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是菩提樹

  我們常說: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綿延五千年,生生不息,盛而不衰,是得益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代承傳。然而我們可曾想過,這文化的承傳靠的又是誰呢?

  在北朝時期,有一戶姓房的人家,女主人崔氏是一個很有見識和品行的女子。崔氏有三個兒子,房景伯和房景先,以及房景遠。崔氏為人恭敬、謹慎,親自教導孩子們學習聖賢之道,傳授他們《詩》、《書》等儒家經典。

  在崔氏身行言教的影響下,孩子們性情溫和、孝順父母、兄友弟恭,品行與學問都很優秀,當時人都很敬佩他們兄弟。

  崔氏不僅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還用善巧方便感化不知孝順父母的鄉人,也成為遠近聞名的孝子。

  房景伯在當清河太守的時候,遇到一位老太太走到官府,哭著控告兒子不孝父母。崔氏聽說老太太告兒子,就讓景伯將這位老太太和她的兒子一起請到家裡。吃飯的時候,崔氏就和老太太在一個桌子上用餐,那位不孝的兒子則站在堂下,看景伯怎樣侍奉母親。就這樣過了不到十天,那位不孝的兒子因為每天看著太守大人畢恭畢敬的伺候母親,十分感動,覺得自己不孝母親很是慚愧,就跪下來對著母親叩頭道歉,要求和母親一起回家去。崔氏見他是真心悔過,就允許他帶母親回家。後來,這位曾經不懂得孝順的兒子浪子回頭,以孝順聞名鄉里。

  由於房氏家族重視聖賢之道,所以形成了忠孝仁義的家風。到唐朝的時候,房氏家族又孕育出了受人景仰的一代名相房玄齡,為大唐的興盛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得出篇頭問題的答案:房氏家族能人才輩出,服務社會,造福人民,溯其根源,都是重視家庭教育,母教結出的碩果。

  回首中華文明五千年,歷朝歷代都曾湧現出無數的傑出人物。

  三千多年前,品行端莊的太任身懷六甲,在驚喜之餘,為了孩子,她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她培養出了奠定周朝八百年基業的,被稱為「內聖外王」的——周文王。

  二千五百六十八年前,年輕女子顏徵在帶著尚在襁褓的孩子來到曲阜,艱苦勞作,悉心培養孩子。她培養出的孩子就是萬世師表——孔子。

  二千四百多年前,女子仉氏死了丈夫,她勇敢的挑起了教養三歲幼子的重擔。為了孩子,她多次遷居。她培養出的孩子就是亞聖——孟子。

  一千零二十八年前,喪夫少婦謝氏流落徐州,抱著一歲多的嬰兒改嫁,教育孩子勵志向學。她培養出的孩子就是以天下為己任,宋朝第一人物——范仲淹。

  一千零七年前,湖北隨州,守寡的鄭氏用荻稈教四歲的孩子在沙地上寫字讀書。她培養出的孩子就是一代文豪——歐陽脩。

  九百多年前,黃河決口。湯陰縣少婦姚氏抱著未滿月的孩子,坐在一口大甕中逃了性命。她教孩子忠義之道,在孩子後背刺了「盡忠報國」四字。這個孩子就是民族英雄——岳飛。

  ……

  周文王、孔子、孟子、范仲淹、歐陽脩、岳飛等,這樣的中華傑出人物,在他們的身後,都有一個更加偉大的人物,她的名字叫——母親。

  可見,一個母親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是多麼的重要。民國一代高僧、淨土宗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曾經這樣說過:「國家教育之權,婦人家操得一大半。有賢母自有賢子,有賢妻自有賢夫。」並說:「家庭母教,乃是賢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而家庭之教,母教最要。」

  古人談母教,今人說母愛。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愛是人類情感世界中真摯崇高而持久的愛。正是由於它的遺傳生息,彰顯出了母親的偉大,與古聖先賢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性德暗合道妙,激勵著一代代母親,也激發出做為人子的愛心、孝德。

  還記得那個感動無數人的「瘋娘」嗎?她雖然神智混亂,母愛卻是清醒的,誰欺負她的孩子,她就和誰拚命。就因為兒子無意中說她採摘的野鮮桃甜、好吃,她竟欣喜不已。當她不顧危險,再一次為兒子到山崖上摘野桃時,不幸墜入山谷,再也沒有上來。她用血與生命譜寫了一曲真純極致、深觸人性本能的母愛悲歌!

  還記得那個背著母親上大學的女孩嗎?她在父親突然辭世後,毅然擔負起了照顧癱瘓母親的重任。那年,她才十四歲。之後的幾年中,她一邊照顧母親,一邊用功讀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重點高中,又邁進了大學的校門。她的孝心感人至深,學校、社會紛紛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如潮的關愛湧來,一向堅強的她忍不住潸然淚下,她一字一句的說:「我會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社會」。一個全心全力孝敬母親的人,必定是全心全意服務社會的人!

  孝是中華傳統文化之根,而一個好母親就是孝文化的典型符號,從古至今並無改變。與好母親緊密相伴的必然會是子女的「反哺」,家庭的和樂,社會的安定,世界的和平。

  可以說中國傳統中的母親形象,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中華文化一衣帶水,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維繫中華文化的血脈,如同一棵根深葉茂、巍然屹立的菩提樹,帶給這個世界:

  智慧,美德,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