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诸位贵宾,诸位长辈、同仁,大家早上好。

我们每一次读《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应该内心都会很受震动,也很感动。进一步也要效法俞公改过迁善的精神,改造自己的命运,以至于利益家人、利益后代子孙,都要从改习气下手。改习气是立命的基础,改造命运最重要的根基。

昨天我们看到,张先生直接指出了俞都先生最严重的问题。

【信根原自不深。恒性是以不固。】

对自己、对经教的信心不足,而且恒心不能够坚持。因为信心跟恒心不足,所以做出来的善行,接着讲到:

【故生平善言善行。都是敷衍浮沈。何尝有一事着实。】

我们看所有的“善言善行”是“敷衍”,“敷衍”就是做表面工夫,做给人家看。其实只做给人家看,没人的时候又是另外一个样子了。其实这个是自欺,做给人家看变欺人,自欺欺人怎么可能会有功德呢?所以儒家讲慎独,自己独处的时候跟在众人面前言行是一致的。甚至于没人在的时候更谨慎,因为醒觉到没有人的时候,自己的习气更容易放纵。所以真肯用功的人,没人的时候更警觉,不敢放肆。

这里提到因为务虚名,做出来很多时候变成敷衍、做样子了。而这个“浮沈”,就是自己修学进进退退,其实退比进还要多。“浮沈”虽然是在学经典,但是还是很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上那些好名、好利,那些贪嗔痴慢的习气,还是依然没有办法对治,“敷衍”、“浮沈”。所以“何尝有一事着实?”,“何尝”就是哪里有一件事情是用自己真诚心、真实的心做出来的呢?所以这么一反省,一件都没有用真诚心去做到底。

前面经文也有提到,上帝派遣这些司命之神看俞都先生看了几年。看了几年哦,连一件善事都没有。诸位同仁,我们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有什么感受没有?我们马上回光返照,首先自己要先给这些神明道歉,让他们瞎忙一场,忙了这么多年,居然我们连一件善事都没有。“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所有的福分、所有的积德行善根源都在这一颗心。其实自私自利的心只要不能去掉了,不可能有善行。都是夹杂自我,那怎么会有功德呢?所以首先心量一定要大,不要只想自己,不要自私自利,才能积功累德。

所以第一关要改造命运,要成就自己的道业,先不要想自己。跟一切亲戚朋友相处,先想别人需要什么,先想别人的苦在哪里,我们能帮什么忙?念念为人着想,这个心就是真心,是慈悲心。所做的每一件事才是实实在在的善行。

而这个一言一行还是“敷衍”、“浮沈”,其实对于经典的教诲,还是没有很深刻的体会。所以还是得要老老实实做一些功课,读经、听经,慢慢把道理给搞明白。我们好像看起来明白了,事实上我们可以勘验、检查一下,我们真正工作当中处事待人,一遇到一些境缘,我们的念头跟经典相不相应?我们一言一行跟经教一不一样?看起来好像我们懂了经典,可是一遇到事情,念头都是计较、都是对立、都是有情绪,那还是随顺烦恼啦,这不算明理的状况。

能把这些道理听到,遇到境界马上提起来,“反求诸己”;马上提起来,念念为人着想;马上提起来,原来我所有的烦恼根源就是有这个自我,我执在作祟。这么观照了,这个才跟真心相应。遇到境界提不起正念,还是熏得不够。

其实修行也没有捷径,最重要的是老实,肯滴水穿石的工夫慢慢积累,“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诸位同仁,我们有没有每一天听经一个小时,然后不间断?没有哦。那古人给我们一句话,叫“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那是古人,我们要有科学发展观,客观了解我们现在的程度。古人三天不读书面目可憎,那我们多久不读经面目就可憎了?我们现在是天天读经还面目可憎,是吧?你们都没有反应。要打破自欺一关,我们现在真的是天天读经还面目可憎,为什么?读经的力量还转不过习气,怎么办?不自欺。已经天天念了,你吃药吃一汤匙不够,当然要吃两汤匙嘛,这个问题有这么难吗?是吧?一个小时伏不住,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伏不住,三个小时,“师父领进门,修行要靠个人。”下工夫啊,不能悠悠放任,随顺习气,就很难提升了。所以任何我们所遇到的境界都要主动地去突破,百折不挠,学道须是铁汉,两字信条我们得真干才行。

所以接着经文讲,不止“善言善行”、“敷衍”、“浮沈”,都没有实实在在去落实。

【且满腔意恶。】

满腹,整个身心的意恶很重。

【起伏缠绵。】

这个“意恶”是什么呢?我贪,会贪心了,会计较了,会贪着了,没有什么很难过了,这个就是我贪。我嗔,动不动就不舒服、不高兴、不顺眼,这就我嗔了。我慢,跟人家一讲话心里面都是他错我对,他低我高,这个都是傲慢心在作祟。甚至于人家在讲话的时候,念头里面都是他都不对。他有不对的地方,他对的你能听,你能接受;他不对的你能包容,这才是修养。不然我们一天到晚都做判官,肚量还是没大,每一天都蹉跎过去了。不只你能包容他的错,你还能有爱护他的心,善巧方便去提醒他、去利益他,这个才是修养,才是慈悲心。

所以点出了他内在“满腔意恶,起伏缠绵”。这个“起伏”就好像那个海浪起起落落,控制不住自己这些邪念、恶念。“缠绵”,这个都是比喻,就好像乱丝纠结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好,别喝了,也别在那抽刀断水了,老实读经、老实依教奉行,慢慢能伏得住。所以假如是这样的状况,内心里:

【犹欲责天美报。】

心里还时时想着老天爷要给我很多好的福报,这样的心态是什么呢?我们看张先生很善于引导,他用譬喻的,让我们很具体去体会这个意境。怎么譬喻呢?你都不行善就想着要有好报,就好像你在农田上:

【如种遍地荆棘。】

荆棘是长刺的树。明明种这样的树,可是:

【痴痴然望收嘉禾。】

等着要收很好的稻米、粮食。种荆棘怎么可能收得了好的粮食呢?

【岂不谬哉。】

这岂不是太偏差了吗?太奇怪了吗?不可能的事情。

这一句话也提醒我们,其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人生所希求的智慧提升、家庭幸福美满,假如求不到了,决定不可以指责任何人,不可怨天尤人。一定是我们因地上没有真正很好的去耕耘,很可能也是看起来行善,但心地还是意恶太多,统统都折福折掉了。

张先生确确实实悲心深切,好人做到底,把他问题都指完了后,接着具体告诉他如何对治自己的习气,如何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个也提醒我们,我们假如好为人师,把人家批评了一顿,然后心里面还觉得很痛快,骂得很痛快。结果人家说:“你觉得我接下来该怎么做?”然后我们说:“你问我,我问谁?自己去想。”那就不慈悲了。

提醒人家的问题,又能够具体地让他知道如何去提升,这样才是真正地爱护人。不然有时候其实还是一个嗔恨的心、傲慢的心、批评人家完了,然后也没有用心去护念对方。心里面还讲:你看我都为他好,问题我都给他指出来。有时候还指过头,指到那个人心里都在流血,他还拿着刀继续砍。“教人以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要循序渐进,不要一次把他的问题讲个痛快,最后他连信心都崩溃了。大家知不知道我为什么讲得这么细?因为我以前都干过这些事,所以才累积这个经验,希望大家不要再犯我同样的错。我以前的工夫是练到讲得他口吐白沫,继续讲。还是要考虑人家的接受、吸收状况,不要急,要柔软的心,“怡无色,柔无声”,要“和颜爱语,劝谕策进”,这个叫“柔和质直摄生德”。

接着具体讲到,如何改变命运的方法。

【君从今后。】

你从今天以后。

【凡有贪淫。客气。妄想诸杂念。先具猛力。一切屏除。】

所有这些不好的念头,贪念、淫念、客气念。“客气”就是虚伪、虚应人家,不是真诚讲每一句话。还有妄想,想以后,懊恼过去,担心未来,这个都是妄想,种种的杂念。

其实“圣狂之分,在乎一念”,所以起心动念要伏得住。假如是妄想、是邪念,又是一个恶的种子出来了。明白道理的人,念念都会保持在善念跟正念当中。所以这里具体讲了,“先具猛力”,你要下很大的工夫,让这些邪念都不要再污染上来了。“一切屏除”,正念现前,邪念就进不来。但是正念要相续不断,当然最好的方法,儒家可以念“明明德”,可以念“性本善”,我本来就有性本善,这个是真心。佛家就可以念一句“阿弥陀佛”,“阿”是无的意思;“弥陀”是量的意思,“佛”是觉的意思。念这一句佛号,就是把我们本有的本善、觉悟给唤醒。而你念这一句觉悟的名号,请问邪念在哪里?那是妄的嘛,妄就是没有,我们把假的当真的才麻烦,把本有的真心当假的,觉得自己没有,觉得我就是脾气不好,我就是习气重,认假为真,认贼作父,认烦恼贼做父亲,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干的事情。我们还干不干?不干了。好,我们终于放下屠刀,我们洗手了,不干荒唐事。

比方,诸位同仁,刚刚那一分钟您有没有邪念?有没有妄念?没有哦?那我比较欣慰一点。您看,您是可以正念分明的,是吧?好,那你昨天的脾气拿来我看一看,有没有?你昨天的贪念拿来我看一下,它没有,刹那生灭的妄心变现的嘛。“当体皆空,了不可得”。它不是真实的,你别把它当真。你愈把它当真,它就愈有力量。你看很多人一开口,“我就是这样改不了了。”他就是把妄当真,把虚妄的习性当是真正的他,把本有的自性都给埋没掉了,被习气给障碍住。

所以这个“先具猛力,一切屏除”。我们坦白讲那个邪念一上来,我们还在那里想,拿哪一句来对?可能来不及了,是吧?反正就一句把它搞定,就一句“明明德”、一句佛号,把妄念伏住、定住。定久了就开智慧,因定生慧,心都不散乱了,都定在一句万德洪名上,就开悟了。有榜样啊,东北的刘素云老师,人家十年精进一部经典、一句圣号,就成就了。人家都做得到,我们要起羞耻心,“圣与贤,可驯致”才对。

至于这个念,用什么样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字句念分明,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明明白白,心里面也明明白白,这样心就不会散乱,叫“都摄六根,净念相”。这个方法“印光大师十念法”讲得很详细,我们再请宝科发给大家,印祖十念法的方法,大家看完了,好好去用这个方法,决定可以把这些妄想诸杂念慢慢地伏住。

胡小林老师有就这“十念法他自己落实的心得分享给大众,我们再安排时间让大家来学习。所以把念头:

【收拾干干净净。】

只有一个正念。

【一个念头。只理会善一边去。】

比方遇到处世待人,时时就想:其它任何杂念你都不要理它。你就想:我现在怎么做对他有好处?我现在怎么利益他?这一念就是慈悲心,也能把很纷扰的这些杂念伏住。所以怎么修行呢?从念念为人着想开始。

【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

自己的力量确实做得到的善事,决定:

【不图报。】

不求回报,求回报是利害的心,不是道义的心。因为我们真明白了,其实我们去做这些事情,都是我们的道义应该做的。比方“凡是人,皆须爱”这也是道义,尤其我们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众生跟我们是一体的,怎么还有利害呢?还有计较呢?尽心尽力去做。所以古人很重道义,不认识的人都会见义勇为。

那我们也期许自己道义之心,我不求果报了,这样还不够,有没有可能你尽心尽力帮助他,他还毁谤你、他还骂你、他还陷害你,会不会?会。难不难过?所以孔子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一心一意为他好,他不接受甚至好陷害你,你完全不跟他计较,这是肚量、修养。

而且告诉大家,真正得利益的是自己,才看得到我的是真心。真心是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才叫真心,假如我为他好,结果他骂了我一句,我就不为他好了,那前面那个心还是假的,还是有图报的心。而且你好心对他,他恶意对你,你过去所有的罪业会快速消掉。这个在《金刚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大家希不希望业障赶紧去掉?希望。好,多给人家骂。不是啦,就是人家骂就消掉了,“感谢斥责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这个是真相。

所以你付出愈多,人家骂你愈凶,你的业障就消得愈多,世间没有一件事是坏事。我看这几个月同仁都很辛苦,事情也不少,好像也被骂得挺凶的,代表业障消了不少。一念之间是痛苦还是法喜、还是明白,差很多。为什么有些人修行每天都乐呵呵的,有些人修行每天苦瓜脸,那个都还是在思想没转过来。真明理了,“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

【不务名。】

不贪求自己的名闻,都是觉得应该做的。

【不论大小难易。】

不论这一件事情是大是小,是难是易。

【实实落落。】

就是尽心尽力去做,而且还有耐性。

【耐心行去。】

不会半途而废。

【若力量不能行的。】

假如我的力量确实不够,

【亦要勤勤恳恳。使此善意圆满。】

我自己的能力不能做的,我至诚地祝福他能越来越好,我祈求上天能有更多的力量、因缘去帮助那个人,这一颗心就是圆满的,是真心。所以修行“论心不论事”,这个心地才是根本。接着,提醒到在心境上:

【第一要忍耐。】

遇到任何境界不能退心,不能起情绪,要耐得住脾气。这个“忍”,首先是忍自己,忍得住自己的习气。再来,忍得住别人的不谅解,忍得住别人的指责,忍得住别人的恶意、伤害,都包容。我们要了解,这个时代好事多磨,这个时代做坏事比较容易,做好事很不简单,为什么?因为人不相信,他居然能够无私无我牺牲奉献,有可能有这种人吗?人家就先怀疑了。人家怀疑,我们要不要难过?他越怀疑,你要越慈悲,为什么?一个人本来是本善,怎么现在疑心这么重?一个人怀疑的时候,他身心自不自在?他身心很痛苦。有时候晚上都睡不着觉,还要吃安眠药。真的,现在人的疑心会折磨死他。

好,疑心是结果,原因呢?原因是他这一辈子看到、接触到的人没让他生起信心,他很可怜。他对人性的信心,他对“人之初,性本善”的信心要从哪里建立?从我身上建立起来啊!所以看到世间的不足,就看到了我这一生的责任,哪还有跟任何人计较的道理、对立的道理?看到世间的人傲慢,我谦虚;看到世间的人怀疑,我相信,我给大家做榜样;看到世间的人脾气大,我从不生气。显正破邪,以我好的行为来调伏整个社会不对的风气。你都做得好了,人家看到你生信心,效法你了,慢慢就转过来他错误的心态,或者社会的风气也在我们每一个圣贤弟子依教奉行的时候,慢慢转过来了。第一个是“忍耐心”。

 

第二个是“永远心”。这一生决定不退心,甚至有志向,生生世世都行菩萨道。而不是心里面想:好吧,这几十年撑过去就算了吧。要长远哦,“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好,今天早上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