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鄰次十界第九段,下方關鑰世界第三段,苦滅聖諦,現在我們把經文念一遍:

  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關錀世界中,或名無積集,或名不可得,或名妙藥,或名不可壞,或名無著,或名無量,或名廣大,或名覺分,或名離染,或名無障礙。】

  到這裡是一段。『苦滅聖諦』是出世間的果報,世間果報是苦,出世間果報叫滅,這個意思非常明顯就是滅苦;換句話說,出世間果報決定沒有苦的感受。它的名稱也是無量無邊,這個地方略舉十種。第一個名稱『無積集』,「積集」是造作,是世間苦因。無量劫以來,積集的煩惱習氣,這裡面有善、有惡、有無記;無記,就是說不上善惡,稱之為無記。無記決定是墮在無明裡面,善惡則有很明顯的感受。出世間果報是清淨寂滅,清淨寂滅之因是徹底的放下,放下什麼?放下積集,極其微細的念頭都沒有了,這才叫真的放下。

  滅諦,學佛的人都知道,世尊在經教裡面常常講的名詞叫寂滅,叫圓寂,這兩個名詞是常常用到的。梵語稱為涅槃,大般涅槃,中文翻譯的是圓寂、寂滅,這個名詞是最常用的。我們現在想想,「無積集」也是滅諦的名稱,名稱再多,義理一定相同。我們學習「四聖諦品」,到這段快要圓滿了。四聖諦裡面所說的,大致上我們明瞭了,真正是大乘經教裡面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同樣的名稱,可以用在苦集滅道四種四諦之中,但是它在哪一種聖諦有哪一種的意思,代表它這個意思。但是它很奇妙,又能夠通其他聖諦的義理,這是佛法微妙之處。你要問為什麼?佛在大乘教裡面告訴你,稱性!性沒有分別,性沒有妄想,性沒有執著,性沒有前後,性沒有遠近;換句話說,它沒有空間,它沒有時間,它是即一即多,即多即一,它是圓融的,它是沒有障礙的。這些話說的是自性,說的是自己,這才叫真實法,說自己。

  由此可知,大乘經教裡面每句話、每個字沒有離開自己。這個自己是真我,不是我們執著裡頭那個妄我,那不是我,誤會了,有真我,真我、宇宙是一體。所以,和諧依之而起,一切眾生的和諧是自然的,不是人製作的,不是人安排的,是自然的。母親生下她的小孩,小孩雖小,他身體每個器官、每個細胞,都是自自然然安排好的,不是母親心裡想的,「我要怎樣安排怎樣安排」,不是的,自然而然。換句話說,宇宙是自然的,人從出生每個器官就和睦相處,就互助合作,身體上每個細胞也是和睦相處,也是互助合作。由此可知,和睦、平等、互助、合作是天性,這不是人為的,在佛法裡面講這是性德。隨順性德而不違背,這個人就是佛,就是菩薩!

  違背性德,怎麼違背?我要想怎樣怎樣,這個「我要想」就違背了。為什麼?性德裡頭沒有這個我,你執著有個我,你分別有個我,錯了。世尊在楞嚴會上有個比喻說得很好,他把自性比如大海,把我們的身比喻成大海裡的一個水泡。大海裡起了一個水泡,就好比眾生在自性裡面迷惑了,迷惑之後,執著自性裡面的一分,認為這是自己。世尊比喻說,以為這個水泡就是大海,堅固執著,這一執著把水泡誤認為是大海,真正大海忘掉了、迷失了。真正大海在不在?在!沒有真正的大海,水泡不能存在,水泡是依大海起的,決定不能脫離大海,這個比喻好懂。回歸到現實,現實亦復如是,自性就是大海,我們這個身,我們的心,能夠思惟想像的心,就是水泡。

  現在我們的狀況,就跟釋迦牟尼佛講的比喻一樣,我們迷了,我們以為這個肉身,以為能夠思惟想像的這個就是自己,不知道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現在怎麼給你講,你也不會相信,你也不能接受,你一定說:你在胡說八道,你這個頭腦有問題。為什麼?你說這個身跟我的思想不是自己,誰是自己?自己在哪裡?真叫有理說不清。能夠思惟想像,跟這個身體,不能說不是自己,是自己的一分。就像我們這個身體是自己,整個身體是自己,現在我們這個肉身能夠思惟想像是什麼?是一個細胞,我們身上一個細胞。這個細胞它也是心,也是物;物,它是物質,像身體一樣;心,它有見聞覺知。所以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我們能體會到這一點,才真正明瞭整個宇宙是活的。

  不但物質,這是有形相的,我們眼耳鼻舌身能接觸得到的,無非是自己的相分。還有五根接觸不到的,意根能夠感受得到的,不是物質,我們今天講精神,也是自性的一分。離開自性,世出世間沒有一法可得。世出世間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把虛空、法界、剎土、眾生的根源,一句話說盡了。這句話諸佛菩薩能說盡,六道凡夫不會!不會是什麼意思?不能體會,但是這是事實真相。所以,諸佛菩薩、聲聞緣覺大慈大悲,出現在世間,他來幹什麼?來幫助我們,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們證明;我們自己要覺,自己要證。我確實很想覺悟,很想證得,為什麼不覺悟?為什麼不能證得?毛病就在你有「積集」。

  積集,換句話說,你每天煩惱在增長,增長就是積集,這個事情麻煩透了!尤其是現在,確實有不少眾生,我們看到,我們聽到,我們接觸到,這些眾生怎麼樣?專門積集一切眾生之惡,這個情形糟透了!把自己的真心本性變成極惡、不善。起心動念專門看別人的缺點,這就是積集眾惡,把自己的心變惡了,自己的心像個容器一樣,裝什麼東西?裝一切眾生的惡,惡都是有毒的,惡毒,你的心裡頭裝滿了惡毒。所以,你看不到世間人的好處,你看不到,你所看到的都是惡的,你的心變成極惡。極惡果報在哪裡?在阿鼻地獄。所以,阿鼻地獄不是別人造來給你受的,是你自己積集惡毒變現出來的境界。就像作惡夢一樣,惡夢,誰造惡夢叫你受?自作自受。你要了解這個道理,你作佛也好,作菩薩也好,你作天人也好,作鬼也好,作地獄也好,全是自己作的,與別人決定不相干!你要認為我受別人的影響,上了別人的當,那還是你自己錯。

  為什麼菩薩能夠「無積集」?無積集,就是世間的因與果都斷了。世間因果了了,剩下來的,剩下來就是經上所講的「唯心所現」,他沒有識了。十法界裡頭有「唯識所變」,為什麼?十法界都沒有離開積集,只是積集對象不一樣,這個對象統而言之有四大類:有「善」、有「惡」,善,生三善道,惡,生三惡道;有「淨」、有「染」,染,不能離六道輪迴,淨,超越六道。善惡染淨這四大類,總離不開。這裡面為了初學同學,不能不多說幾句,善惡,諸位好懂,善惡,有染的善惡,有淨的善惡。也許有人認為,染只有惡哪有善?有,染裡頭有善。淨裡頭應當只有善哪有惡?不,淨裡頭也有惡。你們念過《了凡四訓》,《了凡四訓》講善惡,「有偏中正,有正中偏」,就是說明這個道理。在教學,好老師的教學恩威並濟,有正面的開導,也有從反面的提示,正反兩面都用;正面是善,反面是惡。所以,一淨,善惡都淨,一染,善惡都是染;染淨在心,善惡在行。

  祖師大德教人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根本是心。心要純淨純善,到純淨純善,你所用的惡法也是善;接受別人的惡法,還是善,不可思議!這個道理很深很深。譬如,最近你們看到江老師畫的「地獄變相圖」,地獄裡面青面獠牙的惡鬼在那個地方刑罰罪人。手上拿著刀,拿著狼牙棒,刀山、劍樹、油鼎,來懲罰這些罪人。這些青面獠牙的鬼好像一點人性都沒有。我們在《地藏經》上看到,那些鬼是誰?佛菩薩示現的。佛菩薩大慈大悲,為什麼這樣對付惡人?那種對付是大慈大悲,為什麼?不受那樣的刑罰,他業障消不掉。業障消不掉,他永遠醒不過來,迷惑,不會覺悟!必須把他宿世的業障消得差不多,快消盡了,他回頭了,他覺悟了。所以,惡的手法,目的是善的,無一不是在教學;換句話說,你的造作你一定要受報,決定沒有說,我一切的造作可以不要受報,沒有這個道理。

  唐朝百丈大師野狐禪的公案,是個很明顯的說明,你必須要承受。因此,祖師大德教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可以不謹慎。為什麼?有果報在其中,你逃不了果報。你一念善心,一念善行,有善果;一個不善的念頭,一個不善的行為,有惡報。《太上感應篇》講,「善惡報應,如影隨形」,善惡就好像影子,影子跟著你身,你往哪裡走,影子總在,你沒有辦法擺脫,你能不謹慎嗎?為什麼要造惡?我可以不造惡,為什麼要造惡?我可以不害人,可以幫助人,為什麼要害人?昧著良心說假話欺騙人,造謠生事,不知道地獄可怕!想想一生所造的,再看看「地獄變相圖」,你將來受什麼樣的果報。要想遠離,永遠脫離不善的生活環境,整個六道都是不善的生活環境,天上不是好地方。真正覺悟的人,他知道出離六道輪迴,一了百了,真正了脫。

  六道輪迴的因,是積集煩惱習氣,你要想脫離,要把這個捨掉。什麼時候捨?現在就捨,這個東西不能等待,捨得愈多愈好!捨棄與事相沒有關係,為什麼?事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捨念,念是妄想,這才是根。念,妄想就是識,大經裡面講「唯識所變」。惡的念頭變地獄、變餓鬼、變畜生;善的念頭變人、變天,這統統是染。如果淨的念頭,淨的念頭就變聲聞、緣覺、菩薩、佛,淨的念頭。淨裡頭有善與不善,聲聞、緣覺不善,菩薩、如來善。所以你要懂得捨!這個東西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練,你不練怎麼能成功?捨,不是打個妄想就捨掉,沒有那麼簡單。是要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是不是真捨掉了!真正捨了,真正放下了,你跟一切眾生自自然然和睦相處,你真捨了。

  「這個人我不能跟他相處,那個人最好是遠離一點」,你沒有捨,你沒有放下!你還是妄想多多,意見多多,執著多多,真難!難要幹,不幹,脫離不了六道輪迴。不幹,生生世世,無量劫又無量劫,你在輪迴打轉,真叫苦不堪言。輪迴到底有什麼苦處?你冷靜想想你的一生,「我這一生,從我能夠記事到現在,我所過的日子是苦是樂」,你能夠冷靜思惟去想想就明白了,這一生太苦了,來生比這個還苦。只要不出輪迴,佛菩薩給我們說的是老實話,你的生活狀況肯定是往下流,一世不如一世,你不可能向上提升。為什麼?你沒有受過好的教育,你怎麼會向上提升!你什麼都不懂,念頭錯了,思想錯了,言語錯了,一舉一動都錯了,自己並不知道錯;知道錯,好辦!知道錯,就會改!不知道這是錯誤。看看別人都是這樣的,我也是這樣的,統統錯了。

  現代的人,如果說叫你回頭,你要是生活在五十年前,五十年前已經很糟糕了。能夠生活在七、八十年前,像我這個年齡,將近八十歲了,八十年之前那個社會,你們全都錯了!那時候倫理道德雖然已經在衰了,但是還是有點邊。對父母不敢明目張膽的叛逆,不敢!社會輿論會制裁,人人指著:你不孝!現在這個沒有了。譬如在從前,最明顯的「稱名」,做兒女的一生不敢稱父母的名字,避諱,現在這個沒有了,這是古時候的禮節,表示尊敬。帝王對大臣稱字不稱名,字是什麼?別號。名,一生當中只有兩個人能稱,一個是父母,一生叫你的名,另外一個是老師。所以,老師的恩德跟父母是平等的,從這個地方你能看出來,老師能一生稱你的名。同學、朋友,你在社會服務,你的長官,甚至國王都不會稱你名,稱你字。所以名、字,這是對你尊敬。

  如果皇帝稱你名,你的麻煩就來了,為什麼?你犯罪了,你不值得人尊敬,稱你名,這個在現代社會沒有了。尤其不能姓跟名連在一起稱,那這個人是死刑,是最重的刑罰。連名帶姓稱他,這個人是死囚,你說那多嚴重!所以在從前,稱呼不能隨便。現在禮沒有了,在八十年前,在中國已經是「禮崩樂壞」,但是還有點邊緣。到五十年代,已經非常非常淡薄了,六十、七十、八十年代,沒有了。這是在中國,接受過中國古文化的人無比的痛心。天下傷心事,什麼是最傷心的?禮沒有了。禮沒有是什麼?人不像人!中國古人所說的,禮要沒有了,這個世界就亂了。歷史上稱為治世、亂世,標準在哪裡?禮沒有了,這個時代就是亂世。中國古人定的標準是「道、德、仁、義、禮」,道沒有了,還有德;德沒有了,有仁;仁沒有了,有義;義沒有了,有禮;禮沒有了,天下大亂。

  今天整個地球社會的動亂,我們中國人明瞭,什麼原因?沒有禮。禮是什麼?禮是生活規範,是社會秩序。這個東西一失掉之後,秩序沒有了,規範沒有了,規是規矩、軌道,範是個典型,沒有了,它怎麼不亂!這一亂,每個人生活都痛苦。就像車,車行走有軌道,像火車行走它有軌道,有軌道很舒暢。軌道沒有了,車輛多,橫衝直撞,你想這個局面多麼可怕。人失去了人的軌道,那跟餓鬼、地獄、畜生沒有兩樣。

  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大家把聖賢教誨丟掉了,認為聖賢教誨是封建時代的東西,是約束人的。沒有錯,它真的是約束人,約束每個人都規規矩矩做人。現在這個東西丟掉了,我們每個人要自由,民主自由開放,各個人都民主自由開放,沒有上下了,在家庭裡頭沒有父子。兒子:我跟你一樣大,你有什麼權力管我?所以變成什麼?真是古人所說的,父不父,子不子,家不家,國不國。這是民主自由開放,人人都一般大,人人都做主,民主!人人都做主,無政府主義。我想怎樣怎樣,你也想怎樣怎樣,天下大亂。所以現在人積集的,心裡頭積集的是不善。古時候中國,自古以來,至少有五千年,古聖先賢的教學,教我們積集善,不要積集不善,這是人道,這就是倫理道德的教育。這個教育的效果就是社會安定,天下太平,人與人之間懂得禮節,懂得應該要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助合作。

  所以,我們要很冷靜的去思惟,哪一種社會適合我們生存,哪一種社會帶給我們真正的幸福美滿。在今天現前的社會之下,什麼東西最重要?就像一個建築一樣,今天基礎的建設工程,不是別的,就是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沒有安定,沒有和平,世出世間法都不能夠建立。安定、和平是從自己內心上建立起,孫中山先生所講的「心理建設」比什麼都重要,這是今天最重要的一個科目。

  我們看到這一句,雖然講出世間的果德、果報,我們的感受很深。這是大乘經,如來究竟果報,我們可以聽聽,決定得不到。但是從這個名稱,我們要想到我們的現前,決定不能積集惡的念頭、惡的煩惱習氣,決定不可以,那給自己帶來生生世世的災難。必須知道都是自作自受,不是別人給你的。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苦滅聖諦第二句:

  名不可得。】

  『不可得』,就是諸佛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大般涅槃。它的名稱很多,實在講,在《華嚴經》上,我們才看到它多到什麼程度,沒有方法想像。「不可得」是很重要的一個名稱,唯有不可得才是真正的清淨寂滅。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所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無一物就是不可得。我們今天要問,我們每天在這裡念阿彌陀佛,念佛法門,就是連釋迦如來都教我們要執持名號,執持名號算不算是得?是的,這因為念佛是個特別法門,不是普通法門,普通法門一定要「不可得」,你才能真正證得無上菩提涅槃。所以宗門大德,參禪的那些人,念了一聲阿彌陀佛,他要漱口三天,都沒有辦法洗乾淨。為什麼?他是修「不可得」的法門。而念佛法門,我們修的是有所得,不是不可得,我們有可得。我們得到什麼?我們得到極樂世界。

  諸位要知道,有所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叫帶業往生!要是不可得,你就不帶業了。這個諸位都能理解,不帶業品位高,生到哪裡去?生到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有可得的人,生到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不一樣。這樣說起來,西方極樂世界比他方諸佛剎土,是不是要差很多?這就妙了,不但不差,反而更殊勝,殊勝在什麼地方?淨宗經論告訴我們,生同居土等於生實報土,這不可思議,這叫難信之法。十方諸佛剎土,一切諸佛都有四土,我們釋迦如來也是有四土,但是四土是四個不同頻道,彼此不相見。我們凡聖同居土見不到方便有餘土,更見不到實報莊嚴土,見不到!雖然在一起,凡聖同居在一起,見不到。可是極樂世界情形不一樣,它也是四個不同頻道,但是它統統都能現出來,所謂是「一生一切生」,生同居土就同時生方便土、生實報土、生寂光土,這個不可思議。

  四土前面兩土是有可得,後面兩土是不可得,它有可得跟不可得是一不是二。所以,它是真正不思議解脫法門,真正是難信之法。這裡面的道理,經上說得好,「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菩薩都搞不清楚。我們凡夫真正有福的人,唯有仰信(仰是仰慕,信是誠信),你決定得生,這個成就是不可思議的成就,可是這個不可得的原理我們一定要懂。我們帶業往生是不得已,沒有法子,誰有能力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掉?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從此以後,這個世間沒有一個人能做到。他給我講,禪跟密是真難!他參過禪,學過密,真難。依靠密宗方法修行成就的,他說從二次大戰以來,到現在這一個甲子,六十年,成就的只有六個。往後恐怕沒有了,他說了一句老實話,末法時期眾生(這是講往後的)一生當中要想真正有成就,除念佛求生淨土,沒有第二個法門。他的話我相信,為什麼?早年李老師也是這樣給我說的。在這個時代,我們想成就,唯一的就是要靠帶業往生。

  不可得的道理我們懂,這麼多年接受經教的薰陶,特別是般若經論。我們知道般若經論裡頭的總結,九個字,十法界依正莊嚴「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就這九個字。所以《金剛經》上說,「夢幻泡影」,「皆是虛妄」,這是講真話,一點都不假。我們生活在世間幹什麼?作夢!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應化在九法界,我們不是曾經聽說過嗎?古人所說的,他們這些人來「建立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這副對聯很有味道。這叫大慈大悲,他可以不來!他一定會來,來幹什麼?夢中佛事,水月道場。道場建得很大,一絲毫留戀都沒有,為什麼?水月道場,叫鏡花水月,畢竟空寂,不可得。

  這個你要參透,參透就是你要想通,包括這個身體,包括能夠思惟想像的這個心,心是妄心,不可得。怎麼不可得?你的念頭生滅不停,你沒有辦法把念頭止住在那個地方,定在那個地方,做不到。前念滅,後念生,這是說什麼?這是說你妄心不可得。身是幻身,幻身不可得,這個現在我們懂得。科學家告訴我們,我們的身,人身體上的細胞,細胞新陳代謝,每秒鐘都有細胞死了,都有新的細胞生了,它代替它。所以我們這個人的身,我們進講堂來,跟出去講堂,這時間不長,兩個小時,兩個小時你進來的身,出去不是進來的身。為什麼?你裡面的細胞已經換了不少,你自己不知道。

  全身全部統統換了,一個舊的都沒有了,這時間是七年,七是個周期;換句話說,今天的我,要跟七年之前的我,七年之前我那個舊的細胞是一個都沒有了。七十歲的時候,全部更換換了十次。很可惜的是你迷惑顛倒,每七年換一次,你為什麼不換好的?像我們現在駕車一樣,車老了換零件,你為什麼不換新零件?為什麼換舊零件?甚至於換的零件是壞零件,人家不要,丟了,拿這個零件來換,愈換愈糟糕,這叫愚痴!諸佛菩薩示現在這個身,為什麼他不老,不衰老,他換的零件都換新的,所以他不老。我們凡夫換舊的,不知道換新的,甚至於更糟糕的,不知道換好的。舊的,好的也不錯;換舊的,還換壞的,愈換愈糟糕。這什麼原因?這就是愚痴,糊塗!更換零件什麼人在主宰?念頭,這就是大乘經上佛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

  我們看得最清楚、最明白的是第一次的替換,第一次替換就是七歲。七、八歲的時候,他生下來的,一歲到七歲的,統統換了,那換得最好的,小孩成長。什麼原因?他沒有妄想,他沒有惡念,他沒有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很淡薄,絕對不會說害別人,所謂損人利己,這個念頭他還沒有;沒有這個念頭,他沒有這個行為。這個階段裡面,一歲到七歲,他真正有愛心,他愛父母,愛他的家人,所謂是赤子之心,還能保持。所以他換的都是換好的。可是愈長愈大,被這個社會染污愈來愈嚴重,嚴重的自私自利,嚴重的名聞利養,於是造作惡業。惡業裡頭無非是損人利己,這時候念頭不善,心不善,行為不善,可是細胞還是新陳代謝。細胞的變化隨著人的念頭,念頭善,它的反應是善;念頭不善,它的反應是不善,這道理不能不懂。改善自己的體質,無需要依靠醫藥,醫藥,說老實話統統都有副作用,要依靠什麼?依靠心理。

  今天連西方的醫生,他們也講究心理健康。這是我有一年在達拉斯,不小心感冒了,那邊同修帶我去看醫生,醫生是個中國人,他拿到美國執照。我跟他談佛法!他也很喜歡聽。我給他說,醫生不能治病,他也很愕然,愣住了。然後我告訴他,醫生能夠把病人的病治好,不是靠醫藥,靠什麼?靠信心。他想了想,有道理,他點頭。病人對於醫生有信心,醫生對於病人有信心,彼此兩方面的信心清淨堅強,這病沒有問題,心理治療。聽說這個醫生前幾年已經過世了,年歲跟我們大概差不多,相彷彿,那時候四、五十歲。

  所以,佛講的「境隨心轉」,這是真理。境,身體跟這個心是最接近的一個境。真的起心動念,你的身體全身馬上就有反應,外面自然環境有反應,那還是其次,反應最快的是身體。所以,看相的人常說「相隨心轉」,這個話很明顯。你看你歡喜的時候,你相貌就很歡喜;你不高興的時候,發脾氣,相貌就很難看,轉得好快,太明顯了。但是,這一喜一怒,對於整個身體產生變化,你就不知道!我們在新加坡,許哲告訴我們,發三分鐘的脾氣,人在盛怒之下,不高興,發三分鐘的脾氣,要三天才能恢復正常。幾個人知道?沒有人知道,這一發脾氣,全身細胞的反應非常惡劣,這就是毒素。

  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你們諸位要讀《文鈔》你留意,《文鈔》裡頭講了好幾次,不止一次。他就舉這個例子,母親為嬰兒餵奶,那時候吃自己的奶,餵奶。如果母親在發脾氣,盛怒之下,發了脾氣馬上餵小孩的奶,這個小孩沒有幾天就死掉了。這是什麼?奶有毒。這個發現是醫學上發現的,因為這個母親很喜歡發脾氣,大概養了幾個孩子都沒有養大,都是不到一歲、幾個月就死了,不知道什麼原因,以後化驗奶的時候,實驗出來了。所以,印光大師在《文鈔》裡勸這些婦女,你在帶小孩的時候餵奶,決定不可以在發脾氣的時候,要等到你心平氣和,怒氣消了,完全消了,才可以餵奶。否則的話,小孩吃有毒的奶死了,你不知道什麼原因死的。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由此可知,憤恨、不平這是最傷身體的,人為什麼會那麼多的病?他的情緒不穩定,他的心不平;換句話說,他沒有快樂。連世法裡頭都說,「憂能使人老」,老是個病態,老不是健康。衰老是什麼原因?憂慮太多,不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可得,你要曉得不可得,你還憂慮什麼?你憂慮不就落空,空憂慮嗎?人生在世,常言說得好,「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個因果道理,《了凡四訓》講得透徹,印光大師一生極力提倡。《了凡四訓》要常常溫習,特別是學經教的同學們,你們將來要講經說法。真正發心講經說法的人,《了凡四訓》不能不熟,所以我們把它列入在基礎課程,必修的課目。這門課學完之後,這個小冊子要常常溫習,至少一個月你要找個時間從頭到尾把它看一遍,一個月要看一遍,對你會有很大的幫助。幫助什麼?幫助你斷煩惱,幫助你開智慧。

  《太上感應篇》,往年我們在台北華藏圖書館是列在晚課裡面,是晚課裡面的一個項目,每天要念一遍。那個時間不長,因為它只有一千三百多個字,每天要念一遍。念這個幹什麼?反省。這裡面講的是善法,我今天做了多少?這裡面講的這些惡法,我今天有沒有違犯?反省、懺悔、改過,叫真正修行。袁了凡先生用「功過格」,「功過格」裡面的內容就是《太上感應篇》。他是依照《太上感應篇》的善惡標準修正自己的思想、行為,一生不捨棄。效果,了凡先生還是個凡人,對於功名還是沒有放下,果然沒有錯,求功名得功名。

  求功名,是他命裡頭沒有。功名,類似我們現在所講的學位。現在的學位大家都知道,大學裡面最高的學位是博士、碩士、學士。中國從前也有學位,最高的學位是進士,第二等的是舉人,第三等的是秀才;秀才是最低的,不算功名,舉人才算。了凡先生他一生的命運只是到秀才,沒有舉人的命,他以後考中舉人,不但考中舉人,還考中進士。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延長到七十四歲,他的壽命延長二十年。那個二十年是他這一生修得的,不是他命裡有的,命裡有的不算。命裡沒有的,你能夠求得,是真正自己求來的。什麼方法求?總的原則,斷惡修善!

  由此可知,你要是造作惡業,不懂得修善,連你命中原有的那一點福報都要打折扣,中國人常講的,折福!折就是打折扣,你命裡的福報,已經打折扣打掉了。命裡面那個福是你過去生中修的,你這一生不知道繼續再修,你只是在享受,享完就沒有了,這在《了凡四訓》裡面給我們非常好的教訓。你看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定命運之後,他真的一個妄念都沒有了,知道一個人一生都是命注定的,想也沒用處。沒有遇到雲谷禪師之前,那個十幾、二十年,他是標準凡夫,真的是不造惡,不修善,完全照著命運走。每年所遇到的,每年的收入一分一毫都不差。他對孔先生佩服,算得真準!遇到雲谷禪師之後,才把所以然的道理給他講清楚了,他也是個聰明人,一聽,明白了。明白之後改造命運,斷惡修善,積極修善,不要到來生,他一生下半輩子統統改掉了。

  所以,人要想求得自己一生當中幸福美滿,你依照《了凡四訓》的理論、方法去修,你就能得到,「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哪有求不到的!求不到是什麼?你沒有求,你不會求。這個話是早年章嘉大師教我的,因為我在年輕的時候比了凡還不如!我的福報沒有了凡先生那麼大,了凡先生還能考取一個秀才,等於現在大學學士,我連高中都沒有讀,比他差遠了。在福報,無論在哪方面比他都差很多,他的壽命有五十三歲,我的壽命只有四十五歲。但是,我的那些毛病、習氣,惡習氣,不輸給了凡先生。雖然我沒有惡意,但是喜歡挖苦別人,喜歡跟人開玩笑,喜歡作弄人,叫人下不了台,自己很開心。但是實在講並沒有惡意,只是喜歡拿人來取笑,不知道這是缺德、傷德,不知道這個事情會與人結怨,不懂這個道理。

  我遇到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教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在那個時候沒有求別的,確確實實只有一個願望,求智慧,求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我學佛,目標在這裡。遇到李老師才知道有淨土法門,李老師勸我,把這個法門介紹、教授給我。求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是正確的,但是太難了,這個東西太深、太廣,真正搞清楚、搞明瞭,那是明心見性;換句話說,我們這一生做不到。李老師不是這個說法,他這樣說法,我不服,他怎麼講?這個東西真正搞清楚、搞明白,要學!這個對,是要學。他說要學,世間法不說別的,就說中國一部大書《四庫全書》,你這一生能讀得完嗎?你能記得住嗎?這個說法真的讓我們心就涼了。《四庫》之外的有多少,多少倍的《四庫全書》,你怎麼能學得完?

  佛法裡面《大藏經》,當時在台灣,蔡念生老居士為中文本《大藏經》編了一個目錄,他收集到的中文本《大藏經》有三十一種不同版本,他給它編個總目錄。這些書你能讀得盡嗎?這是很現實的,想想自己真的做不到。做不到,你的壽命很短,將來到哪裡去?這真的是現實問題。所以給我說,不求帶業往生,你決定免不了長劫輪迴,那個時間是論劫算,你在六道輪迴,輪迴受的苦就多了。這是老師勸我修淨土,我年輕也是剛強難化!你要不是真正說到我心服口服,我很難接受。縱然他是老人,我不願意當面反駁他,我不會接受,我不會奉行。所以我跟老師十年,十年的時間慢慢調教,那時候在李老師會下,對淨土不排斥、不反對,不認真學習,興趣還是在經教上。

  一直到民國六十年,我在台北開講《華嚴經》,一個星期講三次,《八十》、《四十》同時講,講了不少年。有一天忽然想到,善財童子他修的是什麼法門?因為那個經還沒有講到後面,翻到後面來看,細心去觀察,發現什麼?發現善財修念佛法門,修般舟三昧。而善財的老師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統統都是修淨土法門。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仔細看看善財五十三參,頭一個德雲比丘,圓教初住菩薩,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頭一個。我們知道頭一個代表什麼?先入為主,善財就是修這個法門,先入為主。當中有沒有變化?看看最後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當中沒有變化,一個法門學到底。當中五十三參,五十三參是增長定慧,無論什麼法門他都通達,他都明瞭,他沒有學,還是老老實實念他的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我讀到這個經文,這死心塌地,真正念佛了,真正修淨土了。

  我修淨土依靠的經典,是李老師給我的夏蓮居老居士《無量壽經》的會集本,我是依靠這個本子。另外還有兩個本子,一個是《阿彌陀經疏鈔》,蓮池大師的;一個是《阿彌陀經要解》,蕅益大師的,我修淨土就這三個本子。所以,那時候《華嚴經》不想講了,《華嚴經》講了一半。《八十華嚴》講到「十迴向品」,《四十華嚴》好像也講一半,不想再講了。發心講《無量壽經》,因為《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而且現前眾生真得受用。

  你懂得「一切法不可得」這個道理,第一跟諸佛如來無上的涅槃相應了;第二對於修淨土,修淨土也要放下世緣,你要不放下,去不了!幫助你看破、放下,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不但世間法不可得,出世間法也不可得,這個樣子才能真正培養自己的清淨心,清淨心是真心!清淨心裡頭,善惡都沒有;不但沒有惡,善也不執著。你要執著善,錯了!為什麼?要破妄想分別執著,不是換對象。我對惡不執著了,善我執著,那你是換對象,你妄想分別執著不斷,三界出不去。但是念佛,行!念佛帶業往生。帶業往生,你要記住,你不能帶惡業,惡業是肯定造成障礙,所以,一定要斷惡修善。為什麼?西方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跟上善能夠感應道交。西方世界沒有惡人,沒有一個人有惡念,這個一定要懂,我們念頭不善,念佛都不能往生。

  修行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修,離開生活,離開人群,你沒有地方修,這是從前李老師教我的。因為初學佛的時候,剛剛出家,總喜歡什麼?住山、閉關,老師把我教訓了一頓。那是什麼?那盲修瞎練,怎麼能成功!他老人家舉個例子,古時候,他說你聽說,「趙州八十猶行腳」,這是禪宗的高僧大德,了不起的禪師,八十歲了,他為什麼不住山?為什麼不閉關?還要到處去參學,為什麼?沒開悟,尋師訪道。什麼時候去住茅蓬、閉關?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之後。這個時候你自己成就了,你要發心度化眾生,要弘法利生。但是弘法利生要緣,緣不成熟,沒有人請你,那怎麼辦?閉關、住山,養自己,等待因緣成熟。這個時候所謂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靜靜等待有緣人來啟請。

  我們這樣才明白,原來住山、閉關是有條件的,如果自己道業沒有成就,你要親近善知識,求學!你不親近善知識,你怎麼能開悟,你怎麼能知道自己所悟的是正確的,還是邪知邪見。所以,世出世間法,真正的學人到處參訪,成就自己真實智慧,哪有一個人閉門造車能成就的!沒這個道理。但是現在,現在得力於科學技術的發達,可以不出去參學。為什麼?現在有流通的這些錄相帶、錄音帶,到處去收集,收集回到家裡來學,行。但是這種學法,就是從前演培法師講的,也有障礙,障礙在哪裡?你有疑惑你沒有辦法問。你不是親臨現場,這個感受要差一等,親近大德跟用錄相帶是有差別。這是什麼?這是在不得已的情形之下,當然最好的方法是直接面對面來請教,面對面來討論問題,這個效果無比的殊勝。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