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第664集

  法語:

  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我們飲食不能不謹慎,起居要有規律,要講求衛生,飲食要簡單,愈簡單愈好。喜歡多話的,容易惹禍、惹是非!少說話的人有福,多說話的人,這個修行總不如少說話的人功力堅強、心地清淨。身體健康,心地清淨,修行才能更得力。

  

  節錄:

  我們中國俗話也常說「口為禍福之門」,常講的「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西方確指》裡面教給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少說話的人有福,多說話的人,這個修行總不如少說話的人功力的堅強,心地清淨,從這些地方都能夠觀察得出來。所以我們要學佛從哪裡學起?少說話。廢話當然不能說,正經的話也少說,就是長話短說,要學精簡,這樁事情人家說十句才說得清楚,我兩句就說清楚,這就高明了。省言語,多念佛這個很重要,所以頭一個把口業擺在第一。

  無量壽經大意(第5集) 1991

  

  「口業」是戒經裡面所講的四種,妄語、惡口、兩舌、綺語,這四種都要離開,教我們安住在正語之中。不妄語,決定不欺騙人。不惡口,惡口是說話粗魯,說這個話能刺傷別人的心,這是惡口。兩舌是挑撥是非,綺語,我們講的花言巧語,都是欺騙人的,這是佛在戒律裡面為我們所禁止的。能守住這四條,我們言語就正了,不至於「禍從口出」。在淨土法門裡面,一句佛號六字洪名是真正的正語,二六時中心口都不離就決定有成就。

  阿彌陀經要解(第29集) 1984

  

  孔子教學四科,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是言語,你就曉得他多麼重視,這跟《無量壽經》上的用意相同。聖人的教學,對於言語看得很重。「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弟子規》裡頭講的,說人過就是惡,「道人善,即是善」,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能不檢點。看到別人有過失不能說,應該怎麼樣?看到之後回光返照,要反省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

  大乘無量壽經(第177集) 2006/2/20

  

  我要有這個過失,我趕快要改;我沒有這個過失,我要勉勵自己不要犯這個過失,這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是什麼?自己是一個,一個善人,一個惡人。善人,我們向他學習;惡人,我們改過自新。人見不到自己的過失,很容易看到別人過失,別人是我們一面鏡子。看到別人過失立刻想到我有沒有,造作過失的這個人他就是我的善知識,我的善友,為什麼?我看到的時候能夠反省,我能得利益。如果我要把他的過失記在心上,還常常到外面去宣揚,那就大錯特錯,那就變成我自己重大的過失。

  大乘無量壽經(第177集) 2006/2/20

  

  菩提心裡頭的真誠,真誠從哪裡開始?從不妄語開始。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挑撥是非裡頭有意無意。我們學佛的同學大概有意的少,不會做,無意的可就多了。不知不覺說人家是非長短,批評別人,那就是兩舌。不綺語、不惡口。

  大乘無量壽經(第177集) 2006/2/20

  

  現代的社會,我們的飲食都有嚴重的污染,都帶著一些奇奇怪怪的病菌,所以飲食不能不注意。飲食愈簡單愈好,愈普通愈好,不要去選擇價錢很高的。價錢很高的,那裡頭都有問題;商人圖利,他要在上面做手腳,普通、便宜的蔬菜,他不會。這是健康之道,利用機會勸化眾生。

  學佛答問(第54集) 2001/1/17

  

  以為那些東西是山珍海味,不知道那些都是毒藥,沒有智慧,沒有能力,不能辨別善惡,哪些對自己有利,哪些對自己有害,都不懂,所以多病。現在的病比過去增長不知道多少倍,病從哪裡來的?都從飲食來的。佛經上形容娑婆世界的眾生「飲苦食毒」,我在年輕時候讀到這些經文,還懷疑,釋迦牟尼佛說的話是不錯,但是太過分了一點,可是今天來看佛這句話,我同意,佛說得一點都不過分,完全正確。

  大乘無量壽經(第123集) 2001/6/16

  

  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不謹慎,不能不小心,要想防止,這不是防人,防自己,防我的身口意,不要造業,防不勝防。原因在哪裡?這是無始劫以來的習氣,不知不覺它就出來了,就起現行。有些人造了之後會後悔:我怎麼又造罪業了?那算不錯的,造完之後就覺悟、就知道了。有一些人造作之後不知道,不曉得自己在造業,那非常非常的可怕。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71集) 1990/4

  

  可是有一個方法,確確實實能夠把一切業習都把它障住,那是什麼方法?「淨念相繼」。我這一句佛號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絕對不教一個妄念夾雜進來,那你身語意三業就清淨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71集) 1990/4

  

  我們念經念佛的目的,就是要把這些妄念斷除掉,妄念現前不怕,一點關係都沒有,決定不要理它,你把注意力注意在佛號上,或者注意在讀經上,妄念起來根本不要理它,這個樣子念久了注意力集中了。這個注意力集中就是經上講的一心,本經講的「一向專念」,就是一向。你這個念專一,妄想慢慢就少了,這就是你功夫得力,功夫進步了。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71集) 1990/4

  

  到功夫真正得力的時候,你會感覺到,你跟過去完全不一樣,能夠真正體會到人生的幸福快樂,會體會到,身心自在。煩惱少了、妄想少了,心地清淨,智慧增長,處事待人接物從前總是處處都犯過,都犯錯誤,現在會做得恰到好處,會做得面面圓融,他怎麼不自在呢!這是你功夫得力的時候,必然得到的效果,也就是你現前所得到的利益。你還得不到這個利益,換句話,你念佛的功夫不得力。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71集) 1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