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鄰次十界,第九段下方關鑰世界,苦滅聖諦第七句看起:

  名廣大。】

  『廣大』這兩個字不難懂,意思非常明顯,可是這個地方所講的境界,確實不是我們平常能夠思惟想像的。《華嚴》這部經,是世尊初成正覺,將他所證得的境界,詳細的為我們做了說明,做了報告。這個報告,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經本,是整個報告的提要,綱目提要。就像我們圖書室裡面陳列的《四庫全書》,這部書有一部《目錄提要》,只有五冊,而全書一千五百冊。世尊示現成道之後,為大眾所做的報告是相當詳細,那就是龍樹菩薩在龍宮裡面所看到的全文,《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全文。有多大,這套書有多大?絕對不是一千五百冊,不是!龍樹菩薩告訴我們,「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大千世界容納不下,為什麼?十個大千世界微塵偈,你一個大千世界,怎麼能容納得下?所以,龍樹菩薩說,決定不是閻浮提眾生有能力接受的,這個話是真的。

  世尊證道之後,所看到的諸法實相,不可思議。大本太大了,法身菩薩們受持的,經上講得很清楚,當機者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除了這個之外,還有中本,中本可以說是選輯,不是全文,全文當中節要選錄出來的,這個分量比全文就少得太多;雖然少得太多,還不是我們這個世間眾生能夠接受的。為什麼?它的分量還是超過《四庫全書》。就是《四庫全書》這一套書,我們世間人也沒有辦法受持。我們向「商務印書館」買這套書的時候,書店裡面的總經理告訴我,這一套是他們最後的一套。我問他,你們總共印了多少套?他說三百套,我們這是最後的一套。他告訴我,假使一個人從出生就會讀書,就會看書,每天看八個小時,看到一百歲,這部書還沒有看完。你就知道,這部書不是我們世間人能夠念得完的!那怎麼辦?

  這部書好像是一座完整的大學,它裡面分很多學院,「經、史、子、集」,就好像是四個學院。每個學院裡面還分學系,一個學系東西分量就不是很多了,一個人一生可以在這上面下功夫,也能有一定的成就。像我們現在在學校裡讀書一樣,學一個科系,這個科系念完了,畢業了,有興趣還可以再念一、兩個學系,要想把學校裡所有科系都念完,辦不到!一個學系四年,十個學系就四十年,一百個學系就四百年,你哪裡有四百歲的壽命?我們說這些話,意思就是要你從這當中去體會「廣大」。

  而世尊示現成佛之後,菩提樹下成等正覺,就是成無上正等正覺,他所見到的諸法實相,這是真實說不是方便說。《華嚴》是真實說,這在定中說的,出了定之後,看看這個世間眾生的根機沒成熟。確實有這個種子,就是好像我們看一個兒童,你仔細觀察,這個兒童有善根;細心觀察,有來歷,這不是普通人,好好的栽培他,他將來一定有成就。這是有真實學問的人他才能觀察,不容易!有學問、有德行、有經驗,中國人講的閱歷,他看人、看事看得多!他一看這個人能成就。他有因,他缺乏的是緣,緣我們可以幫助他,所謂增上緣。

  大乘經上常講「四緣生法」,「生」就是成就,生起成就四種緣。第一種緣,「親因緣」,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善根。他有善根,我們世間人講有稟賦、有天賦,與生俱來的,這不是學來的,有這種天賦,顯示在他一舉一動,顯示在這裡面。因為他還沒有遇到緣,但是真正有德行的人能夠看得出來,所謂是三歲看八十,這個小孩雖然是三歲,你就能判斷他的一生,如果有好的天賦,你就看到他的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這要協助他,要讓他生起。外面給他的叫「增上緣」,這是外力的協助。外力增上緣裡面,最重要的是老師,這是他一生成敗關鍵的第一個因素。其次的是同參同學,同學關係很大,幾乎任何一個人沒有辦法說不受同學的影響,他要有好同學。要是遇到惡友,他的麻煩大了,他這一生可能是作惡多端,最後的果報在三途地獄,所以同學關鍵很大。第三個條件是學習的環境,學習環境包括生活環境,學習不能離開生活,要在生活當中學習,在生活當中成就,這是講四緣生法。

  因緣具足,果德就現前,這個人開悟了,這個人見性了,證果了,這叫真正的成就。這不是世間裡面所謂是立功、立德、立言,不是這些。世間立功、立德、立言,不算真正成就,為什麼?這個世界會壞掉!太陽有冷卻的一天,地球有崩潰變成了灰塵的一天,你立的什麼東西能存在?沒有辦法。所以佛才給我們講真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看是幾億年、幾十億年、幾百億年,很長很長,佛菩薩眼光裡面看起來很短暫;千億年、萬億年,佛眼睛裡頭是一彈指。所以,真正的成就是什麼?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是真正成就。

  《華嚴》這部教材,是世尊對那些真正有成就的人說的,不是對十法界有情眾生講的。這是一切諸佛應化在十法界,教化一切眾生的根本法,就是基本的原理、原則。這個教材太可貴了,內容廣大沒有邊際,其深沒有底,其廣沒有邊。法界虛空界,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這個課程裡頭統統包括了,統統講到了!這個廣大的內容,是真正廣大,不但我們無法想像,十法界的有情眾生,這裡面包括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不能夠完全明瞭。

  龍樹菩薩傳到世間來的叫小本《華嚴》,龍樹菩薩看到很歡喜,認為這個分量我們這個世間眾生行,能夠學習、能受持。這個分量是多麼大?經文有十萬偈,有四十品。所以小本就是大本的目錄提要,這個經上每一句話就是一個題目,目錄!就是一個題目,內容不在這裡,內容在大本、在中本。傳到中國來的《華嚴經》,很可惜,不是完全的本子,只有一半;換句話說,小本《華嚴經》要依照我們中文的本子,還要增加一倍。現在中文本子裡面,弘一大師教我們學習的方法,是採取《八十華嚴》從第一卷學習到五十九卷,然後接著學《四十華嚴》;《四十華嚴》就是《普賢行願品》,也就是八十卷的「入法界品」,因為這一品是完整的。合起來一共九十九卷,完整的《華嚴》,中文的譯本。

  由此可知,這個譯本只有龍樹菩薩所傳的二分之一。小本《華嚴》,龍樹菩薩傳來的小本《華嚴》,我們知道應該至少是兩百卷,現在中文的譯本裡頭只有九十九卷,缺少一半。所以,《華嚴經》在中國,古人稱為略本,略本的意思大家明白了。經太大,在古時候都是用手抄本子,分量太大容易散失,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容易散失。流通量非常之少,所以失傳就在所不免。現在在全世界,這部經可以說保存得最完整的是中文的譯本。這裡面的內容所說的是遍法界虛空界,一般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講眾生世界,還有諸佛如來的一真法界,都說到了。

  略本,實在說有略本的好處,好在哪裡?提綱挈領,我們容易抓住重點。《華嚴經》學習的重點,我們常講修行,修行的重點,不外乎文殊菩薩的「十波羅蜜」,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文殊菩薩代表因地,普賢菩薩代表果地,因果同時,因果不二。文殊菩薩的十波羅蜜,得到普賢菩薩的十願,十波羅蜜遍法界虛空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成就無比廣大法門;門門融通,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是廣大的意思。再看下面第八句:

  名覺分。】

  清涼大師在這個名稱有註解,「滅名覺分者,所覺處故」。註解雖然簡單,給我們提醒了,『覺分』是什麼意思?所覺之處;所覺之處就是苦滅聖諦,所以苦滅聖諦也叫「覺分」。前面說它的名字叫「廣大」,也稱為覺分,「分」在此地當作「所覺處」講,這個意思很深,它是為我們指出修行正確的方向與目標。這一點太重要了,如果我們的方向目標正確,一般人都知道,你就不走冤枉路。你只要不走冤枉路,不搞迂迴,直截了當,你就快速成就。那真是希有難逢,這個機緣太殊勝了。

  這是法身菩薩他們在華嚴會上,得到諸佛如來的教誨,佛佛道同,哪裡還有疑問!決定沒有疑惑了。一切諸佛異口同音,只要證得法身,破一品無明證法身。一切諸佛成等正覺,都會向大家提出圓滿的報告,每個菩薩成等正覺報告的內容都是相同的,佛佛道同。這樣說起來,法身菩薩聽個一尊佛、兩尊佛說法就夠了,不需要再聽了。不然,每一尊佛出世他都去聽,為什麼?這就是古德教人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因為你自己沒有證得,你雖然是法身菩薩,你還沒有證得。你什麼時候證得,你也向大家提出報告,這個報告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這是菩薩成等正覺的報告。就像現在我們一般看博士論文一樣,你拿到博士學位了,這是你的一篇論文。世間跟出世間不一樣,世間是你先提出論文,然後才給學位給你。菩薩成佛不是的,先真的拿到學位了,然後再提出報告,這個報告就像論文性質一樣。這裡面含著有很深的教育意義在,這個意義就是肯定了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法身菩薩我們現在就懂得了,他每天聽經聽什麼?全是聽《華嚴經》;一遍一遍聽,聽無數遍,聽無量遍。他們用功的方法是「無功用道」,聽諸佛如來講經說法,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決定沒有分別執著。聽一遍,境界自自然然向上提升一級,痕跡都不著,無功用道。法身菩薩如是,我們怎麼樣?給你說真話,我們亦如是,古大德教我們讀經,我們讀一遍就是聽佛菩薩給我們講一遍。雖然是這一部經,前面給你講過了,佛佛道同,每一尊菩薩示現成等正覺,他的報告內容都是相同的。這就是顯示出一門深入,無量無數次的重複,薰成無上正等正覺。我們在這裡頭明白這個道理了,我們自己要想真正有成就,你就決定不能離開這個方法,一遍一遍的讀,一遍一遍的聽。如果諸位真肯幹,真想成就,第一樁大事,佛門裡面講,你要發心,世間法裡面講,你要立志,也就是說你要確定你這一生修行努力的目標是什麼?方向在哪裡?這比什麼都重要!你這一生當中沒有目標、沒有方向,無論你怎樣勇猛精進,你都不會有結果。為什麼?你沒有目標、沒有方向,你怎麼會有成就?

  我這一生能有一點點成就,就是在初學佛的時候老師指導,指我這一條路,一生一個方向就是講經教學,一個目標求生淨土。所以在這一生當中,無論處順境、處逆境,都沒有障礙,順逆境緣都幫助我提升。章嘉大師教導我的,漸漸契入佳境,我們一生奮發努力,不辜負老師的教誨,不辜負老師對我們的期望,他教導我們的,我們統統做到了。點點滴滴,雖然距離苦滅聖諦很遙遠,可是那個方向正確,對準了方向,沒有偏差!非常非常難得。怎麼知道對準方向沒有偏差?你沒有離開經教,就不會偏差。經教很多,你要真正想學,要一門深入。你學太多了,學亂了,你會分心,你意志不能集中,你會產生很多疑惑,會遇到許多挫折、障礙,你很不容易突破,這樣成就就困難了。最好的辦法是什麼?一門,一門容易突破。

  古大德說得好,一門通,一切門都通;一經通,一切經都通。佛法通了,世間法也通,一通一切通。所以,你要懂得這裡頭有個秘密、秘訣,秘訣就是一門深入。這樁事情不能著急,有人想求快速的效果,那就不能成功!古人常講的「欲速則不達」。這是什麼原因?你想快速成就,那是個妄念,是個分別執著。這個修學的方法是要破妄想分別執著,你帶著妄想分別執著,而且還有嚴重的妄想分別執著,它把你的悟門堵塞了,你不會通達。誦經、念佛再勤奮,也是古人所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你是一門沒錯,你不能深入,為什麼不能深入?著急。你妄想想趕快成就,哪裡知道,你沒有妄想才真的很快成就!你有這一念,就把你障礙住了。

  所以我們念佛,很多念佛的人求一心不亂,求功夫成片,念了好幾年了,功夫不能成片,來問我:法師,我要念到幾時,功夫才能成片?我就老實告訴他,你這一生都沒有指望。他說為什麼?你念佛夾雜著「什麼時候得功夫成片」,夾雜著「趕快得功夫成片」,就把你功夫成片這個門堵起來了,所以你一生不可能功夫成片。你要想著「我什麼時候得一心不亂,我要快一點得一心不亂」,你一生決定不能達到一心不亂,你要曉得這個道理!怎樣才能達到?一個妄念都沒有,一句彌陀念到底,真的你就很快得到。幾時得到?與你的善根、福德、因緣有關係。《阿彌陀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因緣與前生、與前世有密切的關係。一個人的成就,無論是世法、是佛法,不是這一生,過去生中好多世、好多生累積下來的成果。所以,你什麼都不想,我就老實念,我念佛為什麼?念佛就為求往生。但是我不著急,我不是著急「我要趕快往生」,這一著急反而緩了,反而延遲了。這個東西真是古人所說的,「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我天天幹,幹得很歡喜,時節因緣成熟了,自然成就。

  功夫成熟的時候,自然成就就是我們一般講的預知時至,功夫好的人,心地清淨的人,我們看到兩年前就知道,不容易!兩年前知道的,我這一生就遇到兩個人,頭一個是李炳南老居士,他兩年前說的,果然兩年後他往生了。第二位,新加坡居士林陳光別林長,上一屆的林長,他是兩年前預知時至的。他功夫成就,他可以往生了!他告訴李木源,他想到極樂世界去了。李木源求他,居士林人事不穩定,求他多住兩年,現在不能走。他想想,答應了,「好!我再等兩年」,果然兩年往生。這是我們親眼看到的。我們在書本記載裡面看到的,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一年前他預知時至,他派人到他老家去建塔,準備自己往生之後身體就放在塔裡頭,他都自己安排好了。惠能大師留了肉身,他的肉身現在還在南華寺,一千四百多年,預知時至。所以不要想,什麼念頭都沒有,一切都隨緣。水到渠成,這時候阿彌陀佛會通知你,會告訴你什麼時候來接引,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平常不能打妄想。

  念佛一定要懂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才是真正覺悟了。覺跟迷的差別,就是覺沒有妄想,迷有妄想,我們不能不曉得。覺沒有希求,迷裡頭有希求,想早一天往生,那不是覺,那是迷。也許你會問,聽說宋朝瑩珂法師迫切的求往生,真的把阿彌陀佛求來了,他的願望真達到了,那是不是妄想?那不是妄想,那是他真心的願望,他不是妄想。念佛不能夾雜妄想,夾雜著疑慮、妄想,是決定破壞你的功夫,破壞成片,破壞一心,破壞了感應,所以決定不能有妄想。真誠懇切的願望,行!知道世間苦,知道自己沒有法緣,這樣希求早一點到極樂世界親近彌陀世尊,再等待機緣成熟,倒駕慈航,廣度眾生。這都是與滅諦是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這個沒有過失,沒有錯誤。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苦滅聖諦第九句:

  名離染。】

  這個名字在滅諦裡面,『離染』,這是究竟圓滿的「離染」,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染污統統斷乾淨了,沒有絲毫夾雜,這才是果地上的般涅槃。通常我們看到經文對般涅槃的解釋,稱為清淨寂滅,到純淨純善,是此地離染的意義。我們在因地修學,我們常常講,修學的方向、目標要正確,這個名號給我們很好的提示,我們時時刻刻不能忘記離染。

  染是什麼?實在上講,身體的染污沒有障礙,為什麼?身是幻相,是所生。最重要的是能生、能現、能變的真心、本性,這可不能染污。說實實在在的話,真心、本性什麼時候染污過?即使墮在阿鼻地獄它也不染,到底是什麼染污了,造成這樣嚴重的後果?相宗經論裡面告訴我們,「染污意」!這是很明確的把這個染污給我們指示出來。識是染污,八識、五十一心所、二十四個不相應,就是平常講的有為法,一切有為法,有為法統統是染污。這樣我們才有了一個概念,離染,要離一切有為法。離一切有為法,豈不就是相宗所說的,「轉識成智」,也就是說把有為轉變成無為,無為才是究竟離染。

  我們現在對於這個道理、這樁事有了少許的概念,知道菩薩是怎麼成佛的,凡夫是怎樣修成菩薩的,沒有別的,「離染」而已。究竟離染的這個人,我們就稱他作佛陀;雖離染,還沒有究竟斷的,沒有達到究竟圓滿的,這樣的人我們稱他作菩薩。天天在染缸裡頭,什麼是染缸?六道是染缸,嚴重的染污。四聖法界還是染缸,染污得輕。像個大染缸,六道是染缸的下半部、底部;四聖是前面,這個染缸靠缸口的這個層面,輕,往下面去,嚴重。我們今天是嚴重的染污,自己要知道,首先就是要覺察,初步功夫。這個東西斷不了,就是已經覺察到「我天天都在染污」,這個好,覺察到「我念念都在染污」,這個好。就像我前面所講的,你知道自己有病,知道自己有病,你一定就有求醫的意念。求醫是什麼?依教修行!如果不依教修行,這個嚴重的染污沒有辦法化解,無法減輕。

  說到修行,我們在講席裡頭常說,要懂得修行的原理、原則,要懂得修行的方法,這就是佛門講的持戒。戒是什麼?戒是規矩、方法,你不能不遵守,你要不遵守,你決定不能成就。佛是怎樣教導我們的,你要曉得!淨宗學會成立,早年在美國,最早我們在國外提出淨宗學會,是在溫哥華第一個成立的。但是由於地方太遠,我們也照顧不到,所以他們的成效不彰,不如第二個會。第二個會在舊金山,美國淨宗會學,楊一華居士主持的,有相當的成就。這個會成立的時候,韓館長當年在世,全心全力協助他們。我們寫了個緣起,緣起裡面提出淨宗修學的綱領,行門,我們怎樣落實!綱領我們就選了五個科目,必修的課程。第一個科目就是《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所說的,「淨業三福」,我們要落實、要做到。

  「淨業三福」第一句話講的是「孝養父母」,我們有沒有做到?什麼叫孝?什麼叫養?你不能不懂。這是你入佛門第一堂課,真正是教導你,要求你要做到的。父母生育你,教養你,你用什麼報答?孝,中國文字是個智慧的符號,你能體會得到嗎?這個字在中國製作文字原則裡面,它是屬於會意,會意就是你看到這個符號,你體會裡頭的意思。這個字上半部是「老」,下半部是「子」,你體會這個意思。老是上一輩,子是下一輩,合起來這叫孝,這個意思就很明顯的告訴我們,上一輩跟下一輩是一體,這是孝的真正意思在裡頭。現在我們知道社會上常常流行講,上一輩跟下一輩有代溝,兩代有代溝;有代溝就不孝了,孝就沒有了,孝,沒有代溝就是孝。它是集合成一體,老跟子合起來是一個字,不是兩個字,兩個字就是代溝,它是一個字。用現在的話來說,父子有代溝那是大不孝!

  這個字意思還很深,把這個意思引申,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體,這個意思深!所以,中國人要祭祖先、祭遠祖。我們的祖宗紀念堂,諸位進去你有什麼體會?祖宗紀念堂當中供的是三皇五帝,這是我們這個民族最早的祖先,追溯到五千年。為什麼我們要祭他們?一體。三皇五帝,他們一定還有他們的父親、祖父、曾祖父,我們不知道,我們就從他們算起,用他們來代表,後世還有代代的子孫。你要明白這個意思,明白是一體,明白是一家,慈悲、仁愛自自然然就生起來。這是什麼?你懂得孝這個字的意思。

  孝要順,順什麼?順上一輩人的教誨。我的父母、我的祖父母,沒有好好的教我!祖父母還有他們的父母,追溯到三皇五帝,歷代的祖先怎樣教導後人的?我們能隨順他們的教誨,這是順!祖宗,最早的祖宗教導後人,典籍裡頭有記載!他們教我們倫理道德,我們依照這個修學,才叫順。祖宗所講的「五倫、五常、八德」,給諸位說那不是發明,不是創造。從哪裡來的?那是自性本來具足的。佛門裡面講那是性德,現在人說這是大自然的法則,大自然的規律,是古聖先賢他們體會到了,他們發現了,他們隨順自然的法則。所以一家人相親相愛,和睦相處,互助合作,共存共榮,是隨順性德。你要不隨順,不隨順,社會秩序亂了,沒有規矩了。這一亂,每個人生活都得辛苦了,無所適從,處事待人接物不知道怎樣做才好。你看看「順」字多麼重要!

  可是這個順不簡單,隨順性德,要有人來教你,教你的人是老師。所以,第二句話講「奉事師長」。奉是承奉,承是接受,奉是依教奉行,接受老師的教誨,依教奉行,這叫奉事,奉事師長。所以中國自古以來,立國的精神,民族的道統就是孝道、師道。諸佛如來教化眾生也是以這個為基礎,「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你懂不懂?沒有老師教你,你不懂得什麼叫孝順;父母要不教導你,你不知道尊師重道,尊師重道是父母教你的。現在這個世紀,真正是古人所講的,天下大亂!為什麼會亂到這種程度?孝道跟師道沒有了,這才是動亂的真正的根源。父母沒有教導我們尊師重道,老師沒有教導我們孝養父母,這個文化斷層了。雖然中斷,時間還不算太長,幾十年而已,半個世紀、一個世紀。

  今天社會病態叢生,我們要覺悟,覺悟了怎麼辦?回頭,回頭是岸!脫離了這個斷層,立刻你所遇到的,就是嚴重的染污,有史以來所沒有的。這個染污你遇到了,你掉在染缸裡頭,你出不來,你不知道回頭。這樣愈陷愈深,愈墮愈苦!你的前途是什麼?你的前途是往下墜落,不是向上提升。清淨往上升,染污往下墜,這是自然法則,這絕對不是哪個人設定的。所以在這個世間,世界上這麼多人,修道的人、修清淨心的人有幾個?這是往上升的;修名聞利養的也是修行,修名聞利養、修貪瞋痴慢、修損人利己的人有多少?這些違背道德、違背自然法則,這是往下墮落的。有幾個人能懂?

  這兩個字,學佛的人常常在經典上讀到,聽經你也常常聽到,聽到怎樣?耳邊風,聽過而已,沒有記在心上。跟你日常生活,跟你工作、待人接物,一點影響都沒有,你還是在染污,你不知道離。尤其是經上所講,我們現前這個世間「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你有沒有能力辨別邪正?邪正的標準是什麼?標準是經典。我們從經典上提的綱領,這是最容易記的標準。「淨業三福」是標準,「六和敬」是標準,「戒定慧」三學是標準,「六波羅蜜」是標準,「普賢十願」是標準。淨宗學會成立我們只設定五個科目,「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你很容易記,意思都很清楚。這個東西不是念的,不是背誦的,是要時時刻刻檢點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這個相應不相應?相應,我們是在修行,不相應,我們就被染污了。這五個科目就是道路,相應,你在正道上行,菩提道,這是西方路;違背,你走到歧途,你走到岔路了,哪有不墮落的道理!你不能不懂。

  更簡單的標準,實在講都是最重要的。這麼多年來我們提倡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你起心動念與這個相應不相應?如果是相應,正確,為什麼?這是菩提心,大乘教裡面,佛菩薩常常勸你發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這十個字就是菩提心,起心動念與這個相應是菩提心;與這個不相應,不相應是輪迴心。真誠的反面是虛假,清淨的反面是染污,平等的反面是貢高我慢,正覺的反面是愚痴,慈悲的反面是自私自利。所以,天天要反省,時時刻刻要反省,我起心動念是落在正面,還是落在反面。落在正面是菩提心,你走的是佛道;落在反面是輪迴心,你走的是惡道。這個東西提醒自己,不能不知道,真的幫助你修行,幫助你破迷開悟,幫助你離苦得樂。

  印光大師十六個字的心傳,簡單扼要,「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他老人家一生不知道講多少次,《文鈔》裡頭常常看到。我們把它刻在一個石頭,刻了一個印章,印光祖師傳心法要,十六個字,都是最好的指導原則。所以,你要講到修行,你不能不離染,染污嚴重,麻煩大了!不但將來墜落惡道,現前也是苦不堪言。嚴重的,就是我們佛門裡面常常看到的著魔,著魔是嚴重的染污,他染污不嚴重他不會著魔,一般社會叫神經分裂。這種人社會上雖然也很關懷,沒有辦法,設立神經病院住在裡面,這裡面確實叫人間地獄。雖然有愛心人士來照顧,可是得這個病的人,確確實實,他過的生活是地獄生活,苦不堪言,沒有人能夠代替。這是我們親眼看見的。再看末後這一句,第十句:

  名無障礙。】

  這也是滅諦的名稱,在苦滅聖諦,『無障礙』這是究竟的「無障礙」,都是講如來果地。法身菩薩、等覺菩薩雖然也是無障礙,但是跟佛比還差一層,還是比不上。為什麼?他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換句話說,還有非常微薄的障礙,我們凡夫是決定看不到的。什麼是障礙?世尊在一般經論裡面,把障礙區分為兩大類,一大類叫煩惱障,煩惱就是障礙。什麼是煩惱?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就是煩惱;分別是煩惱,執著是煩惱,一個比一個嚴重。起心動念是很輕微的,佛法裡說之為無明煩惱。你為什麼會起心動念?你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事實真相要是真正了解,你不會起心動念。所以把這個煩惱稱作為無明,「」明是明白,「無」就是你不明白,不明白事實真相稱為無明,這是煩惱的根,雖然很細,它是根。它發展就變成分別,分別已經是造業了,但是這個業還不重,執著那是造嚴重的業了。

  大乘教裡頭又把這個稱之為三大類煩惱,起心動念叫無明煩惱,分別叫做塵沙煩惱,執著叫做見思煩惱,每一類裡頭都無量無邊。所以,四弘誓願裡面講,「煩惱無盡誓願斷」,怎麼斷法?佛教給我們戒定慧三學,斷煩惱。煩惱起,是從最微細的無明開始,演變到見思。但是斷煩惱要翻過來,先從見思斷起,最後再破無明。古人有個比喻說,就好比穿衣服,穿衣服你先穿裡面的一件,然後慢慢的再穿外面,好像煩惱是這麼生起的;你要斷煩惱就好比脫衣服,你要先脫外面這一件,再脫裡面的,最後再脫到裡頭。這個程序不能顛倒,穿衣服決定不能說先穿外頭的這一件,然後再穿裡面的,這是你辦不到的,脫衣服亦復如是。這是自然的法則,自然的程序,你不能違背,這不是哪個人定的規矩,你不能不隨順。你隨順就沒有障礙,你不隨順它就起障礙。

  第二類的煩惱,叫所知障,所知本來不是障,障礙你所知的,這種障礙就稱為所知障。兩大類嚴重煩惱!這兩大類的煩惱,讓你墮落在六道,無量劫來你都沒有辦法超越,在六道裡面的人受這兩大類障礙之害,有幾個人覺悟?古今中外,不是沒有覺悟的,我們在書籍裡面看到,確實有覺悟的,有覺悟怎麼樣?他不懂得方法,只有一個說法,所謂逆來順受,那有什麼辦法?真的,遇到佛才有辦法,遇不到佛沒有法子!頂多只能把你的業障稍微減輕一點,斷不了。佛真的是個大醫王,能把你這個病患徹底化解掉了,這才叫做究竟圓滿的教學,究竟圓滿的治療。佛的法,就是現在遺留下來的經論。

  我們把它歸納到綱領,簡單的幾句話,話雖然很簡單,道理很深。道理很深不要去理會它,能懂當然更好,能懂就能破無明,不能懂,無明還遠,最後的一件衣服,先脫外面的。外面只要懂方法,我們講席當中常常說,放下對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頭,你就不迷惑了;放下對一切人事物佔有的念頭,你就不造業了。所以,講到修行最高的原理、原則,就是「放」!佛這樣教導我們,孟子也講。諸位要曉得孟夫子那個時代,佛法肯定沒傳到中國來。孟夫子生在戰國的時代,佛法傳到中國,最早也是在戰國的末年、晚年,在漢朝才傳到中國來的。史書上記載,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這是正式傳到中國來,非正式應當比這個早,我們可以相信。所以,孟夫子肯定沒有遇到過。但是,孟子所講的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跟佛講的完全相同,放下而已!

  孟夫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這是東西方的聖人,真正是所謂的「英雄所見,大略相同」,教我們放下,再放下,永遠就是給你說放下。我們的煩惱習氣重,原因在哪裡?不肯放下。所以,放下要從哪裡做起?要從堅固執著上下手,這個事情你自己真幹,什麼人都幫不上。諸佛如來大慈大悲,這個忙幫不上。佛菩薩對眾生的恩惠,只有開示,悟入一定是自己的事情,他不能幫助我們悟入。所以,你自己要覺悟,怎麼樣入?放下就入!你不肯放下,你就沒有辦法入佛菩薩的境界,就不能夠入隨順性德的境界。諸佛菩薩隨順性德,我們自己的毛病太深、太重、太多,真正修行人天天反省,天天發現自己的過失,天天改正自己的過失,這個人叫真修行。

  真修行的人,在中國歷史所記載的,佛門裡面,你們看看《高僧傳》,看看《居士傳》,看看《善女人傳》,這是在家居士,你就明瞭,那些人真幹。大概多久能成就?快的兩、三年,慢的二、三十年,統統有成就。他天天發現過失,天天改過,改個二、三十年,哪有不成功的道理!凡是不能成功,不知道自己過失,別人要告訴他,他還死不承認,還用種種言語來掩飾,這就沒法子,沒救了!你看看古時候讀書人真正有成就的,聞過則喜,聞過則下拜,感恩!你能教我。跟現在人不一樣,現在人不能接受,永遠錯到底。來生他的去處是三惡道,這是佛經上常講的可憐憫者,真可憐。

  所以,諸佛如來果地無障礙,我們今天障礙這麼多,觸處成障。最嚴重的,頭一個障礙,最明顯的,不能容人。我看這個人不順眼,障礙!所以,什麼時候你能學得跟菩薩一樣,無論是什麼人,無論是什麼事,都看得順眼,都很歡喜,什麼原因?沒有成見,就沒有障礙;我們有成見,障礙永遠不能夠拔除。看到別人的過,祖師大德常說,那是你自己的過,我們不肯承認,「他有過失,我有什麼過失」?我看別人的過,就是自己的過。為什麼佛菩薩看不出來,我看出來了?佛菩薩心清淨,看到一切眾生都是清淨的;我心不清淨,看到一切眾生都不清淨。這個道理誰懂!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