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掀開經本第九面最後一行:

  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無障礙。各現無量神通之力。教化調伏一切眾生。】

  這一段經文是講「化身自在」。這裡面有兩句,前面一句說明廣容無礙,後一句是說普遍,廣容不礙普遍。毛端是正報最小的,我們講正報就是講身體,身體汗毛的尖端,正報最小的。世界是依報最大的,不是講一個地球,是講一尊佛的教化區,通常佛經裡面講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世界,一尊佛教化的範圍。這個經裡面講是『一切世界』,意思就是說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都在這一毛端,沒有障礙。通常我們講到事事無礙,多半都是講「芥子納須彌」,這個很不可思議。芥子是芥菜子,大概像芝麻粒那麼大的樣子,須彌是講須彌山;把須彌山裝到芥菜子裡面,芥菜子沒放大,須彌山沒有縮小,這個不可思議。這一段經文裡面形容的比這個更不可思議,毛端比芥菜子小得太多,一切世界比須彌山不知道大多少倍,簡直沒有法子計算。讀了這一句,我們才真正能夠體會到,事事無礙講到了極處。怎麼能夠相容?這是說如來之身,怎麼能相容?我們一定要知道,毛端雖小,稱性;世界雖大,也稱性;既然都是稱性,哪有不圓融的道理?這個理很深,我們沒有法子想像,不但我們沒有法子想像,聲聞、緣覺、菩薩,乃至地上菩薩、等覺菩薩都無法想像。為什麼?因為你想像與自性就相違背,一落在言語思惟裡面,就落到意識裡面去。意識有範圍、有界限,當然沒有辦法緣自性的境界。

  所以大經講到,不要說講佛的境界,法身大士的境界都不可思議。「不可思議」這句話,決定不是籠統搪塞的話,不是的,它是事實真相。只要你離開思惟(就是想像),離開言語,這個境界就現前。在前面我們曾經說過幾次,如來身相如是,我們的身相也不例外。如來毛端能容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剎土,我們的毛端又何嘗不是!只是如來毛端容納十方剎土,他清楚、他明瞭;我們這個毛端含攝一切剎土,我們不知道,我們看不見、聽不見,完全體會不到。這是什麼原因?迷!迷悟不一樣,但是境界沒有差別,境界沒有迷悟,迷悟在人。不能說迷了這個境界就現前,悟了這個境界就沒有了,不是的,迷悟與境界不相干,境界沒有迷悟。我們人有迷悟,境界沒有迷悟,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

  現代科技發達,大眾傳播的工具愈來愈進步,有一點點這樣的影子。譬如我們在此地講經,居士林這個道場,這個道場很小,我們這裡聽眾不多。可是我們這個錄相送到衛星電視、送到電腦網路,立刻就傳遍到全世界,都能看到我們的現場。那個螢幕不大,便能含攝許許多多國家地區的現場。這是用機械也能辦得到,辦到的很有限,總比不上佛毛端含攝一切剎土,這總比不上,那就是我們的機械也是落在意識裡頭。機械怎麼製造的?意識製造出來的,用佛法來講是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如來示現這種境界,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小能現大,一能現多,大小不二,一多不二,不二就是沒有障礙,就是無障礙。

  我們要問,我們身上的汗毛太多,每一個毛端都現十方剎土,這兩根汗毛的剎土打架不打架?底下這一句告訴我們,『各現無量神通之力』,各個都現,這是講廣容不礙普遍。佛到哪裡度眾生?佛就在毛端上剎土裡度眾生。佛在十方世界有沒有來去?沒有。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個地方,釋迦牟尼佛講「十萬億個佛國土」,十萬億佛國土,給諸位說,也在毛端,這我們才稍稍能體會到一點,古人講念佛往生,「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不明白這個道理的人,不了解事實真相,聽到這個話會生懷疑,「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那我還沒去,還在此地。這是世間人妄想分別執著!實實在在沒有來去,也沒有生不生,這才是事實的真相。所有一切境界,都是眾生自己妄想分別執著現出來的這些幻相、假相。但是我們知道,假不離真,離開真的,假的就現不出來。

  佛在經上常常用影子,「夢幻泡影」,影。我們在光明下面,身都有影子,影子是假的,影不離真身,沒有這個身,哪來的影子?我們拿這個身比作法性,法相就是影子,法相雖然是虛妄,沒有離開真實,真妄不二。如果你明瞭事實真相,假又何嘗不是真!一多無礙、廣狹無礙,這就入無障礙的法界。所以佛度眾生,眾生得度,往生十方諸佛剎土,或者是造作罪業的眾生輪迴在六道,都沒有離開性體,沒有離開自性。了解、肯定自性的體、相、德用,就能如諸佛菩薩一樣化身自在。

  這段經文,我們怎麼學法?諸位想想,我們怎麼學法?怎樣落實到我們現實生活當中?實在說我們凡夫心量都很小,就像毛端一樣,這麼小的心量。心雖然小,可以容大。能容大,我們這個心量就大而化之;世尊在《般若經》裡面教給我們,這個方法妙絕,真的是般若智慧,那不是假的。我們也常常用這個比喻來說,心量小,我們的生活圈子就小,小到非常可憐,不但六道出不出去,現在在人道,在人道裡面我們這個心量也非常之小。小到什麼程度?小到不能容人。再跟諸位說,不但不能容人,連自己都不能容,小到這個程度,自己跟自己還嘔氣,自己跟自己還過不去。你想想看,這不是小到連自己都不能相容?你還能有什麼作為?我們看到這段經文,就要能夠省悟過來,我們把小心量擴大,它能容。《般若經》上講「大而化之」,心量要是擴大,就把這個境界突破。現在的名詞講突破,我們換一個名詞來講,諸位就更容易體會。外面包的東西是這麼大,裡面如果更大就把它擠破,這不就突破、把它擠破嗎?什麼時候我們能把六道輪迴給擠破,你的心量超越六道輪迴,你看看把六道輪迴擠破,你不就超越六道了嗎?再放大,能把十法界也給擠破,你就入諸佛菩薩的法界。

  這個方法非常妙,拓開心量,要能包容,知道世間所有一切法,佛在經上講「一切有為法」,哪些是有為法?諸位如果讀過《百法明門》,你就知道。《百法明門》裡面講一百法,這個「一百」是一切法的歸納,展開是一切法、一切世界一切法。佛為了講經說法方便起見,將一切法歸納、歸類便於介紹,在《瑜伽師地論》裡面歸納成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數字還是太大,天親菩薩看到初學的人感到困難,還是不容易接受,就將六百六十法再歸納成百法,百法容易接受。這一百類裡面,每一類裡頭都是無量無邊法,是一百大類。除了最後六個無為法,前面九十四類都叫有為法。有為法又可以包括三大類︰心法、心所有法、色法,還有一類叫「心不相應行法」。心不相應行法,我們今天所講抽象的概念。譬如我們講時間、空間都是屬於抽象的概念,都不是真實的。這一切有為法,包括六道、包括十法界,都不是真的,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而生的,所以它不是真的,因此可以突破。你有能力把心量拓開,樣樣都包容,不要去計較、不要去分別、不要去執著,知道這一切法,十法界裡面依正莊嚴,都是夢幻泡影,都是了不可得,你去執著它幹什麼?不但不能執著,連分別它都錯了。

  諸佛菩薩,像《華嚴經》講的這些法身大士,他們於十法界依正莊嚴,不但不分別,起心動念都沒有,這是真的。《華嚴》我們才講這一個開端,已經見到了,這些人在十法界裡面,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為什麼不起心動念、不分別執著?因為這些法夢幻泡影,《金剛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依正莊嚴的相都是虛妄。幻相有,沒有自體,沒有體性,佛在這裡面化身自在。

  「各現無量神通之力」,神通之力是講這些法身大士們在十法界隨類化身,哪個地方有感,他哪裡就有應,這是神通。又能夠隨機說法,『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教是教導,化是教導的成績表現,接受佛的教導他就產生變化。古時候儒家教學重視這個「化」,如果學生接受教學之後沒有產生變化,這個教學就落空。起什麼樣的變化?成賢成聖。原來是個凡夫,超凡入聖,變化氣質。原來是凡夫氣質,受了教育之後,就能夠提升到賢人的氣質、聖人的氣質。儒家教學也有三等,最下面一等,下等成就是君子,能夠提升到君子的風度,中等是賢人,上等是聖人,變化氣質!這是教學成績的表現。在佛法裡面也有三等︰正覺,就是阿羅漢、辟支佛,小聖,超凡入聖,入的是小聖,中等是菩薩,上等成佛了。這是我們講超凡入聖,變化氣質。「教化」這兩個字意思很深。

  「調伏」是講教化眾生的手段。佛法裡面講化法、化儀,教學的方法、教學的儀式,最重要的要調順、調和。眾生的心念、妄想、煩惱無量無邊;調是對妄想說,伏是對煩惱說,伏是降伏,這兩個字是合用的。換過來也行,調對心說,伏對身說,都能夠講得通,調伏眾生的身心。佛用什麼方法?用戒定慧,用戒調身,用定慧調心,然後才能夠降伏我們的煩惱習氣,收到教化的效果。我們要學習,學習佛的化身自在。怎麼學法?在一切時、一切處所、一切大眾聚會的場合,我們也要像佛一樣,要有心才行,要有願。我們現在講粗一點,有心有願,大家好懂。有什麼心?度眾生的心願。這不是發了這個願嗎?眾生無邊誓願度!要真的去幫助他,真的去幫助他開悟。用種種善巧方便去啟發一切眾生,言語也好、動作也好,舉止談吐都能感動人。所以佛教化眾生善巧方便無量無邊,各種善巧契一類眾生的根性。哪一類眾生根性在哪一種方便門裡面,他體會到了,他覺悟到了,能夠回歸到戒定慧,這是我們可以學習得到。

  現在眾生不持戒,持戒的廣義就是守法,守法要出自於自然。今天社會有許多人不敢犯法,不敢不守法,為什麼?刑罰太重,他害怕,他是被逼著不敢犯法。如果沒有這麼重的刑罰,他照樣犯法,所以他不是出自於自然,這個道理我們要明瞭。中國人沒有守法的觀念,我們在台灣看到這個現象,隨地吐痰,隨地丟果皮紙屑;到新加坡他不敢丟,他很守法。他到外國也沒有人教他,他都守規矩;他在本國不守規矩,他到外國守規矩,也沒有人教他。什麼原因?看到外國人個個守規矩,自己丟東西不好意思。外國人在他國家守法,到台灣也不守法,我看他到台灣垃圾也是到處丟。為什麼?看到中國人亂丟,他也就亂丟,方便!可見得中國、外國是一樣的,不是出自於內心,不是出自於尊重這個地區,尊重這個地區的人民,尊重這個地區社會的整齊、整潔;他不是出於尊重心,他還是受法律的約束,不是甘心情願這麼做。我們學佛的人要清楚、要明瞭,應當怎麼?我們要甘心情願,出自於自性,出自於自然,我們守法,樣樣都守法。我們的守法絕對不是怕法律的制裁,不是的;法律不制裁,我們也一樣這麼做法。不訂這個法律,我們還是這個做法。為什麼?自性性德之流露,哪裡要別人約束?佛的弟子,學佛的同修就要為社會、為一切眾生做出一個好樣子來,這就是「教化調伏一切眾生」。

  如來在果地上做,我們現在在因地上就要做,果地上所做的是大圓滿,因地上雖然不圓滿,與圓滿相應就好,怎麼能夠不做?一定先要發心,不發心,心發得不夠大,心發得不夠勇猛,我們在行事上就顯得力量微弱,時有時無,很容易間斷。譬如我們看到這個桌子,桌上有灰塵,隨手就把它擦乾淨,是不是我們的桌子不管。別的地方、公共場所,看到之後我們自然就會做,不能說這個不是我家的,這個與我不相干,我管它幹什麼?那就錯了。這是舉一個例子。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場所,我們所有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是利益一切眾生,特別是公共的設施,更要加倍的愛護。為什麼?是社會大眾使用。我們自己用的東西是自己個人的,若有損壞還無所謂,公共設施決定不能夠損壞。愛公共設施,你就是愛這個社會、愛這個國家、愛這個國家所有一切的人民,諸位想想看,這才能與菩薩心相應,才與菩薩行相應。平時在生活當中,一定要養成這個習慣,這種習慣就是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沒有絲毫勉強。再看底下這段文,第十面第一行:

  遍十方而無來往。】

  這八個字就是一段,說「法身」,法身彌綸。這是我們凡夫很難體會,很不容易體會,但是這是事實真相。彌是彌漫,彌綸兩個字的意思︰周遍法界,無所不包。法身,肯定法就是自己的真身,這個話的意思很深,很難懂。實在說,佛在經上跟我們講,我們這個人身體,現在人分析兩個部分合成︰一個是肉體,肉體是物質;物質之外,精神、心理。精神跟物質集合起來的這麼一個現象,我們把它叫做「人」,這個人身。精神這一部分,心理的現象也是法;物質這一部分,色相也是法,色法。心理那一部門是心法,從百法裡頭看就很容易看出來。心理這一部分,經論裡面所講,心法八個、八類,稱為八識,或者稱為八心王,八心法;色法有十一個,我們這個身統統具足;合起來依報、正報。依報從哪裡來?依報從正報來的,依報跟著正報轉,依報跟正報同時出現,沒有先後,沒有障礙。我們細細從這裡思惟,豈不是以法為身嗎?

  心心所法跟色法變現無量無邊世界眾生剎土,我們佛法裡面講十法界依正莊嚴,不就是心心所、色法變現出來的嗎?心心所、色法既然是自身,是我們這個身,虛空法界又何嘗不是我們的身?念《百法》要能夠深入這個義趣,經上常講深解義趣,你就豁然明白了。明,百法明,明是智慧,讓你在這一百法裡頭開智慧,做個明白人,明白什麼?明白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這就叫證得清淨法身,這才算明。我是聽過一些講《百法明門》這些善友,照著本子講,照著古人註解講,把聽的人講得愈講愈糊塗。所以我跟他講,我說你講得很好,但是不是《百法明門》,他說那是什麼?百法黑門、百法暗門,愈講愈迷惑!佛菩薩講這一百法叫人開悟,叫人體會到法身,然後才豁然明瞭,我們這個身確確實實沒有來往。你說你從家裡到居士林來聽經,這有來有往,假的!你迷惑了,你沒有來,也沒有往。那怎麼現在坐在這裡?現在在這裡現身。一個小時之前你在那個地方現身,現在在這裡現身,無處不現身,沒有來去,這才是真的。《楞嚴經》上給我們講真話,「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金剛經》講「如露亦如電」,那是說真相。

  這個意思就說明了,一個現象它存在的時間,我們這個身體是個現象,存在的時間多長?你們一定講幾十年,有人活一百多歲,長壽,你全看錯了。你看成什麼?看《金剛經》上比喻,露;你沒有看到真相,真相是電,閃電,那是看到真相;露,看到妄相,妄相也不長。真相是剎那生滅,生滅的時間太短,簡直就覺察不出來,所以佛講不生不滅。假如真的是不生不滅,你說個不生不滅,不叫廢話嗎?講不通。確實有生滅,而說不生不滅,是形容生滅的時間太短暫,幾乎生滅同時,這個不生不滅說得才有意思,真的是生滅幾乎是同時。我們如果明白這個道理,體會到這個事實真相,然後你才曉得『身遍十方而無來往』,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確實這個身體現相是當處出生、當處滅盡。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是法身大士乘願再來的,我們不是這個道理現身的,我們這個身是隨著業報現身,完全不自在。所以我們懂得,法身周遍法界,報身也是周遍法界,應化身還是周遍法界,我們的業報身又何嘗不周遍法界?同樣這個道理。佛在經上講得很好,地獄受苦的時間長,地獄眾生壽命都是論劫數來計算,那個劫數都數不清,阿鼻地獄,無量劫。我們曉得,這個世界成住壞空才一個大劫,世界消失之後,這個地獄眾生他到哪裡受果報?到他方世界。這就說明,他方世界壞了再轉到他方世界,說明業報身周遍法界。這些道理跟事實真相,要不是佛給我們說,我們怎麼會曉得?於是我們略略的能體會到一點,真的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沒錯!然後你的慈悲心才真正能生得起來,大慈悲心,你會自自然然發心善待一切眾生,盡虛空遍法界。能夠善待虛空法界的眾生,何況於我們現在住的地球?地球上任何一個眾生,我們怎麼會不愛護?怎麼會不關懷?怎麼會不盡心盡力去幫助他?一定的道理。

  我們在事相上總是由近而遠,理論決定是圓融周遍的,在事相上一定是由近而遠。在家庭裡面,總是先對待一家人,家裡面每一個分子你都會關懷、都會愛護,都會全心全力的照顧。家庭之外,我們的鄰居,有沒有愛護過鄰居?有沒有關懷過鄰居?現代這個社會有個反常的現象。我在香港講經,聽香港同修告訴我,他們都住公寓,都住大樓,一個單位、一個單位,很小;香港居住的環境比新加坡還要小。許多家庭,一個房間,兩個廳。房間多大?兩張床舖那麼大,一個房間。我到香港「青年佛教協會」,法師的寮房就是兩張床舖那麼大。一張床舖佔了一半,另外一個很小的桌子,大概桌子只有這麼大的樣子,一個小椅子,房間就滿了;很小的廳。隔壁住的那家人,住了十幾年,不曉得那一家人姓什名誰,不往來,這怎麼是學佛?學佛的人,不但是你隔壁的鄰居,整棟大樓,這大樓附近的鄰居見了面都應當打打招呼、點點頭。這一點我們不如外國人。我們在美國,我在美國住了很久,外國人不認識,在路上總會給你打個招呼,好像感到很親切。外國人在人與人之間的禮貌很周到,實際上你有困難找他幫忙,沒有了,他不會;中國人見到毫無禮貌,但是有困難的時候真幫忙。請看底下這一句經文:

  入諸相。了法空寂。】

  這是第九「智身」,佛的十種身,這是智身。智是智慧,智慧能夠明瞭通達一切法相的根源。智慧從哪裡來?自性裡面本來具足。佛給我們說,世間人沒有智慧,世間人有聰明,沒有智慧。為什麼說他沒有智慧?他自性沒有顯露出來,智慧都被障礙住了,不起作用。世間人很聰明,聰明從哪裡來?聰明從八識裡面來的。八識裡面流露出來的東西是聰明,自性裡面流露出來叫智慧。八識裡面流露出來有很多錯誤,錯覺。我們看這個世間最近這三、四百年來,西洋的科技逐漸的在發展,許許多多的學說當時都認為是真理,了不起的發現。可是過了一些年,又出了一個科學家,又發現一套東西把前面的定理推翻,所以現在這些科學家很聰明了,不敢講這是定律,永恆不變。他曉得再過幾年又有新的發現,把現在發現又推翻了,這個就是佛講的世智辯聰。

  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因為他不斷在研究、不斷在觀察、在推測,發現一些道理,宇宙之間的奧祕。我們看到書店裡很多新書討論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宇宙的起源,琳瑯滿目。你看他的東西講得頭頭是道,有很多圖片,好像是那麼回事情,其實完全不是,不是他所想像的。《進化論》裡面講,人是從猿猴逐漸進化來的,現在這個猴子為什麼不變成人?為什麼有一些猴子變成人,有一些猴子還當猴子?講不通!但是「進化」兩個字這個意思,行,講得通;往前進它就產生變化,這個意思講得通。進,決定有變化,所以這個原則可以成立。他引用那些事相,就錯了,問題就嚴重了。佛講的是真實智慧,這個真實智慧不是從外面學來的,用不著費那麼多心思去研究、去探討,還要借重許許多多科學儀器,最後得的結論,在佛法裡面講邪知邪見,哪裡能解決問題?所以現在的世界都被這些聰明人愈搞愈複雜、愈搞愈亂。這個現象現在還沒人覺悟,還繼續不斷在搞,這世界還不夠亂?眾生還不夠苦?

  佛用的這套方法妙絕了。用什麼?禪定。什麼叫禪?什麼叫定?禪是離一切妄相;我們說得更清楚、更明白一點,不受外面一切境界的誘惑,這是禪。定是自己六根對外面的境界,如如不動是定。換句話說,不會被外面誘惑,這是禪;心對境如如不動,這是定;要學這一套的本事。禪定功夫深了,智慧就現前;智慧是自性裡本來具足,不是從外面學來的。這個方法很玄,靠得住靠不住?似乎很少人用這個方法開智慧,大多數的人都要去學習、都要去研究、都要去用思考。用思考的人太多太多,覺得好像是不錯、是對的,我們也去用這個方法,用世間人的辦法,不相信佛的辦法,所以信佛好難,不肯相信佛的方法。

  真正肯相信佛的方法,自性般若智慧現前。智慧現前,有沒有這個效果?有。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惠能大師,惠能是唐朝人,距離我們現在一千三百多年。傳記裡面記載,他沒有讀過書,不認識字;他的心很清淨,妄念很少,沒有什麼分別執著。因為沒有讀過書,所以生活就過得很苦,靠勞力生活。傳記裡面記載,他是砍柴,樵夫。古時候,住在城市裡面燒的柴火是要去買的,專門有一些出勞力的人,他們上山砍柴、撿柴火到城裡面去賣。賣了柴火,拿著這個錢再去買米、買他生活上必需品,過這個很辛苦的日子。他心清淨,有一次在賣柴的時候,無意當中,柴賣掉,拿著錢準備回去,聽到有人在念《金剛經》;他也不知道是什麼經,有人在念就是了。他就注意去聽,他都聽懂了;說老實話,念的人都不懂,他聽的人聽懂了。聽這個人念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了。他就向念經的人請教︰你念的是什麼?念的是《金剛經》。經從哪裡來的?問他;念經的人就給他介紹。這說明是真智慧。

  以後他到黃梅去參學。《壇經》前面是他的傳記,一生的事蹟。到黃梅學了什麼?五祖忍和尚沒教他。禪堂裡面坐禪沒有他的分,他是初學的、初來的;老和尚講開示也沒他的分。分配他的工作,到槽坊裡面去工作,作苦工。道場很大,住了上千人,每天的生活,吃的米,米要舂米,柴火要燒柴,他去作劈柴舂米的工作。道場那麼多人,那個廚房夠大了,很辛苦的工作,他幹這個工作。其實這個工作是做什麼?修禪定。忍和尚給他這一套,他懂,別人不懂。他每天劈柴、每天舂米,舂米劈柴就是修戒定慧三無漏學,所以他修得法喜充滿。這樣經過八個月,老和尚才來看他。看他的時候,正在舂米,老和尚就問他︰舂熟了沒有?我們聽到,就問他舂米舂熟了。惠能懂,懂這個老和尚的意思。熟了什麼意思?你的功夫熟了沒有,不是說你舂米。你這八個月在那裡作功夫,成熟了沒有?六祖惠能很聰明︰早就熟!五祖忍和尚拿拐杖向他舂米的碓上敲了三下就走了。他也懂得,告訴他︰三更的時候去找他,就跟他兩人約好了。三更的時候找老和尚,老和尚還用袈裟把它圍起來,不要讓人看到,祕密傳法。傳什麼法?講《金剛經》,把《金剛經》大意講解給他聽。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下頭不要講了,明心見性了。五祖把衣缽就傳給他,這個時候他二十四歲。

  自性般若現前,對於所有一切法相沒有一樣不通達,世出世間法全都通達。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法達和尚念《法華經》念了三千遍。《法華經》很長,一天念一部,三千遍差不多十年,自己感覺到很傲慢,貢高我慢。到六祖那裡去參學,參學當然學人見到祖師要禮拜。禮拜的時候,惠能大師看得很清楚,頭沒有著地;頭不著地,拜了三拜,頭不著地。起來就問他︰你一定有值得驕傲的地方,什麼地方值得你驕傲?他說出來了,《法華經》念了三千遍,值得驕傲,頭不著地。再問他:《法華經》什麼意思?說不出來。這個時候法達才轉過頭來向六祖請教。六祖說︰《法華經》我也沒讀過,不認識字,也沒聽人念過,你念給我聽聽。法達就把這個,他念了三千遍,當然背得滾瓜爛熟,從頭到尾念下去,念到《方便品》,方便品是第二品,六祖說︰好了,我明白了,不要再念了。給他講《法華經》的道理,這一講他就開悟了;再拜,頭就著地了。智慧是禪定裡面生的,真智慧現前之後,佛法通達了,不要學,哪裡要學?沒有一法不通達。佛法通達,再給諸位說,世間法也通達,無論哪一法沒有一樣不精通,不是一般的通,精通。為什麼有這個能力?『智入諸相』;相就是法相,智是自性般若智慧,入一切法相。

  『了法空寂』,對於法相徹底明瞭,相有性空,了法空寂。知道宇宙人生一切法的真相,這才得大受用,得真實的受用。心地永遠是清淨,永遠是不動,像諸佛如來在果地上一樣不動心。不動是真心顯露,真心是不動;動的是什麼東西?動的是妄心、識,是無明,無明是個動相,明就不動了。諸位要知道,明是靜的相,相是靜的;無明的相是動的。我們供佛,供佛供具裡頭最重要的不是花。前幾天有個老法師來,看到我們佛堂上沒有供花,他一再問︰花重要!看到我們第二天花擺上來了,他上來摸摸是真的、是假的。最重要的是水,花代表六度萬行,表因行,水表清淨心。水沒有污染,水很靜,平的,就生智慧。供這一杯水就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心要清淨,心要不動。不動,心是平等的;稍微一動,就不平等,就起波浪,不平等。《無量壽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就是智慧。只要你的心清淨平等,就「智入諸相,了法空寂」。諸佛如是,我們也如是。所以你必須要知道,一切境界相,相有體無,可以受用,不可以執著,這個受用就得大自在了。如果裡面稍稍去分別執著,你錯了。雖有受用,你就受用得很辛苦,現代人講你在受用當中要付出很高的代價。那我們付的這個代價沒有法子相比的,付出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把一真法界轉變成六道輪迴,你說這個代價多慘!

  我們要想自己智慧現前,要修定。在什麼時候修?修定並不是叫你每天去面壁打坐。面壁打坐是修定方法之一,修定的方法無量無邊,無量無邊方法裡頭的一種。我們念佛的人用念阿彌陀佛的方法,這也是修定。而真正會修的人就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是六祖大師《壇經》裡面講的方法,妙絕了!沒有妨礙我們的工作、沒有妨礙我們的生活,每天該幹什麼還照幹,一絲毫妨礙都沒有。在這裡頭做功夫,怎麼做法?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外不著相是禪,內不動心是定。六祖大師教給人的這些方法,就是他自己在黃梅八個月槽坊裡面用功的辦法。他得到效果,所以他信心十足,他以這個方法教人。他這個方法得到了印證,《金剛經》上所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兩句話是給他印證,他的方法正確。如果我們在生活裡面、在工作裡面、在處事待人接物、在一切應酬裡面,對人、對事、對物,果然做到不取於相就是禪,如如不動就是定。你才曉得修學禪定的範圍多麼的深、多麼的廣,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都是道場。我們這個經剛剛講過,哪個地方不是道場?你懂得不取相,懂得不動心,那就是修道。功夫淺的得禪定,經上講三昧,成就三昧,得禪定就是成就三昧,百千三昧、無量三昧,這個意思我們懂了。功夫深的,開智慧了,明心見性。淺的功夫得定,深的功夫開智慧,智慧是從這裡來的。所以我們要曉得,不是通過用思惟想像去學習而得來的,那你完全搞錯了。

  佛家的教學都是給你說明這些原理原則,真正用功是要靠你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知道怎麼一個轉變,你才能夠悟入。佛講得很好,講的話是老實話,佛對於一切眾生只能做到開示,只能做到此地。示是什麼?表演;開是開導,給你講解、開導你;做出這個樣子給你看,表演給你看,這是示,示相。你看到這個樣子,聽到佛的開導,你自己要悟入;悟入是你自己的事情,諸佛如來幫不上忙。我們聽了開導要能夠悟入,怎麼悟入?轉念頭,也就是改變你的觀念、改變你的心理,把你錯誤的觀念、錯誤的心理改變過來就行了。哪些是錯誤?以前六根接觸六塵著相、取相、動心,這個錯了。現在我們做一個大的轉變,見相不著相,見相不動心,你的功夫就成就,你這就悟了,你才能契入這個境界;並不是叫你相不要了,不是的,相還在。

  《般若》在佛門裡面非常重要,世尊說法四十九年,講《般若》佔了二十二年,幾乎佔一半的時間。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說法,古人把它分判為五個階段,五時說教。在五時裡面,《般若》佔的時間這麼長,換句話說,是佛法裡面主修的一個科目。不是主修的科目,怎麼能佔這麼長的時間?從這些現象上,我們就體會到般若的重要,也說明開悟的重要。唯有般若智慧才是一個真正的大轉變。這裡面修行的總綱領,六百卷《大般若》,歸結到最後,給諸位說,我們要是用《金剛經》上的話來講,「三心不可得」、「諸法無所有」,這十個字將世尊二十二年所說包括盡了。換句話說,一部六百卷《大般若經》就是講這十個字,說明「三心不可得」、「諸法無所有」。

  然後我們才在一切生活當中、一切境緣當中,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一切物質環境、人事環境當中,真正會做到外不著相、內不動心。無論什麼境界現前都好,我們的受,平等的受,那怎麼不好?平等的受,我們感受裡面真正離開了苦樂憂喜捨,都離開了。在極樂世界沒有感覺到樂受,不會感覺到好快樂;你到極樂世界感到好快樂就完了,生煩惱了;到阿鼻地獄也不會有苦受,這受是平等的。就是說,不受苦也不受樂,心裡也沒有憂、也沒有喜,永遠保持平等;平等就是禪定,甚深禪定。在楞嚴會上,諸佛如來住首楞嚴大定,就是這個意思。《華嚴經》上講「如來住師子頻伸三昧」,師子頻伸是形容,形容這個三昧自在,得大自在。從定開慧是真實智慧,我們要曉得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真相。再看底下這一段︰

  世諸佛所有神變。於光明中靡不咸睹。一切佛土不思議劫所有莊嚴。悉令顯現。】

  這是十身末後一條,「力持身」。力是能力,這是自性的本能,是性德的流露,也不是修來的。你所修學而來的能力都有限,都有個範圍;自性的能力不可思議,沒有極限。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能持自他依正」。自己的依正,在本經裡面,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這是如來自己的依正;他依正,是十方諸佛剎土,無量無邊的華藏世界,像華藏這樣的世界無量無邊;這就本經來說。如果我們就本師釋迦牟尼佛來講,能持自己的依正是娑婆世界依正莊嚴;他依正是娑婆世界以外,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的依正莊嚴。你看有這種能力,這個能力沒有作意、沒有思惟、也沒有想像,自性圓滿的德能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經文上說,『三世諸佛所有神變,於光明中靡不咸睹』,這一句是講正報;下面『一切佛土』,我們一看就曉得那是屬於依報。『佛土』是空間,『不思議劫』是時間;說個空間,說個時間,全都包括了。

  我們先講正報,這都是講佛身。佛是證得圓滿的自性,所以性德圓滿的流露。所有神變,這個「神」是我們世間人所講神奇莫測,也就是說超越我們凡人常識之外。我們六道的凡夫,不但六道,連十法界,甚至連許許多多的法身大士、等覺菩薩,都沒有辦法完全明瞭,如來果地上的種種功德莊嚴。為什麼?等覺菩薩入的那個定,沒有如來果地上那麼深;他見性,沒有如來果地上見的那麼圓滿,道理在此地。所以智慧、神通、道力比佛要差一等。「神」是神奇莫測,不可思議,「變」就是變化、轉變、變現。佛能夠在一切剎土裡面隨意的現身,所現的身相無量的差別,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不但現有情的身相,同時也現無情的身相。在中國佛教歷史裡面,曾經有不少人是從物質現象裡面開悟。聽流水的聲音,開悟了;看風吹樹葉的聲音,開悟了,不定是什麼機會。那個流水的聲音能叫他開悟,佛變現流水的聲音。平常他聽這個水為什麼不開悟,這個時間聽水為什麼豁然開悟?平常聽那個水,那個水不靈;開悟那個一剎那當中,聽那個水,水靈。靈是什麼?佛力加持的。我們現在講佛力加持,實際上,佛現的身,現流水這個現相,不相同!為什麼佛在那個時候示現?佛知道那個時候,他開悟的緣成熟了,所以佛應機時節因緣毫釐都不差。你是在什麼機緣裡面開悟,佛一定變現這個時節因緣,時間恰到好處,變現這個現象正式敲開你那個悟門。如果用說法,他就現身給你說法,如果用這些自然現象來給你暗示,他就現種種這種現象來暗示你,讓你一接觸,看到了、聽到了,你就有所感悟,豁然大悟,所以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的現身、佛的轉變、佛的變現都是無心的;佛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佛在什麼時候顯現這些神變?都是應眾生之感。眾生多,太多太多了,不只是我們這個道場、我們這個地區、我們這個世界,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眾生的數字沒有法子計算。一切眾生跟佛都有感應道交,佛可以同時示現這些神變。我們今天在此地學習這部《華嚴經》,有沒有佛的神變在這裡?有。這麼多人這個心念怎麼會不感動諸佛菩薩?你們到此地來坐了兩個小時,好像很短暫,才幾分鐘就過去了,這種感應是很明顯如來神變加持的。你在這個地方聽到生歡喜心,不能完全領悟,也能夠領悟得一分、二分,隨著各個人領悟的深度、廣度不一樣,無不是三世諸佛所有神變加持這個道場,加持我們大眾。如果不得佛神變的加持,這就是我們講的幫助、護念,關懷、幫助,你怎麼會今天晚上不到別的地方去玩,到這兒來聽經?所以你要細細的,很細心你去觀察、去體會,你就感到三世諸佛跟我們的關係很密切。

  只要我們有個善心、只要我們有個願心,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歡喜學習,希望超越六道輪迴、希望超越十法界,希望在這一生當中也能夠像法身大士一樣入佛境界。我們有這個心願,佛菩薩知道,這個十身我們讀過之後就明白,他知道,他有能力,他真的關懷我們,真的愛護我們,真幫助我們。現在問題是我們自己要懂得自愛,這點太重要了;要懂得自重,要懂得自愛,佛的這一份恩情我們就接受過來。如果我們不懂得自愛,不懂得自重,佛這一份恩情送到我們這邊,我們沒接受到,很可惜;送到我們手邊不肯接受,你說這個多可惜。自重、自愛,這個意思也是深廣無盡。

  我們再看底下這段。「於光明中靡不咸睹」,這個意思我剛才都說出來了,大家細細去體會。「一切佛土」,這是依報,講世界;「不思議劫」,劫是講三世︰過去、現在、未來,講時間;前面國土就是講空間。這一段是講能持依報,前面一段講能持自他正報,這個是講能持自他依報。我們佛門裡面常講豎窮、橫遍,「豎窮三際」,豎是直的說,過去、現在、未來;「橫遍十方」。這裡面所有的莊嚴,依正莊嚴悉令顯現。這個事情就是我先頭講的,現代這些科學家天天在研究、在探討,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世界的起源,也在研究空間、時間。現在算是有一點小成就,知道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這是愛因斯坦說的。他發現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這是一個理論。果然真的同時存在,換句話說,要用什麼方法回到過去?用什麼方法走進未來?如果我們有這個能力,那就好!天下大亂的時候,我們不要去;世界的經濟不景氣,不要去,我們可以選擇。選擇最好的時間、時段,最好的地區,到那裡去過日子,多自在。愛因斯坦曉得有這麼一回事情,但是也沒有方法。這個世間哪一個朝代最盛的時候、最好的時候,譬如我們佛教,佛教史裡面講,我們佛教的黃金時代是隋唐,如果我們有能力走回過去,那我們回到隋唐去過日子多好。當然更殊勝的,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印度講經說法,我們能夠回到過去參與釋迦牟尼佛原來的這個道場。釋迦牟尼佛講《華嚴經》是在定中講的,我們能夠進入釋迦牟尼佛定中的境界,那我們就親自參加華嚴這一會了。

  現在科學家已經發現這個理上講得通,不知道什麼方法。佛在此地講得清楚、講得明白,十法界依正莊嚴,過去、現在、未來,這就包括盛世、衰世,治世、亂世,全都包括在裡面,佛力都能持。實在說,如果不是佛力在支持這個世界,眾生造作這個罪業,世界早就壞了。依報隨著正報轉,這個世界還能維持現狀,生活苦一點還能過得去,佛力加持。在這個地方真正看到,自性的智慧德能產生的力量、產生的效果,這個不是科學家所想像得到。我們讀了這段經文要學習,我們現在智力有限,願力上可以加強,我們要有願力。假如我們的願力大過我們的業力,那個就有很大的轉變,我們這個身就變成乘願再來身,業報的身沒有了,在這個世間就是乘願再來身。這一個大轉變產生什麼樣的效果?生死自在。業力這個身命,到什麼時候你該死,沒有辦法,你決定逃脫不了的,你受命運的支配,你的壽命是有一定的。諸位讀《了凡四訓》,孔先生給他算命,了凡先生壽命五十三歲,以後他活了七十多歲,那是他修的。他不是願力轉的,他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延長的壽命。如果是願力,那就沒有了;住在這個世間,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生死自在,這是願力。所以願力不可思議,超過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但是諸位要曉得,願力裡頭決定包含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積功累德、斷惡修善不包括願力。這個轉變,我們要明瞭、要學習。好,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