集本裡稀有的殊勝,是全經的總結、淨土法門的綱要,也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的總結。就像禪所說的末後偈。這八句經文有理有事,這和別的經文有所不同。在別的經文中往往有的顯事沒有顯理,有的顯理沒有顯事,這個是理事齊彰。這裡正行、助行都有,如來密藏整個端出來了。請注意!「整個」「端」這兩個詞非同一般啊!還有一絲一毫的保留嗎?沒有了。

  下面我們比較詳細地解釋一下這八句經文。

  〖常念不絕〗

  念什麼?首先就要念這一部經。

  在

  

  

  這正是世尊的悲心,憫念眾生,勸大家持念本經。因為經中所宣說的,正是阿彌陀佛的一乘願海、六字洪名,無上的大法。

  修行人只要能聽到這個法,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必定可以往生。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萬修萬人去,真實修行一定可以去。為什麼有許多佛教徒沒有去?因為他們還不能算在「萬」字裡面,真修行才算。真修行還不能做反面的工作才算。真是萬修萬人去。

  行人要修持這個經,一定要依教奉行,如佛親自訓誨。「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這是徹悟大師的話。這部經就是依「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旨,也是修行的綱要。依教奉行就是要落實在這句佛號上。常念阿彌陀佛不絕,不絕就是淨念相繼。大勢至菩薩就是這樣,老這麼念就自得心開,開悟了。

  修行人要真正發心,發心不難,難於真實。有的人就為了什麼面子,這個那個來做功德。也發點心,但不真實。老老實實地念,沒什麼巧妙。但他總是不踏實,念幾聲又想改,聽到別的好再加上一點。那你對原來那一句信心就很小了。你對原來那一句是信還是不信呢?不老實念,老是希望能得點什麼,有點什麼不同,有點不同的時候就可以炫耀,這完全是修羅的道路。幸虧你沒得點什麼,要是得點什麼就成修羅了。幸虧原來修的是佛法,有加被力,沒叫你得點什麼。老實念哪!唯此一句。你念阿彌陀佛就念阿彌陀佛,不是五花八門。念念相繼,一句頂一句地念。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你看那個茶葉店的售貨員身上有香氣,那個賣魚的身上有魚腥味。他並不是茶,也不是魚,那個氣味自然而然地出現,是薰的。所以佛用薰字好,我們都在這裡薰,如染香人,自然就香了;常念不絕,自然就成佛道了。

  「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念佛不僅僅是在臨終時才發生效果,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都不是在臨終,是臨終之前就出現,一般人只有在臨終,因為功德不夠。

  晉朝有個窮人發心念了幾天,彌陀出來說法,活著時就得了無生法忍。臨終佛來接引往生,這是肯定的,不是說臨終才顯現作用,而臨終接引也是真的。

  韋提希夫人也是一樣,《觀經》上有,她就見到阿彌陀佛,得無生法忍。五百侍女都得到很大益處,是活著的時候就得到法益了。臨終時佛在慈悲加佑,令人不亂,決定往生,這是一般的修行。佛的加被力,逕登不退,圓生四土,究竟涅槃。

  所以佛慈示:「常念不絕。則得道捷」,你老實念,中間不要斷斷續續的。

  〖則得道捷〗

  捷是捷徑,捷疾;道就是覺,得道、證道,就是現在所說的大成就。無上的大成就、大覺悟,徹底的大覺悟。

  你老實持名,得道就快。因為這個信願持名是心作心是。是心作佛。是心作佛,以這個果覺作為因心。「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是果覺,是法藏比丘萬劫千生修行成就的一個名稱,是萬德的結晶,萬德之所成就,萬德之所莊嚴。因此,這個名字裡面就具足了萬德,這是果人的覺悟。把一個果人覺悟的萬德洪名,作為我們修行人在因地中的初心。我們發心在這句佛號,心中所念的就是這句佛號,這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就在這上頭,我們的心就是彌陀的果覺,果覺就在這兒,你的心是佛的果覺。

  《彌陀要解》有兩句話:

  「從事持達理持」,理持你無從下手。什麼叫理持,你不懂,也做不到。你不悟,都是聽說的,知道是應該的,但你做不到。理持你做不到,從事持才有效。暗合道妙,比別的法都殊勝,你不知不覺就巧入無生。

  「即凡心成佛心」,就是你這個凡心就成佛心了。

  《彌陀要解》這兩句話,黃念老把它擱在一塊兒,正好是一副對子:

  「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成佛心。」

  淨宗的奧妙全在裡頭。持名、持咒,方法就是這個。

  佛教他父親就教他念佛,他父親說:「別的方法為什麼不教我?」佛說:「你不行啊!」佛是最孝順的,教他父親念佛,並沒教他真如實相,那個下不了手。「起心即錯,動念即乖」,你心一動就錯了。老老實實地念,不知不覺暗合道妙。別有乖,不管合不合,乖就錯,就不老實了。老實念,就這一句,即凡心成佛心。果徹因,得道就快了。

  這個法門是阿彌陀佛大願的根本。

  日本淨宗大德說:

  一切經典和《華嚴經》比,《華嚴》是最實了;

  但《華嚴》跟《無量壽經》比,《華嚴》就不實了,《無量壽經》實了;

  《無量壽經》跟四十八願比,四十八願實;

  四十八願跟第十八願比,只有第十八願實,其餘都是權。

  第十八願就是十念必生,彌陀第十八願是根本。

  所以釋迦牟尼佛教他父親念佛。阿彌陀佛早就替大家想好了,最易下手,小孩都會念,還有什麼難?最易成就,即凡心成佛心,多頓啊!你就正在老老實實的時候,凡心就成佛心了。你一琢磨,一干別的就不是了。所以說易行法,徑中之徑。

  「常念不絕」,是讓大家念《無量壽經》和念佛號。有些持咒的同修也不要生分別想,《淨修捷要》不是說了嗎,「稱名無異持咒」,稱名和持咒沒有分別,要聽大德的話,夏蓮老是大德,我們要好好聽這些話,不要自己老有主意。東聽一句,西聽一句,盲從,這就很難了,遇見了善知識跟沒遇見一樣。他的話你也聽,別人的話你也聽,你這是大雜燴啊!所以就是要專一,老老實實修行。

  〖我法如是。作如是說〗

  這兩句經文是「佛語梵雷震」「說法獅子吼」,如金剛王寶劍,斬盡一切情見,如來本性顯現。「我法如是。作如是說」。拿佛的心印印證本經,這兩句印證前面的「常念不絕。則得道捷」。這兩句話是說,佛的法就是這樣,我就是這樣說的,來印證前頭所說的。

  六祖當年給永嘉大師印證:「如是如是」。

  王上師在天津給黃念老印證也是這樣,「如是如是」「如是亦如是」,這都是最徹底的印證。你是這樣,我也是這樣。

  「我法如是。作如是說」。我法就是「如是」,作「如是」說。這個「如是」和六祖的「如是」沒有分別。「如是如是」就是「如是」,都是本經中的「如是」。

  又「我法如是。作如是說」,上一句即我法是如,下一句即我說是如,此兩句表一切諸佛全身,於此信入,契入真實之際,開佛知見。開佛知見,演說佛法,就是顯示真實之際,作如是說。經中一字一句,都是從如來性海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每一個字裡都有無邊的妙理,每一個字都是如來性修二德所莊嚴。全性起修,修德有功,性德方顯;全修在性,性修兩德圓滿,性修兩德共同莊嚴。每一字一句都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你常念不絕,當然則得道捷。由於如來稱性流露出來。如果稱其本性,暢其本懷,流露出來的言教,也是世尊心印之所印。

  蕅益大師說:「一切能所,能念所念,能信所信,能願所願……一切一切,皆是實相正印之所印。」這是大光明藏裡的文句,實相就是世尊的心印。大悲慈父釋迦牟尼佛如理說法,應當至誠信受,於一切時、一切處常念阿彌陀佛。

  〖如來所行。亦應隨行〗

  這句經文表「常隨佛學」。

  學佛不是求佛保佑,要學佛的偉大;無限地崇拜,跟著導師學習,要不然你跟著幹什麼?空有個名頭,我拜誰為師了,誰是我的老師,拉個關係,弄個招牌,那就是社會的俗事。你念佛還要個招牌幹什麼?要真修,心要真實,老老實實跟佛學。

  「如來所行。亦應隨行」,我們不說如來的過去生,就說這一生,他把王位、恩愛的家庭、眷屬,一切一切都捨了,跑到山上,一麻一粟,骨瘦如柴六年,就像一個骷髏。不像現代人想要多少萬美金,少女成群。佛不是,所以要「常隨佛學」,放下這些,修行成佛。

  《金剛經》寫去要飯,佛當年住在一個小山上,上山不是很容易,別人不常來打擾,離城還近,要飯容易。而且《大寶積經》裡講佛當時處境很困難,有人在飯裡埋上糞、壁虎、下毒藥,說佛來化緣是調戲婦女,種種的侮辱、陷害,種種的困難。佛不是為自己,他有地位,可以享受,有名有利。像現在來說,可以住最好的房子,坐最好的車,過種種享受的生活。佛不是這樣,佛都是為了眾生得度。到哪兒去都是徒步,你什麼時候看到佛騎馬?樹下超過了三宿,都為破戒。為什麼不多住幾宿?因為過了三宿就要留戀。常隨佛學,我們看到佛的這些行為,感到慚愧。

  有人說,我修了這麼多日子,怎麼還不行?你那算修行嗎?和佛比比看,跟老師比比看,夏蓮居老師說:「我是三等人(老人家何等的謙虛,不愧為師也。我等之輩,好好學學吧!別忙著當老師,先把學生當好),你得跟那個高的看齊,不要說這個世界上有好多亂七八糟的人,我比他們強多了。你跟落後的看齊,那有什麼用?要『常隨佛學』。」

  〖種修福善〗

  一切善都要修的,是助行。有理有事,如是就是理,念佛就是事。念佛是正行,修福修善是助行。

  這八句經文理事正助全有。

  「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來所行。亦應隨行。種修福善。求生淨剎。」

  〖求生淨剎〗

  這一句結束全經。求生淨剎是大藏教的總歸。

  不但是淨土法門的總歸,而且是佛一代時教的總歸宿。《華嚴》圓攝諸教,而以

  這個地方所勸的,正是彌陀的本願。彌陀當時發願要成就一個國土,超過一切諸佛國土,這個國土就是為了讓大家去,不是為我一個人。這就是彌陀的本願。你去了之後,壽命無量,不退了,一切都是增上;不但決定成佛,而且很快。這就是彌陀本願,也是釋迦牟尼佛和過去、現在、未來十方一切諸佛的本心。釋迦牟尼佛和十方一切世界的佛,都在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勸有情眾生往生啊!

  你們要去啊!若不求生佛剎,你就放棄了一個想實現普度眾生願望的最好辦法。有好多人不懂,說我要度眾生,不想上極樂,你走的是很費勁的路,不是很好的辦法。要度眾生,只有見佛聞法以後才不會有錯誤;承佛威力,神通遍到十方世界度化,這才是真正實現你度生的願望,真正「惠以眾生真實之利」,不是虛假的、顛倒的。

  釋迦牟尼佛「開化顯示真實之際」,說的就是《無量壽經》,也就是普勸眾生都入彌陀願海,都得到真實究竟的利益。信、願、行三資糧裡,願是一個關鍵,想出生死海,必定要有願。

  蕅益大師說,你念阿彌陀佛念到風吹不入,雨打不透,若沒有願就不能往生。你修行再好,若沒有這個願,佛不能勉強你,拉著你去極樂世界。要是能勉強的話,早就沒有眾生了,都拉去了,哪裡還有地獄!佛從來不會做勉強的事,佛對眾生一切平等,絕對地平等,一切都由你自己作主。有的主到地獄裡面去了,有的主到天堂了,有的主到極樂世界去了,全是自由啊!到了地獄裡就不自由了。不聽佛的,自作主嘛!願很關鍵!要出生死海,要有賴於阿彌陀佛願王之力。

  有人說,我有願,願求生極樂世界,但念佛念了這麼多年,念佛功夫也沒啥長進。能往生極樂世界嗎?就憑你最後這句話,你往生不了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你對往生極樂世界沒有信心啊!你雖然念佛,但不會念。舉個例子說,就好像那個葵花籽,裡面沒有仁,是個癟子。我們很多同修不是不念佛,是不會念佛,所以功夫不得力。

  下面給大家分享夏蓮老的一首偈子,看看老人家是怎樣教我們念佛的。

  堅持正念 相續不斷

  常寂光中 時時相見

  雖隔萬里 無異對面

  如人飲水 自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