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十方世界的北方,苦集聖諦第三句看起:

  名無盡。】

  這名稱的意義非常之廣,我們首先要看到它是在集諦裡面出現的,集諦裡面講的『無盡』,這意思就不是正面的。集諦,換句話說,是造業。造業無量無邊,這就是無盡的意思。業習煩惱,確實,我們不要講無量劫以來,只想想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從生下來就帶著過去生中業習種子,這些種子遇到緣就起現行。現行就是造作,這造作確實有意無意剎那不停,微細的意業,我們確確實實不能夠覺察。為什麼說這些業都是惡業?《般若經》上講得好,凡是四相沒破,就是說你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沒有破。換句話說,你還有私心,起心動念都有一個我,堅固的執著有個我,有我就是私心,念念總是為我、我的利益,這念頭就不善。諸位想想,幾個人沒有我?特別是在大乘佛法裡頭說,無我,念就善了,這善就是念與性德相應。無我才與性德相應,有我就不相應。

  你們諸位想想看,有我就有對立、就有分別、就有妄想、就有執著。縱然是善念,這善念在佛法裡面講是「愛緣慈」,頂多發展到「眾生緣慈」,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最多只能發展到這地步;不能夠發展到「無緣大慈」,做不到,無緣是沒有條件的。只要是我執不斷,縱然那個愛心推廣,是屬於有條件的。人要真正能夠達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他的愛心、他的慈悲是無條件的,是真誠的,是平等的,是清淨的,是遍虛空法界的;佛家常講一片慈悲、一片真誠,這是性德,性德自然的流露,圓滿的流露。所以這種境界,法身菩薩才有,若不是法身菩薩做不到。

  佛家講四種慈悲,世間人只有「愛緣慈悲」。高層次的,接受過聖賢教誨的,可以發展到「眾生緣慈悲」。學佛的人,接受佛菩薩的教誨,他能夠顯示「法緣慈悲」,那就是四聖法界。一真法界才是「無緣慈悲」,無緣,無條件的,其餘三種都是有條件的。所以確確實實都是無量無邊無盡。我們講,講愛,講慈悲,這是講到總的綱領、總的原則。人有愛心,愛心不會傷害人,愛心不會障礙人,愛心只是成就別人的善心、善行、善願。縱然我能力幫不上忙,能力達不到,我看到人家有善心、善願、善行,一定生歡喜心,一定虔誠祝福讚歎禮敬。如果能力能幫得上忙的,肯定是盡心盡力,成人之美,成就別人,不會傷害人。所以愛心是宇宙的核心,是宇宙的真理,永恆不變。

  愛心就是自性裡面的第一德,我們講性德。性德第一就是愛心,在佛法裡面稱為慈悲。慈悲是什麼?就是無條件的愛心,稱為慈悲。帶了條件的愛心不能稱慈悲;無條件,這是慈悲,所以稱為大慈大悲,那是性德究竟圓滿的流露。世間人稱為大德大能,就是說的這個。但是六道眾生迷失了自性,雖有性德不能現前。這愛迷失了,它就變質,變成什麼?變成怨恨。所以怨恨跟愛是一體,它起了變化,迷了就變成怨恨,覺了那就是慈悲。由此可知,凡聖差異在哪裡?在迷悟。迷了,這是凡夫;覺悟了,那就是聖人。

  苦集聖諦裡面,這是迷,迷了之後,無盡的煩惱、無盡的惡業,我們不能不知道。因為我們現前確確實實是在迷,沒有覺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我們真的是粗心大意,不知道自己在造業。諸佛菩薩、世出世間的聖賢人,無不是教導我們要反省,要懺悔,要改過自新。所以我常常說,佛門弟子最重要的是朝暮二課,早課、晚課,其他各個宗教也不例外。早課它的意義是提醒,早課讀誦經文,經文是聖賢人對我們的教誨,讀經文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起心動念不要違背聖賢人的教誨。因為聖人的教誨就是自己的性德,不是別的。我們淨宗總結諸佛菩薩對我們的教訓,我們總結二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存心;「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那是日常生活。總的綱領、總的要求,四個字,「純淨純善」,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求自己必須要做到,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平等對待,和睦相處。

  平等對待的心態,是自己謙卑而尊重別人,這是平等和睦的大德,決定沒有傲慢心,沒有一點傲慢的心態。這傲慢是煩惱,這煩惱不好,所以要懂得自己謙卑,處處尊重別人。因此,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求自己要包容。我能夠包容別人,別人才會包容我,一切從自己本身去做。我們要包容一切,要尊重一切,一切人事要尊重,要敬愛一切,要關懷一切,要照顧一切,與一切眾生互助合作。這個業,如果四相沒有破,是世間賢君子之業,這是善業,感得的果報,天道;四相沒破,我們這樣修學,這是天道。我努力做破四相的功夫,那是佛道。四相不容易破,如果你真的能夠念念不捨,我所講的這幾條原理原則,久而久之,自然就相應,換句話說,不知不覺,從天道就走到佛道了。這樣子再真的一發心求生淨土,你這一生就圓成佛道,點點滴滴與無盡都相應。無盡的妄想雜念、分別執著,那個很可怕。為什麼?那個感所感得的是三途苦報,我們不能不明瞭。再看底下這一句:

  名分數。】

  這一句不好懂,什麼叫『分數』?清涼大師凡是很難體會的,他老人家都有註解,我們看他的註解。「集名分數者(這就是說的這一條),無一理以貫之,則惑業萬差矣」,這一句《疏》裡頭有,這是還要加以解釋,我們看《鈔》裡頭,《鈔》裡頭說,就是指這兩句,「無一理以貫之」。「生公云」,生公是道生法師,諸位也許聽過佛門裡有個公案,「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就是此地講的這位大德。「凡順理生心名善,乖背為惡。萬善理同而相兼,惡異而域絕,即斯義矣」。這註解對我們認識「分數」的含義就有很大的幫助,生公的說法說得很好。「分」是分別,「數」是頭數,跟上面一個名詞「無盡」意思相同。生公給我們解釋的,凡是順理,這理就是性德,就是法性。我們在講席當中,為了大家容易體會,容易明瞭,我們盡量用現代的一些術語、名詞。現在人講自然,自然的法則,能夠順自然的法則,起心動念,這是善。自然的法則,也就是古人所講的「道」,隨順道理就是「德」,那就是善,德就是善;如果違背自然的法則,那就是惡。

  現在我們明白這原理原則了,然後落實到自己本分上來看,真心沒有念頭。大乘經上常講「真心離念」,換句話說,離念就是真心,真心是理,真心是法性。所以,佛教我們修禪定,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式,修什麼?統統修的是禪定。絕對不是盤腿面壁那個叫修禪定,那是八萬四千種方法裡面的一種。修禪的方法可多了,說不盡!所以再推展,叫無量法門。四弘誓願說「無量法門誓願學」,無量的方法,無量的方式,統統修的是禪定。這個禪就是離念,這是隨順性理,我們就生公大師講的理,隨順性理。得的是什麼?智慧。因定開慧,智慧現前,這是德;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那是道,那叫行道。行道,智慧現前,德能就現前,這是永恆不變的原理原則。佛如是,菩薩如是,世出世間古今中外所有一切聖賢皆如是。現在人所講的真理,這就是真理。

  這地方「分數」是在苦集聖諦裡頭,苦集聖諦裡面,那就是違背了性理。違背性理,你起心動念是錯誤的,這錯誤就把性德、智慧就變成愚痴。智慧的反面是愚痴,至善的反面是邪惡。你看你變得愚迷邪惡,愚迷邪惡就是這分數裡面的涵意。無量無邊的愚痴邪惡都是什麼?現前造作,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感召來的也是無盡的苦報。我們真正明瞭,通達這道理,認知這事實的真相,那就有救了。自自然然就曉得,怎樣做一個轉變。所以外面無論是什麼樣的災禍、災難,從什麼地方化解?從自己內心化解。內心是因,一切眾生的共業,化解的方法是從自己內心別業上下功夫。我們要救自己,要度眾生,不是從外面做起,不是勸別人做,先勸自己做。自己真正做到了,才能夠影響別人,才能夠引發別人心性裡面含藏的德能。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他在迷,我現在開始覺了,我果然真的覺悟了,就能幫助他覺悟,引發他覺悟。所以教學最重要的是身教,以身作則。

  佛菩薩都做到了,我們看到,我們聽到了,我們的心動了,也想學佛菩薩,見賢思齊。看到他的成就,看到他的圓滿,想到我自性裡面本具的智慧德相跟他是一樣的,為什麼我現在受這種苦難?於是回頭向他學習,我們自己的性德漸漸透露出來了,性德透露一分,我們的苦難消一分;性德透露十分,我們的苦難就消十分,就這麼個道理。於是我就真正懂得,怎樣幫助別人?成就自己,先成就自己,然後真的幫助別人。這世間,古大德講的,一百個人當中只要有一個覺悟,百分之一,這地區就不會有災難。當然,小的災難是免不了,大災難沒有了。我們圖文巴這小城,人口只有八萬人,百分之一,八百人,這小城市裡頭有八百個善人,這地區不遭難。所以,傳播聖賢教誨在這地區真正有了殊勝的成績,那就是八百個人覺悟。八百個人真正是斷惡修善,八百個人真正能夠捨己為人,縱然世界末日來臨,這小城沒有影響,這小城人是幸福的,這小城人過的是天堂的生活。

  我們居住在這小城,樂不樂意做這八百人當中的一個人?這事情很值得我們反省,很值得我們發心,應當要做。怎麼做法?依照聖賢的教誨,這也是我們常說,我們要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自己的成見、煩惱習氣,隨順經論的教導。經論的教導就是自性,就是性德。所以隨順經論的教誨,就是隨順自己的性德,就是隨順自然的法則,不能不知道。這東西要落實,不是講解,是要真正做到。從什麼地方下手,每個人的習氣不相同,擺在我們面前這幾個原則,每一位同學真正發心要想學,那就是像夏蓮居居士常講的真幹。

  你要下定決心真幹,從哪裡做起?自己哪一個毛病最重,你就用什麼方法對治最嚴重的毛病。譬如我們沒有誠意,缺乏誠意,對人對事對物都是很虛假、虛偽。用什麼方法對治?真誠。如果我的煩惱習氣裡面最嚴重的是欲望、是自私,這是嚴重的染污,這對我來講是最嚴重的。那我從哪裡下手?我從清淨,修清淨心。如果自己貢高我慢的習氣很重,都是自以為是,都是別人不對,那我就從平等下手。所以每個人下手處不一樣,這就好像治病一樣,首先要曉得自己什麼毛病,用什麼藥來對治。果然相應,那真的是藥到病除,這我們不能不知道,藥到病除,效果非常顯著。念佛是總的原則、總的綱領,佛一定要念,正修;這些方法是助修,正助雙修,效果快!心量窄小,不能容忍,那我們修什麼?包容,我要包容。我對一切人事物沒有愛心,那你就要從敬愛下手,我要敬愛一切眾生,從這裡下手才行。我對於一切人漠不關心,顯得很冷漠,那你就要從我要關懷一切眾生,要從這裡下手,心量要大。

  我們敬愛圖文巴的人民,關懷圖文巴的人民,這範圍小。發心要大,落實在這一點,所以那個心量要發到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落實在圖文巴這一點,這就對了,就正確了。譬如我要包容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在行業上,我包容圖文巴這一個城市的人民,這城市的眾生,落實在這裡,這就是修行。把我們過去一向所有一切不善的思想、見解、言行,統統修正過來。我們要捨棄虛假,修真誠;捨棄一切的染著,修清淨;捨棄貢高我慢,修平等;捨棄愚痴,修智慧,正覺;捨棄自私自利,修大慈大悲,做心地功夫,這叫真修行,與性德相應。與性德相應就是與一切諸佛如來相應,佛道,成佛之道!這都是從總的綱領原理原則上來說,這是大菩提心。

  用大菩提心落實在事相上修學,這是菩薩行門裡面的六個綱領,我們稱為「六波羅蜜」。所以六波羅蜜是用大菩提心修得的,才叫做波羅蜜。如果沒有菩提心,就是沒有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你學這六樣,這是世間善法、世間善行,能幫助你得人天福報,不能了生死出三界,這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首先要問,你用的是什麼心?然後再你修的是什麼業?如果你用的是菩提心,你落實在六度上,那是菩薩道,是佛道。沒有這菩提心,還是用自私自利的心,修這六樣東西,人天福報,不一樣,用心不一樣。人天福報也算是不錯了,也能消災免難,但是不能夠徹底把災難化解,你的功德不足,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用菩提心來修,那功德就圓滿,真的能把一切災殃統統化解。所以這些綱領,我們要明瞭,要通達,要有很深的體會,要把它抓住,變成自己的思想、行為,這比什麼都重要。

  至於,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當怎麼做,你自自然然就知道。總的來說,你起心動念一定是會給世間所有一切眾生做榜樣、做典型、做模範。你看到世間人的錯誤,你立刻會做出反應,這反應是糾正他的錯誤。世間人不孝順父母,你會做出孝順父母的樣子,做得特別明顯,那就是勸化眾生要孝順父母。看到社會年輕人不知道尊敬老人,你就會做出尊敬老人的樣子,敬老尊賢,你會做出,這就是自行化他。教化眾生最初的引導不是言語,不是講經說法,是做榜樣,你才真正能收到教化的效果。自己做不到,勸別人做,人家不相信你。一定要自己做到,長時期做到,永恆的做到,這才真正能教化一切眾生,感化人,勸人回頭是岸,自己先回頭。這名詞含義,實在講每個名詞含義深廣都是無窮無盡的。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苦集聖諦第五個名字:

  名不可愛。】

  這名字的意思非常明顯。凡是『不可愛』就是不善,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言語、不善的行為必定感召不善的果報,苦報!因跟果都不可愛。善心、善願、善行,那可愛。為什麼?招來的是福報,善果。我們明明知道不可愛,而偏偏還要去造作。學佛的同學造作之後,他又後悔,好像有一種力量在控制他,他想不造作都不行,這是什麼原因?我遇到不少人來問我。在起心動念造作的時候,他也知道不善,但是他控制不了自己,還是要造作。這一樁事情,正是佛法裡頭常講的業障習氣深重,在絕大多時間裡面是不知不覺的起現行,他這力量太強大了。學佛之後,那是在已經知道、已經覺悟裡頭,他還起現行;不是不知不覺,他是已知已覺裡頭,依舊起現行,這才真正體會到業力不可思議。

  煩惱習氣深重,它確實有很大的力量。在這時候,你怎麼辦?唯一解決的方法,聖賢人講的教學。我們先學,學了以後,教!天天學,天天教,天天教,天天學,如果有長時間的薰習,不知不覺,覺增長、智增長,痴迷逐漸逐漸就消失。不斷的教學,對於習氣愈是深重的人,發心教學是對治自己煩惱習氣最有效果的方法。為什麼?天天教別人,自己做不到不好意思。這樁事情不要害怕,不好意思也要做。那個不好意思是我們習氣煩惱太重,我很想改,改不過來。但是很想改這念頭決定不能斷,慢慢來,時間久了就改過來了。

  無量劫來的習氣,哪有一下能改得過來?不可能的事情,佛也辦不到,必須假以時日。那我們自己,這是我常常說最重要的一個心態,「好學」,這兩個字比什麼都重要。人不好學,那就難了,你這一生要想成就幾乎是不可能。好學的人,假以時日,他能成就。也許有人問,如果他壽命短呢?不會,真正好學的人,延年益壽。因為他業障慢慢在消,福慧慢慢在增長,所以不求長壽,自然長壽。長壽,他有足夠的時間,在這一生當中消他的業障。對於不好學的人,那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好學的人一定勸奮,一定能夠隨順聖教。在開頭,這消業障是以誦經、念佛、拜佛最有效果,這要有恆心。特別是業障習氣深重的人,開頭從哪裡下手?密宗它的方式好,密宗是從拜佛下手,讓你在一定的期限之內拜十萬拜,我們一般講磕大頭。一天拜三千拜,這是最低的,以後只有增加,沒有減少,拜滿十萬拜,剋定數目,然後再學其他的法門。在佛門裡頭實在說,過去很多,現在是比較少了,專修這法門,他沒有其他的功課,就是拜佛,一天拜三千拜,長年拜下去,身心清淨,從這裡頭得三昧開智慧。

  有些同學讀過《影塵回憶錄》,這部書是倓虛老法師自述的傳記,他自己回憶他一生,大光法師筆記的。《影塵回憶錄》裡面提到一位,就是專門修拜佛的這麼一個方法,曬蠟燭的法師。這法師沒有念過書,文化水平不高,很老實,真的沒有聰明智慧。老和尚看到他老實,老實人難得,老實人容易得度。他老實,所以老和尚看他這樣子,叫他把常住日常工作統統放下,去拜佛。阿育王寺拜釋迦牟尼佛的舍利,一天拜三千拜,拜了三年多,這法師開悟了,能作詩、能作偈、能講經,以後就變成講經的法師,法緣殊勝。老實,真誠,誠則靈。這要有恆心、要有毅力,真正把妄想斷掉了,心裡頭只有佛,除佛之外,什麼都沒有。所以三年到五年成就,在歷史上太多太多了,這都是我們的好樣子。我們要想學習,依照這方法行,也能成就,不是不能成就,怕的是你沒有決心。

  我們這道場,祖先紀念堂,規模雖然不大,你要真正在這地方修行,肯定有成就。果然能夠發心鍥而不捨,那像夏蓮居老居士所說的,發心在這裡拜三年佛,每天在念佛堂拜。這發心拜佛,最少一天不能少過一千二百拜,這是最低的數字。除了拜佛之外,繞佛念佛,不看經不聽經,萬緣放下,每天就是這門功課。拜累了,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馬上接著就去拜佛念佛,決定沒有間斷,除了你休息之外,決定沒有間斷。

  三年,三年不說話,這是夏蓮居老居士要求的,一門深入,鍥而不捨;三年不說話,他說準能開悟,這話我相信。無量劫來的業障習氣,不能說徹底消除,我敢保證消一半以上,不是你這一生的習氣,無量劫來習氣,總能消除個十之六七,這還得了,三年功夫!如果你能用上七年功夫、九年功夫,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敢肯定,你是實報莊嚴土上輩往生。一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悟無生,那個阿惟越致的地位,不是阿彌陀佛本願加持的,是你自己成就的,這還得了嗎?多少人想學這法門,緣不成熟,那就是說沒有人護法。在我們這道場,我們道場護法,只要你肯發心,我們這道場供養你,提供你學習的環境,這我們做得到。

  如果你要嫌這地方人多,會影響你,那就用閉關的方式。這個,如果我們將來有這緣分,也能夠蓋幾間關房,來成就你。真有人幹,不是不能成就,能成就。如果你不怕干擾,你不受環境影響,我們這念佛堂是非常理想的修行證果的環境。雖然大眾在一起共修,不相妨礙,沒有干擾。我們的佛堂雖然不大,當中的區域就是提供拜佛的,我看現在兩旁有擺了幾個蒲團,那是止靜的。繞佛,這在四周;四周繞佛,兩邊止靜,當中是拜佛的,也劃三個區域。這是現在真正用功的人不多,慢慢將來用功的人多了,我們再會建第二個念佛堂,甚至於建第三個念佛堂。在中國,現在東天目山好像有四個念佛堂,那邊念佛人多,我去看的時候,有四百多人,無比的殊勝。這麼多人在那裡修行,那個地區有福,臨安縣有福,浙江省有福,這福報也會帶給這國家。我們懂得這道理,我們要真正發心來做。許許多多人發心想要做,沒有這機緣,我們今天緣成就了,善根福德因緣,我們的因緣具足。現在希求的就是真正有善根福德的人,在這地方修行不中斷。

  我們讀到這名稱,「不可愛」的名稱,自己總得覺悟,凡是眾人不可愛的,我們自己感覺得這是不善的,一定要遠離。不但不能有這行為,不能有這言語,最好是不能有這念頭,不造這個業,將來就沒有這苦果。下面第六個名稱:

  名能攫噬。】

  清涼大師有註解,「攫噬者,攫搏也,噬嚙也,集之損害,猶惡禽獸也」。這是從比喻上說的,我們諺語裡頭常講「狼吞虎嚥」,這是講的猛獸,惡劣的禽獸,牠們獵食的那個樣子非常的殘忍,殺害小動物,這是用來比喻造業。我們現在電視裡頭有動物奇觀,在動物奇觀裡頭常常看到這鏡頭,一般世間人所謂是弱肉強食,看到這些很殘酷的鏡頭。這些鏡頭都有教育的意義,這教育有正反兩面,但是一般世間人接受反面的多,接受正面的少。只有聰明智慧的人、有良心的人、有善心的人,他看到這畫面,他接受的訊息是正面的;那就是說人造作種種惡業,比這些禽獸還要恐怖,還要可怕。為什麼?禽獸獵取小動物是在牠飢餓的時候,牠要不是在飢餓的時候,我們看到小動物圍繞在牠的身邊,牠好像完全不知不覺,好像沒有看到。老虎獅子吃飽了,牠躺著睡覺,小動物在牠身旁走來走去,牠根本就不理。所以牠在獵食的時候,才看到恐怖的、惡劣的形象,吃飽之後,牠這形象沒有了。人不一樣,人在吃飽的時候也有這種惡劣的形象。

  所以六道眾生造作極惡的罪業是在哪一道?在人道。天道不會,畜生道剛才講了,除牠飢餓的時候;老虎獅子吃一頓,大概三天,三天吃一頓,牠不是天天造業。我們人不行,人天天造業,甚至於念念都造業,這個可怕。人不是飢餓的時候造業,吃飽了造業,禽獸吃飽了不造業,所以現代的人跟禽獸相比,不如!從前的人接受聖賢的教誨,人為萬物之靈,人能夠隨順性德,隨順大自然的理則運行,作聖作賢作君子,成為一切眾生裡面最值得尊敬的。人要不學道,沒有道德修養,跟禽獸有什麼兩樣?沒有兩樣,比禽獸還可怕,無緣無故的他會害人。底下一個名稱:

  名粗鄙物。】

  這名稱也不好,『粗鄙』反面就是文明,我們細心觀察現代的社會,真的跟這說的相應,文明、文化沒有了。大家冷靜細心的觀察,現在的人,從小他所見到的,他所聽到的,用佛法來說,都是邪知邪見,都是貪瞋痴慢,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利己,這還得了嗎?無量劫來,阿賴耶識裡頭無量無邊的惡習種子,在現代加上這惡的緣,他的行為現行了,惡劣的行為。

  前天有個同修告訴我,他從台灣回來,聽到一樁事情。父母管教兒女,他的兒子跟他父母講:你們不可以打我,你要打我,我到警察那裡去告狀,把你們兩個人關到監牢裡去。這種心態、行為,古時候沒有,這是什麼?倫理、孝悌在這社會滅絕了,才會有這現象發生。孝悌是德行的根本,孝悌是性德,一切眾生本性裡頭本來具足。迷,迷了自性,受到外面這些邪知邪見影響,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性德完全違背,一百八十度的違背,這還得了嗎?諸位想想,兒女長大都變成這樣子,誰還願意養兒女?沒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父子這緣分有四種:報恩、報怨、討債、還債,總不外乎這四大類。但是古人用教育的方法,把這四大類的問題解決了。來報恩的,這個好,希望生生世世有恩有義;報怨,要把他化解;討債、還債也都要化解。讓他到這世間來,幫助他覺悟,破迷開悟,使他的心行能夠隨順性德,這是教育。但是現在這種教育沒有了,現在完全隨順煩惱,這不得了!

  在古代,不要說很遠,民國初年,我記事的時候,我在六、七歲,我還記得,那時候中國的法律裡面有一條叫「親權處分」。現在人知道這事情很少很少了,我都沒有聽人講過。往年在台中求學,李老師提過,李老師那個時候問我:你知不知道?我說:我知道,有這麼一條。什麼叫親權處分?你的父母討厭你,不喜歡你,到官府去告狀,「我這兒子不孝,你們把他殺掉」。官府立刻就給你執行死刑,你沒有上訴那個權利,你也沒有辯白的權利。為什麼?這叫親權處分。父母哪有不疼愛子女的道理,父母不要你了,你就沒有權利生存在這社會。現在顛倒了,現在兒女可以告狀,把父母關到監牢獄去坐牢,這成什麼話!這還得了!天下大亂,永無安寧,這是第一個因素,這因素就是倫理、孝悌沒有了。

  中國有史以來,大概能夠追溯到四千五百年,中國有歷史,古聖先賢教化眾生,教養子弟,教什麼?就是倫理道德,就是孝悌忠信,真的是簡單明瞭,一點都不複雜。大道,簡易詳明,簡單容易,又詳盡又明白,人人都能懂,人人都能行。不但自己成就自己的道業,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成就自己真正的幸福美滿,而且成就社會的安定和平,這就是古聖先賢常常講的積功累德。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我們今天講的威儀、行為,永遠沒有粗鄙,那叫文明,文明就是受過教育。

  我們今天讀聖賢書,處在今天的社會,感慨萬千。現前社會真的是危急存亡的轉捩點,毀滅在今天,復興也在今天,就在我們自己一念之間。我們一念隨順煩惱習氣,那就走向毀滅的道路;我們這一念反省懺悔改過自新,這社會就是復興的曙光,這一線光明能把社會復興。真的,古人常講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兩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天下興亡的責任在誰?在我自己,不要把這事情推給別人。把這事情推給別人,你就大錯特錯了,一切從自己內心做起。我們再看底下第八句:

  名愛著。】

  這都是集諦的別名,名號。『愛』是貪愛,『著』是執著,著相。我們想想,我們有沒有這病?有,凡夫都有,要沒有就不到輪迴裡頭來了。「愛」是迷惑,「著」是造業,果報苦!惑、業、苦;惑、業是集諦,苦是前面講的苦諦,果。這兩個字是苦諦之因,我們有沒有覺悟?在世出世間一切法裡頭,無論是人、事、物,我們有沒有貪愛?有沒有執著?常常用這來反省,有貪愛,自己要曉得,我有迷惑;有執著,我在造業,後面六道輪迴的果報,永遠不能夠超越六道輪迴。『愛著』對象是善的,你三善道受生;「愛著」是不善的,你三惡道受報,永遠不能夠超越六道輪迴。要想超越六道輪迴,這東西要斷掉。

  十二因緣裡頭,「愛、取、有」,「著」就是十二因緣裡頭的「取、有」。愛、取、有是因,現在的因。斷十二因緣,證辟支佛果,功夫就在這三個字上,我們這名號裡就有兩個字,辟支佛的成就就在這上用功夫的。三個字,他只要能夠斷一個,就證辟支佛果,就解脫了。我們學習用這來做增上緣。所以我常常講,世出世間一切法可以欣賞、可以受用,決定不能夠執著,決定不能夠分別。說得更清楚、更明白一點,決定不能有控制的念頭,決定不能有佔有的念頭。就像看電影看電視,電影、電視螢光幕上的畫面,你可以欣賞,你可以受用,你不能控制它,你不能佔有它。為什麼?假的,不是真的,剎那生滅。

  你要想據為己有,這念頭是錯誤的,你能得到嗎?得不到。不但一切萬法你得不到,連那個身體都得不到。身體,我們身體裡面的細胞,念念生住異滅,無常!我們現在的話講新陳代謝。念念身體細胞有死亡的,念念又有新生的,真的是剎那生滅,你怎麼能控制得住?你怎麼能佔有得到?沒有!身尚且如此,何況是一切萬事萬物,這是事實真相,總得要明瞭,總得要清楚。然後對於世出世間法再也沒有一個念頭想佔有,再也沒有一個念頭想控制,你就得大自在,你就開悟了,你真的放下了。這一放下,真的叫一了百了,心頓時清淨,智慧頓時增長。所以人不能不覺悟,不能不了解事實真相。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