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 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 ,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九十二頁,第七行下半段,從「又極樂同居淨土」這裡看起:

  「圓明無礙,亦通於常寂等上三土」。這一句裡頭最重要的,就是告訴我們,極樂世界雖有四土三輩九 品,它是可以融通的,有分別,又融通,這個不可思議。念老舉《彌陀疏鈔》,蓮池大師所說的,「隨其機異 ,所見亦異。有於同居見寂光土;有於同居見實報土;有於同居見方便土;有於同居但見本土」。這一句顯示 念老前面這句話,同居土圓明無礙,通於常寂光等上面三土,下面為我們舉蓮池大師《疏鈔》裡頭來證明,這 個說法不是他一個人說的,蓮池大師早就有說了。隨其機異,所見不同,應該是往生的人,對於經教功夫不等 ,悟入的知見也並不完全相同。所以這也是為我們說明,聞經解入是有必要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什麼 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這個很有道理的。學習經教學習得多、學習得好,不但往生有把握,往生的品位不相同, 即使是在同居土,他能跟上面三土融通,他都能見到。見到有什麼好處?好處太多了,同參道友多,互相提攜 ,進步快。這也就是為什麼要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就這個道理。這是極樂世界無比殊勝,同居土裡頭,往生同 居土可以見到觀音、勢至,可以見到文殊、普賢,他們在哪裡?他們在實報土最上品,等覺菩薩,最後一品無 明習氣要是斷盡了,他就融入常寂光了,妙覺如來。這一點我們要注意到。

  「如《像法決疑經》云:今日坐中無央數眾」,這是佛,釋迦牟尼佛說的。法會當中參與的人多,這些 人,有些人只見到這個地方「山林、地土(就是土地)、砂礫」,這是一類普通人見到的;或有人見到的是「 七寶」,這是什麼人見到的?菩薩見到的。同在一塊,一起,每個人見的不一樣。「或見是諸佛行處,或見即 是不思議諸佛境界。皆隨機異見也。」所以我們看這個宇宙,這個宇宙是幻化,像變魔術一樣,我們站的角度 不相同,看到不一樣。同在一個地方,凡夫所見到的跟阿羅漢不一樣,阿羅漢見到的跟菩薩不一樣,菩薩見到 的跟法身大士又不一樣,法身大士見到的跟諸佛如來見到的也不一樣,你說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佛告訴 我們,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實際上,真妄是我們凡夫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實際呢?實際它們完全沒有 對立,那才叫真相。

  所以我們用功要會用,明白這些道理,就可以練功,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當中來練,眼見色,練不分別 、不執著。淨宗特別微妙,淨宗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眼見色,全都是阿彌陀佛;耳聞聲,全都是阿彌陀佛,沒 有分別,沒有執著,統統念阿彌陀佛,好!不念阿彌陀佛就分別執著了,就起了邊見,一切法都對立了,這是 六道凡夫。真正修行用功,確實就在六根接觸六塵這個時候、這個處所,最高的,不起心不動念,佛知佛見, 萬法一如;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阿羅漢有分別,沒執著;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六道凡夫。 我們實在講,在這個世間不能有很多欲望,那個欲望永遠繫縛我們,不能離開六道輪迴,我們要把它徹底放下 。就一個目標,就一個方向,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除此之外,一個雜念都沒 有,這叫無住。有阿彌陀佛叫生心,無住生心,生心無住。心裡還有阿彌陀佛,不要緊,好,要心裡真正什麼 都沒有,太難了,什麼都沒有就落空了,空也是有住,空跟有是相對的。所以無住生心,生心無住,法身菩薩 的境界,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我們淨宗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是最接近無住生心 ,最接近。淨宗念佛這方法妙極了,我們要珍重,要會用,學了之後要會用。

  所以,皆隨機異見,隨眾生根機不相同,看到的境界也不一樣。「故《彌陀要解》云」,蕅益大師底下 這幾句話很重要,「今云極樂世界,正指同居淨土。亦即橫具上三淨土也」,跟蓮池大師《疏鈔》講的沒有兩 樣。講極樂世界,確實是指同居淨土,為什麼?絕大多數人的往生都在這個地方,念到一心不亂的人不多。同 居淨土裡頭有三輩九品,中上品的,我們相信他能夠見到上三土,上面,方便土、實報土、常寂光土,真的是 一生一切生。

  「又云」,還是《要解》裡面說的,「今約信願行三」,現在就信願行這三樁事情來說,這個是淨土的 三資糧,也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三個條件。第一要信,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沒有絲毫懷疑, 這第一個條件,這就是往生的條件;第二是願,真願意去。有信有願就決定得生,真想去,真願意去,現在就 去,不想再等待。後面這個行是念佛,信願持名,持名是行,行的功夫深淺,是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你 是生哪一個土。我們念佛功夫沒有成片,生同居土;功夫成片了,生方便土,沒有見性都在方便土;這一句佛 號念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生實報土。這是行這個字裡的意思。這三個條件,真信、切願、篤行,一句名號 ,一部經,我們就依夏蓮公會集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部經是《無量壽經》的善本,五 種原譯本裡頭一樣不漏,圓滿具足在這個本子裡頭,我們是有福報,在這個時代遇到了。他這個版本是近代才 出版,抗戰勝利之後才流通,所以老一輩,我這一輩以上的,老一輩沒見過,我們有福見到了。福還挺大的, 不但見到經,還見到註解,見到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註解就更後了,一九八O年代才完成的,定本差不多是 一九九O年代,稀有難逢。我們是全心全力流通,大量的翻印,到處結緣,送《大經解》。我們能夠遵守蓮池 、蕅益大師的教誨,又接受到夏蓮公、黃念祖老居士真誠的勸告,一生不變,必生淨土,一定往生。

  我們接著看,「彌陀名號不可思議,故能令凡夫所感同居極樂,最極清淨也」。這句話要記住,極樂世 界同居最極清淨,淨土。我們這個世界同居穢土,不清淨,特別是我們現前所遭遇到的,現前的社會混亂到極 處,現前的地球災變異常。你們每天看新聞、聽廣播,知道比我多,我是幾十年不接觸了,不看報紙,不聽廣 播,不看電視,五十年了。雖然不看,常常聽人講,從別人談話口中得到的信息,混亂、災變一年比一年嚴重 ,這真可怕!想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同居就是淨土,最極清淨,這是人生的理想,彌陀之所願,這個願已經 圓滿成就了,往生就是滿願。從理上來講,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生到極樂世界的人,他心想什麼?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最極清淨,阿彌陀佛究竟圓滿。所以十方佛土裡頭沒有,極樂同居獨有,十方世界找不到,這才是 極樂淨土的宗旨。「以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萬德莊嚴,一句清淨,以此最極清淨、不可思議一句彌陀名 號之真因」,這給我們講清楚了,最極清淨的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要常念,我們常念有好處,念 佛的人多了,我們的社會會減輕業障,我們居住的地球會增長一分清淨。念佛的人多,縱然不能夠化解災難, 我相信能把災難減輕,這是決定可以做得到的。名號,願海,這個願海就是四十八願,洪名就是南無阿彌陀佛 ,萬德莊嚴,最極清淨,不可思議。我們還要找什麼?不必再去找了,一句佛號老老實實的念到底,學海賢老 和尚,九十二年不拐彎,沒丟失。

  這個真因,「自然感得不可思議、最極清淨之極樂同居國土」。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所居住的地方, 「極樂世界之同居淨土」,凡聖同居土,我們去的地方。我們現在所住的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十方諸 佛剎土同居土裡頭多半是穢土,唯獨極樂世界同居是淨土,這個認識要很清楚、很明白。我們今天是從同居穢 土,放下同居穢土,往生同居淨土。這個淨的標準,是以阿彌陀佛為標準,最極清淨。所以極樂世界的同居淨 土,「超越十方,故常曰極樂之妙,首在同居也」。因為同居土是我們去往生的地方,我們到極樂世界是住同 居土。此地給我們透出的信息,極樂的同居是無比的清淨。

  我們再看下面第二段,「現正報」。第一段是講依報,居住的環境,學習的環境,現在看正報。

  【法藏成佛。號阿彌陀。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這一段念老又下了很大的功夫,很詳細的解釋,我們看註解。『法藏成佛,號阿彌陀』。「上明國土, 是依報」,我們剛剛念過的是依報,「土為身之所依,故名依報」。為什麼叫依報?是我們所依靠的,我們如 果沒有國土依靠,就不能生存,生存一定要有生活環境,依報是我們生活環境。「佛是能依」,所以叫正報。 「佛有三身」,第一個「法性身,簡稱法身,居常寂光土」,實際上就是常寂光。常寂光裡面一片光明,遍法 界虛空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時間跟空間都融入常寂光了,常寂光裡面沒有時空這個念頭,身土一如。這 個裡面,常寂光裡頭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精神現象就是念頭,我們有念頭,念頭有生滅,沒有所謂 自然現象,全沒有,所以大乘經裡頭也稱它為大光明藏,大光明藏就是常寂光土。惠能大師聽《金剛經》,五 祖給他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了,開悟所說的五句話,就是常寂光土,就是常寂光。它是什麼樣 子?他說出這五句形容他所見到的,清淨,決定沒有染污。清淨一定整齊、莊嚴,沒有雜亂,這是第一個特性 。第二個特性,沒有生滅。我們這個世間一切萬法都有生滅,物質有生滅,念頭有生滅,自然現象也有生滅。 第三個,本自具足,這一條太重要了。如果知道這一條,我們就不會心外求法了。六道凡夫,包括小乘權教, 還不免心外求法,心外沒法。本自是自性,自性裡頭本自具足無量智慧。所以智慧要不要到外面求?求不到。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出榜樣,十九歲出家求學,到處去參學,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派統統學過,所學的 是什麼?知識,不是智慧,知識有侷限性,不能解決問題。所以三十歲這一年他放下了,不再求了。十九歲出 家,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下所知障,去幹什麼?去修戒定慧。戒就是方法,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就是放 下,萬緣放下,心就清淨了,心就平等了,清淨是定,平等是大定,定就開智慧,定起作用就開智慧。所以我 們要記住,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教誨,沒有一尊佛不是這麼說法的,他們都是這麼成就的,告訴我們,我 們要想成就,不能向外求,要向內求。內求就是《金剛經》上這兩句話,無住生心。無住是心不能有住,有住 就錯了,為什麼錯了?心有多大你知道嗎?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心怎麼能住?心一住就麻煩了,住在哪裡 ?住在財裡頭,財,萬法裡頭的一小點,那你心把它濃縮在,鑽到那裡面去了,錯了。心包萬法,不能被萬法 包了,就這麼個道理。心不能住,你才能包容一切法,一有住就生病了,是病態,不是常態。

  所以生心無住,無住生心,無住生心是感應,眾生有感,菩薩有應,應就是生心,雖生心,無住,這就 對了。生心無住是教化眾生,和光同塵。你看他起心動念,那是什麼?智慧的流露,智慧雖然流露出來,可以 辦事,他沒住,沒住就是大乘經講的三輪體空。譬如布施,不著我行布施,沒有這個念頭,無住,我施給別人 的財物,不住,也不住對方是什麼樣的人,這叫無住,生心無住,不住自,不住他,不住中間所施之物,心乾 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叫無住。菩薩,法身菩薩才行,權教菩薩還不行,他還有住,法身菩薩就是大徹大悟、 明心見性,他能做到。無住生心,生心無住,練這個功夫。我們每天要不要學經教,要不要去研究經教?可以 。研究是不是有住?是有住,研究完了之後不要放在心上。偶爾時候他想起來了,那還是心有所住,心不住怎 麼會冒出來?可見得古人說的話好,生心時候沒辦法無住,無住的時候無法生心,兩個只能顧一頭,兩個同時 就不行了。法身菩薩做到了,我們要學,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所以淨宗的方法妙絕了,統統歸阿彌陀佛,這方 法妙極了,全都歸阿彌陀佛,自己歸阿彌陀佛,萬法也歸阿彌陀佛,統統歸阿彌陀佛就對了,除阿彌陀佛之外 一法不立。這能不能見性?不能見性,他能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再見性,拐這麼一個彎。這個方法度無量無 邊眾生,妙極了。

  「二報身,居實報莊嚴土」,也叫一真法界。這個真是什麼意思?對我們說的,我們這個十法界是假的 ,是有生有滅的,剎那生滅。法身菩薩居住的這個土,不生不滅。為什麼?它是法性土。我們居住這個土,體 是法性土,就是實報莊嚴土,相呢?相是阿賴耶的境界相,阿賴耶三細相裡頭境界相,講四分,是阿賴耶的相 分,是阿賴耶把實報莊嚴土變成十法界。所以唯心所現,是一真法界,是實報土,唯識所變,把實報土變成十 法界了。我們是用的什麼心,阿賴耶就現什麼土,我們今天生的是人,十法界裡頭人法界,看的是人法界裡面 的國土,山河大地。太空當中無量無邊的星球,布滿了虛空,我們所能看到的、能聽到、能接觸到的,統統是 阿賴耶的相分,是這麼回事。從心想生,一點都不錯,我們今天想的是人道,現的依報是人道,人間國土,如 果把我們的境界提升,我們想天道,我們來生就到天道去了,就不在人道了,天道比人道好。

  我在過去有聽說,孔夫子、孟夫子這兩個人在哪裡?在忉利天。他們過世之後生忉利天,有道理。他們 有沒有見性?有沒有大徹大悟?有,我們讀他們的書,如果不是大徹大悟,說不出來。但是他所說的跟大乘經 比,沒有大乘經講得那麼清楚,比較含糊。用大乘經來解釋,把他所說的境界提升了。可是他自己,他自己離 開我們世界這個時候,佛法還沒傳到中國來,他是春秋時代的人,孟子是戰國時代的人,佛法是漢朝時候傳來 的,還沒有傳來。換句話說,我們可以說孔孟他們的境界到開悟的邊緣,我們通常講小悟、大悟、徹悟,他是 大悟,而且大悟貼近徹悟的邊緣,就差那麼一點,生忉利天。忉利天上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夫子生到忉利 天時間多久?還不到一個月,忉利天上不到一個月,我們人間兩千多年,人間一百年,忉利天一天,從這個地 方,你就曉得忉利天的福報。忉利天人看我們,我們人可憐,朝生暮死,早晨看他生的,晚上的時候他走了, 死一次了。所以這些常識,我們多知道一些,我們對這個世間不會留戀,太假了!古人把它比喻作夢幻泡影, 正確,真的是一場夢,一定要看破,看破,你就沒有障礙了,你把所有障礙都放下了,你這一生能成就。

  報身居實報土,示現普賢十願。普賢十願是平等的大願,禮敬平等,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代表的法身 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的日常生活待人接物,就是普賢十願,完全兌現了,禮敬諸佛,稱讚如來 ,廣修供養,廣修沒有邊際。修什麼供養?財供養、法供養、無畏供養,這三大類。這三大類裡頭最重要的是 法,法能幫助眾生開悟,能幫助眾生回頭,能幫助眾生一生成就。法裡頭無比殊勝的大法,就是淨宗法門。所 以,這一法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只要示現在眾生面前,沒有不講這個法門的。換句話說,其他一切法門是附 帶的,這是主要的。為什麼講其他的?這個他不能接受,才講其他的;這個能接受,就講這一個,不講第二個 。傳戒師,對他的弟子海賢老和尚,只傳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這個徒弟也真了不起,就這 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念到什麼功夫?念到大徹大悟,念到明心見性。為什麼不說別的?他是這個根器,應 機說法。一個老師教學,學生很多,根器都不相同,每個人學的不一樣,個個都有成就,成就開悟之後都一樣 ,沒成就之前不一樣。這些我們都要懂得,都要明瞭。

  第三,「應化身」。應化身是對誰?對十法界的,上面對四聖法界,下面對六道眾生。十法界裡頭,這 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們常常遊化的地方,在這個裡面,時間長的應身,時間短的化身。應身,這個身是跟 這個世間人一樣,像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個世界來,也來投胎,也有父母,也從出生慢慢長大,經歷這個過 程生老病死,這叫應身。化身,那像變魔術一樣,來指點你的,來幫助你,幫助完了就不見了,遇到好像是偶 然遇到的,走了之後就再也不見了,化身。應化身常有,很多,他不暴露身分,你不知道。

  像虛雲老和尚,四十七歲,發願朝五台山那一年,三步一拜,從普陀拜到五台,三年多的時間才走到。 在旅途當中兩次生病,病得很重,遇到一個乞丐救了他,兩次都是同一個乞丐,每一次都是十幾天,兩次加起 來大概一個月的樣子。這個乞丐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他的名字。他說他住五台山,跟他講,你到五 台山,你問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他到五台山去問,沒有人知道。到寺廟裡面去拜佛,拜完之後問大家,有沒 有人知道文吉這個人?有個老和尚告訴他,那是文殊菩薩,他才恍然大悟。文殊菩薩化身救他,跟他住半個月 ,走了。佛菩薩這種應化身,在這個世界上很普遍,只是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這是應化身。應身住在世間是 一世。有人說,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那是應身,那是真的,是他再來的;永明延壽,阿彌陀佛再來的 ;天台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應化在中國,不是以佛身,是以祖師大德的身分,出現在世間。

  所以,「常現方便有餘及同居等土」,方便有餘土,法身菩薩、諸佛如來常常現身,凡聖同居土也有現 身。眾生有緣,眾生對三寶能恭敬,能認真的學習,他就來了;如果不相信佛法,對佛法沒有恭敬心,他就不 來。由此可知,我們對三寶恭敬,這就是感,佛菩薩就有應,真誠、恭敬到極處,你會見到。宋朝瑩珂法師, 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就這一句佛號,至誠懇切,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三天。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 年,十年之後,壽命到了,我來接你往生。瑩珂也忽然變聰明了,跟佛要求,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 去。佛也很慈悲,就答應他了,跟他約定,三天之後我來接你。真的,三天之後他往生了。

  遍法界虛空界十方剎土,全是通的,一點障礙都沒有。障礙在我們自己,我們生煩惱,起心動念、分別 執著就障著,障礙這麼造成的。如果我們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通了。六種神通每個人都 有,是自性本具的、本有的,本自具足,不是外頭求來的。用外面的方法修也行,但得來的時候都不是圓滿的 ;明心見性,得到是圓滿的。這些理要懂,事就不懷疑,就真正相信了。根源就是一個性,自性、佛性,中國 老祖宗說本性,這是全宇宙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從它出現,能生萬法。你只要把能生萬法的這個性、這個體 找到了,一切萬法就沒有障礙了。性在,沒有失掉,就是有障礙,什麼障礙?佛講兩大類的障礙,第一類,煩 惱障,第二類,所知障,這個兩大類的障礙統統放下,智慧、德能,德能就是神通,就現前了。

  我們再看下面,「又佛之三身,實非一非三,而三而一,如伊三點,不縱不橫,不並不別,不可思議」 。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是真理、是實相,事實的真相。佛的三身實實在在說,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一即是三 ,三即是一,一是從佛菩薩自分上而說的,三是他起作用,幫助眾生解決問題時候用的,所以一是真,三是他 的化身,應化身。應化身不是為自己,應化身是為眾生,眾生有感,他自然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是這麼 回事情。我們求佛菩薩,佛菩薩現前多半是化身幫我們解決問題,我們的問題得到解決了,他就不見了,就走 了,以後再也看不到他了。像虛雲老和尚,兩次見到文殊菩薩,現的身都是乞丐,而且是同一個相貌,你認識 他,不多見。這是虛雲老和尚的孝心所感,他自己修禪功夫,有這個功夫才有這個感應,不是一般人能感應到 的。我們看黃念祖老居士《報恩談》裡面所講的,一個福建的法師朝五台山,在金剛洞裡面見到文殊菩薩,就 見一面,以後再見不到了,地方在哪裡找不到了,時間不長。虛雲老和尚,文殊菩薩現乞丐身,兩次照顧他, 時間差不多一個月。各人機感不相同,這都是真的,這不是假的。所以現身,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 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那個人信基督教,觀音菩薩現基督教身,牧師的身分,天主教現神父的身分、修女的身 分,統統可以現。菩薩跟我們的心不一樣,我們的心有侷限,有執著、有分別,菩薩沒有。阿彌陀佛看所有眾 生都是阿彌陀佛,這一點不假,看每個宗教都是阿彌陀佛,他沒有分別執著。

  「又化身有二:一者示生化身,即示現八相成道之身」,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我們通常叫他做應身,應 化,這第一種。第二種,「應現化身,應眾生機,而現勝應或劣應之身」,像釋迦牟尼佛,這是勝應,殊勝,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大家都能看到的;劣應身就是說我們普通人的,普通的這個身相。他說,「又可分為:佛 界化身」,第二種,「隨類化身」。佛界化身「現佛界之身」,諸佛如來同居在一個大會當中。隨類化身,隨 九法界,他在哪一類,與佛有緣,與菩薩有緣,他現在遇到困難,迫切需要人幫助他,佛菩薩就現身,現同類 身。就像虛雲老和尚,朝山在路上生病,動彈不得,這個時候文殊菩薩現乞丐的身分,荒野上沒人走路,乞丐 沒有人懷疑,現這種身,隨類現身。

  《彌陀要解》裡頭說:「今云阿彌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雖然示現化身,這個身也就是報 身,也就是法身,是真的,在一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來看,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三身之體是法身,法 身就是常寂光,一切法都從常寂光當中流出來,所以它是本體。底下說,「謂今經中」,現在經裡頭所說的, 「正在說法之佛,是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佛」。這就是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們這個地球上,出現在印 度,示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為我們表演八相成道,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同時即是報身佛與法身佛。此語精 妙。」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所說的,示生化身,仍復即報即法也,這一句,黃念老在此地為我們解釋,就 是我們經上所說的,正在說法的這個佛,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佛,同時也就是報身,也就是法身,這個話說得 好。我們看到這個地方怎麼看法?完全同意,完全肯定,沒有懷疑,為什麼?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總的來 說,就是眾生迷而不覺,如果覺悟了,十法界即是一法界,一法界就是佛法界。

  《圓中鈔》裡頭,「隨土感見,三身有異。隨機感見,四土不同。」這是幽溪大師在《彌陀經》註解, 他的註解叫《圓中鈔》,裡面說,隨土感見,三身有異,不一樣。隨機感見,四土不同。「是故若於同居,但 見同居本土者,則說法之佛,只是示生化身佛。」佛、菩薩能現無量無邊身,可以在同時同處出現,也可以同 時異處出現,也可以異時同處出現,乃至於異處異時出現。不是佛菩薩有意,佛菩薩沒有起心動念,有起心動 念就做不到,不起心不動念才能做到,妙就妙在此地。不起心不動念,怎麼會有這麼多現相?感應不相同,多 感一應,多感多應,一感一應,一感多應,眾生根機不一樣。真是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說得太好了!我們 一個人在一處,心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出現了,那個人心想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出現,想什麼,出現什 麼。想是感,佛是應。我們的念頭太多了,妄念紛飛,所以我們的想不注意、不集中,散亂的,有沒有感?有 感,感的力量弱。如果念頭集中,在一個短暫時間,幾分鐘、幾十分鐘專注,這個力量就強了。散心力量薄弱 ,專心力量很強,感應的不一樣。

  這個底下說,是故若於同居,但見同居本土者,則說法之佛,只是示生化身佛。就像我們見釋迦牟尼佛 ,三千年前出現在印度,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這個說法的佛是示生化身。「若見實報土,則見報身佛」。你見 到是凡聖同居土,所以你見到的佛是化身佛。如果你見到實報土,你明心見性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 你往生到極樂世界生實報土,你見到的阿彌陀佛是報身,報身佛,報身佛跟化身佛不一樣,但是要知道,在極 樂世界是一樣的,在別的地方不一樣。極樂世界的報身佛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在《觀經 》裡面介紹,阿彌陀佛的報身,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道光明,每一 道光明都看到有佛菩薩在講經教學度眾生。那個相太大了!而法身菩薩的相,跟法身佛的相是一樣的。那我們 這個身相,在報身佛是看不到身相的,他太大了,看不到,好像螞蟻一樣,螞蟻決定看不到我們人,高高大大 的這麼大,牠只能看到那一點點,牠看不到這麼大。這我們介紹極樂世界的國土,居住環境,介紹極樂世界的 人事環境。

  「若見常寂光」,就見到「法身」。常寂光就是法身,法身就是常寂光,它沒有現象。「佛之三身,譬 如摩尼寶珠。珠體、珠光、珠影,三者不相捨離」。珠之體是常寂光,珠之光是它的報身,珠的影是它的應化 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它真能辦事。法身、報身、應化身三身,「亦復如是」。譬如在極樂世界,阿彌陀 佛的化身無量無邊,遍滿十方虛空法界。他去幹什麼?他去接引十方法界念佛功夫成熟的人,去接引他往生。 佛要不化身去接引,眾生不知道極樂世界在哪裡,一定要得佛來接引。這個要記住,我們將來往生,一定是見 到阿彌陀佛才能跟他去,見到別的佛菩薩,不可以,為什麼?那是假的,跟他去了,就上當了,不知道帶到哪 裡去了。所以一定見本尊阿彌陀佛。妖魔鬼怪能變現佛菩薩,不敢變本尊,這個一定要知道。

  「同居橫具上三土」,也是這個意思。那上面三土,「表上三土,亦即在同居」,這句話說得好。「故 往生極樂同居,功德殊勝,不可思議」,這總結。不要認為同居土太低了,同居土跟我們這同居決定不一樣。 我們這個同居土裡頭見不到方便土,十法界裡頭,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我們見不到,但是在極樂世 界能見到,好像是透明的,你要想親近,一點困難都沒有,一點障礙都沒有,每一尊菩薩都願意教你,都願意 幫助你提升,都願意幫助你成佛,這是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我們這個世間只是嚮往,做不到,縱然能做到, 時間很短,緣分不深。不像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只要往生到那裡,跟佛、跟大眾都有極深的緣分,這個緣分 就是對彌陀信願持名而累積的。所以,表上三土,亦即在同居。故往生極樂同居,功德殊勝,不可思議,當然 之理。太微妙了,太不可思議!

  我們看下面一段,「又阿彌陀佛即是毘盧遮那如來」,毘盧遮那是法身佛。毘盧遮那是梵語,翻成中國 意思是遍一切處,遍一切處就是常寂光,所以法身如來。「如《彌陀疏鈔》曰:智覺云:總持教中,說三十七 佛,皆毘盧遮那一佛所現」。一佛能現一切佛,為什麼?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毘盧遮那,法身。惠能大 師告訴我們,能生萬法,法身就是自性,自性能生萬法,當然能現一切佛,一切佛皆毘盧遮那所現,一點都不 假。「謂遮那內心,證自受用,成於五智」,五種智慧。這個要用心去體會,常寂光的內心在哪裡?常寂光還 有內心嗎?能大師說得好,自性本自具足。用本自具足去體會,就能體會到常寂光裡面有這個德能。這個德能 證自受用,自受用是什麼?五種智慧。「自當中央法界清淨智」,這是中央的法界清淨智。這是一切智慧的根 源,無量無邊的智慧,都從這一個法界清淨智裡面生的。說中央,處處都是中央,決定不能把它分成東南西北 ,東南西北是它起作用,東南西北裡頭還有東南西北。

  「次從四智,流出四方四如來。其妙觀察智,流出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如來。則一佛而雙二土也。因彌 陀即毘盧,故云:一佛。土者,淨佛國土。二土者,華藏與極樂。雙者兼也,義為兼領」。意思就是說,這一 尊佛他教化兩個國土,兩個淨土都是他的教區,有這麼一個說法。能不能說得通?沒有不通的。為什麼沒有不 通?《華嚴經》上說得好,「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一法身就是毘盧遮那,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彌陀就是毘盧遮那,釋迦亦是毘盧遮那,東方琉璃世界藥師如來亦是毘盧遮那,都講得通。

  我們最大的難關,分別執著,一定要知道,分別執著是見思煩惱、塵沙煩惱,執著叫見思煩惱,分別叫 塵沙煩惱,這兩種煩惱都是障礙見性的,你要不放下,你不能明心見性。所以阿羅漢只放下執著,分別沒放下 ,他證阿羅漢,他就不如辟支佛,辟支佛比他高;辟支佛把分別斷了,不再分別了,不再分別才平等。我們經 題上,這總標出「清淨平等覺」,三乘,清淨是小乘;平等是大乘,大乘權教,沒見性;覺是大徹大悟、明心 見性。學佛修行修什麼?就是修這個,清淨平等覺。無論修什麼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包括念佛,清淨心沒有 得到,沒功夫,往生凡聖同居土;如果得清淨心,生方便有餘土;平等心,生方便有餘土的上輩三品,上品上 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得平等的;覺才生實報土,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此地說,一佛兼領兩個 淨土,這都是方便說法,實在講,阿彌陀佛的淨土是遍一切佛剎,十方一切佛剎都是阿彌陀佛的淨土,阿彌陀 佛的淨土廣大沒有邊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可思議。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