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同學:請掀開講義第十五頁第二行,從第八段看起:

  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故發心之要。不可言喻。】

  這是引用佛在《華嚴經》的一段重要的開示,說明發『菩提心』非常重要。世尊這幾句話是對菩薩說的。菩薩與小乘人、與凡夫不相同的地方就在「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前面已經說得很多,雖然說得很多,大家對於這樁事情,實實在在講還是很模糊。每位同修都知道要發菩提心,也都很想發菩提心,究竟菩提心怎樣發法?為什麼老是發不起來?可見得這實在也是一樁難事情。我們說得簡單一點,容易領會一點,菩提心不外乎真誠心。所以《觀經》第一個跟我們講至誠心,就是真誠(真心、誠心),可是我們自己也常常感覺到我的心很真、很誠,這就是不曉得自己的真心,把自己的虛妄心當作真誠心,所以你的菩提心生生世世都發不起來。不要說是這一生,無量劫到今天從來都沒有發起來過,假如你有一次真的菩提心發起來了,你怎麼會到現在還在人間輪迴?不可能的事情。這是說我們無量劫來生生世世在修行,也曾經供養諸佛如來,這兩樁事情沒做到:一個是菩提心發不起來,第二個是煩惱沒能斷掉,所以依舊搞六道輪迴,搞到現在這個地步。

  斷煩惱這個事情我們暫且不提,經後面會講到。今天我們要來問問菩提心。菩提是覺,真心一定覺,真心不迷,我們今天對人、對事、對物還是迷而不覺,那就一定要肯定自己,我們用的是妄心,妄心不覺,真心本覺。你要能從這上面去體會,就曉得我們菩提心沒發出來,我們用的是妄心。我們自己以為對人、對事很誠懇,並不見得,未必是真的。佛在許多經論裡面告訴我們「真心離念」。念是什麼?妄想、雜念,真心裡面沒有念頭。六祖在《壇經》裡面講「本來無一物」,本來無一物是真心,那個心是真誠心,真誠心的樣子也就是菩提心的樣子,也就是覺心的樣子,覺悟不迷了。我們這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就是菩提心的樣子,我們的心清不清淨?我們的心平不平等?我們心不清淨,有妄想,不清淨;有煩惱,不清淨;有是非人我,不清淨;有貪瞋痴慢,不清淨。從這些地方觀察我們就明白,這個菩提心與凡夫心是不一樣!

  那要怎麼去發?不容易!菩提心一發出來就不是凡夫,菩提心一發出來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是初地菩薩,遠遠超過了小乘阿羅漢、辟支佛,超過他們太多、太多。為什麼?他們沒發菩提心,或者想發發不出來。所以菩提心一發就是法身大士,菩提心一發就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淨土經》裡面講圓證三不退,那個沒有圓,菩提心一發就證三不退,但是不圓;圓那總到八地以上,那是圓了。我們講的是圓教初住就證三不退,由此可知,不容易。《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作的,大乘起信是剛剛開始,入門開始發菩提心,所以《大乘起信論》裡面所說的是發菩提心人的境界。我想諸位都念過《金剛經》,《金剛經》上講的境界也是初發菩提心的境界。所以菩提心一發,四相沒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了;如果有四相,顯然你還有分別,你還有執著,你還有妄想,不是真心顯露。真心裡面沒有四相,有了四相就不是真心,用的是妄心,妄心不是菩提心。這想起來菩提心是真難,真不容易!

  淨土是大乘法,不發菩提心不能往生,這個問題很嚴重,「三輩往生」裡面教給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實在說凡夫往生也不能沒有菩提心,但是如果真正做到一向專念,菩提心就在裡面;沒有菩提心,這個一向專念做不到。所以我們不要問別人,問問自己:我們自己能不能一向專念?為什麼不能一向專念?我們還會受外面境界困擾。心裡面煩惱還不能斷,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專,如果專一,其他念頭就不生了,妄想執著真的伏下去了,外面境界也不理會了,也不會受外境干擾了,這是一向專念。所以一向專念,菩提心就在其中,如果不是真正的求生淨土,一向專念他做不到。

  佛菩薩很慈悲!教給我們許許多多與菩提心相應的這些行法,所謂行法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日常生活當中,應當要遵守的一些方法,與菩提心相應的,這是經上講的太多太多佛菩薩的教訓。像我們淨宗提倡的日常生活當中,必須遵行的五個科目,這就是與菩提心相應: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我們選的這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所講的是覺悟人的行為,覺悟人他們的生活行為,迷惑顛倒就跟這個相反。「孝養父母」,孝養父母是覺悟的行為,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孝養父母的。「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覺悟的人修十善業;迷惑的人不修十善業。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細節裡面去觀察,細行當中去觀察,知道自己到底是覺還是迷。

  「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三皈,我們皈了沒有?皈是回歸、回頭,我們回頭了沒有?我們有沒有依靠三寶?三寶是覺正淨。實在講,我們這個經題裡面「清淨平等覺」,清淨是淨,平等是正,底下一個是覺,所以清淨平等覺就是自性三寶,是我們真正皈依處。清淨平等覺也是三學,戒定慧;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是慧,它是三學三慧。這是我們修行人總的綱領,總的方向,大原則,大前提。無論修學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決定不能違背,違背了那就是『修諸善法,是名魔業』。你們諸位細細想想,佛這句話他的意思你就懂得。

  所以『發心之要,不可言喻』。發心的重要,說不盡。由此可知,菩提心的確是幸福、安樂的真實法。我們要想得到幸福、得到安樂,從哪裡求?從發菩提心求,從真正覺悟。正覺一定要從日常生活細行裡面去修,把一切錯誤修正過來。從前不孝父母,現在要學孝順父母;從前不尊重老師,現在要學到尊師重道;從前對一切眾生沒慈悲,現在要學慈悲;以前不修十善,現在要認真修十善業,你要真幹才行。不肯真幹,菩提心怎麼發也發不出來。換句話說,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行,菩提心發不出來,就是細行上沒有認真去做,把它疏忽掉。光是在理論裡面去尋求,結果全都落空,都是玄談、不切於實際,這個東西一定從實際裡面去求、去修,這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快樂。你不做你不曉得,你要做你才知道。

  可是有人說:年輕人跟老人在一塊住很不好相處!這個很不好相處,就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煩惱太多!如果你想像菩薩,菩薩跟這些不好相處的人也能處得很好,你成功了、到家了。菩薩修忍辱波羅蜜,那不好相處的人就是你忍辱波羅蜜的老師,天天在教你修忍辱,你沒有這個好的善知識,你忍辱波羅蜜怎麼會圓滿?怎麼會成就?所以你要懂得這是修行,他是我的好老師,他找你的麻煩,你一定也很歡喜接受,為什麼?我在修行,我在修忍辱波羅蜜,我在修禪定波羅蜜,我在修布施波羅蜜,在修持戒波羅蜜。你看看,你的六度都全修了,這行菩薩道,菩薩真幹!不是在口上、口皮上修菩薩道的,是在生活當中真正在修行菩薩道,沒有不能忍的。

  《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想到是虛妄,還有什麼?連忍的念頭都沒有!哪有一法不圓融?法法圓融,頭頭是道,這裡頭就快樂,就真正有幸福。你有福,你一家人就有福,這一家人有福,這鄰里鄉黨就有福。由此可知,大家學佛不是真的在學佛,學假的,沒認真做,所以你修一切善法,統統是魔業,得來的果報是什麼?果報都是障礙。所以世間法、出世間法總不能離菩提心,就是真正覺悟的心。菩提心我們就介紹到此地,下面則是介紹底下一句一向專念。真正覺悟了的人必定是『一向專念』,一向專念的人未必覺悟,但是它的效果跟真正覺悟的人往往能夠相同,這就是古德所講的「暗和道妙」。發菩提心,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發菩提心能一向專念的,念久了,他自自然然相應,這也很不可思議。

  向專念。即專恆依止持名念佛法門之義也。】

  先把這句話的意思說出來。專門,『恆』是永恆,決定不改變,『依』是依靠,『止』就是定在這上面。定在這個阿彌陀佛名號上面,一生決定不動搖,決定不改變,死心塌地這一句佛號念到底,這叫做『一向專念』。

  陀因中發十念必生之大願。故行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必得往生淨土。圓證不退之妙果。】

  為什麼要依照這個方法來修行?是因為阿彌陀佛在四十八願裡面第十八願,第十八願說的是十念必生。這可以說是彌陀淨土的精髓,一切法門裡面沒有的,唯獨彌陀淨土裡頭有『十念必生』。這個十念是指的臨終的十念,臨終最後的那個十念如果是念阿彌陀佛必定往生淨土。大勢至菩薩為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大勢至菩薩就修這個法門,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就是一句佛號沒有改變過。《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諸位細細看看就知道,所以夏蓮居老居士尊稱他是淨土宗的初祖,這很有道理。淨宗初祖是大勢至菩薩,他用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簡單說一句:內無妄想,外無希求,他的心定了。這句話就是甚深的禪定!我們的六根會被外面六塵境界誘惑,眼被色誘惑,耳被音聲誘惑,舌被五味誘惑。菩薩都攝六根,決定不被六塵誘惑,這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是念佛,念佛用清淨心念。淨念就是裡面沒有懷疑、沒有夾雜,就是這一句佛號;相繼是不斷,不間斷。

  念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一句佛號念到底,它的效果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楞嚴經》是講定、是講慧的,講首楞嚴大定。所以「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就是這一個方法,同樣的證得首楞嚴大定,成就如來果地圓滿的智慧,就這一句名號。此地也就是根據這個,『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必得往生淨土』。這個語氣非常肯定,決定得生,生到西方世界,果報不可思議。『圓證不退』。所以這也是彌陀本願的實現,阿彌陀佛的願力是這樣的,凡是生到西方淨土的人都成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在一般大乘經上講是七地以上,但是如果說是圓證三不退,這個圓的意思,正確的意思,這個圓應當是等覺菩薩,菩薩位到頂了這才圓,沒有比他更高。十地菩薩上面還有等覺,還不能算圓,所以這個圓的意思正確的來說,就是等覺菩薩,可見這個法門成就不可思議。

  向專念者。】

  我們要來研究研究這『一向專念』怎樣講法。

  云。上盡形壽。下至十念。】

  這個說法很好,這是古大德講的。

  盡形壽。指從發心念佛之日。終身念佛。直至命終之最後一念也。】

  「形」,是我們的身體形狀、身形;「壽」,壽命。『盡形壽』,我活一天就念一天,活一個小時我就念一個小時,這叫盡形壽。從我們初發心開始,我們今天聽到這個法門,明瞭這個法門,我們發心念佛,從今天起一直到有生之年、有生之日絕無中斷,這叫一向專念。

  者。未能及此。或因障重。或因事繁。未暇多念。則於每日行十念法。亦符於一向專念。】

  前面所說的,在我們佛門裡來說,這得很有福報。你從發心一生念佛不間斷,沒有人給你打閒岔,你用功很順利,這很難得。如果或者是因為你的事情很忙碌、工作忙碌,家累事業煩心,你沒有時間去多念,那麼你就用『十念法』。十念法是最簡單的修行法。這個十念法是指慈雲灌頂法師傳的十念法,以這個做早晚課。他的方法是盡一口氣叫一念,念十口氣不必要加多,加多的話也傷身體。十念法是只要十念就好,十口氣,呼吸一口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口氣不論多少聲佛號,長短不拘,一口氣叫一念,十口氣。這個時間不長,早晨起來之後洗臉漱口,你就可以念十口氣的佛號。家裡面有佛像,在佛像面前念,拜幾拜佛也很好;家裡沒有佛像,面向西方,合掌恭恭敬敬的念十口氣,每天早晚都不缺,這也符合一向專念。他一生當中,一天沒缺,這也是個方法。

  我去年在馬來西亞傳的十念法,跟灌頂法師不太一樣。我教大家的十念法就是十句阿彌陀佛,就更簡單,我們合掌你念六字、四字都可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十聲,十聲不一定一口氣,你換一口氣也沒關係,就是念十句阿彌陀佛,這一堂課就圓滿了。這個時間很短,不要一分鐘。你如果說這個時間都沒有,那就怎麼說也說不過去!但是這個十念法一天要念九次,要念九次。早晨起來洗了臉、漱了口念一次,到早晨吃飯的時候念一次。我們平常學佛的人,吃飯都念個供養咒,一般是念「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這才開動。其實念這個咒有口無心,我看沒什麼用處,不如念十句阿彌陀佛,然後再吃飯,也好幫助消化。十句佛號念了,心定了,這個很好。上午工作的時候,在你上班工作之前也念十句,下班的時候念十句,吃中飯的時候念十句,下午上、下班,吃晚飯,晚上睡覺之前,一天九次。如果說是一次不缺,也符合一向專念。

  諸位要曉得這個十念法的效果很大,它時間短,但是沒有隔多久又一次,所以我覺得比灌頂法師那個早晚的十念法還來得有效。就是每隔不長的時間又要修一次,一天修九次,這是最少的,能夠修得更多就更好。一次只要一分鐘,你這個時間決定會抽得出來。

  下則如觀經所說惡逆之人。臨欲命終。得聆聖教。至心悔改。十念稱名。亦得往生。故云十念必生也。】

  這個地方所說的就是第十八願的本意,本來的意思就是這樣的。世間一生造作惡業,臨命終時才聽到佛法,才悔改的人,臨終後悔了,『十念』也一定得生淨土,佛來接引你,這是第十八願。這是真實不可思議。但是這樁事情,我們一定要明瞭事實的真相,最怕誤會。怕什麼誤會?就是臨終的時候十念還能往生,現在多造一點罪業還沒有關係,臨終還來得及,就怕你這樣錯會意思,那就不得了。

  諸位要知道,臨終十念往生至少要具備三個條件,你想想這三個條件你能不能具足?第一個條件臨命終的時候自己的頭腦要清清楚楚。我們看許多害病的人,還沒有死就迷惑顛倒,就人事不醒,那沒有用處,那不能往生。在臨終的時候,頭腦還很清醒,難!第二要遇到善知識。在這個緊要關頭的時候,要有一個善知識來提醒你、勸你念佛,到那個時候要沒有這個人,那不完了?頭腦清醒也不行,也沒用處。第三個條件,你聽到善知識勸導的時候,馬上就接受、馬上就悔改,就承認自己一生造的罪業是錯誤的,就肯悔改,真正改過向善念佛求生,這才行!這種緊要關頭你有這個能力嗎?

  所以古人告訴我們,一生造作罪業,臨終遇善知識,聽到勸導立刻悔改念佛生淨土的,不是平常人!而是他前世善根非常深厚,這一生當中沒有遇到善緣,迷惑顛倒造作惡業,臨終時因過去的善福非常深厚。他不修福沒有福報,人怎麼會清楚?人臨終頭腦清楚是福報、大福報。一聽善知識勸導馬上就知道悔改,過去世的善根發現,所以他不是普通人。普通造作惡業的人,你去勸勸看、你去試試看,臨終的時候什麼都不曉得,一塌糊塗。所以這個事情決定不能僥倖。我們千萬不要打妄想,現在造罪業沒關係,臨終還來得及,到那個時候,你臨命終時依舊墮地獄,你不要說佛法不靈,是你錯會了意思。這是我們必須要清楚、要明瞭的。

  者應知。】

  修行這個法門的同修們,應當要曉得。

  向專念指從初發心念佛。直至最後一念也。而其關鍵實在最後。】

  愈是最後愈重要。

  之。如有人念佛數十年。或於最後階段。輕視持名而改行他法。或於臨終不欣極樂而戀世間。未能念佛。是則不名一向專念也。】

  這個情形很多、常見。我們常聽說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這也是現實的狀況,念佛人跟往生的不成比例!一萬個人念佛,只有一、二個往生,為什麼那麼多人不能往生?都是這個地方說的,愈念到後來愈沒有信心,不肯念了或者改學別的法門,這樣子不能往生。你看看那往生的人決定堅持到最後一念他也不放鬆,這個人往生了。為什麼他會中途變卦?他念了幾十年,覺得沒有感應,聽說參禪快,念咒快,有神通、有感應快,他就把念佛放棄,去學其他的法門,這就錯了,大錯特錯!或者像後面所說的這種人也是非常非常之多,口裡求生淨土,巴不得佛趕快來接我,到臨命終時不想去了,貪生怕死捨不得這個世間,不肯去,那這就沒法子。不要笑別人,說不定自己就是這樣子的,嘴裡說得很硬:我要求生淨土。阿彌陀佛來了,嚇死了,這不得了,這要死了,這還得了!

  所以平常要放下要看破,對於世緣要冷淡,不能有一毫、絲毫留戀。留戀的都是障礙,你要想現在我還需要,到臨走的時候我再放下。不容易,非常非常之難。要放下,現前就要放下。現前放下,不是叫你在事上放下,事跟諸位說沒有妨礙。《華嚴經》上講的「事事無礙」。礙是什麼?心上的罣礙。所以大乘法叫你放下,是心上放下,不是事上放下。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一絲不掛,這就講的毫無牽掛。事上應當怎麼做法,就怎麼做法!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法;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不破壞世間法),不但不壞世間法,成全世間法。你看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不是成就世間法嗎?哪有一法壞世間法的?心裡不能有牽掛。我們問法身大士他在生活行持上怎麼樣?他也是盡孝道,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他樣樣做得很圓滿。心裡面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心裡頭一點牽掛都沒有,事上做得圓圓滿滿。所以叫你放下是心上放下,諸位要清楚,你不要搞顛倒。事上放下,心裡牽掛,那不就顛倒了,那大錯特錯。心裡放下,跟諸位說,事上決定圓滿,所以你有幸福快樂。

  佛法就是教我們怎樣生活,佛法教我們怎樣過一個快樂的日子,一生!心裡不能有牽掛,你用的就是真心、就是誠心,你表現的就是智慧,真實圓滿的智慧,你處事待人接物怎麼會有過失?一切過失都是從利害得失裡面發生的。一個覺悟的人心裡頭一絲毫牽掛都沒有,沒有利害得失,他怎麼會犯過?所以這要知道,要從心地真正放下。下面一段,第十一段很重要:

  疑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

  這是提出一個疑問,或者是有人疑惑。實在講,有這種疑惑的人很多,念佛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功德?不但我們懷疑,小乘聖者、權教菩薩都懷疑。這底下解釋得好,答得好!

  能念所念。皆是實相故。】

  這句話答得太好了,答得非常圓滿。一部《金剛般若》就是為我們講『實相』。念佛的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能念所念當然都是「實相」。縱然不曉得菩提心,要能做到一向專念,那與實相也就接近了,這是理!這個道理明白了,事上就不會懷疑。下面註解裡頭說:

  解云。】

  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所說的。

  量光則橫遍十方。無量壽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皆法界體。】

  我們念佛人要懂得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真相,你真的就會死心塌地老實念佛,什麼疑情都斷得乾乾淨淨。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名號什麼意思?佛在《彌陀經》上跟我們解釋,阿彌陀佛的名號是『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跟無量光就是法界的全體。說光,用現在的話來講空間,光明遍照,這是指的空間;說壽就是時間。時空一交叉這就是整個法界的本體。法界的本體是什麼?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本性,所以就是自性,就是真心,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我們自性的德號。禪宗修學的目的是明心見性,他用參究的方法,我們用念阿彌陀佛的方法明心見性,能不能做到?大勢至菩薩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心開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跟禪宗用的方法不一樣,目標完全相同,所以彌陀名號是法界全體的德號。

  此體作彌陀身土。】

  無量壽、無量光是阿彌陀佛的身,也是阿彌陀佛的國土。

  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是故彌陀名號即是眾生本覺理性。】

  『本覺理性』。這四個字就是經上講的真如本性,真心理體,我們的真心!禪宗裡面所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就是本來面目,就是自家本人,真我不是假我,這個身是假我,這個本覺理體是真我,這不是假的。

  名即始覺合本。】

  『持名』是方法,我們現在把本覺迷失,所以佛說凡夫在迷位。如何破迷開悟?這是佛教化一切眾生的不二法門。方法再多,都是為了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一個方法。阿彌陀佛,『始覺』。可是諸位要曉得,阿彌陀佛確確實實是開始覺悟。但是現在大概我看一萬個念阿彌陀佛,有九百九十九個是迷而不悟。為什麼說他是迷而不悟?他根本就不懂得佛號是什麼意思,他不曉得他怎麼會覺?他不能老實念,換句話說,不會念!只是嘴皮上學了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什麼意思不曉得,阿彌陀佛什麼功德不曉得,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也不曉得。那怎麼行?

  那我們要問:怎樣從這一句名號上開始覺悟?諸位要知道,這一句名號就是這部經的題目。你看小本《佛說阿彌陀經》,我們這個本子叫大本《阿彌陀經》,整個經題十五個字《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十五個字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是題目。念到這個題目就曉得它的內容,題目一念,文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覺悟。所以為什麼要勸大家把《無量壽經》念三千遍,因為三千遍念了之後,提起阿彌陀佛,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就覺!這三千遍是第一個階段是熟,先要熟。我這一句佛號,整個經都能提得起來,然後進入第二階段。第二個階段是解義。經裡面的意思我明瞭、我懂得,所以叫你聽講,叫你看註解,幫助你在這個經文裡面字字句句都清楚、都明瞭。第三個階段要實行,要把經裡面的道理變成我們的思想見解。我們對人生、對宇宙的看法想法,把經典裡面一切的教訓,哪些事情佛教給我們要做,哪些事情佛教給我不能做。教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去做;教我們不能做的,我們決定不做,這叫修行。這樣才能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這就是覺。「始覺合本覺」。

  「本覺」,佛代表「本覺」,一切菩薩代表「始覺」,佛代表本覺。我們對宇宙人生的看法,處事待人接物的行持,要跟佛靠近。佛是榜樣、是標準,我們要學習,要認真學習,這叫「始覺合本,始本不二」,始覺跟本覺是一不是二,這從理上說。從事上講。

  佛不二。】

  從事相上講,眾生跟佛不二。這個道理如果我們要想透徹的明瞭,那要深入大經。大經大論裡面把這個道理、把這個事實真相說了出來,如果我們沒有時間去涉獵這些大經大論,你就老實念,念到心清淨,豁然開悟,事實真相立刻也就悟明白了,從悟裡面能得到。

  一念相應一念佛。】

  那個一念要相應,我們念佛人,許多念佛人念到最後不能往生還搞六道輪迴,他念的是不少,不相應!一天念十萬聲佛號,沒有一聲相應,那就沒法子,有一聲相應,那個功德都不可思議。這個相應法我們在講席裡頭也講得不少,相應,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言行要跟佛所講的一樣,那才叫相應;換句話說,做到才相應,做不到就不相應,理解都沒有用處。理解叫解悟,解悟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不能斷煩惱,要證悟!怎樣才能證悟?一定要通過修行,行才能證,不行,怎麼行?我們今天學佛,信、解、行、證,我們到信解就完了,不肯照做,所以就不相應,行就相應,所以你信解了之後要實行。

  佛教我們孝順父母,我們有沒有去做?佛教給我們奉事師長,我們有沒有去做?佛教我們斷惡修善,我們有沒有去做?沒有去做就是沒有行!佛法修學四個過程當中,第三個我們就不要了,所以證果就沒有份。往生是證果,修行才證果。修行,把我們一切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這就能證果。證果就是得到佛法所說殊勝的功德利益,你真正能得到,可見相應非常重要,所以相應是行證,信解不行。我們今天學佛,說老實話都停留在信解上,行證沒有認真去做。

  念相應念念佛也。】

  這就難得了,『念念相應』必定成佛。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這個『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過去講得很多很多,真正明白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的人實在不多,因為他知道他一定肯幹。這一句名號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信願解行要與佛相應,與經相應就是與佛相應。

  心念佛,是為始覺。】

  念佛就是念覺,佛就是覺的意思。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要從字面上來翻,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阿彌陀佛就是無量覺。無量覺就是樣樣都要覺,我們對一切人要覺不迷,對一切事也要覺而不迷,對一切物也是覺而不迷,這個就是名號的本義,所以這句名號提醒我們的自覺自性覺,提醒自性覺,所以佛號不是念給佛聽的。佛是圓滿的覺悟,我們覺了,跟佛就相應,就是這個意思。

  念之佛。正我本覺。】

  所以我們起心動念,念佛這就是一個覺心,這就是覺悟的行持,所念的佛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本覺。

  顯持名功德不可思議也。】

  所以你把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這就顯示出持名的功德不可思議。大師這一段話為我們解釋能念所念皆是實相,實相就是事實的真相,覺是事實的真相,迷是妄想,不是真相。

  句彌陀。人人能念。個個可行。】

  這是說明念佛容易,念佛不難,這一句阿彌陀佛,哪個不會念?

  召萬德。妙感難思。】

  這兩句是讚歎這個方法,非常巧妙,你懂得,當然好,很明顯的相應,相應的很快速;你不懂,肯老實念,漸漸會覺悟。會覺悟,為什麼?老實念容易得一心,一心就是清淨心,得清淨心人就開悟,對於一切事實真相自然就明瞭,所以他是巧合妙道。

  有念巧入無念。】

  這個法門從老實念,有念,念到最後得一心,得一心就到無念。

  凡心頓顯果德。】

  果是佛,如來果地上的德能,就在我們凡夫生活行為當中顯露無遺。

  疏鈔云。】

  蓮池大師所說的。

  諸聖於片言,越三祇於一念。】

  齊是看齊、平等。『諸聖』,十地菩薩,實在這個地方都是講的等覺菩薩。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這些大菩薩,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跟他們的地位平等,就是一句佛號。一句佛號念好,念到相應,就跟這些大菩薩地位相等。『越三祇』,越就是超越,超越三大阿僧祇劫。他們那些人修行三大阿僧祇劫修成功的,我們不需要,我們只要一念。就是阿彌陀佛這一念超越三大阿僧祇劫。他們要那麼長的時間,才修到這個地位,我們只一念、十念就超過了。

  圓極頓。】

  『圓』是圓滿,圓滿到了極處。『頓』是頓超、快速。修行沒有比這個更快的,成就真的是快到了極點,至簡至易。可見這個法門簡單、容易,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容易到不能再容易。我教大家這十句阿彌陀佛,容易,沒有比這個再容易!你一天念九次,一次念十句佛號,有一些同修念兩個星期打電話告訴我有效,那個時候我還在新加坡講經,馬來西亞同修打電話告訴我,他說我念了兩個星期果然有效。

  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但為本經之綱宗。實亦為一大藏教之指歸也。】

  這就是本經實實在在說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所說一切法門的總綱領、總原則。本經所說的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講的綱領、方向。『一大藏教』,《大藏經》。到這個地方是將本經的宗旨說出來了。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