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位卑不忘国 忠臣不畏死-第43集

  《忠经》云:“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忠”就是人对天地、真理、信仰、职守、国家及他人等都至公无私,始终如一,尽心竭力地负责完成分内义务的美德。

  《说文解字》中讲:“忠,敬也,尽心曰忠”。人要做到竭诚尽责就是忠的表现,就像朱云一样,虽身居微末,但依旧敢于发声,为君排忧。

  

朱云借剑,请斩佞臣。攀折殿槛,忠直无伦。

  

  西汉成帝时,大臣张禹因为做过成帝的老师,被任用为丞相,封安昌侯。张禹做了六年丞相,年老退位后,成帝对他还是很尊重,赐给他“特进”的衔头,朝中有重大事情,仍请张禹参与议定。张禹便利用这些权势,处处为自己牟取私利。官吏百姓纷纷上书揭发外戚王侯专权,汉成帝询问张禹,张禹怕牵连到自己,就对汉成帝说:“这些官吏百姓都是胡说八道,不能相信!”

  有位小官叫朱云,字游,鲁国人。年少时轻财好侠义,到四十多岁官拜槐里令。朱云刚正不阿,敢说敢为,因不满于张禹的行为,就上书请求朝见。当着满朝公卿大臣痛陈朝政积弊:“当今朝中许多大臣,对上不能辅佐陛下,对下不能为百姓造福,只知领取国家俸禄,还要欺压百姓。请陛下赐给我一把尚方宝剑,斩杀一个大奸臣,以警诫其他的官员。”成帝疑惑地问道:“谁是奸臣?”朱云指着张禹道:“就是安昌侯张禹!”汉成帝听后大怒:“你一个小小官吏,竟敢在下面诽谤大臣,还到朝堂上辱骂我的老师,罪当处死,不能赦免!”

  御史遵旨上前,要捉拿朱云,朱云不肯就范,两手紧紧攀住殿前的栏杆,奋力挣扎,竟把栏杆折断了。朱云大笑呼道:“我有幸能与龙逄(pánɡ)、比干为伍,一起去游地府,也心满意足。殊不知汉家天下将会怎么样呢?”

  龙逄是历史上第一位名相,因为向夏桀进谏忠言而被处死,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死谏君的忠臣;比干则是殷纣王的叔父,据《史记》记载,比干为人忠耻正直,他见纣王荒淫失政,暴虐无道,直言劝谏商纣王,然而纣王不听劝谏,反而将比干的心摘下。

  朱云自比这两位忠臣,警示殷鉴不远,令汉成帝为之一震。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挺身而出,叩头说道:“朱云向来是有事直说,如果他的话讲得对,不能杀他;即使他讲得不对,也应该包容他。臣愿以一死担保!”见辛庆忌竟把头叩出血来,汉成帝深受感动,便赦免了朱云。朱云因其忠心没有遭杀身之祸,但其意见却未被采纳。朱云虽未再有做官,但做着教书育人的事情,在家乡当教书先生。

  事后,宫廷总管带人要来修补被朱云折断的栏杆,汉成帝语重心长地说:“不要换新的了,我要保留这根被折断的栏杆,用它来表彰直言敢谏的臣子。”就这样,在汉语词汇中又多了一个成语——朱云折槛。

  后人以“攀槛、折槛、槛折”等指直谏或形容进谏激烈,以“朱云节”“朱云折槛”来称颂臣子敢言直谏,具有非凡的气节。众多诗人也为朱云写作赞诗,杜甫的《秋日荆南述怀三十一韵》:“扬镳随日驭,折槛出云台。”黄庭坚的《仓后酒正厅昔唐林夫谪官所作》:“攀槛朱云头未白,不知流落向何州。”司马光更是在《资治通鉴》中,也记载了这样一则小小县令直言不畏死的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正史,亦或是传闻,都记载了不少“位卑不忘国,忠臣不畏死”的故事,这些忠臣义士始终积极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听故事 长善根 立大志 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