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
【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學習心得報告

  尊者師父上人慈悲、諸位善知識慈悲,阿彌陀佛。

  弟子之前寫過一篇報告《攝耳諦聽》,表達得不夠充分,今天這篇,作為補充。題目是: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甲、理論

  (一)大勢至菩薩所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念佛圓通章》最後,大勢至菩薩總結性地回答:「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印祖解釋說:這是大勢至菩薩用來教化九法界一切眾生的方法,實在是三根普被,有利無弊。「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如此念之,決有淨念常存、妄念全無之一日。淨念若能常常相繼,便可淺得一心不亂,深則得念佛三昧矣。

  印祖曾經作過一首《大勢至菩薩像讚》:「如子憶母勤念佛,都攝六根耳聽著。若依大士此開示,因心各得契果覺。」這首讚把念佛最切要之妙法,和盤托出,毫無保留。

  (二)印光大師所傳:十念記數,攝耳諦聽

  一、印光大師原話

  《文鈔》中有五段話,這五段話不是一起出現,但是把它們擺在一起連貫起來看,有內在的關聯。

  第一,「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乃以彼背覺合塵之生滅,轉而為背塵合覺之生滅,以期證於不生不滅之真如佛性也。今人若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佛,絕無實證之希望!

  第二,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捨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

  第三,光(自稱)近來得一攝心念佛方法(指十念記數法),若已成片,固不須此。若未成片,此法實易為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當以此為前方便。

  第四,《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即是攝耳諦聽之法。當依此而念,不至仍舊妄想紛飛耳。

  第五,當念佛時,或聲或默,均須攝耳諦聽。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過。大勢至菩薩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者,即此隨念隨聽之一法也。果依此說,決定往生。若或討巧,定成大拙。自誤誤人,害豈有極!

  二、解讀印光大師的話(對照一)

  第一,這一段是講都攝六根念佛的重要性,為什麼要都攝六根?因為末法的我們,如果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佛,絕對沒有實證的希望!印祖用雙重否定的語氣,並且加了一個「絕」字,絕對!斬釘截鐵。意即,必須「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佛,才能實證。

  那麼,如何才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呢?第二,印祖謙虛,把他自己與我們列在一起,像我們這樣的鈍根,捨棄「十念記數」法,而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則大難大難!用重複的語氣「大難!大難!!」,有很大的難度,幾乎不可能。意即,我們想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用「十念記數法」就做不到。能夠做得到的、能夠下手的,只有用「十念記數法」。這個「十念記數法」不是古人提倡的十念,而是印祖發明的十念,後面再談。

  第三,「十念記數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前方便。如果你已經功夫成片,固然不須此法。如果你功夫還未成片,那麼這個方法實在容易得力,你不妨試一試。

  第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即是攝耳諦聽之法,自己的耳朵,認認真真聽自己念佛的聲音。都攝六根,入手在聽。聽即都攝六根之法。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用之皆有益而無弊。凡一切人皆以諦聽告之。

  第五,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即是隨念隨聽,依此開示去念佛,決定往生。印祖為什麼來這個世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得很清楚: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按理來說,念佛人歸於淨土是必然的,理所當然,何必還要麻煩大勢至菩薩來「攝」呢?原因是「萬修萬人去」變成「萬修二三人去」,念佛人不能歸淨土的太多太多。因此,大勢至菩薩來到世間,告訴我們念佛的方法。

  三、歸納

  以上印祖五段開示,可以寫成一個簡單的公式:

  都攝六根 = 十念記數 + 攝耳諦聽

  這個公式是印光大師傳給我們念佛的方法:以十念記數法為基礎,再加上攝耳諦聽,保證能夠都攝六根。「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得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他老人家這樣教我們,他自己也是這樣念。祖師絕對不會教給我們做不到的方法。再濃縮,簡單來說,念佛就兩個要點:一個「數」,一個「聽」。人人都能做到,不識字的人也能做到。那麼問題來了,一些人試驗之後說:我也十念記數,我也攝耳諦聽,可我怎麼不都攝六根?我還是妄念紛飛。理論弄通了,下面談談實踐。

  乙、實踐

  (一)十念記數法

  「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淨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印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

  印祖的「十念記數法」知名度很廣,基本上念佛的人都知道三三四,得到受用的人很多,得不到受用的人也很多。因此我們有必要把「十念記數法」的要點再重溫一遍。

  一、「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十句、十句為一個單位記。

  二、「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通常所說的三三四或五五,心裡記數記得清清楚楚。

  三、「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字字句句都要落實三個清清楚楚。如果用「十念記數法」收不到效果,那麼,就是這三個「清楚」落實不到位,要麼是數得不夠清楚,要麼是聽得不夠清楚。當然,你不要急,夏老教導我們「磨杵作針,豈是暫磨之力?功夫用軟磨」,不要念幾天不見效就放棄,滴水穿石不是滴幾滴,石頭就穿了。「功夫用至省力處正是得力處」。

  四、「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就算每天念佛十萬聲,也是十句十句數。

  五、「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這個「十念記數法」,雖是印光大師發明的,但是它有依據,印祖自己透露這是借用佛所說的五停心觀中的數息觀來數佛,所以他說「但當仰信佛言」,這個「十念記數法」也等同佛說。

  (二)攝耳諦聽

  「念佛時,常聽自己念佛音聲,即是都攝六根之下手處」,類似這樣關於都攝六根的開示,在《文鈔》中出現了太多次。這是祖師的慈悲,重要的問題必須多次重複,不重複引不起我們的重視。大勢至菩薩講的都攝六根,即是攝耳諦聽,原來如此!大勢至菩薩沒有細講,印祖把它詳詳細細講清楚了,原本以為都攝六根高不可攀、望塵莫及,但是印祖把切實下手的地方給我們道破了——攝耳諦聽,這個人人都可以做到,就是自念自聽、隨念隨聽。用自己的耳朵認認真真聽自己念佛的聲音。世之舉重物者,尚須以聲相助,況欲攝心以證三昧者乎?「聞性本具圓通常,動靜寤寐總昭彰。若能返聞聞自性,娑婆當處即寂光。」

  楞嚴會上文殊菩薩揀選圓通,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夏老居士直接解釋為「此方真教體,大要在心聽」。「念來字句用心聽,自喚自醒還自應」、「互融互攝以心聽,聽久轉凡能入聖」。用心聽就是用耳聽,欲修念佛三昧,先修耳根。耳根一攝,諸根無由外馳,庶可速至一心不亂。即是「以大勢至都攝六根之法門,修觀世音返聞自性之功夫。」

  念佛之人,不知攝心,愈念愈生妄想。若能攝心,方可謂為「真念佛人」。攝心念佛,為決定不易之道。而攝心之法,唯反聞最為第一。念佛之時,必須攝耳諦聽,一字一句,勿令空過。久而久之,身心歸一。聽之一法,實念佛要法,無論何人,均有利無弊,功德甚深。

  「欲都攝六根,只長聽自念之佛聲,則得之矣」,自念自聽,就能都攝六根,有這麼神奇嗎?有人打個問號。聽自己念佛的聲音,其他的都聽不見,不可能吧?舉個大家熟悉的例子,從這個例子去體會,就明白可能。在一個很熱鬧的場合,朋友聚在一起說說笑笑,這時你的手機突然響了,你接起電話,精神全部集中在聽電話對方說什麼,這個時候在你身邊吵吵鬧鬧的聲音你是不是聽不見?因為你的聽力全神貫注在聽電話對方。同樣道理,當你的聽力全神貫注在聽自己念佛的聲音上時,外界的音聲是不是聽不見?那麼,還能聽見外界的聲音,說明我們聽自己念佛的聲音還聽得不夠專注,不夠集中精神。夏老說「千萬句如一句時,何愁不見彌陀面」。聽千句、萬句佛號,如同聽一句時聽得真真切切。

  那麼,如何加強聽力呢?

  (三)並耳念佛法:十念記數與攝耳諦聽的結合

  印光大師的十念記數法和攝耳諦聽,實踐起來還是有點生疏,不懂得如何去聽自己的念佛聲。阿彌陀佛真是慈悲,有感必有應。當年我在《淨土聖賢錄》看到律航老法師的「並耳念佛法」,感覺就像在沙漠中找到了水,如獲至寶。

  律老的「並耳念佛法」把印祖的十念記數法與攝耳諦聽結合起來,具體化、明確化,讓我們更容易落實。律老是軍人出身,半路出家,念佛二十多年,預知時至,自在往生。他教我們的方法是並耳,即是把兩個耳根的聽力,集中用在一個耳根上。依據是射擊瞄準的時候,閉一眼、睜一眼,以加強視力,那麼聽力亦復如是。攝耳諦聽,如果你覺得兩耳同時諦聽有困難,那麼不妨試試律老的辦法,用一個耳朵專注去聽。先將右耳聽力作意並在左耳,聽一百聲;再將左耳聽力並在右耳,聽一百聲;然後兩耳平均聽一百聲(註:不管百聲、千聲,都要十句十句記)。或者攝心記數,初三聲注入左耳,次三聲注入右耳,再四聲二耳一起聽,共為十聲。循環練習,日久自成習慣。

  自己念佛的聲音是什麼樣?可以從這個動作體會一下,你口裡出聲念佛,用雙手捂住耳朵,這時你所聽到的聲音就是你自己的聲音。聲音往裡聽,向內聽,注意力向內,不要向外聽,不要聽外面的,叫反聞。

  有人問我念佛怎樣念才能攝心?我說用耳朵念。左耳念累了用右耳,右耳念累了用左耳,意思是用耳朵聽,兩隻耳朵輪流聽。我本人長期是獨耳聽,尤其是在嘈雜的場合,獨耳更能專注。因為我是左撇子,習慣了用左耳念佛,默念默聽。左撇的人左邊器官比較伶俐,右撇的人右邊器官比較伶俐。

  (四)聲默俱聽

  需要說明的是,攝耳諦聽並不是念出聲才能聽得見,出聲、默念都要攝耳諦聽。剛開始學攝耳諦聽不習慣,不能一下子默念,先出聲念,聽自己念佛的聲音,起初會覺得彆扭,正聽反聽就是無從下手。你可以借助MP3,錄你自己念佛的聲音(五五或三三四),單獨念佛、拜佛、繞佛的時候,把耳機插在耳朵上,可以插一耳,也可以插兩耳,用這種方法反覆聽自己念佛的聲音。聽一段時間,比較適應了,就不用MP3。從出聲慢慢過度到默念,最終以金剛念、默念為主,才不至傷氣致病。

  我們看印祖的幾段相關開示:

  一、禮拜不須出聲,但心裡念。繞念當出聲,不可音聲太大,以免傷氣。坐念不昏沉,則默念。昏沉,則朗念。

  二、念佛須音聲高低適中,緩急合宜。若高聲如趕賊之猛烈,始則心火上炎,或至吐血,以成不治之病。

  三、若朗念無礙者,宜於特行念佛儀軌時朗念。然只可聽其自然,不可過為大聲。過為大聲,或致傷氣受病。

  四、念佛宜小聲念念,默念念,不可一味大聲著力念。否則必致受病。當靜心淨念,勿著急念!

  念佛,要拼命念,但不要拼命喊,有人一進念佛堂就大聲唱喊,他覺得那樣心情很舒暢,喊完出來喉嚨又痛又傷氣。人體本身是個音箱,除非你懂點聲樂,你懂得胸腔共鳴、腹腔共鳴等等,我見過唱歌的人,他用頭腔共鳴,唱歌的聲音從頭腔發出來。你會運用丹田氣(剛出生的嬰兒,他夜晚哭喊幾個小時聲音都不會啞,因為他用丹田氣,不是用喉嚨),你怎麼喊都不會累、不會啞,那可以。否則,要學著小聲念、金剛念、默念,這樣才不會傷氣。

  特別要提出來的,如果你是閉關靜修或是打精進佛七,整天念佛,天天念佛,譬如現在流行十天念百萬佛號,那麼你更要學會金剛念、默念。「除特行念佛外,若終日常念,固宜小聲念、金剛念、默念。以朗聲常念,必至於傷氣。未證法身,必須調停得中,方可唯益無損耳。」這個很重要哦,如果你整天念佛,那麼用你平時說話的聲音念已經太大聲了。「念佛隨各人氣力大小,而為大聲、小聲。然出聲念久傷氣,故又須靜坐默念。無論大聲、小聲、默念,總要自己聽自己之佛聲。默念中亦仍有聲,故亦須聽。能常聽,心自歸一。此念佛最妙之法也。」

  有人說,哎呀,我出聲才會念,默念不會念。這個不算會念佛。請問,臨終四大分離痛苦不堪的時候,你能出聲念嗎?還唱得出來嗎?我們平時就要培養默念的習慣,任何場合、任何時候都可以默念,默默念、默默聽。

  有人念佛時喜歡閉起眼睛,在腦海中想「阿彌陀佛」四個字,我們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聽。印祖說:「念佛閉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簾(即所謂如佛像之目然),則心便沉潛不浮動,亦不生頭火」、「合目亦是致病之本,以後但不他視,切勿合目!平常念佛,決不可過為太急,急則傷氣,傷氣則或致震動。亦不可過慢,過慢氣接不住,亦致傷氣。」

  有人問我,大眾念佛堂播哪個佛號好?我認為,播淨空老法師念佛的佛號最好!這個佛號最攝心。有快念,有慢念。繞佛用慢念,大家跟隨老法師的聲音一字一步,專注聽老法師的佛號,也可以跟著念;靜坐用快念,攝耳諦聽。念佛沒必要唱念,印祖自己說「光絕無學唱念」。現在外面有很多聲調的佛號,有的把阿彌陀佛當成歌曲,唱得很動聽、很抒情,但這個與了生死沒有關係,因為他不是真信切願。念佛的關鍵是攝心,不是動聽。

  有些人喜歡熱鬧,一群人到處跑道場,打佛七、辦法會,大家在一起念他能念,回到家讓他自己念他念不下去。這個不是真念佛人。他的心靜不下來,喜歡一群人湊在一起,做場面行持,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出了念佛堂不會念。這樣念佛能不能往生?自己要多多想一想啊。真會念佛的人,他不單是大眾在一起能念,自己獨處的時候也能念。真會念佛的人,他不單順境能念,逆境更能念。像祖師說的,平時沒事就雄心壯志、高談闊論念佛求生淨土,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把阿彌陀佛拋到九霄雲外,我們大多如此。

  丙、結語

  古人云:「三十年聞水聲,不轉意根,當證觀音圓通。」憨山大師修行的時候,溪上有獨木橋,大師日日坐立其上。初則水聲宛然,久之動念即聞,不動即不聞。一日坐橋上,忽然忘身,則音聲寂然。自此眾響皆寂,不復為擾矣。那一年大師三十歲。

  印光大師說:吾人果能具真信切願,如子憶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而念。即是以勢至「反念念自性」、觀音「反聞聞自性」,兩重工夫,融於一心,念如來萬德洪名。久而久之,則即眾生業識心,成如來祕密藏,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也。

  大勢至菩薩傳的念佛祕訣,簡簡單單只八個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印光大師把落實這八個字的方法跟我們講清楚了,人人可以做到。就兩個關鍵:一個數,一個聽。數,十句十句數;聽,專專注注聽。不管數還是聽,都必須清清楚楚。力極功純,久久純純熟。若只偶爾念一句兩句,便欲見效,則是自欺欺人。或是數得不夠清晰,或是聽得不夠清晰,不夠專注,所以無濟於事。

  按照祖師的教導去做,久了就像師父上人所說的「只聽見自己念佛的聲音,外面任何的聲音都聽不見」,應該慢慢就能品嘗到念佛的樂趣,像印祖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反念念自性,性成無上道。其為樂也,莫能喻焉」、「念佛之樂,唯真念佛者自知」。海賢老和尚、歷代念佛的諸位大善知識,他們的佛號為什麼晝夜不間斷?因為人家早已嘗到念佛的樂趣,欲罷不能。

  這份報告,供養初學的同修作為參考,我們功夫還不得力的,都屬於初學。功夫已經得力的,自然沒必要再去數佛號了。心裡佛號不會斷,記數、掐珠這些都只是形式。印祖一生極力提倡「十念記數法」,晚年卻自述「今老矣……念佛,不記數,以記數費力故」,這顯然是他老人家念佛功夫已經純熟。

  這份報告,匯報的是念佛的方法,最根本的,不能忘記,是真信切願!想辦法讓自己生死心切,想辦法讓自己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真信切願才能生得起來,這是往生的決定因素。

  錯誤之處,懇請師父上人及諸位善知識批評指正,不吝賜教。阿彌陀佛。

不肖弟子:釋自了 叩呈

二0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