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觀眾,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記》第八十九面第一行:

  難因而諫頌曰。】

  向下阿難為我們說出二十八首偈頌,這偈頌是五言頌,就是每一句五個字,四句是一首,總共有二十八首,多半是屬於重頌,就是重複前面世尊的教誨。佛經在體裁上它有十二種之多,這十二種如果我們把它歸納,總不外乎長行、偈頌跟密咒,這三大類。「長行」就是我們一般講的散文,便利於說理,為我們講得透徹、講得明白。而偈頌它是有兩個目的:第一個,佛陀當年講經說法,不同一般學校學生是固定的,到時上課都來了,佛講經是公開的,所以有先來後到,前面沒有聽到的,這個時候佛以偈頌這種方式,讓後來的人也能夠聽到前面所說重要的這些義理。第二個意思,偈頌像中國的詩歌一樣,但是沒有像中國詩歌那樣的平仄押韻,它並不講求這些,它是可以歌唱的,便於記憶。如果佛所教給我們,我們記不得也是沒有用處,所以一定要記得很熟,偈頌便於記憶,有這麼兩個意思。

  第三種體裁是密咒,本經沒有。像諸位常常念的《般若心經》,《般若心經》雖然不長,後面有咒語,咒語多半是對鬼神說的。我們知道佛菩薩講經說法,我們凡夫看到聽眾不少,可是這聽眾當中,還有天神、有護法神、有鬼神,可能他們來參與法會的人數比我們多,多多少倍我們都不知道,佛菩薩很清楚。所以講完之後,用他們的語言把重要的綱領說出來。所以密咒是鬼神的語言,不是印度話,印度人也聽不懂。佛這個意思是表示親切,對這些鬼神宣說。這些意思我們要懂得。

  阿難此地二十八首頌,我們可以把它分做七個段落:第一個段落「請佛住世」,第二個段落「疑謗重罪」;第三個是講「各罪別報」,你造什麼樣的罪業,你會得什麼樣的果報;第四個段落是講持戒得福,「五戒各別果報」,不殺生得什麼樣的果報,不偷盜得什麼果報;第五個段落是「疑罪福果」,就是懷疑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造作的善惡業,是不是真的有果報?阿難在此地為我們說出;第六段就是講世間事跟世間意,特別說明「世間意的果報」;最後是「結勸」。我們現在看偈頌:

  為三界護。恩廣普慈大。願為一切故。未可取泥洹。】

  這首偈的意思非常清楚,阿難為我們大家「請佛住世」。佛住世,眾生就有福,我們大家才真正有機緣接受到聖賢的教誨。但是佛法是師道,這個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它不是宗教,它是師道。師道,古印度跟中國是一樣的,「只聞來學,未聞往教」,這是尊師重道。如果沒有人來求學,這個老師他就走了,就不住在這個地方了。所以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的時候,沒有人啟請,沒有人請法,釋迦牟尼佛立刻就入般涅槃,就不會再住世了。我們這個世間,世間大眾肉眼凡夫,不知道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沒有人啟請。淨居天人,淨居天是四禪裡面的五不還天,那些天人看到了,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示現成道,他們趕緊下來代我們請法,釋迦牟尼佛就住下來不走了。阿難尊者看到我們這個世間人迷惑顛倒,造作極重的罪業,要受種種苦報。我們也不認識哪個人是佛,哪個人是菩薩,哪個人是聖賢,哪裡會知道啟請?他來代我們啟請。這是「請佛住世」,這首偈。

  偈的內容,『佛為三界護』,「護」是護持、保護;「三界」就是六道,六道裡面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所以也稱為三界。諸位同學要記住,說三界就是六道,說六道也就是三界,在佛經裡面稱為娑婆世界。佛是這一個大世界的保護人,這個大世界裡面的眾生都要靠佛,沒有佛的教誨決定超越不了三界六道。如果不能超越,換句話說,在三界六道裡面肯定是住三惡道的時間長,住三善道的時間短,這是肯定的。因此,我們決定不能夠離開聖賢的教誨,中國古人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一生不能放鬆,一天都不能放過,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之後,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沒有放過假,這一樁事情我們要多想想。為什麼?如果說一天放假了,說實在的話,三十天都不能夠恢復。佛教導我們勇猛精進,「晝夜常念善法」,晝夜是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大勢至菩薩教我們念佛的人,「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相繼就是不間斷,日夜不間斷,我們才能有成就。念佛的人多,成功的人少,原因在哪裡?都在間斷,不能夠做到淨念相繼。果然這四個字能做到,沒有一個不成就,這是我們特別要注意到的。

  『恩廣普慈大』,佛的恩德廣大無邊。「普」就是平等的意思,不平等就不能夠普及。佛對於三界六道眾生平等的教化,決定沒有分別你是屬於哪一道,三界裡頭有六道、你是哪一個族群的、你是信仰某一種宗教的,佛都是一律平等看待,一樣的慈悲教誨,所以稱為大慈大悲。這兩句是讚佛。

  下面兩句是祈求,『願為一切故』,六道裡頭,三界六道一切苦難的眾生,佛不能夠取般涅槃。『泥洹』就是以後所翻的涅槃,這是漢朝早期譯經用泥洹,它是音譯的,那個時候翻譯名相沒有統一,是早期所譯的經。這是求佛住世。再看底下一首,在九十面:

  法者亦少。盲盲不別真。痛矣不識者。罪深乃如是。】

  阿難這首偈,是非常悲痛說出我們眾生的業障深重,沒有能力辨別真妄。第一句說『值法者亦少』,「值」是遇到,遇到佛法的人不多。諸位想想,在古時候交通很不發達,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交通工具只有馬車、牛車,我們在經典上看到的;水裡面行的是帆船,小船;同時釋迦牟尼佛在世講經說法沒有寫成文字,完全靠口傳,有機會遇到佛法的人太少太少了,這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

  我到台灣來的時候,民國三十八年,四十二年我遇到佛法,在當時佛教的經典也是希有難得,在台灣只有三家印佛經的,印的量很少,種類也不多。在台北朱鏡宙老居士辦的一個「台灣印經處」,印佛經;在台中瑞成書局,台南有慶方書局,全台灣印佛經的就這三家,所以能夠看到佛經是很困難!我們早年最初學佛,要讀佛經怎麼辦?抄!到寺廟裡面,我常常去的善導寺,善導寺有個「太虛圖書館」,我們在這裡借經,抄!哪有現在這麼方便!這些年得力於科技的發達,這個經書真的印得又好、又美觀,這是現在人有福,不必去抄。說現代人有福,講老實話也未必然!為什麼?你得來容易,你不肯學。我們那個時候得來真是非常非常辛苦,學習的情緒非常之高,為什麼?難得!現在你們得到太容易了,不知道珍惜,這很可惜。這講遇到佛法的人少。

  真正遇到佛法了,現在這個世間無論在哪個國家地區,假的東西多,仿冒的!我這次回來雖然沒幾天,在新聞裡頭常常看到台灣鈔票有偽造的,那你就曉得,冒充、仿冒的佛法很多,如何能辨別佛法的真偽,這個我們不能不留意。從前老師教導我們,教初學怎麼樣辨別?這個經《大藏經》裡面有,這就可靠;如果這個經《大藏經》裡頭沒有收進去,那就不可靠,可能是偽造的、假的,不是真的。依《大藏經》為標準。可是現代人也編輯《大藏經》,也收了不少新的東西進去,這個收進去的未必可靠。我們依什麼本子?依古本。最近的《大藏經》經本是《龍藏》,《龍藏》距離我們最近,為什麼?那個時候在帝王時代,經書、大德長者的著作、註疏,要能夠收到藏經,是要通過考核的,不是隨便能入藏的。一定是在那個時代,有修有證的這些大德,給你做證明,你這個註解註得不錯,沒有問題,這才推薦送給皇帝,皇帝批准入藏。現在民主自由開放,我只要有錢,我就可以編一套《大藏經》,我所認識這些人,我喜歡的,「你們東西拿來,我都給你入藏」,沒有標準,所以不可靠。因此,我們一定依古本,不能夠依今人。

  佛陀在入般涅槃之前,特別交代後學「四依法」,用這四個標準辨別佛法的真偽,唯恐後人被人欺騙。千萬不要迷信,「這個法師名氣很大,大概沒有問題!」你要這樣想,你就錯了。名氣再大也不行,也不可靠,為什麼?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我剛才來還遇到一位居士,哭哭啼啼的告訴我:他被人欺騙了。那個欺騙他的人,說是淨空法師弟子,他就相信了,這個很糟糕!不要說是淨空法師的弟子,我就告訴他,我身旁的這些人都是妖魔鬼怪,你敢相信嗎?不但他們這些人不能相信,連我也不能相信,你們要相信我的話,你也走錯路。

  所以佛教導我們這四依法的標準,第一個「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善導大師講得好,善導是唐朝時候人,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祖師,不要說是一般名氣大的這些人說法,我們不能相信他,證得阿羅漢果的人來給我們說法,說的跟經上講的不一樣,也不能相信;菩薩來講經,法身菩薩、等覺菩薩來講經,跟經典不相應也不能相信;佛來講經,諸位要記住,佛佛道同,今佛無異於古佛,講的一定是一樣,今佛跟古佛講的不一樣,這個佛不是真佛,大概是魔王變現的,來欺騙我們的。所以一定要懂得依法不依人。我們接受佛陀教誨,可以向法師質疑,你有懷疑的時候,「法師!你這個說法是根據哪一部經經文講的,佛有沒有說過?」佛要沒有說過,我們就不接受,他得有依據,不是隨隨便便可以說的。這是說明經典的重要,是我們唯一的依靠。

  第二條教給我們「依義不依語」,要依經典講的意思,言語多說少說、深說淺說沒有關係,只要意思講得不錯。這條重要!佛曉得。佛滅後一千年,佛經傳入中國,傳到中國來必須要把印度的梵文翻成中國文字,同樣是一個原本,有經過不同人的翻譯,譬如我們在《大藏經》裡面看到,《金剛經》就有六種譯本,原本是一個,六個人翻譯的那當然翻譯的不會每個字、每一句是一樣的,這不可能的事情!六個本子都傳下來了,我們到底接受哪個本子?六個本子都翻得不錯,都翻得很好,這就是「依義不依語」,意思都對了。我們在六個本子裡面任選一本來修學,都是正確的,都沒有問題。為後世人斷疑生信。

  第三個教給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什麼叫了義?什麼叫不了義?最簡單的說法,對我現前有利益的,就是了義。這個經再好、再深、再廣,我學了用不上,這叫不了義,就是現在人所講的「所學非所用」,這就是不了義;學了立刻就管用,學了立刻就得好處,這叫了義。好處裡面最殊勝的是脫離六道輪迴,這叫真實了義、究竟了義。如果我們學了這部經典,這個經典不能幫助我們脫離三界六道,學了之後還要搞六道輪迴,這就不了義。

  由此可知,無量無邊的法門,一部經典是一個法門,但是一些大乘經論可能一部經裡面也有許多法門。譬如佛在這部經裡面,我們仔細觀察,佛教給我們四樁事情、四個法門。在《大方廣佛華嚴經.離世間品》佛給我們講二千種法門,我們到底依照哪個法門來修學?「入法界品」把無量無邊的法門融通為五十三參,每一位善知識代表一個法門,這些道理我們都要懂。我們如何在世尊一代時教裡面,選擇我們這一生肯定能成就的法門,這就殊勝了。

  如果我們自己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智慧,祖師大德們很慈悲,他們給我們介紹。印光大師他老人家一生勸導我們選擇淨土法門,有沒有道理?很有道理。這個法門很適合現代人修學,現代人第一個根性不如古人,第二個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工商業科技的時代,生活繁忙,分秒必爭,你沒有很多的時間去研學經論,你沒有那麼多時間。淨土宗所依據的經論最少,十個宗派裡它最少,佛給我們講的只有三部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只有三經。後來祖師加上一個論,天親菩薩的《往生論》,《往生論》是天親菩薩自己修學淨土的心得報告,給我們做參考的。後來的祖師加進去兩樣東西,清朝末年魏默深居士把《普賢行願品》加在三經後面,稱為淨土四經;印光大師將《楞嚴經?大勢至念佛圓通章》附在四經後面,現在我們稱為淨土五經一論。淨宗所依據的經典就這麼多。又何況五經一論裡面,諸位只要依據一種就成就,不必統統依據,一樣就行了。這個法門簡單、容易、穩當、快速,但是必須要深解義趣,你對於經典教誨真正通達明瞭,斷疑生信,依教奉行,這才行!否則的話,『盲盲不別真』,這個「盲盲」,眼也盲,心也盲,變成不識貨,沒有能力選擇法門。

  實際上,世尊當年在世,已經給我們很好的指示,他的話在《大集經》裡面,佛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這是佛為我們說出一個總的原則、總的綱領。我們現在生在末法時期,我們選擇淨土,遵守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但是修淨土,諸位同修要知道,不僅修淨土,修學任何一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要有基礎。沒有基礎,你是決定不能成就的。基礎是什麼?「淨業三福」。許許多多念佛人,念了一輩子不能往生,什麼原因?沒有把根基打好,這個重要!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如果你這四句做不到,你完全違背了,不孝父母,不敬師長,沒有慈悲心,還要造十惡業,那你念一輩子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古人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你不會成就的,你還是搞六道輪迴。真正想往生,必須把這四句圓圓滿滿做到,你念佛能夠生凡聖同居土。這四句就是落實在《十善業道經》,所以《十善業道經》是淨業三福第一福的具體教誨,你不修十善業道不行!如果希望往生的品位更高,那你把三福第二條、第三條要做到,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念佛可以生方便有餘土。如果更能夠做到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給諸位說,第二條跟第三條落實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講淨業三福的第二條跟第三條,這樣念佛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佛家常講正助雙修,我依照「五經一論」這是正修,修《地藏菩薩本願經》、修《十善業道經》是助修,正助雙修,這才穩穩當當的成就。你不懂這個道理,不曉得這個方法,要怪自己,不能怪佛,佛都講得很清楚、很明白。

  這部經,實在講這是佛教入門的一部經典,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是入門,不從這個基礎上,你就進不了門。在這個經之前,我有一篇講演是「認識佛教」,那個可以說是最初方便。你要學佛,先要明瞭什麼是「佛」、什麼是「教」、什麼是「佛教」,你得搞清楚,從這部經裡頭入門。

  第三句是講阿難的悲痛,『痛矣不識者』,世間人遇到佛法,不認識佛法。『罪深乃如是』,這是他自己罪障深重。遇到不是真的,或者是遇到真的不能相信,或者是相信不能理解,理解不能夠依教奉行,一層一層淘汰下去,到最後沒幾個人。再看下面這一首:

  宿福值法者。若一若有兩。經法稍稍替。當復何恃怙。】

  遇到佛法,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這是『宿福』。過去生中沒有善根福德因緣,你這一生遇不到,決定沒有偶然的。宿福深厚之人不多,真的是一萬人當中難得有一、二人。

  『經法稍稍替』,這個「替」是講漸漸衰微了。為什麼會漸漸衰微?沒有人弘揚。弘揚的人不容易,弘揚的人自己要真修,自己要不真修他拿什麼弘揚?自己不肯真修,拿到別人的註解到處講經說法,那個沒有用處的,我們一般講「沒有攝受力」。他所講的東西,不是從他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所以沒有攝受力。講得再好,聽完之後,用現在的話來說,聽眾印象不深,沒有辦法挑動聽眾的心弦,不能跟聽眾引起共鳴。一定要自己真修,然後才能夠弘傳。在這裡我們用個比喻說,譬如我們今天為大家介紹美國,你們都沒有到美國去過,我也沒去過,我找一些資料到這兒來跟大家講「美國怎樣怎樣」,怎麼講法都是隔一層,必須自己去遊歷一番,再蒐集起來講,那就不一樣了。

  由此可知,弘揚佛法的人,如果不能契入佛所說的境界,你講得天花亂墜,也沒有辦法感動人,一定要自己做到,一定要自己入這個境界。清涼大師給我們講修行四個次第:「信解行證」,證就是要契入境界,你在弘傳你才有力,你的言語才肯定不會模稜兩可,別人聽了之後才能夠生起信心。現在缺少這樣的人,真正修、真正幹的人少了,佛法衰就衰在此地。我們如果真正發心,把佛法發揚光大,從哪裡做?從本身真修、真幹下手,絕對不是建道場、辦佛學院,沒有用!道場建得再多,佛學院辦得再多,一個真修行人都沒有,佛法還是要衰滅的。

  『當復何恃怙』,這是講苦難的眾生,依靠什麼?在此地我們要曉得,我們求佛菩薩再來,佛菩薩你求他,他就會來嗎?他不會來的。那怎麼辦?回過頭來求自己,自己發心作佛、作菩薩,這才起感應道交。我們一生專學《阿彌陀經》,念茲在茲,你的思想、言行,與經完全相應,你就是阿彌陀佛;你一生當中專修《普門品》,你就是觀音菩薩;專學《地藏經》,你就是地藏菩薩。你要學得跟菩薩一模一樣,經典裡面所說的字字句句,你統統做到了,全都落實了,這叫請佛住世、請菩薩住世。我們今天學阿彌陀佛,我們依照《無量壽經》學,我們的心跟阿彌陀佛的心一樣、願一樣,我們的言行當然一樣,要這樣才能真正請佛菩薩住世。否則的話,請不來。這是阿難尊者請佛的三首偈,我們要懂得它的意義,這是第一個段落。第二個段落「疑謗重罪」,諸位請看九十二面:

  恩非不大。罪由眾生故。法鼓震三千。如何不得聞。】

  這些話是真的,不是假的。諸佛如來講經說法,他們的音聲色相是盡虛空遍法界,我們為什麼見不到、為什麼聽不到?業障。『罪由眾生故』,我們眾生有業障,有眼見不到佛,有耳聽不到佛說法聲音。由此可知,消業障是我們當前必須要做的工作。業障消除了,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講經說法,我們在此地可以看到他,可以聽到他聲音。現在我們看不到他、聽不到他聲音,是我們自己有業障。台灣是哪一家書局出了一個小冊子,寫澳洲的,《曠野的聲音》,有人送給我看過。澳洲的土著,他們的業障比我們輕,我們今天必須借電視才能看到遠方的畫面,要用手機才能聽到你朋友的聲音。澳洲土著不需要,他不要用這個,用心靈感應。他要跟他遠方的朋友接觸,他只要坐在那裡靜下來,一念不生的時候他就溝通了,不但能夠聽到聲音,還能夠看到他現在在幹什麼。證明他們的罪障比我們輕,我們實在太重太重了。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