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學生:歲次乙未中元祭祖專刊。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大德仁者,阿彌陀佛!慚愧弟子蔡禮旭今日恭敬報告的主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孝道」。

  記得二OO三年九月在海南海口,我還沒講課以前,剛好看到《孝經》有言:「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當我看懂這句話的時候,那真是歡喜雀躍,高興得都坐不下來。先王有一個治理天下的好方法,它能讓人與人之間和睦和諧,互相關愛,上級下級、長輩晚輩不會埋怨——它就是孝道。

  像今年世界的狀況,水災、旱災、地震頻傳。祖先的教誨很清楚,災難的根源在人心,「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英國的湯恩比教授是真正有道德、有見識的長者,博覽各個民族的文化跟歷史。他感受到,唯有孔孟學說、大乘佛法,有仁愛、慈悲、博愛的精神,才能挽救世道人心。所以,他在三十多年前就大聲疾呼,要學習孔孟學說。孔孟學說特別強調孝道,強調「慎終追遠」,感謝祖先。

  所以,家庭也好,社會、世界也好,劫難是可以化解的,就看人心在一念之間的轉變,從自私自利、以自我為重的心,轉到孝道、仁愛的心。弘揚、力行、傳播中華文化,這對世界非常的重要。孝道最具體的就是《弟子規.入則孝》的經文,還再加上《孝經》,這個孝就能扎根扎得很穩。

  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在《孝經》中,孔夫子問曾子,對先王的「至德要道,汝知之乎」,你知道嗎?曾子馬上從座位上站起來說:學生智慧不夠,請老師開示。這個時候夫子就講:「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德行的根本在孝道,不管是世間、出世間的道德學問的成就,都要奠基在這個根本上,人找到根本,問題就解決了。「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個根基扎牢了,自自然然吸收天地的養分。一個人孝心起來了,他的仁愛心是水到渠成;我們的愛心提不起來,就是這個源頭活水沒有找到。當我們讀到「德之本也」,教育要從這裡開始,找到了根本,非常的歡喜。

  孝道起了,一個人能自強不息;孝道起了,他能同理心的去愛護他人,他人都是別人的父母,也是別人的孩子。《易經》有言:「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像大地一樣,萬物在上面生長,它都盡心盡力給萬物以營養,給予呵護。相同的,人真的有孝心,面對一切的人,都會把他當親人一樣的愛護,那種厚德就出來了。中國文化的核心所在就是這個「孝」字。

  二、父子有親

  孝,「老」下面是「子」,代表父母、祖先念念為下一代著想;上面是「老」,好像孩子背著父母,這是報恩。所以,奉養父母是每一個孩子自然天性的流露。

  我們老祖宗就是從「父子有親」來教導孩子。為什麼幾千年來,這麼多人接受古聖先賢的教誨、學問都很有成就?因為老祖宗的教育是順著天性的教育,人只要接觸就能接受。老祖宗通達人性,知道人本有的孝心、善心,很自然的就能把它喚醒。而且孩子一出生就是看見父母,接觸最多的也是父母。讓「父子有親」的天性終生保持,這是我們推展傳統文化的第一個目標。

  大家想像一下,一個六十幾歲的老人,看到他八十幾歲的父母,然後叫爸爸、媽媽的那個表情、神態,跟三歲的孩子跑過去抱他爸爸、媽媽一樣,這個人幸福不幸福?再去想一想七十多歲的老萊子,在那裡逗他父母開心。那是天性,一生都保持,心裡面一點習染都沒有,一點怨氣都沒有,一點情緒都沒有,純是一種天性的流露。一個人心裡面還有父母的不是,他即使再有錢、再有地位,也已經跟幸福、快樂絕緣了。

  一些青少年忤逆不孝,一些成人看了很生氣。一個人從天性變得忤逆,請問他的心要扭曲多少次?他也很可憐。一個人連父母都不愛、連父母都恨的時候,這個人是苦得不能再苦了。你不能跟他對立,不能責怪他,你感覺到他的苦,可能一句話就把他堅硬的心給化開了。慢慢的用孝道引導他,讓他把那些錯誤的思想放下來,這個是教育的功能。

  三、忠孝傳家

  為什麼我們幾千年的文化特別重視家庭教育?因為一個人處事待人的態度,是從家庭當中形成的。大家感受一下,這「孝悌」二字很微妙。在家是對父母、對兄長;到學校是對師父、對師兄、對師弟;到社會,不管學哪一門技能,到哪一個行業,跟隨著師父學,對待師父就好像自己的父母一樣恭敬,跟著師父一起學這門技能的,那也是師兄弟。孝悌二字,延伸到學校、延伸到社會,都是一個家道的延續。人真正能孝悌存心,他走到哪裡,真的都能把所有的朋友當兄弟看,「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對他有恩的領導、長者,他像對自家的長輩、父母一樣的回報恩德。

  我們在廈門講課五天,聽完課,有一位中學老師分享。他第一句話說道:「我上了課才知道德行的根本在孝道。不從這個根本,德行開不了」。接著他就說,他們那個村落住了四十戶人家,都姓吳,出了一百零九個後代,結果一百零八個大學以上學歷,只有一個是雖然考上大學,因為某些因素休學了;也就是說,這些下一代完全都有能力上大學。他說:「為什麼下一代的素質這麼齊?因為村落裡面的長者常常都告訴我們:『出外讀書、工作,重要節日要記得回家看父母。』」他們大年初一都親自陪父母到寺廟裡面祈福燒香,回來以後,再到各家向每一位長者拜年。然後,同輩的年輕人聚集在村落裡面的小學,一起就這一年讀書的經驗、工作的經驗交換寶貴的收穫。有孝、有悌,又好學,所以整個家族能夠興旺絕對不是偶然的。傳家有道,孝悌為本。

  范仲淹先生在我們歷代都是讀書人效法的楷模,他出生於西元九百八十九年,祖上都是有名的忠臣、宰相,唐朝的范履冰先生是宰相,漢朝的范滂是非常正直的人,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易經》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他祖上有德,能出這樣的聖賢後代。可見,忠臣的精神可以長存。

  我們看范仲淹先生的心念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他的子孫帶向了百代,甚至於千代不衰,家族興旺。我們在平鎮高中上課的時候,來了一位長者,他整個的相貌一看就知道是很有成就的官員。這位長者非常認真的在聽,還在那裡抄筆記。我們後生晚輩看到這樣的長者,都是肅然起敬。這位長者就是我們桃園縣的范副縣長,是范文正公的後代,他說道:「我沒有給范文正公丟臉」。他做了一輩子的公務人員,確實盡心盡力在為社會服務,於造橋鋪路、有關交通方面的事業,做了三十六年。

  我們親眼看到范公的後代,真正在各行各業都是表率。而且我們從范副縣長講的幾句話,深刻感覺到他們家教非常的好,對祖宗是非常的恭敬。由於這分恭敬的心,自己就不敢做出不好的行為,有辱祖宗的德行。

  范公曾在家門種了兩棵松樹,取名叫「君子樹」,他寫了一首詞句叫:「清蔭大庇,期與千年」(我的德行、風範要讓他們為榜樣,超過千年不衰)。你看范仲淹先生那時候他就有信心期與千年,我們已經有家室的人也要有這樣的反思。

  四、百善孝為先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百善孝為先」。百善孝為先,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孝為百善之首;第二個意思是孝開了,百善都開,孝是德之根本。教育一定要從孝開始教。找到根本,德行才長得起來。

  當一個孩子有孝心的時候,他很多行為就會起很大的變化。比方說《弟子規》說:「父母呼,應勿緩」,有孝心的孩子不可能對父母講話很衝。當一個人對父母講話都懂得恭敬,這個態度一內化,以後面對長輩講話也會恭敬。《弟子規》說:「冬則溫,夏則凊」,有孝心的孩子懂得要去關懷、體恤父母,他這種心慢慢內化,又能夠轉移到對其他的長者,甚至於他所有的親人。所以孩子的關懷心、孩子的細心從哪裡開始?從對父母的這分孝心開始。然後對他自己的身體他也會愛護,因為他有孝心,怕父母擔憂,「身有傷,貽親憂」。我們有一個孩子感冒了,他在日記上寫道:「今天我感冒了,我很難過。不是因為我感冒很痛苦,而是我感冒了是不孝,因為『身有傷,貽親憂』。」有孝心的孩子不會養成很多摧殘自己身體的壞習慣,他會自愛,他會自重。「德有傷,貽親羞」,孩子有這分孝心,他會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絕對不能讓父母丟臉。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十二德目中的其他德行,也是從孝道延伸出來的。一個人在家庭當中形成的德行,是一個人做人的根基所在。我們看父子關係,以前在古代,皇帝叫「君父」,是把孝心自然的轉變成忠心,「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到學校去讀書,老師叫「師父」,同學叫「師兄」、「師弟」。

  比如「悌」,友愛兄弟姐妹。《弟子規》說:「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忠」,忠心。一個人對父母都不忠誠,他怎麼對別人忠誠?所以「入則孝」說:「親所好,力為具。」忠誠就從這裡出來。

  「信」,誠信,這也是從對父母的誠信來的。「父母命,行勿懶」,答應父母的事情趕緊去做。留名青史的聖哲人有一個原動力,就是對父母的忠信,甚至是對祖宗的忠信。

  禮義廉恥是人生的枝幹。「禮」,當然也是對父母的恭敬開始的。「父母呼,應勿緩」、「出必告,反必面」、「長者先,幼者後」,從對父母的恭敬,自然養成了一個禮的態度。

  「義」,《弟子規》裡面講:「事死者,如事生」,那種情義,父母離開了都沒有減少,也是從孝道來的。

  「廉」,「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恥」,人羞恥心的源頭在哪裡?我們小時候最怕哪句話?「真沒家教!」別人一講,好像很難受,趕緊收斂。「德有傷,貽親羞」,怕讓父母蒙羞,這是一個人羞恥心的源頭。

  仁愛和平是花果。「仁」,設身處地,「冬則溫,夏則凊」,體恤得很細微。「愛」,「親有疾,藥先嘗」。「和」,「怡吾色,柔吾聲」,要心平氣和去勸。要勸到什麼程度?勸到「號泣隨,撻無怨」,連父母打他、罵他,他都能心平氣和,不跟父母計較,不生一點怨恨,這個人一生的修養才能到「平」。他不記恨父母,只記父母的好,只想著怎麼做才能真正勸誡父母,這個人才有和、平的修養。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既張,國乃復興,「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所以,推行禮義廉恥是治國,一個團體一定要有禮義廉恥才能維繫。仁愛和平的精神,可以讓天下相互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不是遙不可及的,我們每一個人努力去修養德行都能做到。

  現在看起來社會問題頻傳,但只要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十二個德目都在人的心中,還有哪個問題不能解決?有孝悌了,哪來的家庭衝突?有忠信了,哪來的跳槽、哪來的不講信用?有禮了,就不衝突,互相尊重。有義了,人就有情義、恩義,哪有現在離婚率這麼高的現象?有廉恥了,哪有人再貪污?有仁愛和平了,那就是互相愛護、互相尊重的和諧社會。

  所以,要實現理想的社會目標,一定要從孝道入手。一個企業肯去做,也能「上下無怨,民用和睦」。誰最有福氣?肯聽聖人、肯聽老祖宗的教導,去落實在自己的家庭、企業、團體,這個人最有福氣,因為他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經營人生。所以,我們得要從根本上去努力,不能好高騖遠。

  我們這個時代特別強調民族團結,但如果沒有孝悌忠信的德行,怎麼團結?這麼好的理念,一定要通過教育,通過德行的教化才能達到,不然都是口號。我們強調民族的大團結,一定要從孝養父母、友愛兄弟,愛自己的家族開始。

  五、舉孝廉

  現在社會特別強調民主、民權,但是假如沒有接受禮義廉恥的教化,選出來的人無禮,都謀自己的私利,沒有道義,沒有禮義,沒有廉恥,結果會怎麼樣?

  古代從漢武帝時期就強調人才兩個審核標準,舉孝廉。這是太有智慧了!孝是德行,這是做人的基礎;廉,能清廉,就不貪污,這是做事的基礎。廉潔了,整個政治風氣就好。舉孝廉承傳了兩千年沒有變過,而且朝廷審核官員政績,第一個就是舉了多少孝廉、多少人才。這個考核標準太重要,讓所有為官者都知道,他最重要的工作是選拔人才、為國舉才。有人才,才能繼續照顧、教化老百姓,這個機制在民主社會容易被忽略,但這個影響很深遠。栽培人才不是一、二年辦得到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抓到德行才是本,有德,制度才能用得好;沒有德,都拿著制度在玩弄,謀自己的私利去了。所以,知道「舉孝廉」,人民投票就會去調查候選人孝不孝順、廉不廉潔。這樣才能選出好人,才能辦好政治,為政在人。所以,人沒有判斷力,不只毀了自己的人生,可能連國家的前途都會毀掉。

  六、結語

  孝是德的根本所在。我們明白了這些道理,就有信心從自己做起,進而把老祖宗這些好的智慧,分享給有緣的親朋好友。

  人生不要追求帶不走的東西,人生要努力的,是能留下來的道德、精神。我們到底能留給我們的孩子、家庭什麼樣的家道,什麼樣的家風?這才是長長久久的。我們在單位,能不能給予後來的同仁最好的榜樣?「留取丹心照汗青」,讓我們工作過的單位、團體,念念都不忘我們的風範跟貢獻。

  現在民族文化的承傳,確實是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我們有沒有這一分擔當,真正承傳起我們五千年的文化,對得起祖先,對得起後代子孫?我們要立志,我們這一代是承傳中華文化最重要的一代,這一代不傳,會斷啊!我們承傳下去之後,從我們這一代到下一代,都能看得懂《四庫全書》,看得懂四書五經。

  學傳統文化一定要效法、學習至聖先師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一生致力於文化的復興。老人家知道,「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有了好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人心善良,才有幸福美滿的家庭、社會、生活,所以夫子一生從事教學工作。老人家的願望:「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夫子那個時代,禮崩樂壞,教化人心是相當不容易的,可是夫子一生堅定不移的做。我們學到夫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的努力,很可能這一輩子根本看不到成果出現,但是,道義所應該為的事情,再怎麼艱難,所謂上刀山、下油鍋都不怕。

  夫子堅持承傳人類、民族文化的使命,當下就感動了他千千萬萬的弟子,以至於這二千五百多年,太多人聽聞夫子的風範跟教誨,都樹立了「以天下為己任」的志向。歷代的聖人,都以夫子為榜樣。夫子的堅持,上下承傳了五千年的文化。而在孔子之後成為聖賢的人,大都是效法了孔子的精神,他的精神長存!

  所以,孔子是我們人生最好的榜樣。二千五百多年來,哪一個家庭的幸福,哪一個社會朝代的安定,離開了我們孔夫子的教誨?我們效法孔夫子的一生,以師志為己志。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科技、交通都很發達,地球已經變成了一個「地球村」,休戚與共、息息相關,這個時候再不把孝道、仁愛的思想盡力的做出來、弘傳開來,這個世界只有死路一條,僥倖不得。不管我們在哪一個行業,只要真的肯依教奉行,就能夠給我們的社會、民族以至世界帶來非常大的利益。文化的復興,最重要的就是榜樣的力量。從我們的社區,從我們的企業、學校、團體做起,從我們自己的家族做起。家是社會非常重要的單位、基礎,家族都和樂,這個社會就安定了。

  以上是慚愧弟子蔡禮旭恭敬報告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如有不妥之處,誠請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大德同修惠予批評指正,無盡感恩。阿彌陀佛!慚愧弟子禮旭頂禮敬呈。

  老法師:我們聽了蔡老師這篇報告,聯想到昨天有從國內來的兩位大德,跟我談起最近在國內辦論壇,請不到老師,要我給他介紹。我說我不能給你介紹,這個例子不能開。開了之後,好不好?表面上看到是好,實際上我們的損失太大了。他想請的老師,包括蔡老師在內。告訴我,國內的一些論壇有不少年了,現在慢慢變質了,真正好的老師也都不出來了,老師需要提升。論壇不能太多,大家爭著辦,都走向名聞利養,把辦論壇的目標、方向都錯了,毛病出在這個地方。

  這個事情重不重要?重要。用什麼方法?這些老師講經的這些材料都是課程,不必要人去,他只提供教材就好了。這樁事情做得最成功的,潮州的謝總,黃河道德講堂,他從開辦到現在,今年是第四年,辦得好。他有沒有老師?沒有老師,自始至今沒有請過老師。怎麼教?全用光碟。他把國內這麼多論壇這些光碟他統統都蒐集到,在這裡選擇最好的、他所需要的。上課放光碟,只要有一個助教,或者是教練,幫助大家聽講之後有問題他來解決,他來解答,就成功了。教練好訓練,教練怎麼訓練?像這門功課,如果他要當教練,他首先把這篇講演學個三十遍、五十遍、一百遍,他就有能力做教授,會教得很好。他們這個方法成功了。

  如果我們再不振奮起來,我心裡常常想,擺在面前的現象,我們學習聖賢傳統文化的,實際上是怎麼樣?是在滑坡。我們跟我們老師這一代有很大的差距,比不上;老師向他那一代的老師做比,他也不如,他沒有超過,他是往下墜落。現在看我們教的這批學生,跟我們比有很大差距,二十年之後大學沒教授了,請不到了;不但大學沒教授,很可能連高中都沒有老師了,老師只能教到初中。向上提升怎麼辦?我認為光碟是個好辦法,好老師上課都要用錄像把它錄下來。真正要擔任助教的時候,就是我這個方法,把老師的東西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說不定這個助教將來開悟了。為什麼?他一門專修,他在修定,修定開慧。有可能,不是沒有可能。這是個好的方法,這是好的途徑。

  聖賢學問根本,這些年來我提出兩個字,一個孝、一個敬。沒有真誠,沒有孝敬,孔夫子來教,釋迦牟尼佛來教,他都不會開悟。為什麼?人不孝不敬、貢高我慢就完了。我是在六十四年前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老師就告訴我。我們那個時候生活非常清苦,想學一點東西很難,只想老師能夠准許我們到他學校裡面去旁聽。我寫了一封信,寄了一篇文章給他看,目的是希望旁聽他的課程。他回我一封信,約我到他家裡見面,我就到他家裡去看他。他問我的學歷,我說初中畢業,高中念了半年,又遇到戰爭,到台灣來。抗戰期間失學四年,四年沒有學校念書。他問我,你有沒有騙我?我說我不敢騙老師。他說你寫的信,你寫的文章,我們台大學生寫不出來。我說您懷疑從這來的,我說我雖然沒有上學,我喜歡讀書,我沒有離開書本。

  老師就告訴我,現在的學校(六十四年前台灣大學),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來聽課你會大失所望。我聽到這個話,老師完全拒絕了,所以當時表情一定很沮喪、很難過。我們沉默了五分鐘,大概五、六分鐘,老師說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約定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兩個小時,我給你上兩個小時課。我跟他學的是在他家裡學的。所以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為什麼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先生願意教,學生不願意聽,那我們就懂得了。老師為什麼要上課?他是職業教師,他要靠這個生活,他要不教書了,他沒辦法謀生。那怎麼教法?叫敷衍塞責。學生,小學生要考中學,中學生要考大學,肯念書;大學生不再想往上面學,等到畢業,到社會上找工作去了,他不讀書了,他在等著拿文憑。老師清楚,既然你不想學,講了也沒用。

  台灣的學校如是,以後我到國外,看到許多大學亦如是。我移民到澳洲,當時澳洲的移民部長、多元文化部長,這兩個部是一個人兼的,他是兩個部長,我跟他見過兩次面,談得很投緣。他知道我在新加坡團結宗教做得很好,他就非常希望我到澳洲去。我的移民手續在香港辦的,他打電話給這邊的領事,我這個案件兩個星期辦好,限制他時間。所以領事就很不高興,你怎麼拿我的上司來壓我?但是他還是照辦了,兩個星期通知我去拿簽證。一般簽證在櫃台上,我這個不是,在他辦公室。拿了簽證,中午在一起吃飯,聊了三個多鐘點。我就告訴他,我跟部長見過兩次面,他希望我到澳洲幫助他團結宗教、團結族群,這麼個原因。他才了解,非常歡喜。確實移民到澳洲,對我非常優待。

  到澳洲去之後,學校把這兩樁事情交給大學去辦,這是很聰明的做法。為什麼?大學是公正的,不會偏政府,也不會偏別人,不會偏於哪一方,公正的。我在澳洲就常常跟這些大學校長見面,他們也非常喜歡跟我聊天,常常在一起吃飯,搞得很熟了。九一一之後,美國九一一發生這個事件,昆士蘭大學的校長,他是搞和平的,他學校有和平學院,很少,全世界只有八個學校有和平學院。它有學位,這些學生大多數是在聯合國服務,做和平工作。格里菲斯大學也做這個工作,做宗教團結跟種族,主要是土著。土著實在講怨氣很深,他們把土著這些田地都佔領了,把他趕到澳洲中央,中央都是沙漠,他們生活很苦,怨氣很重,希望我調解。所以我跟土著接觸、跟宗教接觸,這些大學協助。

  九一一事件之後,和平學院的教授開了一個會議,找我去參加他們的會議,我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八個大學有這種學院,很特殊的。我聽他們的報告,他們做了五十分鐘的報告,我聽了之後,他們解決不了問題。我問他們,你們用什麼理念、用什麼方法來化解衝突?他說他們是用西方傳統的,用報復、用鎮壓。現在這個鎮壓、報復變成了恐怖戰爭,不但沒有化解,它升級了,變成恐怖戰爭。所以他們就反省,這個方法錯誤,我們要另外再找途徑。他就想到我,我在新加坡做團結宗教的工作,做得很成功,找我。

  我就告訴他,衝突,兩方面,你們沒找到根。我說衝突的根在哪裡?你們只看到兩個宗教、兩個國家發生衝突,我說根不在這裡,根在哪裡?根在家庭,你們有沒有想到?現在這個社會離婚率多少,離婚是為什麼?夫妻衝突、父子衝突、兄弟衝突,這樣的人走向社會,他能跟人不衝突嗎?我引導他們,你們的思惟往深處去想,去找根。我說還有更深的根,他們很驚訝,更深的根是什麼?我說中國人講的,本性跟習性的衝突。這個連翻都不好翻,我就舉例子,我說譬如有利,這個利在我們眼前,我們第一個念頭,這個利是我得到,自利,還是我分享給大家?他們說當然自利。那你們現在不馬上發生衝突嗎?那怎麼樣?我們能夠說是利給大家,衝突就沒有了;你要想獨佔,每個人都想獨佔,衝突就從這麼來的。所以,一定要大公無私,你才能做好這個工作。

  第一天我們談了兩個多小時,第二個星期,學校又來找我,學校把聘書都寫好了,要聘請我做和平學院教授,學校要送博士學位給我。我說我不要這個,這個沒有意思,沒用處。我說我很喜歡這種座談會,跟大家聊天。兩位校長就勸我,你一定要。我說為什麼?他說你的這些想法確實能夠幫助聯合國解決問題,他說希望你能代表學校、代表澳洲,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我聽到這個,這也是我應該做的,如果有這個緣分,盡一分綿薄之力,希望能化解衝突,能促進世界的安定和諧,好事情,所以我就接受了。

  從二OO三年開始,就代表學校、代表澳洲,一直到現在,參加了十幾次這些會議。長了不少見識,在以前,我們腦子裡沒這個問題,從來沒想過,不接觸。第一次接觸是二OO三年,第一次參加這個活動,就是教科文組織主辦的,在曼谷,曼谷大學。我在曼谷住了八天,跟泰國皇室結了緣,跟他們的首相結了緣分,建立很好的關係,一直到現在我們都有往來。有機會跟這些人常常在一起,常常在一起,他們都喜歡跟我聊天,什麼話都問,什麼問題都談。畢竟我們是人微言輕,他們喜歡,他做不了主,泰國的政變太頻繁了,非常不穩定。

  泰國的佛教我看到了。我在泰國,那年正好二OO三年,是泰國的太子五十歲生日。泰皇跟我同年,現在還沒交給他兒子,英皇跟我也同年,我們都是屬兔的,一九二七年出生的。所以這就談到,沒有誠意、沒有恭敬,做不到真誠、清淨、平等、慈悲,化解衝突很難有成就。孝了不起,這孝是根,我們孝順自己父母,擴大就孝順一切眾生,真正幫助他。

  我在泰國碰到皇太子的生日,他們的副首相查瓦利將軍,他是三軍總司令。他本來是首相,被國外的金融風暴,泰國受了很大的影響,所以他辭職,他把他副首相提升做首相,他自己做副首相。所以還是很有權威的,他接待我。那年他們為了慶祝太子生日,替太子做一樁好事情,建一個僧伽醫院。因為泰國是小乘佛教,不接觸婦女,護士,女性的護士他不接受,女性的醫生他不接受,必須建一個醫院全部都是男眾,建個僧伽醫院。這個工作就是副首相他負責做籌備,籌備這個事情。

  有一天在電視台,規模很大,電視台那個演播室坐三百多人,大演播室,他的夫人上台去表演,唱歌,籌款。我就問他,這個醫院預算多少錢?二百五十萬美金。我說你現在籌備了多少錢?他說五十萬,還差兩百萬。我就告訴他,這兩百萬我送給你,我們也結這個好的法緣。因為中國是大乘,泰國是小乘,大乘跟小乘的摩擦很深,這幾百年來都沒有好感。大乘瞧不起小乘,小乘說大乘非佛說,不是佛說的,是假的,不是真的。這是個機會,我們做一點好事,把大小乘的感情拉動起來,這兩百萬值得。所以這個醫院建成了,他醫院用我的名字做醫院的名字。這個是我們在泰國結的緣分,這都是機緣,遇到這個事情應該要做,是好事,一定要做,沒有任何考慮。

  我移民,一九九九年移民到新加坡,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半,把新加坡九個宗教團結起來。怎麼團結法?「四攝法」,每個宗教去送禮、去拜訪。我們見到他們的神,我們下拜,他們就感到很驚訝,我們尊重你。每一個宗教都有附帶做一些慈善事業,我們捐款,每個宗教送十萬新幣。我用一百萬團結起來,很有意義。所以佛教給我們,多請客、多送禮,愛語、利行、同事,就會把人團結起來。哪個重要?團結宗教重要,我們自己蓋廟堂什麼的,那不重要,宗教團結才能夠化解衝突,才能夠促進社會的安定和諧,這個重要。

  所以我們一直都想,宗教如何變成一家?那就是所有宗教都住在一起。我在澳洲這個十三年,搞成功了,現在我給他們建一個中心,宗教活動中心,每一個宗教在活動中心都有辦公室,每一個宗教活動都在一起。有很多講堂,大講堂可以容納一千人,小講堂,最小的五、六十個人,你們的活動人數多就用大講堂,人數少就用小講堂,有十幾個講堂。大家常常在一起,熟了。這裡面有宿舍、有餐廳,有文藝表演的舞台。澳洲土地便宜,工資也不貴,我建一個活動中心送給大家,做為你們認真的團結起來了,我送一份禮物給大家。

  我還送了一塊地,買了一塊農地,大概有英畝有九百多畝,九百多英畝。一個英畝是六個中國畝,九百畝,很大一塊地,九百畝,合中國大概五千畝,五千畝地,送給他們,讓大家所有宗教共同耕耘這塊土地。收成按比例分,信徒的比例,你的信徒佔百分之五十,那個收穫你就拿百分之五十。我們佛教徒不多,佛教徒在那兒大概只有一千多人,恐怕排名到第十,所以我們就分得少。大家共同耕一塊土地,有一個活動中心。所以我到英國看到那個活動中心,跟我想法一樣,我規模小,他規模大,他搞全世界的,我是搞一個城市的。這個將來有機會的時候,都可以到澳洲去參觀。我們迫切需要的就是每個宗教要提出36O,我們共同學習的課程,必修課。我們認識自己的宗教,也認識別人宗教,才不至於產生誤會,這個很重要。

  所以像蔡老師這篇報告,中國大陸要辦論壇,拿光碟去就可以。如果要想收到很好的效果,就找一個助教,把這份東西研究透徹。研究透徹,方法很簡單,就是多看、多聽,看上三十遍、五十遍,他就很熟了,別人提出問題他就能解答。要從這裡下手。真正產生效果,論壇人數不要多,不要搞很大規模,搞得很熱鬧,那個沒有意思。一、二百人最理想,不搞太大的,重質不重量。學了之後,希望大家都能夠在家裡頭落實,在工作裡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上落實,就產生效果。

  所以佛經典,佛教導我們,我們得真幹。你說四攝法多好,我們在這麼多年來,人緣為什麼這麼好?就是四攝法,多送禮。我們這兒印了很多經書,每個人到這兒來,回去都帶一大包,有光碟,這些都可以帶回去慢慢去看,慢慢去學習,這個好。孝道確實是根,孝、敬。我們自己認真做,才能幫助別人做。好,我們再看下一篇。

  學生:「人是教得好的」訪談節錄—百姓是教得好的(一)

  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大德仁者,阿彌陀佛!慚愧弟子妙音今日恭敬報告的主題是——「百姓是教得好的(一)」。

  前言:君子德風,小人德草

  古語有言,「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君子,在家庭中是指父母、長輩,在學校裡是指老師,在社會上是指官員,在國家是指領導人、領袖,他們就如同風一樣,這是孔老夫子的比喻。小人,是老百姓、小民,在家庭中是指孩子、晚輩,在學校裡是指學生,在單位裡是指下屬,在社會上是指老百姓。「草上之風必偃」,家庭中的家長,學校裡的老師,社會的長官、官員,國家的君王、領袖,他們就如同風一樣,風往哪邊颳,草就往哪邊倒。「必」字用得多肯定,就是一定會這樣。

  由此可知,風向太重要了。用淨空老教授的話來說,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教出來的,就看你怎麼教。教化的「化」字是中性詞,教好的都成為好人,教壞的,那壞人就太多了。這全在於「風」的方向,也就是做領導的,做家長、做老師、做官員的,我們的價值觀決定一切,老百姓的價值觀是要看居上位者(也就是君王),這是古往今來未曾改變過的真理、規律。所以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提醒這三種身分的人,其一言一行影響著百姓的生死存亡。綱是榜樣,你做出什麼樣的榜樣,老百姓自然隨風而從。

  在從前的社會風氣很淳樸,沒有人貪錢,全都是無私奉獻。而現在人崇尚什麼?所謂「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看著這些大標語,人們馬上就聞風而動。由於社會風氣崇尚功利,經濟、法律掛帥,因此造成人人都講求法律,不重道德與人情。據新聞報導,有人在馬路上不小心把行人撞倒了,兩個人都不起來,躺在地上打手機、發短信。為什麼?要證據,趕緊報警,讓警察過來。為什麼如此計較?就是幾十年來形成的觀念,人人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一切都是依靠法律。

  《群書治要.老子》說「法令滋彰」,人人都是用法律來解決問題,結果是「盜賊多有」,盜賊、無恥的人愈來愈多。這是兩千多年前老子所說的話。孔老夫子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以上面這則新聞為例,即使是全世界人都在這圍著,他就是不起來,就是不給你們讓路,沒有一點羞恥心,「民免而無恥」。什麼原因?「道之以政」,用政令來引導人民,用刑罰、用法律來管制人民,就會造成這樣的結果。

  不僅如此,現在的電影、電視、網路、媒體都普遍倡導張揚個性、放縱欲望,且行之有年,都認為這是正常的。如同《左傳》所說,「人棄常則妖興」,把正常的倫理道德拋棄,人都變成妖,群魔亂舞,一片亂象,災難隨之而來,這就是因果報應。從這些新聞報導看到,人沒有廉恥心了。老教授常說,人要是沒有羞恥心,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

  一、教化百姓,王政之始

  我們都希望好人常在,不要出現壞人,所以老百姓的教化就太重要了,也就是說教化是王政之始,可不慎乎?唐太宗說,「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這社會的治亂、朝代的更替、興衰從何而來?拿歷史的借鏡參看,就知道這個社會要往哪個方向走。是治是亂、生死存亡,全都在君子德風的教化,就看怎麼教。我們給老百姓到底教什麼?廣東省某縣有一個小鎮,政府在那裡推行傳統文化教育,所產生的變化讓世人震驚和讚歎。

  某鎮的楊書記說:「組織部叫我來這裡我都不敢來,因為聽他們說這裡上訪很厲害。在沒來之前,就很多人說這裡民風不太好,各方面農村的矛盾比較多,上訪的也多,群眾家家戶戶也不是很和諧。還有他們說家庭矛盾,離婚,各方面的都有。」這個小鎮的離婚率是比較高的,「因為這裡人外出打工的人比較多,我們在這方面花了很多的時間去調解、去調和」。但是調解之後的效果怎麼樣?楊書記說:「效果都不理想,這單調好了,那單又來,都是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這個問題比較突出。」問:「這個鎮裡邊的幹部、領導,去跟這些當地的百姓交流的時候,大家是什麼態度?」答:「好像用仇視的眼光看著我們。」都是用一種對立的態度。楊書記接著說:「這個問題也困擾我們很久,怎樣把幹群關係搞起來。你說給他錢,他收了你的錢,下次他還是這樣,就好像說政府有錢了,給我錢好像應該的。這個方面我們都說怎麼辦才好?」因此,幹群關係非常的尖銳。

  但是,自從遇到了中華傳統文化,某鎮開始發生了變化。楊書記說:「是因為我們縣委縣政府徐書記提出學習傳統文化,我們就知道,這是我們解決農村問題,建設和諧家庭的法寶。」起初他們並不知道這種教育能起多大的作用,「當時我們沒學,自己也不知道學了會怎麼樣。首先我就要說,我們班子成員把那些光盤拿了一百套,一村只有一套。一套讓他們黨員開會,不管開什麼會先把光盤一放,大家先看,今天看這個,明天看那個;然後特別把村幹部、村小組長,還有個別思想不怎麼好的也請他來看。看了以後我們大家說,這個是我錯了,是我不對。」村幹部和村民都開始自我反省。

  楊書記說:「這個的的確確從我身邊感受到、感悟到,我這個幹部,歷屆書記、鎮長都給他罵,父母他也沒供養、沒贍養過。」當時是把傳統文化光盤拿給鎮幹部、村幹部們看。楊書記介紹,此鎮有十四條村、一個社區,「現在我們十四條村,每條村都有個道德講堂,讓大家去」。最開始村民們並不相信,只是領導們帶頭看,「然後我們就說,打麻將的不要打,買六合彩的、賭的都停下來,你去那裡看一次,我給你一支牙膏、一袋洗衣粉或者一條毛巾」。鎮政府通過獎勵的方式,鼓勵老百姓學習傳統文化。「這個是引導他,讓他進這個門,一開始是比較難。現在我們整個鎮氛圍相當好,大家坐在一起都說傳統文化,說《弟子規》,說做人、說做事、說生活,不會在背後說其他人壞話,談人家怎麼怎麼樣。」

  在從前,某鎮的民風並非如此,很多村民常常聚在一起賭六合彩、打麻將。楊書記說:「打麻將那非常多,我們叫派出所去抓,抓了又來,這都沒辦法,當時我們也很頭痛。現在我們坐在一起都說,誰沒學過傳統文化的,誰學傳統文化學得比較好的,我看到這樣非常欣慰。現在晚上他們每家每戶,不是看經典頻道就是看光盤。我就問他們,幹嘛現在不打麻將?他說打麻將沒人打了,因為打麻將晚回去,跟家人又有矛盾。現在學了傳統文化,他說自己以前錯了很多,這樣的生活真的很和諧、很幸福。」

  二、大同世界,人類理想

  古往今來,人類的理想就是大同世界、大同社會。中國古人說得非常清楚,記載在《群書治要.禮記》中的「禮運大同篇」,大同社會是怎樣的景象?「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他不是只愛自己的親人,其他的人也愛。《弟子規》說,「凡是人,皆須愛」、「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這個社會、國家就如同一家人一樣,「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都有人照顧、都有人養護。「男有分,女有歸」,他不會紊亂,而是各盡職責,各有天分。「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貨就是財物,沒有人浪費它,而且都不是藏在自己家裡,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人們恥於偷奸耍滑,都希望為社會、為大眾多出點力氣,而且不計報酬,「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人們都不講謀略,都不講奸詐。「盜竊亂賊而不作」,這些佔便宜、偷東西的強盜、惡人都沒有了。「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就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大同社會。這是概略的描畫,是謂大同。《禮記》這部著作距今至少是三千、四千年以上,口耳相傳的時間就更長。這麼多年來,人類的理想並沒有改變,超越時空,涵括古今中外,說明它和人性是相通的。這個理想並不是誰發明創造的,而是人類本性所必需的大同世界。

  《禮運大同篇》開篇頭一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是天道、人性的總原則,不是誰發明創造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某個人的,這就叫大道,它運行起來永不停息,從古至今未曾改變。「選賢與能」,找好人,找聖人、賢人、能人,把他選拔出來做官員、做領導。「講信修睦」,特別是指官員,「講」有倡導、講究的意思,這些官員帶頭倡導講信用;「修睦」是他用各種手段和方法,使整個社會、人民都互相親愛,睦是親愛的意思。「故人不獨親其親」,這個「故」是結果的意思,官員教化在先,大同世界善果在後。到廣東某縣某鎮去參觀學習,令人遙想數千年前周朝的治世,見到歷朝歷代一致推崇的大同世界的氛圍,官員們「天下為公」,「講信修睦」。此鎮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全鎮的風氣為之一變,人心改善,相信這條道一直走下去,大同世界一定會在小鎮實現。

  《群書治要.論語》說,人民如何才能得到幸福?第一「富之」,不要讓他貧困;隨後就是「教之」,要教導他。孟老夫子解釋得很清楚,「人之有道也」,就是人間的正道,「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你不教育他,「則近於禽獸」,那麼人都和動物差不多。聖人見此很擔憂,「使契為司徒」,這是三皇五帝的時代,堯舜任命契做司徒,也就是教育部長,專管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是《孟子.滕文公》的經文。由此可知,上古時期堯舜禹湯的時代,就開始教導五倫了。說明這是天道,自古以來五倫就沒有變更過。

  三、學習聖教,民風轉變

  此鎮的試驗看似偶然,其實不然,鎮委書記是一位有良知的人。採訪者問:「做為一個鎮的父母官,您感覺學了傳統文化之後,整個鎮有哪些風貌上的變化、人心上的變化?」楊書記答:「從今年我們學傳統文化,我們整個村民、村風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第一個,上訪的直接少了一大半」,村民上訪者減少一大半,「到市裡上訪一宗都沒有」。楊書記說:「跟他談,談不了,我就把這個(傳統文化光盤)給他,我說你認真看一下,看了以後還想不通,還想上訪的,到時我們再談。現在他也沒去上訪了。很多的時候我們去調解農村工作,我都叫他們要帶上這個去,首先問他,你有沒有看過?他說看過了,看過的跟他談談感受。他說算了,讓他一步,大家都算了。」百姓全然改觀,都講求謙讓了,和過去你不讓他、他不讓你的相互爭吵形成鮮明對比。楊書記說:「這個是解決農村基本問題的法寶。我們縣委縣政府提出建設幸福鄉村,我看首先要把傳統文化貫徹到每個人,大家都要學,學了真管用,非常管用。」

  此鎮不但是上訪總數和人數都大幅度降低,而且離婚率也下降。楊書記說:「第二個,農村的離婚率,今年在我鎮法庭辦理離婚的只有幾宗,去年十幾宗,今年才三宗。一個鎮兩萬多人,現在幾十宗降到三宗,而且還有幾宗要復婚的。」原本要離婚的,現在要復婚了。因此書記感慨的說:「好人是教出來的!」

  不僅是百姓如此,幹部們的變化也很大,楊書記說:「現在我的幹部,他們每一項工作都很認真去負責,很認真去落實。以前說上班要點名有沒有到,工作有沒有落實,現在也不用了。」採訪者說:「他們知道這樣為老百姓服務,給自己積德,對自己的父母、對孩子、對家人都好!」書記點頭稱是。

  此鎮整體的變化很大,書記說:「可以說我這個團隊到目前非常和諧,我可以大膽的這樣講,我相信未來也會一樣。為什麼會一樣?他們大家都學了。」這就說明,時間很短,但是效果很大。楊書記非常肯定的說:「效果相當大,很多人都想像不到,想不到他變化這麼大。你不要做壞事,做了壞事下一代有報應,作用力、反作用力,這個真的。」因果報應的教育非常管用。楊書記說:「我們下去做農民工作,我們就說為什麼說以前人做壞事的,最後他不是很短命嗎?他們說是啊,的確也是這樣。做好人做好事的,他遇到困難、遇到問題,是很多人關心他。當時我們跟他說,他不信的話,我們拿這個跟他一談,跟他說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宗留下的,不是政府說的。」

  這次在此鎮採訪,鎮委書記給人的印象極其深刻,能夠體會到他從前確實是痛苦太久,找不到方法。自從他得到聖賢教育的光盤,用道德講堂的方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見效了,他感到無比歡喜。從前淨空老教授所做過的實驗點,安徽廬江湯池鎮,也是在幾個月之內產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因此,聖賢教育是放之四海而皆準,是符合真理、人道、人性的。對於古聖先賢的教導,我們由衷的讚歎和欽佩,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採用,都能達到天下太平的效果。聖賢教育雖然中斷了一百多年之久,但是恢復起來並不難,大同世界的理想真能實現。

  四、百姓蒙化,棄惡從善

  在某鎮的採訪過程中,有一位王某被問及,他在沒有學習傳統文化之前,曾經罵過好幾任書記,他坦言說:「就以為自己有道理就可以大聲的說話,那個修養還是不夠,現在通過學習傳統文化以後有所感悟,感悟到以前做得不夠。」他的老媽媽今年已經一百歲了,王某說:「在沒有學傳統文化以前,我總以為我有錢給她,在我姐姐那裡住就可以了。但是做為兒子來說,沒有在她身邊還是不孝順。所以說要以一個赤子的心情來對待老母親,跟兄弟要商量好。」於是,他決定要把老媽媽先接回來,「肯定接回來的,我過年要接回來的」。

  採訪者問:「做領導幹部的,首先他是孝子的話,對他的工作會有什麼影響?」王某說:「當你孝敬父母,就是一個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他就影響其他幹部。如果領導幹部有道德,是不是就向他學習?學習傳統文化就是要團結自己的家人,愛護自己的小孩。」除此之外,他的脾氣也改好了:「發脾氣盡量少一點,控制好自己,用道德的規範來要求自己。不要老是用法律,我沒有違法就可以了,這樣想也不是很道德。應該不但要從法律的角度來去要求自己,還要從道德的規範裡面來要求自己。」

  再有一位老師在接受採訪時說:「我班有個學生,他跟他的繼母關係很不好,以前到他家裡去,也有跟他說教、講道理,但是總是講不到位,他感覺不到。自從學習了傳統文化之後,譬如說我也拿一些書給他看一看,有時候拿些碟給他看,慢慢的是他家長,他母親跟我說,小孩肯叫她了,以前他絕對不會的。以前總覺得孝是擺在第一位,但是孝的方式不同。我不是此鎮的人,我是個外地人,以前回家比較少,總覺得我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算是大孝,孝順父母就是給點錢。現在學習過之後,不單單是給錢,我覺得給錢,物質上的幫助是理所當然的,更多的是會去關心他們。我總覺得父母願意跟我講話,我能坐下來好好跟他們聊聊天,父母很開心的。」

  在中國,傳統文化聖賢教育中斷很多年,今天重新拾起,無論是官是民都感覺到非常陌生,這是在所難免。但是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路好走,所以不學也得學,人人都必須學。尤其是在某縣某鎮看到從官到民學習後的轉變,增強了我們的信心。所以,聖賢教育是超越時空的真理。

  以上是慚愧弟子妙音恭敬報告的「百姓是教得好的(一)」,如有不妥之處,誠請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大德同修惠予批評指正,無盡感恩。阿彌陀佛!慚愧弟子妙音頂禮敬呈。

  老法師:妙音同學的報告,「百姓是教得好的(一)」,那後面一定還有二、三,很難得。在今天的社會,如果不做出榜樣,沒有人相信,一定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才能成功。我們想起我們過去在湯池做的實驗,湯池實驗是被教科文組織所逼的。那些年來我們參與聯合國所主辦的和平教育,一年多到有三次,至少是一次,有多的三次,我們都參加。我們把中國傳統這些理念跟方法跟大家介紹,聽的人都歡喜,可是散會之後,他們來找我聊天,就告訴我,他說法師,你說得很好,這做不到,這做不到的事情。我聽了之後就很難過,我的話白講了,沒有人接受,沒有人相信。那就想到,西方人頭腦都是科學,科學頭一個條件拿證據來,我們拿不出證據,說得再好,大家都不會聽,不會願意聽。所以就想做個實驗,實驗點。

  我用了一年的時間,找了很多地方都不合適,緣都不成熟。那年有個空檔,我回到老家去看看,離開家鄉七十年,回到老家。我們這個族還是個大族,雖然祠堂沒有了,以前有祠堂,我們同一個祠堂裡面的這些人,在廬江這個地方大概還有五千多人,所以確實是一個大族。家鄉,我們同輩分的還有三十多個人,我們大家聚集在一起,我就把這些年所見所聞跟鄉親父老做報告,他們聽了很歡喜。我想找個地方做實驗找不到,他們一哄就說回來做,我們大家幫助你做。正好我們地方的書記、縣長也都在場,聽了之後都很高興:「你回來做,我們都幫助你。」正好縣裡面有一塊地,就是湯池,有塊地要賣,那塊地是政府的,這個機構要搬家,這個土地要賣,所以我就買下來,很合適,就在這兒建起來。

  我就想到,教育成功失敗的關鍵是老師,為什麼古人教學,學生聽話,父母教導,孩子聽話,什麼原因?父母跟老師都做到了,你不能不相信,你不能不聽。所以《弟子規》不是教小孩念的,不是教小孩學的,《弟子規》是什麼?《弟子規》是父母在家裡做給小孩看的。中國人教育兒女,從什麼時候開始?從懷孕的時候開始,叫胎教。小孩一出生之後,他睜開眼睛會看,豎起耳朵他會聽,他已經在學習了。所以出生下來他就在學習,跟誰學習?父母,他最親近的人,一天到晚照顧他的。那個時候父母年輕,他的父母還都在,小孩就看他怎樣孝順他的父母,小孩看會了,自然就學會。父母給小孩非常認真做榜樣的,一千天,就是三年,小孩從出生到三歲,叫扎根教育,這個教育完全是身教,不是言教。這個根扎得深,所以古人有句諺語說「三歲看八十」,三歲這個根扎得堅固,他到老、到八十歲都不會改變,根深蒂固。所以聖賢是這麼教出來的。

  中國教育的目的,不是升官發財,是教你做聖人、做賢人、做君子,是聖賢君子的教育。聖賢君子就像現在學校的三個學位一樣,最高的,聖人,這博士;賢人,碩士;君子是學士。那是標準。這個老師在那裡教學,他學生當中有幾個成聖賢君子?當然聖人很難,賢人可以做到,君子可以做到,不難。聖人是徹悟,賢人是大悟,君子是小悟,都開悟了。在佛法裡面,佛陀、菩薩、阿羅漢是學位的名稱,人人都可以拿得到的。所以大乘經上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成佛一點都不稀奇,為什麼?你回歸到本位了。不是自性之外有個佛,不是的,自性就是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中國的教育是聖賢教育,跟印度佛陀教育完全相同,理念、目標都相同。教學終極的目標都是教你大徹大悟,大徹大悟就成佛,大悟是菩薩,小悟是阿羅漢。

  教學最成功的,在印度是釋迦牟尼佛,在中國是孔子。他成功的所在在哪裡?先行其言,他說到的他先做到了,沒有做到的他不說,所說到的全是他做到的,沒有人不相信。先行其言,他把他說的話統統做到了,大家不能不相信。所以我就勸導這些老師,老師只取了好像是三十七個人;三百多人來參加考試,最後只收了三十七個人。我跟老師講,我說大家有使命感,我們這不是開玩笑的,我們做失敗了,等於向全世界人宣布中國傳統文化沒用了,不合時代,要淘汰了。如果我們做成功了,那我們聲音就響亮了,中國傳統文化現在還管用。我說我們做這個,丟掉性命也不怕,我也要把它做成功。我給他們四個月的時間,三門功課,《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四個月怎麼樣?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你要真做到,你才會把人教好;如果沒有做到,我們的教育肯定失敗。

  沒有想到這班老師很難得,兩個月就做到了,這三樣東西背熟了,真落實在日常生活,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當時楊老師給我打電話,下一步怎麼走?我說真做到了?真做到了,不是假的。我說好,下鄉入戶,幹什麼?表演。我到農民家裡,看到老人就是自己的父母,把孝道做出來;看到他們家的年輕人,他的子女,是我們兄弟姐妹,我們要做一個做兒女的榜樣給他看。這個下鄉入戶我們做了三個星期,二十一天,然後向大家宣布,中心開課,歡迎大家來學。三個月,整個小鎮風氣變了。不去下鄉入戶表演,他不相信。所以老人說,你們的老師真的是孝子賢孫,我們看到了;他們家自己兒女很慚愧,我們對不起父母,沒有盡到孝道。我們原先想的,丟掉了一百五十年,恢復至少要兩年到三年,才能恢復,沒有想到祖宗保佑、三寶加持,三個月,整個小鎮居民四萬八千人都懂得了。這《弟子規》,那時只准講《弟子規》,我們把《十善業道》、把《感應篇》都融入《弟子規》裡頭去講,大家一起學,這就傳開了。

  三個月成功了,打電話給我,我在香港,下面就是我的事情了,怎麼樣到聯合國去表演。聯合國不是我開的,而且官僚習氣很重,真不容易。我就想到我這一生這個路是佛菩薩鋪的,祖宗之福。五月,就是隔了兩個月,聯合國給我一個文件,寄給我的,邀請我參加十月份的衛塞節的活動,泰國主辦的。他們從來沒有碰過宗教,怎麼會搞個題目「紀念釋迦牟尼佛二千二百五十週年」,辦這麼個活動。主題是「佛教徒對人類的貢獻」,出這麼個題目,從來沒做過的,而且他們還不願意碰宗教的,辦這麼一樁事情。給我寫了一封函件來,希望我參加,還做主辦單位。我曾經做過協辦,主辦沒做過。到教科文組織總部搞主辦單位,主辦就有權,安排時間、排節目。我自己不敢相信,派三個人去打聽一下,打電話回來說,真的,是泰國大使推薦的。這個活動,因為泰國佛教是國教,所以他們找到泰國,泰國大使推薦我來做主辦單位。你看,我們在那建了一個醫院,不就有效果了?在泰國不做這樁好事,他怎麼會找我?這因果報應就在眼前,是不是?兩年,二OO三年結的緣,你看,二OO六年效果就出來了,二OO六年十月我就參加這個活動。

  參加這個活動,我們主辦,我就把我們湯池這個活動做八個小時的報告。這個聯合國就為難了,聯合國最長的報告沒有超過兩小時的,這八小時,他不答應。不答應,我也就說了,那你們搞世界和平是假的,不是真的,我這個真做出來了,和平是有希望、有指望的,不是一個夢想。跟他談判了三次,最後給四個小時,他說八個小時實在是沒辦法。我也了解,我就接受了,讓蔡老師(蔡禮旭)擔任四個小時,另外我找兩個老師,一個老師兩個小時,我還是八個小時。做了三天展覽,照片、文字非常豐富,做了三天展覽,收了很大效果。我真做出來了,你們不相信,去看,這事情做成功了。

  我們這次活動,聯合國頭一次跟宗教接觸,怕,害怕,怕宗教在一塊都互相吵架。所以我要求,我把十個宗教代表,在這個大會堂裡面做一個世界和平祈禱。這個也爭論了好幾天,我爭取,我說你們聯合國這麼怕宗教,好像宗教都是吃人的,你們搞這個世界和平是假的,不會成功的。最後接受,談條件:祕書長沒來,祕書長沒到,時間五分鐘。我們沒辦法,也就答應他了。結果正好,我們這十個代表走上講台,祕書長就進來了,坐在我身邊,他在那裡看,他看了很歡喜,沒有不高興的樣子。我就暗暗通知他,一起在一起祈禱之後個別祈禱,所以這個祈禱就差不多用了一個多小時。祕書長很高興。你看我們這個活動,三天結束之後,祕書長告訴泰國大使,泰國大使告訴我,祕書長印象很好,說我們這次的活動是聯合國六十年來秩序最好的、內容最豐富的,我們要用聯合國場所辦活動,祕書長同意我們來做。真難得,真不容易!跟聯合國就結下這樣的緣。我們以後才曉得,很多小國,那個駐聯合國大使是終身制的,他不是常常換,大國常常換,小國大概人也不多,終身制的。所以這些都變成老朋友了。

  所以人真的是教得好的。我們在那裡,聯合國第一次,我們的主題就是兩個,我的實驗就是實驗兩樁事情,第一個人性本善,第二個,人是教得好的,把這兩樁事情在聯合國做報告。今天我們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