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百家姓-第43集

  我們來看到第二十四頁。上個禮拜五我們看到第一百七十七個姓氏丁姓,丁姓的歷史名人的部分,我們留到今天繼續把它講完。第一位是我們二十四孝裡面刻木事親的丁蘭。刻木事親的這個刻,我要請大家稍稍的留意一下,這個字在我們台灣,一般我們口語我們都把它念作一聲,雕刻ㄎㄜ,其實真正的讀音它只有一個讀音,就是念作四聲,所以正確應該要念作雕刻ㄎㄜˋ,刻木事親,只是我們台灣人的口語一般習慣把它念作一聲。這種狀況其實學生也會問我,他說老師,這樣的話,我們在一般生活裡面,我們在跟別人對話的時候,我們是要用標準讀音嗎?還是要用一般我們口語的讀音就好了?我是跟學生建議,其實語言的溝通是能夠彼此了解,約定俗成其實就可以了。當然考試的時候它有標準答案,所以我們還是要回答正確的答案。可是在溝通上面,我們就可以比較沒那麼嚴格,以溝通清楚明白,傳達你的意思為首要目標。

  所以前幾年這樣的狀況也不斷的被拿出來討論。比如說先前有跟大家講過,我的母親很喜歡楊麗花歌仔戲,那個仔,一個人字邊,右邊一個子孫的子,那個字該怎麼讀?如果按照前幾年教育部所頒發的標準字音,那個字要念作ㄗˇ。可是你在外面跟人家說歌仔ㄗˇ戲,牛仔ㄗˇ褲,人家聽不懂,所以一般我們在外面溝通的時候,我們還是說歌仔ㄗㄞˇ戲,還是說牛仔ㄗㄞˇ褲。像這個就是很有名的例子。

  大家有沒有玩過大富翁?大富翁的時候我們會有兩顆那個東西,那個東西怎麼講?大家都不敢講了,怕有陷阱對不對?沒有錯,一般我們都念作ㄕㄞˇ子。不過這個字按照教育部的標準字音,它要念作ㄊㄡˊ子,骰ㄊㄡˊ子。這個怎麼讀?你拿兩顆骰子來,我們來玩大富翁,大家聽不懂,什麼兩顆骰子?骰ㄕㄞˇ子,我們一般讀音我們就念ㄕㄞˇ就可以。

  還有,當然我們現在吃素,所以我們比較不會用到這樣的詞彙,就是蛤蜊,外面有一些賣葷食的都會有蛤蜊湯,其實那個蛤蜊按照標準讀音,它要念作ㄍㄜˊㄌㄧˊ。所以念ㄍㄜˊㄌㄧˊ的時候,人家會想說,幹嘛把它隔離起來?所以就會有這種矛盾,有這種誤會,所以還是我們從俗比較簡單。

  所以刻木事親這個典故,這個刻標準字音念作四聲,一般口語我們念作一聲也就無妨。丁蘭他是東漢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原來丁蘭年輕的時候,他其實是一個忤逆父母親的不孝子,後來父親往生得早,由母親獨立撫養他長大。丁蘭每天在田裡面工作,中午都是母親幫他送飯。但是這個丁蘭對於母親每天這麼照顧他,可是他態度其實都不是很好,所以經常媽媽中午來送飯,太早的時候,又覺得好像不順他的意;太晚了他又餓肚子了,又會責罵母親。一直到後來,丁蘭有機會到學堂裡面,聽夫子教書開導之後才發現,原來他以往的種種是如此的不孝,所以他決定要洗心革面,要侍奉母親,要好好的來懺悔,來改過。好,當他下定決心的時候,就這麼巧,隔天這個媽媽還是按照往常來送飯,可是要送飯來的時候,這個丁蘭本來要迎上前去向母親道謝的,可是他忘了他手上拿著鞭子。因為田裡面莊稼要耕耘,需要有牛來犁田,所以會有鞭子,那是拿來趕牛用的。結果這個母親遠遠的看她兒子手上拿著鞭子,然後就一如往常一樣快步的走過來,她以為今天不只要責罵她,還要拿鞭子抽她,所以母親就趕緊往後跑,結果往後跑的時候,一個不留神就被梨樹給絆倒了,所以後來因此就往生了。所以丁蘭就非常的傷心難過,本來是要向母親道謝的,結果反而這樣間接害死了母親,於是他就把那棵梨樹,砍伐下來之後,請雕刻師雕刻成他母親的樣子,每天就很恭恭敬敬的把父親跟母親的雕像,當作神明一樣來奉事,而且還會向它請安,問早、問好。後來丁蘭娶了媳婦,就發現說,奇怪,她先生怎麼父母親雕成了木雕像來供奉,這個好像是一般人也會這樣,不過好像她這個先生把這個雕像當作活人一般,好像就有一點點奇怪,所以她就很好奇,想要一探究竟。後來這個結局就有兩個狀況:第一個就是說這個太太就拿針去刺那個雕像,結果一刺,居然那個雕像流出血來了,而且還泛著淚光,因為被扎了針會痛;另外一個說法就是,這個妻子就把這個雕像拿到火上面去燒,結果一燒,自己的毛髮也被燒光了。但是這兩個不同的狀況都導致同樣的結局,就是丁蘭發現他這個太太居然對父母親的雕像如此的不敬,於是一怒之下就把妻子給休掉了。所以這是一個孝子希望能夠藉由事後的彌補來孝順父母親。

  這就不禁讓我們想到有一句詩句,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個養我們要把它讀作四聲,因為這個字它有兩個讀音,念作ㄧㄤˇ的時候,通常是用在平輩,晚輩或者是動物,所以我們講養小孩,養寵物,念三聲;可是如果對象是長輩的時候,我們就要念作四聲了,奉養父母親,所以是子欲養而親不待。

  所以這樣的一個詩句,還有丁蘭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就是行孝要及時,不要等到了父母親不在了才懊悔,然後那樣的事後的祭祀,用很豐盛的很大的排場來供奉,其實都已經無濟於事了。所以閩南話有一句諺語意思就是說,生前的時候你給父母親一顆豆子,都比父母親往生之後你用豬頭來拜他更有意義。這個閩南話我怕我發音不標準,所以我就不念出來了,免得貽笑大方。因為後來才知道,這個Video是要放到網路上面的。試試看,死前一粒豆,贏過死後拜豬頭,應該是這樣吧?大概是這樣,應該沒有差太多。所以它講的是同樣的概念,就是行孝要及時。

  好,我們看到第二位跟第三位,感覺好像他們是兄弟,一位是丁日昌,一位是丁汝昌,但是我跟大家報告,他們名字中間雖然說差了一個字,可是他們不是兄弟,丁日昌跟丁汝昌他們都是清朝晚年的時候很有名的將領,而且兩位都跟海軍有關,所以很多人都誤以為他們有親戚關係,其實沒有。丁日昌是廣東豐順人,丁汝昌是安徽廬江人,所以完全沒有血緣的關係,至少他們不是同宗族。

  好,我們先看到丁日昌。丁日昌早期的時候,是擔任地方的父母官,不過因為晚清的時候有太平天國之亂,太平天國居然打到了當時丁日昌當知縣的廬陵縣,所以廬陵縣就被太平軍給佔領了,因此丁日昌就被免職,後來輾轉就成為了曾國藩的幕僚,然後協助曾國藩來籌辦水師,這個水師其實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海軍。在丁日昌的協助之下,就提出了要籌建北洋、東洋、南洋三支水師。後來這三支水師最著名的就是北洋水師。北洋水師它主要的防守的範圍,就是現在的渤海灣,還有黃海這一帶,這個就是北洋水師。東洋水師主要防禦的範圍就是東海這一帶,東海這一帶,包括台灣海峽這一帶都是東洋水師。南洋水師就是廣東,然後一直到現在我們最受爭議的南中國海這一帶,是南洋水師防禦的範圍。三支水師裡面最著名的是北洋水師。後來籌建的三個水師目的就是要分區設防,而且他還提出了要來革新船政,聘請外國人來教導我們華人水師一些技術上面的工作。所以後來丁日昌他上報給朝廷,朝廷也接受了這樣的一個諫言。所以後來丁日昌離開了這個業務範圍之後,他也曾經來到台灣來開辦煤礦,而且也架設了電報。所以很多的事務其實他都是率先請命,而且率先來督辦,所以後來他也受到了朝廷的一個重視,也委以很多的重任。除了在軍務上面的在公務上面的表現之外,丁日昌還有另外一項大家比較不知道的,其實他也是清代三大藏書家之一,所以算是允文允武,他對於藏書其實也是一個個人的喜好,所以喜歡蒐集一些古籍,然後也刊刻一些文獻。後來因為自己的興趣,也變成了一門事業。這門事業其實並不是把它當作盈利的一個工具,這門事業就可以造福很多想要讀書的,然後想要去閱讀古籍的人。就像我們老法師,我們的這個極樂寺,這個也是一個很積極的很重要的一個事業。當然這個事業不是盈利的事業,是一個慈善的事業。所以就像丁日昌他把藏書然後來做刊刻,也是算一個文化的事業。所以他在這個方面的建樹其實也不亞於他在軍功、他在公務上面的一些表現,也值得我們後人來敬仰。

  好,再來是丁汝昌。丁汝昌他也跟洋務有關,其實丁汝昌跟丁日昌有一點點相反的狀況。丁日昌他原本是地方的父母官,要防堵太平天國,後來因為他的縣被攻陷了,所以被革職。丁汝昌剛好顛倒,他是年輕的時候曾經擔任過太平軍,後來看到太平軍勢力逐漸的式微,當時左宗棠、李鴻章他們幾股勢力要來包圍太平軍,所以這個丁汝昌看到苗頭不對,後來就藉由這個機會就倒向湘軍,歸附了朝廷,所以他就改隸為淮軍。因為他曾經是太平軍的一員,所以他對於太平軍的一些戰術一些想法他很熟悉,所以就協助湘軍來敉平了太平軍之亂。而且後來他也被徵調到另外一方的前線去跟撚軍作戰。這個撚軍其實也是清朝晚年的時候,地方民變所激起的一個起義事件。然後撚軍也跟太平軍一樣,基本上都是善良的老百姓被壓迫,然後沒有辦法生存了,所以才鋌而走險,才有武裝的暴力的這種狀況發生。當然就是跟雪球一般,愈滾愈大,所以撚軍它後來也在地方上形成一股非常大的勢力,但是相較於太平軍,它後來影響就沒有那麼的深遠。所以丁汝昌也被轉調到跟撚軍來作戰,後來也順利的平息了撚軍的武裝叛亂。

  到了後來光緒五年的時候,李鴻章就把丁汝昌調為北洋水師的海防之用,所以丁汝昌後來就擔任了北洋水師的指揮官,而且他也曾經到英國去接兩艘軍艦回來。所以當時我們的軍艦還是委託國外來製造,所以丁汝昌親自到英國去接收這兩艘回來。這兩艘超勇號跟揚威號,是當時北洋水師,甚至於是全中國的水師噸位最大,戰力最強的巡洋艦。調回來之後,其實最主要它在黃海這一帶,就是針對日本跟俄羅斯在海洋上面的侵略,他希望能夠達到嚇阻的作用。所以丁汝昌也覺得信心滿滿,因為有這兩艘大噸位級的巡洋艦進來,可以嚇阻東北亞這兩個強鄰的入侵。可是問題來了,後來曾經在日軍包圍海域的時候,丁汝昌本來是要出海作戰的,希望能夠抵抗強權,抵抗日本的侵略,可是一直沒有得到上級的批准,沒有批准他出港去作戰,結果就在港內待援。一直到北洋水師都已經被日軍包圍了,丁汝昌又不敢違逆上級的命令,因為沒有得到批准,所以後來等到要出港要去作戰的時候,慘了,已經沒有奧援了。所以到最後是彈盡援絕之下,那就面臨另外一個問題了,就是你到底投降還是不投降。日本人其實對丁汝昌非常的敬重,他知道他是個將才,他知道今天丁汝昌會失敗,是因為上級沒有批准,所以到最後他才出港應戰,他也是英雄惜英雄,所以這一位日本的將軍叫做伊東祐亨,要勸降丁汝昌。可是丁汝昌認為是可忍,孰不可忍,就是不可以面對日本的勸降,然後就投靠敵軍,所以最後他是服鴉片自盡以謝國人。所以丁汝昌也在中國的海軍史上面,留下了璀璨的一頁,雖然說這璀璨的一頁不是殺敵立功,而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最後以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也為後世所敬佩,所感佩。好,這是我們幾位丁姓的歷史人物,介紹給大家認識。

  接下來我們看到下面一個姓氏宣。宣這個字一般很多人喜歡把它當作名字,所以最近這大概十年,我的學生裡面,好多女孩子名字裡面都有這個宣,宣什麼或什麼宣,然後有些男生也用這個宣。其實宣這個字男生女生用好像都蠻中性的,尤其現在很多可能是受到算命先生的影響,因為很多父母親都會給小孩子起名,起名的時候就會給算命先生算,很多算命先生他們彷彿是約好了一樣,還是一種流行,我不知道,所以有幾個字就很流行,像宣就是其中一個,而且它很中性,男生用、女生用都可以。所以變成說我在點名的時候,因為有的時候學期剛開始要點名,也不太確定是男同學還是女同學,所以後來我們在點名的時候就要很小心。所以宣這個字算是流行的一個命名的文字。它也是一個姓氏,這個倒是大家比較少知道,原本它也是姓氏,不過因為姓氏的人口比較少,所以大家比較少注意。

  宣姓它是出自於姬姓,怎麼說?宣這個字它在古代還有另外一個用途,先前我們曾經偶爾也提到了,這個當作謚號的用法。所以宣當作謚號的話,在古代的帝王諸侯也蠻常見到的,譬如說周朝有周宣王,春秋時代宋國的國君有宋宣公,然後魯國的大夫也有宣伯,所以它也是蠻常見的謚號。先前我們也陸陸續續要提到一些謚號,宣這個謚號大致上是表現出這個人什麼樣的行誼事蹟?根據我的一個統計還有簡單的分析,宣這個字大概都跟中興之主有關,中興,就是原本已經衰落了,家道中落了,國運比較微弱了,經過了這位諸侯帝王的努力之後,它又再度的強大起來,所以它有中興之主的用法。所以像周宣王他就是有這種事蹟,本來西周的這個時候朝政是比較混亂,經過他的勵精圖治之後,又再度的有比較好的一個表現。漢宣帝也是一樣,漢宣帝就是漢武帝之後的另外一位高峰。後來大概宣都有這樣的意涵,所以幾位上古時候,先秦時代的這些帝王、諸侯,因為謚號都是宣,所以他們的部分的子孫也以宣為姓氏。這個是比較早的起源。當然春秋時代三桓之一的叔孫僑如,他的謚號也是宣伯,所以後來僑如的子孫有一支也是以宣為姓氏。這是最大宗的宣姓的一個源頭。當然也有一些是少數民族所改姓過來的,那個我們就不一一細講了。

  好,我們看到第二個歷史名人的部分。宣姓的歷史名人跟大家介紹兩位,第一位叫做宣秉。宣秉他是漢朝時候的大臣,宣秉他在西漢末年的時候看到王莽,好像很多的事蹟都已經隱隱約約透露出來了,他有一些背後的陰謀。我們都知道王莽最後他就篡了西漢,然後成立了新的朝代。這個朝代在歷史上我們稱它為新朝,不過這個新朝綿延也不過很短的時間,後來就覆滅了。王莽當時其實他是一個很標準的儒家分子,再加上他又因為外戚的關係,所以他在朝中也因為裙帶的關聯,所以有很高的地位,加上他是一個儒家學者的身分,待人謙和有禮,彬彬有禮,所以很多人其實都很喜歡王莽,包括皇帝也很看重他,因為他是外戚,都是自己的舅舅什麼之類的,所以就對他非常的信任,給他很大的權力。沒想到居然王莽到最後就篡漢了,逼迫孺子嬰禪讓,所以自己就名正言順的坐上了龍椅成為皇帝。所以很多人都說,王莽如果他在登基即位之前,他在篡謀之前就往生,王莽這個人在歷史上的評價可不得了,可以位比周公,因為他是當時的首輔大臣,又謙和有禮,很多人都喜歡他,而且國政都辦理得很好,可是如果他在那個時候往生,他留下來的一定都是一片的讚揚,可是沒想到他後來篡位了。所以有人說王莽沒有篡漢之前,他是一個樣態,結果到後面的結局,才讓我們顛覆了前面他的所作所為,其實都是,我們這麼說了,都是有心去經營自己的聲望,自己的人脈,目的就是要坐上那一把龍椅。

  所以我們經常都說,我們做人看人應該要怎麼樣?要到最後,所以我們有一句成語叫做蓋棺論定,人還沒有斷氣之前,他還是有很多的變化的,我們一定要到最後才能夠給予一個很客觀的評價,好的、不好的我們把它綜合來做評判。不能夠就斷言說,他到目前為止是怎麼樣怎麼樣,所以他應該是怎麼樣怎麼樣的人,很難說,因為他後面的事蹟我們還不知道。就像李世民也是一個例子,李世民他沒有玄武門之變之前,他的表現其實也是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的重大瑕疵,大家對他的印象是相當正向的;可是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在很多人的心裡面就會覺得說,他為了要謀奪權力,居然殺兄弟,逼自己的父親退位,這個部分是有重大的瑕疵的,是很有問題的。可是後來他登基當皇帝之後開創的貞觀之治,大家又覺得說,好了,對了,沒有錯了,他在玄武門之變這麼做的確是不對,可是後來他的治績,對國家,對蒼生百姓,也是很有正向的一個狀況,也是很好的。所以就變成說,我們在評判唐太宗李世民的時候,就會有這幾個面向我們要去考量。

  所以一樣的,王莽也是有這種狀況。王莽當時有這種預謀,所以宣秉也算是真的能夠看破人情,他可以洞悉王莽後面他應該有一個更遠大的陰謀,只是還沒有很清楚的被表露出來,所以宣秉隱隱約約知道了有這樣的狀況的時候,他馬上就離開官場,他不希望在官場裡面被捲入政治的動盪之中,甚至於引來殺身之禍,所以他趕快就隱居到深山。隱居到深山之後,地方政府也聽到說,宣秉他來到了我們這個地方隱居,他在中央是放棄了中央朝廷的大官,來到地方上面,地方的父母官當然也希望能夠敦請他出來,你不任中央的朝廷官,至少可以在我州郡裡面當地方官,我們給你個差事,也可以提升我州郡的能見度,因為我們聘用了一個這麼賢能的,而且曾經是中央朝廷命官的宣秉。所以地方父母官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敦請,可是他都拒絕不出來。所以他用了一個理由,就是我生病,哪裡痛,哪裡不舒服,所以不適合出來當官。

  所以古往今來,拒絕出來當官最普遍的理由是什麼?就是生病,所以生病是一個最好的理由。所以我已經想好了,如果哪一天我在這個工作上面,真的沒有辦法做到任期結束,我也想好了我的辭退的理由,生病,所以沒有辦法繼續當行政官了。這個行政工作真的勞碌奔波,而且有的時候要想很多,鋩鋩角角,閩南話,這個意思就說是很多很細微的地方你都要去關注到,所以也不容易。自己當過了行政的工作就知道,這個真的是有一點各方為難,因為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要求,所以長官有長官的角度,下屬有下屬的觀點,所以我們也必須要平衡,要去權衡,有它的難處。

  我們再回來,宣秉後來就以稱病的方式,就不肯出來當官,後來王莽果然篡漢了,篡漢之後他又邀請宣秉出來,他當然不可能。但是後來一直到王莽後期,有別的政權也出現了,譬如說更始帝劉玄,這位劉玄他也是劉邦的子孫,所以他也有王室的血脈,他看到王莽篡漢,所以他也自己自立為皇帝,希望能夠跟王莽打對台,然後號召天下英豪,希望能夠輔佐他來恢復大漢王朝,所以宣秉就應劉玄之邀,他就出來擔任侍中。所以後來不多久之後就往生了。所以宣秉也算是給我們一個啟示,就是要有洞察機先的智慧,而且要懂得明哲保身。

  我們看到第二位宣鼎,宣鼎時代就已經晚到明朝的晚期了。這位宣鼎他其實沒有在政治上面有什麼樣的表現,因為他沒有參加科舉考試,自然也就沒有在官場上發展,可是值得我們來了解的是,他在藝術上面的表現可是當時的一位巨星。說他巨星是一點都不為過,因為當時的百姓們,當時的這些朝臣們,在民間他們都知道有一位宣鼎,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文學藝術家,也是個天才。而且他以前家境就很好,所以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對於小說戲曲不但品評,他自己也能創作,所以是一個全才的藝術家。而且他自己也很勤奮好學,雖然說無心於參加科舉考試,可是在於文藝的創作跟品評,他都有獨到的見解。結果沒想到二十歲之後,宣鼎的父母親相繼去世了。宣鼎因為從小家境很優渥,也不必讓他去擔心三餐的問題,不必讓他擔心生活的問題,所以他就一路都是用功讀書。父母親往生之後,家計就要落到他身上,雖然說家裡面有產業,家裡面有事業,可是總要有人出來管理,宣鼎他就委託給老臣,讓老臣去管理,他就不太管生意上的事情。沒想到就開始家道中落,因為這些老臣雖然說在他們宣家服務這麼多年,可是以前是因為有老老闆、有老闆娘來監督,所以這些老臣們也都很專心的在自己的工作上面,好,現在老老闆、老闆娘往生了,小老闆又不管事,所以很多的掌櫃、很多的老臣就開始上下其手,當然對於經營生意就愈來愈鬆散,搞到後來宣鼎家的生意就一落千丈,到最後的時候整個生意就倒掉了。二十六歲只好被人入贅,成為人家入贅的女婿。

  後來太平軍就開始起義,他就帶著家眷離開了家鄉四處飄零,所以過著三餐不繼的生活。後來在晚年的時候,因為他還是一直醉心於創作,所以後來有一部《夜雨秋燈錄》,在戲曲上面,在小說上面,都有很好的成績。不過也是讓人感到有點惋惜,這麼好的一個家世背景,如果能夠兩相權衡,我想宣鼎的藝術成就不僅不會有所折損,而且他對於他的藝術創作的能見度,一定有更好的提升,畢竟他是一個成功的事業家,是一個生意人,有很好的經濟條件,他在文藝的創作上面他可以來加以推廣,所以對於他後來的藝術的創作一定是有幫助的,沒想到他顧此失彼,到後來晚年就比較淒涼,讓人也覺得很感慨。

  好,我們再往下看,我們看到第一百七十九,這個姓氏大家就真的少見了,而且也不太會念,旁邊有注音,它念作ㄅㄣ,這個賁是閃電的ㄣ。這個很有趣,很多學生都會說,老師,你講的那個ㄣ是ㄥ還是ㄣ?台灣人那個ㄣ跟ㄥ又發得不夠精準,所以我們就會延伸出來了講注音符號的這種術語,就是哪個ㄣ?閃電的ㄣ,閃電嘛,很像閃電嘛,就是ㄣ,或者是有尾巴的ㄣ,有尾巴就是比那個ㄥ長出了一道,多了一道筆畫,那個叫有尾巴的或叫閃電的;如果是沒有的話,我們就說是四十五度角的那個ㄥ,四十五度角,所以這個就很有趣。當然在中國大陸因為發音準,所以ㄣㄥ那個比較不會有問題,台灣這個就的確,就是比較不那麼精準。所以在海外,其實很多人一聽我們講話,他們就知道你是台灣來的,一聽就知道是台灣口音,因為跟大陸的口音不太一樣。連包括我們有一些在台灣學華語的這些外國朋友,他們後來也會跟我們分享,就是他們在海外回到自己的國家,或者是跟其他地區的華人接觸的時候,他們一聽就會知道,你的漢語,你的中文,你的華語是在台灣學的,他們都一聽就知道,因為他們學的是台灣的口音,這很有趣。

  我們往下看。賁這個姓氏,在中國大陸、在台灣都沒有進入到百大。賁姓的源頭是起源於春秋時代的魯國,這是一支。魯國有一位大夫叫做縣賁父。老師,那個字不是念作ㄒㄧㄢˋ嗎?我跟大家報告一下,其實在古音裡面,我們現在寫的懸掛的懸,下面加上一個心字邊,它其實跟這個台南縣、高雄縣的縣,在以前是只有一個字,就是寫成這個字,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念作ㄒㄩㄢˊ。後來才分化為加上心字邊的那個懸,因為本來縣ㄒㄧㄢˋ這個字,縣ㄒㄩㄢˊ這個字,大家拆開來,我們看到這個字的結構很有趣,右邊是一個糸,糸其實就是繩子的意思,因為它畫的就是一個絞絲旁的一個繩子的樣子。左邊是什麼?大家猜猜看,左邊那個看起來不太能猜,你把左邊那個偏旁倒過來看,它就是哪個字?就是元首的首。元首的首我們上面現在是寫兩點,其實在古文字裡面,兩點、三點它不太分。所以縣ㄒㄩㄢˊ這個字是什麼?就是把人的頭砍下來掛在城樓上,那叫縣。大家會說,那懸你可以用別的東西,為什麼要掛人頭?這感覺好像好可怕。對,我們也一直在想說,為什麼要掛人頭?不知道,大概還是跟戰爭有關,因為在古代,可能有一些比較殘忍的手段,尤其把對方的首領的頭,對方的將領的頭砍下來,懸掛起來,懸吊起來,就是告訴敵方,你的領袖,你的元帥,你的將軍,已經被我們砍下來了,你們的這個統領已經死了,所以你們不要再拒絕,不要再抵抗了,趕快投降吧,所以大概有這個意思。所以懸是用首來當作一個標的物,而不是掛別的東西。

  好,這位縣賁父,後來他的子孫就以賁為姓氏。這是一支。另外一支也是起源於春秋,是晉國的大夫苗賁皇。苗賁皇其實他是從楚國來到了晉國,所以先前我們講到楚才晉用,苗賁皇其實就是從楚國到晉國去的大夫,後來就在晉國安家立業,所以子孫也以賁做為姓氏。還有另外一個源頭,就是春秋時代的秦國也有一位名人,叫做賁父,賁父的後代也以賁為姓氏。

  大家會覺得很奇怪,賁這個字在春秋時代怎麼這麼受歡迎?就跟剛剛我們講的宣這個字,在台灣最近這幾年很流行一樣,在我們台灣叫做菜市仔名,菜市仔就是菜市場,所以菜市仔名就是菜市場名字,就是很多人取的,叫做菜市仔名。那賁為什麼這麼受到歡迎,是因為跟它的意涵有一點關聯,這個賁其實它跟奔跑的奔是通用的。所以在古代有,在西周的時候有一個職官叫做虎賁氏,虎賁那個賁你也可以寫成奔跑的奔。虎賁是什麼樣的職官?他就是周天子的近衛軍,掌管這個近衛軍的統領就叫做虎賁氏。為什麼叫虎賁?因為近衛軍它保衛周天子的安全,所以它都是經過挑選的,個個都是武功高強,身手矯健,身高很塊,都是一時之選,所以這些都是孔武有力的武夫,都是一些士兵,非常的厲害,所以它用虎來形容,他們都是很剽悍的武裝人員戰鬥人員。老虎我們看到牠虎虎生風,為什麼要特別加上賁?就是老虎奔跑起來的時候牠虎虎生風,勇猛的樣子就可以威嚇敵人。所以不僅用虎,再加上賁,把虎的動態更能夠彰顯出來。所以把他用虎賁氏來稱呼近衛軍的統領,有此這樣的典故。這樣的典故,一直到唐朝虎賁氏都存在,也都是君王的近衛軍。所以賁這個字為什麼在春秋時代這麼流行?因為那個賁就是奔跑,有矯捷、敏捷的意涵,所以當時的人很喜歡用這個字。這樣了解了。

  不曉得各位有沒有到動物園裡面去看過老虎,大概都看過,可是有沒有聽過老虎的叫聲?沒聽過,因為現在動物園的老虎不開心,不開心的時候牠大概都不太會叫。我們曾經有一次帶孩子,到台北的木柵動物園去看動物,突然之間就傳來一聲低吼聲。我們已經看完老虎了,已經走到蠻遠的一個地方了,老虎的叫聲居然很響,而且因為木柵動物園它是在山腳下,然後又有回音,才發現說,老虎的叫聲居然這麼有震懾人心的這種氣魄。真的,第一次聽到老虎叫,感覺老虎的叫聲真的很有威猛的聲勢。所以老虎的叫聲自古以來都是讓人膽破心驚,是真有其事。所以虎賁氏有這樣的一個典故。後來經常擔任虎賁氏統領的人,他們的子孫就以賁做為姓氏,也變成現在賁姓的另外一個源頭。

  我們看到歷史人物,歷史人物裡面我們來介紹一位賁赫。賁赫何許人也?他是西漢初年淮南王英布的幕府,幕府就是他的幕僚。這位賁赫其實也算是跟著英布好多年的時間,對他其實也是忠心耿耿,所以英布對於賁赫其實也蠻信任的。有一回英布的愛妾生病,然後要到醫生家裡面去求診,後來賁赫就剛好在醫生家的對面,所以就看到英布他的長官的愛妾來看醫生,賁赫也是基於一種禮貌,當然有人說他是基於巴結,就邀請這個愛妾也到他家裡面來坐坐。然後這個愛妾回去之後就跟英布說,你那個幕僚,那個賁赫是個好人,今天我去看醫生的時候,恰巧他住在醫生館的對面,他也邀請我去坐一下,吃個飯。英布就知道了這個事情,英布聽到這個事情之後他就誤會了,他就誤會他這個愛妾跟賁赫私通,所以就把賁赫下獄,然後打算要殺他。賁赫後來聽到這個風聲就趕緊跑了,從淮南國,從英布的管轄地直接就跑到了朝廷,向中央朝廷通報,說英布要謀反。慘了,賁赫怎麼會可以製造出英布要謀反的假訊息?這個賁赫大概也是因為要報復英布,怎麼可以這樣誣陷他,說他跟他的愛妾私通?所以他就要藉這個機會讓英布知道,你誣陷我,我也讓你嘗嘗被誣陷的滋味。所以後來劉邦聽到了賁赫的通報,說淮南王英布要謀反,就很驚訝,然後就準備要開始籌備兵馬要去平叛。結果蕭何他就跟劉邦說,不行不行,不可以現在,因為現在英布我們只是聽到密報,他並沒有真實的反叛的行跡,如果現在我們動作太大,反而會激起地方的群雄對我們的不信任,所以我們暫緩暫緩,所以先把賁赫關在牢中。他也蠻倒霉的,又被關起來了。後來等到英布真的謀反了,他才後面來行動。英布為什麼會謀反?因為英布也知道賁赫跑到劉邦那邊誣陷他要謀反,英布想,劉邦這個人早就已經開始在殺功臣了,他正找不到藉口來對付我,現在賁赫跑去通報,看來他一定要坐實這個密報,所以不管我有沒有反叛,他一定會派兵來鎮壓,好,既然如此,我就先發制人,所以英布後來就真的反了。後來真的反之後,英布他就遷怒於賁赫,就把賁赫一家人給全殺光。賁赫在朝廷裡面被關在大牢,所以就留下了這條性命。劉邦後來看到英布真的反了,而且也聽到賁赫的家人統統被殺,於是不僅開赦賁赫,而且還給他將軍的職位,隨著中央軍去親自征討英布。所以英布被消滅之後,賁赫也受封為期思侯,食邑千戶,享受榮華。不過榮華富貴又如何?他的家人全部已經葬送在英布的刀下了。所以賁赫,後來這個期思侯在他往生的時候,因為沒有子孫來繼承這個爵位,最後也是被取消。所以這一生到頭來,賁赫他到底得到什麼?他得到的只是無比的傷痛,一家人全部滿門抄斬,只有留他一個人,他即便享受了榮華富貴,那又怎樣?

  不過這裡面就值得我們省思的不僅是賁赫這個人,我們就可以省思的是,人在傳遞消息的時候,經常都會產生一些誤解。上個禮拜我也講到我們閩南話的諺語,寄錢會減,寄話會增,所以透過別人傳話,一定中間這個過程,加油添醋的,扭曲事實的,都可能會發生。所以你看本來是一個很小的事情,不過是出於一個禮貌,你說他基於巴結英布也算了,邀請愛妾來家裡面吃吃喝喝。如果真的英布認為他的愛妾跟賁赫私通,請問這個愛妾會傻到跟英布說,對,我今天去他家吃飯,那不是啟人疑竇嗎?所以英布他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他疑心病也很重,當然,因為對象是他的愛妾,那個時候他們兩個人正是濃情蜜意的時候,當然會吃醋。不過沒有調查清楚就隨便遷怒,那也導致這一連串錯誤的不可收拾。就因為一個男人的嫉妒心,吃了醋,結果導致自己被滅國,也導致一連串的悲劇。所以我們在做很多的舉動之前,其實都要深思熟慮,尤其有些事情不要只聽一面之詞,因為一面之詞很容易被誤導。尤其是你原本認為你很信任的、很親近的人,他對你說了什麼的時候,你更要注意,因為他跟你關係很親近,所以一般來講情感上我們會認為,他講的應該是對的,可是在很多時候我們應該要多方求證,尤其如果有機會,我們聽到另外一個當事人的說法,才能夠平衡兩邊的觀點,然後你才能夠來做取捨。不可以隨隨便便,就像英布一樣,自己疑心病,然後就對人家誤會,然後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這個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要引以為借鏡的。

  所以我要跟大家講,我這個禮拜六寫那一封E-mail,給教育部的長官,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為我想了一個晚上,因為失眠睡不著。所以很多事情都是你想清楚了再來做,都還來得及,不要一時衝動,這樣的話就會造成大錯。

  古往今來,這個英雄一怒為紅顏,好多,像英布,從某個角度來看他也是一怒為紅顏。在古往今來的歷史裡面,還有另外一位也是一怒為紅顏,就是引清兵入關的誰?吳三桂。吳三桂,在吳姓的那個時候,我們因為吳姓的人很多,所以我們也沒有特別去講到他的事蹟,他的事蹟其實大家也都蠻了解的。當然一般我們說吳三桂一怒為紅顏,為了陳圓圓,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吳三桂當時引清兵入關其實還有政治的目的,還有其他的考量,不純粹只是為了兒女私情,但是民間就特別去放大這一塊,認為吳三桂他就是一己之私,然後導致明朝被滅亡。當然從某一個角度來看,人家也會說,你看吳三桂對陳圓圓如此的痴情,也算是從某個角度來做理解。但是很多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權衡利弊得失,如果是吳三桂那樣的身分,恐怕他要顧慮的就不是只有自己的兒女私情了,他要顧慮的是他在公務上的職位,他要顧慮的是國家社會的影響。所以當我們身分愈來愈高,我們身分愈來愈多重的時候,我們要考慮的是更多的面向,怎麼樣讓各個面向都能夠很圓滿、很圓融,需要人生的歷練跟體會。所以大家普遍都比我年輕,所以未來還有很多路要走,也有很多事要學,所以我們也在學習當中,也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好,來,我們再往下看,我們看到一百八十鄧姓。鄧這個姓氏在台灣就多了,在中國大陸的人口也蠻多的,所以在中國大陸排三十四名,在台灣排到五十四名。鄧姓有三個起源,第一個起源是說這個鄧姓是出自於子姓,請幫我改一下,是姒姓,不好意思,在打字的時候打成了子,是姒,一個女子邊,然後一個所以的以,因為他是夏禹的後代,因為禹是姓姒,所以是姒姓的後代。夏禹的曾孫仲康他有一子被受封在鄧林,而建立了鄧國,後來被商朝給滅亡了,所以鄧國的遺民就以鄧國為姓氏。這是其中的一支。

  第二支鄧姓是起源於曼姓的派生,是商朝皇族的後代。武丁曾經封他的叔父在鄧這個地方而建立了鄧國,然後還賜姓為曼。我們都知道,本來商王他是姓子,兒子的子,因為他的叔父分封出去了,所以武丁又另外賜姓給他的叔父為曼姓,所以鄧它又是從曼給派生出來的。如果我們曼還要再追本溯源的話,其實它是從子姓又派生出來的,所以它是雙重的派生所形成的鄧姓,也是我們現在常見的鄧姓的源頭之一。

  後來第三個鄧姓的源頭是出自於李姓,這一支就是比較晚的了,它已經進入到了南唐的王室了。南唐大家都覺得很奇怪,中國的朝代裡面有南唐這個朝代嗎?它是五代十國裡面的十國,五代裡面的十國沒有錯。五代是五個小朝廷,短命的朝廷接續起來的,就是梁、唐、晉、漢、周。可是這個南唐跟那個梁唐晉漢周的唐又不一樣,它是另外那個十國,有一個南唐國。南唐國它的國祚是一直綿延到北宋的初期。趙匡胤後來才滅掉南唐國,所以它是算比較晚才結束。南唐國它們有三代的帝王,三代帝王除了是國君之外,是皇帝之外,他們還有另外一個身分,就是很有名的詞家,喜歡寫詞。我們在文學史上面稱他為李先主、李中主、李後主。這三位祖孫又以李後主的名聲最為響亮。所以那個南唐是在這個位置。南唐國的後主李煜封第八子為鄧王,所以南唐國滅亡之後,北宋已經統一了中國,所以這個鄧王的後代為了要避難,所以就改姓為鄧。所以這一支就相對的晚了很多。

  好,下面的遷徙分布因為是一些文字的記錄,就請各位參看。我們就往後看,我們看到後面堂號。鄧姓的堂號有一個是比較特殊的,因為一般我們堂號都是以郡望,以地名來立堂號,有一些特殊的堂號,我們就可以來大家了解一下,為什麼會有這個特殊的堂號?像這個平壽堂、謙恕堂,它是後漢東漢的鄧訓為典故。鄧訓其實他對人很謙恕、很下士,所謂的謙就是謙遜不驕傲,所謂的恕就是對別人很寬容、很寬厚,而且禮賢下士。所以很多士大夫其實都很欣賞他,都願意歸附於他。所以後世子孫就以這個鄧訓的事蹟為典故,立了堂號叫做謙恕堂。再來,鄧訓因為在駐守邊疆的時候,對於這些少數民族都施予恩惠,而且講求信用,所以少數民族其實都很感念他,也都願意跟鄧訓來交好,所以當時鄧訓在邊疆擔任行政長官的時候,邊疆對於少數民族的一些事務都很平靜,都沒有引發很大規模的衝突,所以朝廷褒封他,他在任上有很好的治績,所以就褒封他為平壽侯。這個地方寫顛倒了,不好意思,幫我改一下,是平壽侯。所以後世子孫就以鄧訓的平壽侯立平壽堂,來做為紀念。這是鄧訓的典故。

  我們看到下面的歷史名人有一位鄧通。這位鄧通是西漢算早中期的人物,他是當時富甲一方的人物。所以後來我們很多,只要是跟財富有關,跟金錢有關,就會以鄧通做為典故,因為當時他是很有錢的人。好,鄧通為什麼很有錢?他不是經商致富,也不是祖上留下來的遺產,他致富是因為跟當時的皇帝漢文帝,有特殊的關係。所以各位來看一下,他是漢文帝的男寵。

  所以後來他經常就得到漢文帝的賞賜,賞賜他很多的金錢,而且我們看到倒數第二行,漢文帝賞賜鄧通十幾次,累計有億萬錢之多,億萬錢。各位可以想像一下。所以當時他的富貴,其實有一部分是從漢文帝的賞賜而來。鄧通還有另外一個財源是什麼?就是他得到了漢文帝的特許,讓他開礦鑄錢。當時漢朝他們通行的貨幣叫做五銖錢,五銖錢它那個鑄幣的材質是什麼?是銅,所以他特許給鄧通去開銅礦,然後用這個銅礦來鑄造貨幣。鑄造貨幣理論上他只是代為國家來鑄造,理論上那個發行的量,發行的許可都是中央朝廷來控管,可是大家都知道,雖然說我是幫國家來代辦鑄造錢幣,可是中間一定有一些油水,有一些晦暗不明的地方,他就可以從中來牟取利益,所以鄧通也因為這樣,也有這樣的一個財源。

  鄧通為什麼會跟漢文帝有這樣的緣分,這個說起來也蠻玄的。我們看一下中間的第二行。鄧通本來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吏,他是在皇宮裡面擔任黃頭郎。這個黃頭郎不是黃色的頭,黃頭郎是講一般的俗稱,他就是頭上帶著黃色的布巾,他做的工作是比較勞力的工作,所以他也不是什麼很有身分的職官,就是一般在皇宮裡面當差的,算是公務人員。他負責的業務就是掌管船隻。漢文帝他宅心仁厚,而且信鬼神,好長生,經常會夢到他到天上去遊天堂。有一回他作夢,就夢到了有一個人帶著黃色的頭巾,然後把他推上了天空,然後他就上到天堂去了。所以夢醒之後,他就一直想要找到這個黃頭郎,所以後來就尋尋覓覓,就看到了鄧通,就跟他夢裡面長得一樣,就這樣子,兩個人就有了這個因緣,然後就牽合在一起了。鄧通這個人他也很守分際,他跟漢文帝有這種肌膚之親之後,他也沒有借這樣的身分去招搖或者是來威脅別人,他因為很低調,不喜歡張揚,也不喜歡交際,所以漢文帝對他就很欣賞,認為說至少你是很知道進退,很知道分際的,所以才對他有這麼多的特許,這麼多的恩寵。

  可是很讓人唏噓的就是,漢文帝往生之後,他的兒子漢景帝即位了,漢景帝即位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革除鄧通所有的職務,追回銅山並且抄沒他的家產,所以鄧通後來晚年竟然是餓死在街頭。大家會想說,漢景帝為什麼會這麼做?他不是他父親很喜歡的人嗎?為什麼他當皇帝之後下的第一道聖旨就是抄他的家?古往今來很多這種事情發生,像先前有曾經跟大家介紹過,乾隆皇帝晚年的時候他最寵幸誰?被譽為古往今來第一大貪官,和珅。其實嘉慶皇帝他早就已經對和珅很不滿了,他認為和珅就是導致朝廷動盪、吏治敗壞的罪魁元凶,可是他的父親乾隆皇帝他年紀大了,然後又對和珅這麼恩寵,所以他只能夠氣在心裡面,不敢發作。他其實心裡面就想,有一天我如果順利登基即位的話,我下的第一道聖旨就是抄和珅的家,早就已經對他父親跟前的這個紅人非常不滿了,所以果然第一道聖旨就是抄家。所以你看,漢文帝、漢景帝父子之間的衝突跟矛盾,其實也是一樣,所以這種事情其實還蠻常見的。

  所以鄧通其實他也沒有顧慮到,現在的皇帝對我如此恩寵,我的這個作為會不會刺激了未來要接班的皇帝?老人家會往生,年輕人會上來,所以他在後面照顧即位的皇帝的心情上面,他就沒有好好的去思考,或者是他想要思考,他要怎麼樣來安頓漢景帝,不要讓他發作,恐怕到了這步田地的時候都為時已晚,因為漢景帝早就已經對他的恨意,在胸中已經滿滿的,被填滿了,所以他恐怕要化解也沒有辦法。

  好,我們先休息一下,等下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