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善惡報應 禍福相承-第2集

  【原文】

  經云: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五惡五痛,譬如大火,焚燒人身。敢有犯此,當歷惡趣,痛哉可傷。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譯文】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云:在天地之間,分明有天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五處輪迴之所,善與惡的報應,禍與福的相互接續,全由造業的人自己承當,沒有人能夠替代。造作殺、盜、淫、妄、瞋恚等五種惡業,會招致王法治罪、身遭厄難的五種痛苦,就好像大火焚燒人身一般。敢於犯這些罪惡的人,死後會經歷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其痛苦實在令人哀傷啊!

  

  【釋義】

  『天地之間』,就是我們通常講的世間,『五道』是指的天道、人道、畜生、餓鬼、地獄這個五道,通常我們還講阿修羅道,這阿修羅道就省掉了。《楞嚴經》上告訴我們,阿修羅,天上有阿修羅,人間有阿修羅,畜生裡頭有阿修羅,餓鬼裡頭也有阿修羅,只有地獄沒有。阿修羅在哪一道就算哪一道,所以五道就已經很圓滿了。

  『分明』就是清清楚楚。五道是怎麼來的?佛在大乘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五道是從心想生。五道之外還有聲聞、緣覺、菩薩、佛,我們稱法界,加上天阿修羅,十法界。十法界也是從心想生,只要你動念、有想,你就落在十法界。到心想都無了,你就超越十法界,這叫一真法界,這是不得已說的叫一真法界;換句話,只要有念、有想,統統在十法界。

  十法界的因行,我們在這裡簡單說一說。佛的心平等,對人、對事、對物,對一切是平等心,完全沒有分別執著,這是佛心。菩薩心有分別,菩薩是六度心,他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他還有這麼多心,這是菩薩,菩薩是自利利他,菩薩能夠捨己為人。緣覺的心是十二因緣。聲聞的心是四諦苦集滅道,他知苦,他斷集,他習滅,他修道,這是三界之外的聖人。再下來就入三界之內,那就很苦了。天人的心是十善,以慈悲喜捨修十善業,生天,天人。人道是五戒十善,這得人身。畜生是愚痴,愚痴就是是非善惡分不清,顛倒了。餓鬼,貪欲。地獄,瞋恚。這個嫉妒,餓鬼跟地獄統統都有。我們想想自己,從早到晚,從初一到三十,我們起心動念是什麼心?我們對人、對事、對物是什麼態度?自己冷靜想想就曉得,將來要到哪一道去,五道分明!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95集) 1990/4

  

  『善惡報應』。「報應者,《箋註》謂有施必報,有感必應。故現前所得之禍福,皆是宿因之報應」。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我們一切都願意接受,不再怨天尤人,這個帳就了了。《會疏》云,善惡是從因上講的,報應是從果上講的,「因有善惡,果感苦樂,影必隨形,回響隨聲,一絲不爽,業因果報,亦復如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面對眼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萬物,要明瞭無論是善、是災禍,全是自己過去今生行業的果報。所以縱然遭受苦難,不怨天不尤人。毀謗我的、陷害我的,甚至於殺害我的,像經上講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這個割截身體是凌遲處死,沒有怨恨。為什麼?過去造的這個業,現在應該受報。過去我這樣對你,現在你也這樣對我,一報還一報,一點怨恨都沒有,這個債就了了,就報完了,好事。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68集) 2014/1/4

  

  『禍福相承』,人在受苦報的時候,往往他一念善心生,所以禍裡面有福之因;人在享福的時候糊塗了,又造惡業了,所以福報裡頭有禍之因,「禍福相承」,非常的複雜。那個果報、責任完全是自己承當,沒有人能代替,佛菩薩對我們大慈大悲也沒有辦法替我們代替,世間對你最恩愛的人也沒有辦法替你承當,自作自受。知道這一個事實真相,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不敢不謹慎。我們能相信,能接受,能改惡修善,那是自求多福;不相信,那就是「禍福相承,身自當之」,都是自己的事情。

  無量壽經(第47集) 1992/6

  

  『身自當之,無誰代者』,這些事情自作自受,沒有人能代替。如果有人能代替,佛菩薩大慈大悲,他要不代替我們,慈悲何在?所以佛在經上講自作自受,你作惡你肯定墮地獄,可是佛菩薩到地獄裡幫你忙,你哪一天覺悟,哪一天懺悔,哪一天回頭,你就超越,所以叫回頭是岸。佛菩薩幫忙是幫這個,只能把事實真相告訴你,你當前得樂,樂從哪裡來的?你當前受苦,苦從哪裡來?給你講清楚、講明白,你能夠把苦因遠離,你就離苦;你想得樂,你好好的修樂的因,你就得到。

  無量壽經菁華(第12集) 2009/12/30

  

  『敢有犯此』,「此」是指惡,這個惡在意業就是貪瞋痴慢,在口是妄語、兩舌、綺語、惡口,在身就是殺盜淫。「敢犯惡者,必當永劫輾轉於惡趣之中」。所以說常歷惡趣,常是指長時間出不來,這個惡業在受罰的時候它增長,它沒有消掉。如果自己認錯,自己知道懺悔,他的惡業慢慢就消除,他才能出得來。他不肯承認,不知道懺悔,他的罪業天天增長,他受處罰永遠不會到期,那就出不來。『當歷惡趣』,「歷者經歷。惡趣是作惡自招之果」,惡趣是三惡道。「故舉果相,以誡眾生令止惡因也」。我們今天搞清楚、搞明白了,那就得記住,惡事決定不能造,惡事的總綱領就是殺盜淫妄酒,決定不能造。五戒最後一條是酒,把意業的貪瞋痴融在酒裡頭說清楚、說明白,酒醉了貪瞋痴、殺盜淫都會起作用。

  淨土大經科註(第474集) 2012/8/17

  

  末後佛感嘆的話,「痛哉可傷」,為什麼幹這事情?特別是生在現前這個時代,行菩薩道的好機會,我們要認識,我們要把它抓住,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給世間人做最好的榜樣。無論從事哪一種行業,想著我用這個行業來服務社會、服務大眾,全心全力為人民服務、為眾生服務,那你就是真的改邪歸正、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不但這一生當中得大利益,這個大利益不是升官發財,是身心健康,快樂自在,這是真樂。每天能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無憂無慮,無牽無掛,現在人講身心沒有壓力,那你就是神仙生活了。這就是以前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你得覺悟你就得到。所以,聖賢教誨不能不學,得認真學習。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87集) 20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