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中元筆談 || 中元,不僅僅是個節日

  

  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敬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本。中華傳統文化從此處發出,千萬年來,祖祖相傳,生生不息。

  

  時值農曆七月十五,是中華傳統節日——中元節,民間俗稱「七月半」。農曆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宋朝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講到:「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繫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按例要向先祖報告,並且請老祖宗嘗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因此,在古代,中元節又被尊稱為「孝親節」。

  

  祭祖,是中元節最重要的活動,其用意深遠而廣大。自古以來帝王建國,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蓋宗廟。宗廟是什麼意思?宗,尊也;廟,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也就是說進到宗廟,看到祖先的牌位,就像看到祖先的面貌一樣。帝王建宗廟為世人做出不忘祖宗的榜樣。民間也紛紛傚彷,在家族中蓋「祠堂」,供奉祖先的牌位,還有家譜。家譜就是家族的歷史,讓子孫去學習,讓他們知道他的祖先曾經在這個世界上做過哪一些貢獻,讓他們能夠感念祖先恩德,從而對這個家族產生特殊的凝聚力、向心力,激發他們愛家,愛宗族,愛祖國,愛文化的情感。因此,在宗廟、祠堂裡,都不是搞迷信;而是與我們現在講的紀念堂、紀念館意義相同,是專門紀念祖先的地方。

  

  祭祖最重要的就是教孝道、弘揚孝道。古代宗廟、祠堂後面就是學堂,就是私塾。平常宗廟、祠堂沒有活動就辦教育。所以古代的宗廟、祠堂,前面是祖先的牌位,後面那個堂就是孔老夫子的牌位,宗族子弟就在這個地方接受教育,聘請私塾的老師來教學,教大家孝親尊師。

  

  「孝」這個字,充滿了老祖宗的大智慧。上面一個「老」,下面一個「子」。「老」代表上一代,還含有上一代還有上一代之意;「子」代表下一代,含有下一代還有下一代之意。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都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的,這就是「孝」字的意義。大乘佛法,更是把「孝」擴展到要孝敬一切的眾生,因為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我們都要平等的孝敬。

  

  《孝經》上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所以教育就要從孝道開始教起,開始做起。《論語》當中也告訴我們:「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追遠」有兩層意思:第一個,「追」是說家族先輩雖然離開我們時間久遠了,我們還是非常的感恩,所以常常祭祀祖宗;另外一個,「遠」是指我們的遠祖,從伏羲氏、神農氏、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這五千年的遠祖,我們都要虔誠的來祭拜。能夠慎終追遠,為什麼人會有厚德呢?因為我們連五千年前的祖宗都不忘,怎麼會忘了眼前含辛茹苦把我們撫養長大的父母?也就更不可能不感恩、不孝敬他們了。這也就是《了凡四訓》講的「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

  

    我們為什麼要感祖宗的恩德?是因為他們給我們帶來很多財產嗎?不是的。是因為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漢字和文言文,這是當今全世界留下來唯一的表意文字,使得我們後人衹要會看文言文,就可以跟三、四千年前的祖先對話,可以跟孔老夫子對話。《易經》上告訴我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全世界的古文明現在只剩下我們中華民族,絕非偶然,因為我們的祖先是聖人,為我們積的德太厚太厚了,所以庇蔭到五千年後的子孫。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漢字、文言文,讓我們的人生,讓我們的家庭,讓我們的國家,都可以站在五千年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當中,來經營人生、經營家庭、經營國家,這都是祖先對我們無盡的慈愛。

  

    然而祖先不只給我們留下這些經典,他們世世代代都在給我們表演經典,所以中華民族世世代代都出聖賢人才:三皇五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都是聖人,都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孔老夫子是教育界的聖人,他老人家已經做榜樣給我們看了:在二千五百年前,他承傳中華文化,刪詩書,訂禮樂,讚周易,作春秋。同時期,三千多年前的釋迦牟尼佛應化在古印度,王子出身,看到世界眾生的苦難,棄位出家,苦行學道。三十歲大徹大悟,和孔子一樣,開始從事社會義務教育,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為芸芸眾生講解宇宙人生真相,教導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佛法傳入中國,與中國的儒、道融合為一體。佛告訴我們,所有的聖人都是佛的化身。這就是說:孔子就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也就是孔子。想想看,如此恩德,還不夠我們感謝的嗎?這又豈止是感謝能說的盡的呢?

  

  所以,我們祭祖的意義,在經典當中體現得非常的徹底:在《大戴禮》中提到,祭祀要祭天地、祭祖先,還有祭君師。這個天地君親師就涵蓋了整個《大戴禮》祭祀的精神,其實就是教導我們:不忘恩、不忘本,要懂得知恩報恩。

  

  至此,我們不禁要問問自己,現在有沒有深刻體會到老祖宗對我們的恩德呢?

  

  我們知恩了,接著要懂得報恩。如何做才算報恩?如果我們能傚法祖先,和睦家庭,和諧世界,找回我們自己對先祖文化的自信,找回被藐視的中華文化。中國智慧屬於全人類,承傳漢學,承傳中國智慧,這件大事,比什麼都重要!

  

  習主席的父親習仲勳老先生,非常推崇《群書治要》這部書,為之題寫了「古鏡今鑒」四個字。《群書治要》現在還被整理成了《群書治要360》系列叢書,翻譯成各國文字,弘揚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各國大使、政要領袖手中;世界各地華人捐建的「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如願以償,弘揚中國精神,傳承中華文化;漢學院如雨後春筍,從亞洲到歐洲;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祭祖大典如火如荼,從清明、到中元、再到冬至,從千二百人俱到萬二千人俱,盛況空前,至誠感通。

  

  今天恰逢中元節日,而這不應該僅僅是個節日,乃是祭祖、孝親、報恩之良機。又聞英國再一次舉辦祭祖法會,喜訊傳來,倍感涕零,感慨萬千!祭祖,是圓滿孝敬之道的體現。提倡祭祖,真正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它教我們知恩報恩,教我們飲水思源,教我們受人點滴當湧泉以報,教我們待人要厚道、要真誠……所以我們不是衹有在祭祀的會場表現出我們的真誠恭敬而已,而是要把這一分真誠和恭敬延續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