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學生:心得報告。尊者師父上人慈悲,諸位善知識慈悲,阿彌陀佛。不肖弟子自了冒昧報告的題目是「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

  一、堅決不許打餓七

  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有一位慧空法師給印光大師寫信,說他準備打餓七(即斷食),印光大師回信嚴厲告知,「靈巖山堅決不允許開此一法」。我們來看看這封短信,言簡意賅,《復慧空大師書》(摘自《文鈔續編卷上》):「觀汝來書,係猶以宗門之知見為主,於淨土法門尚未全信,故只求相應,致起魔境。念佛法門,以信、願為先鋒,若無真信、切願,勿道不相應不能往生,即相應亦不能決定往生。一心不亂,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願,未得相應,亦可往生,況已相應乎。汝只知求相應,稍有相應氣分,便生歡喜讚歎之心,此亦是不相應之現象,由是故有怪相現。修行人,所最忌者,得少為足。得少為足,便生退惰,此必定之理也。祈但一心念,勿以不相應不得往生為疑懼。所有境界,皆不理會,也不問他好死壞死。除念佛之外,不使起第二念。如此,方可得決定往生之益。若怕死時種種不相宜之障礙,因打餓七,此事險極!吃飽飯,尚不能相應,到餓得要死的時候,還能相應麼?如必要打餓七,請下山到別處去打,靈巖決不許開此一法。汝完全是在妄想窠中求相應。若肯一切妄想通放下,當必病癒身安。即世壽已盡,亦當正念昭彰,隨佛往生。念佛的人,不得有來生後世的念頭。汝往生的心尚不專一,則決定不能不又在此世界受六道之生矣。」

  急著往生,於是故意不吃不喝,誠如印祖所說,吃飽飯念佛尚不能相應,等餓到奄奄一息的時候,還能相應嗎?還能保持正念嗎?佛號還提得起來嗎?真信切願是先鋒,求往生的願望要迫切、懇切,但不是急躁!急躁其實是一種貪心,貪快。所以印祖說:「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能放下此心,則當體清涼矣。」(此句摘自《文鈔續編卷上.復念佛居士書》)

  瑩珂法師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拼命念佛,把阿彌陀佛念來了,曾經有人想學瑩珂法師。我們要明白,急於往生故意不吃飯,與瑩珂法師的不吃飯是兩碼事,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瑩珂法師是生死心非常切,念念害怕墮入地獄,以求救的心態聲聲呼喚阿彌陀佛,這是真信切願。他不吃飯是自然而然的,不是有意裝出來的。念念就是求往生,沒有心情去吃飯了,全副精力就是求阿彌陀佛救他,除此之外沒有第二個念頭,而不是故意挨餓,更不是硬撐。前者是著急的心態故意餓肚子,誤以為這樣可以提前往生的時間,他缺乏一個必要的前提:真信切願。只看到瑩珂法師的表面,沒有看到他的實質。我們學習瑩珂法師,是要學習他的怖苦心,對地獄的痛苦產生強烈的恐怖,對六道輪迴產生強烈的厭離,拼命求阿彌陀佛救我,學習他的真信切願,這才是重點,而不是學習他不吃飯,功夫未到家而急於求成,強迫自己挨餓,結果是揠苗助長,弄巧成拙,求升反墜。

  真要打餓七,不妨在心地上打,不要在身體上打。無意間看到來果禪師的一段開示,提供大家參考。「近有打餓七者,或七天不吃茶飯,或二七、三七、四七不吃茶飯,只是苦其身體,餓其體膚,無故把苦給肉殼吃作麼?若能吃,有身用;不吃,則身難用。久之傾倒無疑也。我人何不把我各人的心,餓他十天八天,三二十天,能餓得心氣斷絕,不搖不動,鼻子喊心不應,耳朵喊心不聞,眼晴喊心不見,舌頭喊心不嘗,手足喊心不動,肉殼喊心不搖,若人能打這個餓七,無邊生死,被你打了;六道輪迴,被你打空。我還普勸天下人,在心上打餓七,不但把心餓透,連身也餓得不能動,虛空被你餓昏了,大地被你餓沉了,翻過身來,活過心來,佛祖見找害怕。讚歎曰:好大的本事,盡世間人,只知在身上打餓七,把身餓得要死,萬不料這位師父,在心上打餓七,這個七一打,有超佛超祖之力,故我佛祖尚需害怕!」(摘自《來果禪師語錄.參禪普說(五)打餓七》)

  二、不得有求死之著心

  有人寫信給印光大師,自稱「隨時隨地,得死便死」,好像很瀟灑。是的,如果已經取得往生的把握,生死自在了,那麼可以。否則,還是不要妄說大話,不可以有求死的執著心。聽聽大師怎麼回答他:「汝言『隨時隨地,得死便死』之話,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求速往生。唯在一心念佛。若不一心念佛,唯求速死,必定招起無量劫來怨家,令汝橫死。不但不得往生,待至將死,魔力已去,則苦不勝言,當生邪見,必致墮落。此執著心不可有,有即是病,不可不知…我等但老實念佛,只求臨終往生即已。至於現生之如何若何,一任其水到渠成,春來花放。倘先設一想念,則反成障礙。如斷其水源而欲渠成,正在嚴冬而欲花放。若能得者,便屬怪事。」(摘自《文鈔三編卷三.復唯佛居士書》)

  三、不當剋期定欲即生

  也有人跟印光大師發誓「決欲年內往生」,他給自己限定了往生的期限。大師回覆他:「所言『決欲年內往生』,此見不可執著。執則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當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報滿,亦只可任緣。倘刻期欲生,若功夫成熟,則固無礙。否則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結成莫解之團,則險不可言。盡報投誠,乃吾人所應遵之道。滅壽取證,實戒經所深呵之言(《梵網經》後偈云「計我著相者,不能生是法。滅壽取證者,亦非下種處」)。但當盡敬盡誠求速生。不當刻期定欲即生。學道之人,心不可偏執。偏執或致喪心病狂,則不唯無益,而又害之矣。淨業若熟,今日即生更好。若未熟,即欲往生,便成揠苗助長。誠恐魔事一起,不但自己不能往生,且令無知咸退信心,謂念佛有損無益,某人即是殷鑑,則其害實非淺鮮。祈將決定剋期之心,改作唯願速生之心。即不生亦無所憾。但至誠至敬,以期盡報往生。則可無躁妄團結,致招魔事之禍。」(摘自《文鈔三編卷三.復唯佛居士書》)

  四、不得自殺以求往生

  另外,更加不可以自殺以求往生。有人提出這個想法,印光大師呵斥他「此種邪見,自誤誤人,害豈有極。切勿說此話,免得無知受害」。大師說:「凡夫佛性,未曾親證,所有自性功德,均不得發現而受用,故一切隨業耳。現世之色身,名為報身,即前生所作善惡之果報也。念佛之人,不復作生死業,然宿業未盡,何能即得往生?若厭世心切,竭誠盡敬,專志念佛,求佛垂慈,早來接引,則亦有之。若自戕其生,以期往生,則便成枉死鬼矣。以彼功夫未到而自戕,當其正戕時,已經心失正念。況其戕之之苦,苦不可喻。心失正念,何能與佛相應,蒙佛接引也。」(摘自《文鈔續編卷上.復吳滄洲居士書三》)

  五、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

  外面有一些宣稱專修般舟三昧的道場,光著雙腳在地板上跺,雙手不停的前後擺動,節奏從慢轉快,又從快轉慢。中途可以休息,可坐可臥,晚上照樣睡覺。實際上他只是個般舟的形式,離佛經上講的真正意義的般舟三昧距離還很遙遠,大家不要誤會。也許極少數的人真能做到般舟三昧,但般舟三昧的前提仍是真信切願,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心沒有生起來,跟著別人喊幾天佛號就堅持不下去。我們看看印祖怎麼說:「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汝作此說,其好高務勝耶,抑真為生死耶。如真為生死,當依凡夫通行之法。若博地凡夫,妄擬效過量聖人所行之法,則必至著魔退道。且請息此念,庶可得益耳。」(摘自《文鈔三編卷一.復恆慚法師書二》)

  「今人體質多單弱,不得妄效古人。人每每以好名而過為苦行,則反為於道於身,皆無所益。佛法真益,要在至誠中得。非做一場面,即能了事也。」(摘自《文鈔三編卷二.復周智茂居士書一》)

  「汝是凡夫,不是聖人,睡何能免,食何能止。但不貪睡,不貪食,取其養息充饑即已。若如汝所說,仗神咒止睡,果真持咒有大靈感,或可不睡。汝初持之夜便不睡,乃是心切之極,已稍傷神,故不睡。若傷神久,則睡便不醒矣。初心人,每每以一時精進過度,後便退惰。」(摘自《文鈔三編卷四.復卓智立居士書七》)

  「根敏道心雖切,恐規矩不洞,不解用功法則。祈教以量力而為,不可強勉硬撐,以致心身受病,遂難親獲法利矣。聞某某不善用心,致吐血不止,因而反成廢弛。初學人皆須以此意告之。」(摘自《增廣文鈔卷一.與四明觀宗寺根祺師書》)

  六、急欲見佛,多招魔事

  急欲見佛見境界,一邊念佛一邊想著我怎麼還沒有見到阿彌陀佛、怎麼別人看見蓮花了我還沒看見、怎麼念這麼久還沒有功夫成片,這些著急的念頭統統要放下。下面摘錄印祖幾段相關開示:

  「汝欲在靈巖閉關,真師已允許之,此再好莫有之機緣也。但當通身放下,並將躁妄之急欲得益之心放下,則自可得益矣。否則或恐著魔。凡著魔者,皆由躁妄之心所致耳。」(摘自《文鈔三編卷一.復明道法師書》)

  「如子憶母,無時或忘。念時固然是念,歇氣不念時,心中仍然是念。只求心佛相應(即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中除六字洪名之外,無有一切雜念,故名相應)。切勿起即欲見佛之心。但求佛號外,無二念而已。若不明理性,急欲見佛,多招魔事,不可不慎。」(摘自《文鈔三編卷一.復朱仲華居士書二》)

  「閉關修淨業,實為最善。但宜於信願一心處著力,不宜於見淨境見佛處著力。若不善用心,唯欲速見淨境。只此妄念固結不解,日深一日,唯此妄念,則必至宿生怨家為現淨境。待其見已,生大歡喜,則魔便入竅,不可救藥矣。當以此勖而告之。」摘自《文鈔三編卷一.復傳度和尚書》。

  「汝妄想紛飛,尚欲急得一心不亂,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光謂淨土法門,重在信願。信願若真切,雖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無信願,縱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脫死。故不令汝汲汲於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紛飛,一求一心,定規著魔。」(摘自《文鈔三編卷三.復溫光熹居士書八》)

  「凡修一切法門,總以至誠恭敬,求心與道合,心與佛合。不以見勝妙境界為事,即可不墮魔事。若以躁妄心,欲見勝妙境界,其心之冀望,如饑如渴,即墮魔之由。縱令不喪心病狂,亦幸耳。非所應也。」(摘自《文鈔三編補.復念佛居士書三》)

  「凡念佛人,但宜至誠懇切,一心正念。絕不妄想見佛見境界之事。以心若歸一,見佛見境界,皆不至妄生歡喜。遂致得少為足,便成退惰。不見佛不見境界,亦了無所欠。心未歸一,急欲見佛見境界。勿道所見是魔境,即真係佛境,以心妄生歡喜,即受損(謂生歡喜退惰)不受益矣。當以至誠念佛為事。勿存見佛見境界之心。倘正念佛時,或有忽現佛像及菩薩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著,知所見之像,乃唯心所現。雖歷歷明明顯現,實非塊然一物,以心淨故,現此景象。如水清淨,月影便現,毫無奇特。了不生誇張歡喜之心,更加專一其心,認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現有利益,即魔現亦有利益。何以故?以不取著,心能歸一。佛現則心更清淨。魔現則心以清淨不取著,魔無所擾,心益清淨,道業自進。」(摘自《文鈔三編卷二.復陳士牧居士書六》)

  「譚碧雲之著急,不獨彼一人獨犯此病,一切學佛之人,多多皆犯此病,既有此病,不是招感魔境,便是未得謂得。須知心本是佛,由煩惱未除,枉作眾生,但能使煩惱消滅,本具佛性自然顯現。如磨鏡然,止期垢淨,勿慮無光。如醫目然,但能去翳,自復本明。若於垢未淨,翳未去時,即欲大發光明,曷可得乎。若發,便是妖魔所現,決非鏡目之真正光明也。凡初發心人,俱宜以此意告之。」(摘自《增廣文鈔卷一.復袁聞純居士書》)

  七、往生之期,任緣遲早

  最後,還是印光大師的話:「我輩所宜致力者,乃生真信,發切願,以志誠懇切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其往生之期,任緣遲早。不可預作一即得往生之心。恐此心固結,而心實未與佛相應,則必起魔事。」(摘自《文鈔三編卷二.復方聖照居士書七》)

  吃多少、睡多少不要太過執著,應該致力的是真信切願。我們至今往生沒有把握,原因是信願不真、信願不足、信願不強烈,對這個客棧般的世間還有牽掛、還有留戀、還有捨不得、還覺得很精彩。拖泥帶水,藕斷絲連。古德比喻為「抱樁搖櫓」,意思是船上的纜繩綁在岸邊的木樁上,還搖櫓想開船前進,這絕不可能。一個人的心被牢牢綁在娑婆世界的種種事上,還說去往生極樂世界,這是難以辦到的。我們要檢點自己,對娑婆世界的事物有一種貪著,就是有一根繩子把心綁在娑婆世界。現在貪心這麼強而且愈來愈發展、增上,吃的、穿的、用的,對物質、對人、對財富、對享受、對感情,每一樣都貪得無厭,日益發展,就像已經有無數根非常粗壯、有力的繩子把心綁在娑婆世界,而求生極樂世界的心非常微弱,時有時無,就像只有一根很細的線若有若無的連向淨土。對比正反兩方面,就知道往生方面的力量非常弱,往輪迴方面牽拉、下墮的力量非常強。這就是「抱樁搖櫓」,船很難開向極樂淨土。

  強化信願、堅固信願,這才抓到了根本。道念重一分,則凡情輕一分,此必然之勢。古人說「作客娑婆」,我們只是娑婆世界的匆匆過客,下一站,要回歸極樂老家。

  錯誤之處,懇請師父上人及諸位善知識批評指正,不吝賜教。阿彌陀佛。不肖弟子釋自了叩呈。

  老法師:感謝自了法師,在《文鈔》裡面抄了這麼多印祖精要的開示,供養大眾,功德不可思議。急躁是現代人的通病,修淨土的同學也在所不免,他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念佛為什麼沒有消息?念佛求生淨土,為什麼不能往生?這是現在人的通病,普遍到處都可以能看到。他這一份的報告,給我們一個很好的警告,我們要想真成就,必須要把印祖所指的這些弊病,要認真的去避免。

  這個報告來得太遲了,沒有能讓開林法師認真去學習。開林法師就是打餓七,餓了二十多天,終於走了。能不能往生?有人說他往生極樂世界,我們聽到很歡喜,也不必去問他是真往生、是假往生。總而言之,這種方式不可取,這種方式是錯誤的。他也跟我有一段時期,毛病出在哪裡?不老實、不聽話、不真幹,問題出在這裡。國內同修有道場,想請法師去帶領,他有國內的身分,我就介紹他去,兩處道場,最後都受當地的居士嚴厲的批評,不能再住了。日本道場,有這個緣分來找我,我知道他過去在日本住過三年,在日本讀書,懂得一點日文,好事,這是緣好,我介紹他去,結果也是失敗。怎麼勸,聽話,他也都點頭,可是離開之後,他就不是這樣的了。人年歲也有四十多歲了,不是小孩了,怎麼好說?

  這個時代,今天我看到一個信息,也是有同修對某個法師的批評。我為什麼不批評?我要看那個人,如果是真正老實、聽話、真幹,他做錯事情要勸導他、要指責他。如果他不是這樣的人,換句話說,在這個世間不孝父母、背師叛道,這是正常的,一點都不奇怪。為什麼原因?他小時候沒有扎到做人、古聖先賢教育的根。他根是什麼時候扎的?大學畢業之後,《弟子規》去念幾遍,好像是那麼回事情。中國古人扎根是在出生的時候,不是到十幾二十歲才來扎根,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我跟方東美先生、跟李炳南老居士,這兩個都是好老師,對學生愛護備至。都告訴我,不是老師不想教,是找不到學生。早些年,老師還住世的時候,我在國外弘法,就一個人,沒有助手。我求老師求了好幾遍,老師能不能培養幾個學生,讓我們在這個世間弘法有伴侶。最後一次老師跟我說,你替我找學生,我來教。以後我再不敢說話了,為什麼?我找不到,我自己能做到,我不能叫別人做到。這個裡頭的苦處我嘗盡了,老師知道。小時候沒有把根扎穩,尤其這個時代,這個時代古人講禮崩樂廢。我們這個時代,滿清末年不少知識分子羨慕外國物質文明,認為中國積弱是中國傳統教育文化的錯誤,所以要把中國古聖先賢文化全部推翻,打倒孔家店,所造成的。滿清亡國之後,民國興起,一直到解放之前中國社會是混亂的,軍閥割據,中日戰爭,所以對於傳統文化沒有人能顧及到,傳統文化是在滑坡。到現在習主席有遠見,算是把這個滑坡讓它中止了,沒有法子提升。為什麼不能提升?沒有人學文言文了,就無法提升。所以今天文字學比什麼都重要。

  現在扎根扎兩個根,一個是倫理道德的根,天天要認真幹,要認真學習。不是只是念念這些書,念念沒用,要能把它落實到自己的生活,落實到自己的工作,以及處事待人接物,它才管用。真落實了,我相信你會勇往直前,你不會拐彎、不會墮落,原因是什麼?你得到法喜了。法喜太重要了,《論語》上第一句話就是法喜充滿,「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就是喜悅、就是法喜。那是什麼?是聖賢人的享受,物質生活再欠缺,他歡喜心不衰。孔子學生裡頭,大家都知道的顏回,貧窮潦倒,但是人怎麼樣?你見到他,無論在什麼時候,只看到他快樂,沒有看到他悲哀,夫子對他很尊重。真有受用,這是我們講的什麼?精神生活充滿,物質欠缺不算什麼,最重要是精神。

  佛陀當年在世,你問問哪個修行人他不快樂?不快樂,早就逃了、就走了,受不了了。世尊帶的這麼大的一個團體,日中一食,去托缽,樹下一宿,全部財產就三衣一缽,其樂無窮。今天如果我們過這種生活,誰肯來學佛?你就曉得他為什麼會變心。今天學佛跟世尊在世不一樣,世尊沒道場,晚上住哪裡?住樹下,樹下還規定只能住一晚上,不能住第二個晚上。為什麼?如果有大樹你很喜歡,你生貪心;不讓你有生貪戀的緣,把這個緣給你斷掉,第二天一定要換一個地方。佛真正知道人心無常,所以定出這些規矩,一生不建道場。我們現在深深體會不建道場的好處。建道場,人家來出家,為什麼?是為道場來出家的,不是為道,他所能感受到快樂的只有物質享受,他只能感受這個。為什麼?經典他入不進去,他會念,但不能解,深解就更談不上了,這個我們不可以不知道。

  這裡面提到的,頭一個,打餓七,我們非常反對。第二段講到般舟三昧,我遇到過,那般舟三昧是真的嗎?不是真的,閉關打般舟三昧,把他那個小門關上去之後,在裡面睡大覺你也不知道。般舟三昧一期三個月,不能睡覺,不能坐下來,只可以站著、走動,叫佛立三昧。印光大師講得好,不是平常人能打的。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五十三參第一個善知識,德雲比丘,他就是般舟三昧。他是什麼個級別,你知道嗎?圓教初住菩薩,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之人,這個才有資格。惠能大師有資格,海賢老和尚有資格;有資格,沒有這樣做,為什麼?不能給大家做這個樣子,這是大慈大悲。《華嚴經》上,德雲比丘做這個例子給大家看,那是什麼?五十三參,五十三個修學的榜樣,告訴我們般舟三昧是什麼資格?證得初住菩薩,可以。般舟三昧,每天中午有人來供養,送一缽飯,飯菜一缽,日中一食,他沒有睡眠的,佛立三昧。絕不是標榜打這個般舟三昧目的在哪?目的是求恭敬、是求供養,那就大錯特錯了。人家那個目的是求往生極樂世界,一期九十天,一期不能成就,二期,再九十天。意念要強,信願要深,方向目標一致,決定不貪求人天福報,真放下了那才行。般舟是最嚴厲的考試,不是普通人能修的。印光大師一生沒修過,為什麼?他慈悲,絕不留下這個榜樣給後人。

  我們自己要成就,念念還要幫助後人成就,這是慈悲心。所以節錄印祖《文鈔》這麼多的段落,節錄得真好,希望同學們將印光大師這些開示要多念幾遍,要認真學習。別人標新立異,不要放在心上,也不要批評,批評怎麼樣?跟人結怨。學佛第一個,希望一生能化解冤結,不結怨,我這一生是走這個路子。你走錯了,你會回頭,勸你會感激,我會勸你;如果一勸就瞪眼、就不高興,我尊重你,我就不說你,不提,決定不跟眾生結冤仇。為什麼?冤仇結下去,生生世世沒完沒了,真苦,雙方都苦,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結。他修持有不對,也會對佛教有影響,那是他的事情,我們何必去批評他?何必去干涉他?他是一個可造的人材,真是聽話、真幹,你不幫助他,對不起他,你錯了。如果他的目的是求名聞利養,他對這個迷得很深,嚴重的貪戀、情執,我們怎麼樣?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以後再來度他,那就行了。再來的時候,菩薩應化,就沒有問題。

  現在在這個世間,記住,不跟一切眾生結冤仇。勸人,講經教學勸人最好,為什麼?這是經典,這是祖師的教誨,這個大家沒話說,不是自己的,這樣就好。不責備人,責備沒有效果就不可以責備;責備能收到效果,你就一定要做。自己衡量,收不到效果,別說,看到什麼都好,阿彌陀佛,不批評也不讚歎,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好,我們看底下還有同學的報告。

  學生:第二屆《淨土大經科註》學習班心得報告。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上印下信法師,尊敬的館長,尊敬的各位法師,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慚愧學生張紅艷,今天向大家恭敬匯報的主題是「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甲、對人的恭敬

  來到大士閣(報恩寺)轉眼三週過去了,最讓人回味無窮的,最震撼人心的,最多、最濃、最美的是諸位法師和諸位義工菩薩們對我們的關懷與愛。他們在不同的崗位,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存心與目標卻是一致的。最大化的利益這些苦難眾生,同時也演繹了法師們、義工們對師父上人的恭敬,對兩位大家長的恭敬,他們老實、聽話、真幹,才有了我們眼前這一幕幕感人的場景,也最直截了當的表達了兩位大家長對師父老人家的恭敬。讓幹啥就幹啥,讓怎麼幹就怎麼幹,沒有半點自己的主張,上做得好,下學得好,師父老人家是多麼的欣慰!這才是真佛弟子。真正在承傳著海賢老和尚的六和道場,百忍家風。這是對海賢老和尚的恭敬。每當我們想要什麼或是需要什麼,沒等表達,剛動了個念頭,他們就知道了,總能滿大家的願,真是太神奇了。相比之下,自己羞愧萬分,起床都得法師們提醒,差距之大,最根本的原因是對人的恭敬心。其實,在法師們眼裡充滿著對每個人的恭敬之心,哪裡還有什麼善人惡人之分,對我們每一位學員都像對自己的父母一樣,照顧得無微不至,同時也教給了我們,佛法在待人處世中怎樣落實。

  尊敬的兩位大家長,法師們和義工們有今天,都是您們以身作則,日夜操勞的結果;是您們的智慧、汗水與淚水的結晶。想當初,一個孩子就足以讓全家人焦頭爛額、措手不及了。如今,您們日夜陪伴著這麼多的孩子,一個個教得這麼好,叫人無不讚歎。成功的背後,您們的付出,我們做家長的心中有數!聽法師們的心得匯報,他們是多麼不忍心看著您們為了他們操勞而日漸衰老,其實我們又何嘗忍心?法師們都發心好好成長,承當家業,為您們分擔。通過這次學習,我也放下了很多,雖不是塊玉材,就是塊石頭,我也願做一顆對大眾有利的石頭,準備讓您們對我這塊石頭也雕琢雕琢,看有啥用沒有,也就沒有白來人間一趟。二十幾天來,雖然沒見過您們幾次,但我知道您們時刻沒有離開過我們,沒離開過這些苦難的眾生。您們辛苦了!

  乙、對事的恭敬

  當學生在填寫報名表的時候,就已經感受到了您們嚴謹的處事態度。報到前的電話溫馨提示,帶什麼衣服,報到時的接待入住,學習期間的課程安排,隨時的一些小小調整,一切都是那麼的親切自然、祥和,近乎完美。想想如果我們每個家庭、每個企業、每個政府部門都能這樣盡心盡力的去做事,和諧社會就在眼前。感恩您們給我們做了最精彩的表演!

  丙、對物品的恭敬

  道場的區域規畫,整體布局、擺設,物品的陳列,無一不展現著它們的生機。就像劉衛星學長分享的,無一不賦予了它們生命。整個道場莊嚴肅穆,各個部門配合得天衣無縫,一切的一切都是井然有序,順理成章。我們學習起來,緊張又不失愉悅,嚴謹又不失活潑。三週來,師父上人天天苦口婆心教導我們,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知道真相了,真的搞明白了,對這個世界還有什麼好留戀的?佛不說假話,佛不會騙人。海賢老和尚做到了,老實、聽話、真幹,一句佛號不拐彎,成就了。法師們、義工們分分秒秒在身邊做給我們看,我再不做點啥,就真的說不過去了。整個道場,大家無不讚歎海賢老和尚的成就得益於對母親的恭敬,遵循母親教誨,一輩子寬厚待人不造業;得益於對傳戒恩師的恭敬,一句佛號九十二年沒拐彎。從此擴展到了對一切人、事、物的恭敬。老和尚成就了,成為了佛門榜樣。大士閣、報恩寺是學得盡善盡美!學生在這裡,看到了文化的復興、佛法的興盛不再是夢,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目標。願我們一句佛號同歸淨土法門,願我們一句佛號同歸極樂,願我們一句佛號同證菩提。阿彌陀佛!

  以上是慚愧學生張紅艷粗淺的心得報告,錯誤之處,請求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上印下信法師,尊敬的館長,尊敬的諸位法師,尊敬的各位同修,慈悲批評指正,學生樂意接受,阿彌陀佛!恭祝尊敬的師父上人,法體安康,六時吉祥,法喜充滿,光壽無量。慚愧學生張紅艷頂禮敬呈。

  老法師:張紅艷的報告,就是講印光大師兩句話學習的心得,印祖這兩句話就是「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誠敬對人、對事、對萬物,學佛從這裡下手,沒有誠敬就什麼都得不到,佛菩薩來教你也沒用。我們自己想學,從哪裡學?從誠敬,誠敬是我們修學成果的關鍵,決定不能疏忽。李老師早年對我們學生就講一個字,誠,真誠到極處。你將來學術的成就、事業的成就、道業的成就,都在一個誠字上,沒有誠敬就沒有成就。所以今天找個誠敬的人也不容易。紅艷在此地勸導我們,我們要學誠敬,要把印祖這兩句話刻骨銘心,念念不忘,我們都會有成就。好,再看底下一位。

  學生:第二屆《淨土大經科註》學習班心得報告。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上印下信法師,尊敬的館長,尊敬的各位法師,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慚愧學生張蓮芝,今天向大家恭敬匯報的主題是「三個根在生活學習中的落實」。

  學生有幸參加大士閣第二屆《淨土大經科註》學習班的學習,二十多天飛快過去了。在這二十幾天裡,學生除了感動還是感動。法師們天天為我們忙碌的身影,柔聲細語的問候、關懷,耐心周到的照顧我們每位學員的生活起居,無不讓慚愧學生深受感動。羞愧難當之餘,學生也從中受到了很大的啟迪。學生來此學習的目的,是想學習三個根怎樣落實在生活中。在此學生找到了落腳點,不再感覺這三個根是漂浮的了。

  甲、平平淡淡才是真

  在緊張而有條不紊的學習生活中,學生看著法師們的一舉一動,太驚羨了。彷彿走入了佛陀在世時的僧團,學生就暗下決心要向他們學習,哪怕學不像,學到一點也滿足。首先學習法師們的說話,柔和輕語。學生說話是大嗓門,而且從來不分場合,遇事就哇啦哇啦大喊一通,也不管別人接受與否。現在看到、聽到法師們對我們,無論我們做錯了什麼、說錯了什麼,從沒大聲喊過,也沒嚴厲批評過,而且總是溫和的安慰我們,善巧方便提示我們,好像做錯的是他們而不是我們,這真讓學生羞愧不已。學生也學著小聲說話,看到了什麼事也不說,趕緊懺悔自己毛病習氣又犯了,告誡自己別人沒事,是自己錯了,又想找事了等等,諸如此類。慚愧學生這二十天來,在口業上少造了不少惡業,受益頗多。

  看到法師們走路拐彎都是走直角,很威儀,學生也跟著學。法師們嚴格遵守著每天的作息時間,按時喊我們起床、上課、過齋等。學生是個很隨便、太不守規矩的人,為了克服自己的這些毛病習氣,嚴加要求自己要嚴格遵守作息時間。到點了,手中再忙活,也要放下,從沒遲到過。吃飯時,法師告訴我們要慢慢吃,也教了過堂的威儀,學生把自己吃飯快的毛病改過來了,而且也用心去觀照自己過堂時的威儀。上課坐姿要直,學生也在這二十幾天中學會了挺直腰板聽課、挺直腰板過堂。雖然剛開始腰酸背痛,但習慣之後感到很輕鬆、自在。在整理內務疊被子、衣服時,學生會仔細觀看法師們所講的每一個細節,認真去落實。尤其是疊被子,是需要掌握技巧的,不知竅門往往忙活得渾身是汗,也疊不出效果來。而看法師們疊被子,那雙手就像變魔術似的,左擺右握的,一會就把被子疊成了豆腐塊,可羨慕了。學生雖然達不到要求,但用心疊過之後,還是很有成就感的。整理衣服,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法師們的心是那麼的清淨無染。對衣服那麼細小的紋都不放過,那種心該是真誠恭敬到極處了,學生真是慚愧的無地自容。

  師父上人總是不厭其煩的教導我們,要對一切人事物恭敬真誠。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而自己就是不知恭敬心如何發,到處去向人討教,怎樣才能有恭敬心?這哪是向外求的事!全在自己的這片用心。難怪總感覺這個道場的磁場氛圍與別的道場不同,就是在點點滴滴、平平淡淡之中顯露真心。

  乙、守規矩才能守住心

  這二十幾天的學習,學生最大的受益是心收斂了很多,不再放逸了,也定了很多,散心雜話似乎也離我很遙遠了。清爽、自在、輕鬆愉快是我每天的精神狀態。每天按時作息,心不外馳,這就是守規矩、守戒。因為按時作息,就不會因遲到而給別人造成煩惱,這就是不惱害眾生,就是不殺生;因為按時作息,晚上熄燈後就不會佔用別人的時間與空間,就是不偷盜;又因為心不外馳,就不會有邪思雜念讓你去想、去說,更不會想喝點酒,五戒就在按時作息中守住了。只要每天心都在道上,十善還難做到嗎?學佛人不畏因果就不算學佛人,誰還敢違背造作?《感應篇》也做到了。法師們就像我們的父母一樣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我們,義工菩薩們在背後默默的奉獻著,同修們的互相鼓勵與關懷,這不都是我們要報答的恩德嗎?只要我們好好聽話,老老實實去做每一件事,懷著感恩的心去對待每一位為我付出的人,努力認真的學習,不浪費每一天,就是在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那《弟子規》不也就落實了嗎?正如師父上人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只要我們守住規矩,守住這顆心,一切的根就全扎上了,多輕鬆、多快樂!

  丙、結語

  學習班的學習快要結束了,而心中的感恩之情卻愈來愈濃,語言無法表達。以後無論走到哪兒,都不會忘記在這找到的那顆心,不會忘失學到的一點一滴,以此做為我往生極樂世界的動力。努力改正自己,真正把根扎牢、扎穩,精進不懈,早日完成往生極樂的大事,以回報恩師上人、回報上印下信法師、回報向館長的大恩大德,回報諸位法師的大恩大德,回報義工菩薩的大恩大德,回報諸位同修的大恩大德,回報一切眾生的大恩大德。

  以上是慚愧學生張蓮芝粗淺的學習報告,錯誤之處請求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評指正。學生樂意接受,至誠頂禮感恩,阿彌陀佛。恭祝尊敬的師父上人,法體安康,六時吉祥,法喜充滿,光壽無量。慚愧學生張蓮芝頂禮敬呈。

  老法師:張蓮芝的報告,很好。學習班短短的一個月,很難得。在這一個月當中,住在僧團裡面,看到僧團裡面的日常生活,引起很大的鼓勵,《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完全能夠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更重要的,這個班結束了,你們回去之後,依舊要落實在家庭、在事業(公司行號)、在日常生活當中、在社會上處事待人接物,做出佛弟子的好榜樣。別人有看到了,感動,會問你,你在哪裡學的?你可以告訴他,在大士閣學習班學的。你也可以勸導你的朋友、家人,如果有機會,都到這邊來住一個月,這一個月當中認真的懺悔,改過自新,做一個真正的佛弟子,功德無量,好事情,好。

  學生:大士閣第二屆《淨土大經科註》學習班心得報告。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慚愧學生尚振川參加大士閣第二屆《淨土大經科註》學習班即將結業,現將近月餘的心得恭敬向大家匯報如下:

  甲、感恩

  甲一、感恩師父上人的諄諄教誨

  師父老人家已年近九旬,除參加國際大會,會見世界友人和參學同修外,每天講經四小時,風雨無阻,敦倫盡分。他老人家希望世界和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義之邦,教學為先;極樂世界,教學為先,遂苦口婆心的每天都教誨大家,期望天下每個眾生都能做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次學習班每天都集中聽師父上人講經,每天都被師父上人博大的胸懷所感動著。

  甲二、感恩上印下信法師、向館長為我們創造了這麼殊勝的學習平台

  上印下信法師和向館長為落實師父上人的教誨和傳承師父上人法脈,除舉辦三根班和培養年輕法師外,還在百忙之中舉辦《淨土大經科註》學習班,大士閣、報恩寺就像兩所大學,和一般大學教人知識不一樣,這兩所大學是教人智慧,培養聖賢的殿堂。兩位大家長完全稟承老祖宗和師父上人的教學理念,「教之道,貴以專」,「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把儒教經典《弟子規》、道教經典《太上感應篇》和佛教經典《佛說十善業道經》不折不扣的落實在生活和學習中。道場不但環境優美,而且各種規章制度井然有序,讓人有賓至如歸之感。

  甲三、感恩各位法師完美表法

  來到道場後,跟各位法師學到了很多,疊被子、疊衣服、走路、坐姿、記筆記、習勞、過堂、行堂、佛門禮儀、佛門四威儀等等。各位法師不僅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更重要的是他們每樣都做到了,處處給我們做表率,時時給我們做榜樣。更加讓我們感恩的是各位法師對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每天晚上都給我們準備好洗腳盆、洗腳水,每天都幫我們疊被子、整理內務,每頓飯都做得香甜可口。更有一次,我的一雙襪子沒來得及洗,第二天才發現是後勤組的法師已幫我洗好,疊得四四方方放在我的床頭櫃裡了,諸如此類的事情不勝枚舉。

  甲四、感恩各位同修的勇猛精進

  這次來參加第二屆《淨土大經科註》學習班的學員總共六十餘人,其中有年滿七旬的老菩薩,也有剛過二十歲的年輕人。大家不論男女老少,均珍惜這次難得的集中學習的機會,早上三點半起床,整理內務、讀經、禮佛、聽經、討論,大家都法喜充滿,一天學習既緊張又有收穫,雖辛苦但卻很值得,所謂辛苦並收穫著。

  乙、收穫

  本次學習班收穫頗豐,擷以下幾點向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上印下信法師、尊敬的向館長、尊敬的各位法師和同修匯報如下:

  乙一、西方極樂世界才是我的家

  學生以前工作、生活沒有目標,渾渾噩噩,不知來這世間是為了什麼?也不知將來要去哪裡?像斷了線的風箏,東西亂飛,漫無邊際。通過學習班的學習才明白,現在的一切均是夢境,西方極樂世界才是我的家,阿彌陀佛慈父才是我真正的皈依處,要儘快放下世間的貪瞋痴慢疑,趕快投入阿彌陀佛慈父的懷抱。所以學生堅定了往生的信念,並把它做為今生最崇高和唯一的目標和方向。

  乙二、佛法不離世間法,生活工作就是修行

  學生以前錯誤認為佛法是大經大論、談玄說妙,修行人就要不食人間煙火,認為佛法和世間法水火難容。通過這次學習才糾正了以上錯誤知見,原來佛法和世間法是不二法門。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生活,完全明白了修行的契入點和落腳處,為以後在家修行指明了方向。

  乙三、修行要發勇猛心

  「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雖然經常見到周圍有人死亡,但總以為那只是別人的事,與自己相去甚遠,遂修行念佛晃晃悠悠,根本發不起勇猛心。通過近一個月的學習才明白生命其實非常脆弱,就像泡泡。我們一出生後,就像要被屠宰的羔羊,時時被牽向屠宰場。所以要時時作臨終想,轉今日不死為今日必死的心態,下死功夫,分分秒秒的念佛,發起勇猛精進之心,念念求生極樂。

  乙四、發心乃諸善中王,持名是萬行之首

  蕅益大師說過,能否往生,全看信願之有無,所以發心至關重要。發心是什麼?發心就是今生一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菩提心發了,接下來該怎麼辦?「萬古是非渾短夢,一句彌陀作大舟」,所以接下來就是執持名號了。末法眾生妄想、分別、執著等,障深慧淺,整天胡思亂想黃粱美夢。所以必須執持阿彌陀佛佛號,以一念代萬念,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執持一句佛號,放下萬緣,將來必定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聽經聞法,修福修慧,必能當生成佛。

  丙、目標

  丙一、往生西方是今生最終目標

  學生一定按師父上人的修學理念,一部大經,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部黃念祖老居士的《科註》;一句佛號,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放下世間萬緣,爭取早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丙二、報師恩,為弘揚傳統文化盡職盡責

  師父上人每天講經中都講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為報師恩,學生發願在未往生之前,一定稟承師志。學生是學醫出身,為弘揚祖國傳統中醫中藥盡職盡責,也希望能得到師父上人、上印下信法師、向館長和各位法師的指導和幫助。

  以上是慚愧學生尚振川粗淺的學習報告,請求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同修大德慈悲批評指正,學生樂意接受,至誠頂禮感恩,阿彌陀佛。恭祝尊敬的師父上人,法體安康,六時吉祥,法喜充滿,光壽無量。慚愧學生尚振川頂禮敬呈。

  老法師:振川同學的報告,讓我們深深感覺,你參加這次學習班沒有白來,真的如你所說的,你受益很多。感恩是人生的美德,也是自性的良知,很不容易發起來。能在這短短的一屆學習當中,把內心感恩的心啟發出來,這是好事情,希望要用這個心對一切人事物。從感恩的心,會生起真誠的菩提心。把儒釋道這三個根深深落實在生活,我們這一生會得到幸福美滿;落實到工作,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人生幸福美滿就從這來的。自己做到,再去影響別人,這叫做身行言教,這就是接引眾生,這就是幫助大眾。尤其是導歸極樂,無上菩提一生圓滿成就。

  看到你這個報告,我們最近不少同學在學習黃念祖老居士的《淨修捷要報恩談》,這本書是黃念老一生學佛最後的心得報告,非常完美,對於釋迦牟尼佛一生所修、所行、所教導的,全在其中,無論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全在這裡面。這部書如果你多學幾遍,學熟了,你對於佛法、對於淨宗自自然然生起深信切願,老實念佛,往生淨土。你不會再有疑惑,你有任何疑難的問題,《報恩談》都為你解決了,不可多得的好書,我們認為是我們淨宗的三寶。淨宗三寶,第一個是《無量壽經》,夏蓮老的《無量壽經》,包括黃念老的集註,就是註解;我們第二個寶,就是《淨修捷要報恩談》;第三個寶,就是《來佛三聖永思集》,他為我們做證明,證明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信願持名、往生不退成佛是真的不是假的,老和尚為我們作證轉,讓我們的信心堅固,願心堅定。保持你們在學習班裡面修學的心態,永遠不變,沒有一個不成就。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